但他是一只困兽,他被拔掉了利爪獠牙,再也杀不了人,于是将这柄利刃递到了他们面前。
作者有话说:
第175章 祝福
梁齐因走出宫门, 回身望了一眼养心殿的方向,心底千头万绪尚平息,他手里握着经书, 天色昏暗,乌云密布,官袍的长袖盈风鼓起,叫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他回过头, 季时傿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抱臂站在官道旁, 手里还拿着一把伞, 背靠着树身姿慵懒, 仰头看了看天。
梁齐因走上前,轻声道:“阿傿, 你怎么来了?”
季时傿站直身形, 嘴角淡笑, 晃了晃手上的伞,“我看天要下雨了,来接你。”
话音刚落,天边便闷响一声,渐渐落下几点雨滴,季时傿顺势撑开伞,问道:“翰林院今日不忙了?”
梁齐因微微弯着腰, 配合季时傿的身高,才不至于让伞卡着头, 闻言一愣, 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季时傿是在指他前段时间时常早出晚归的事, 哂笑道:“不忙, 不过明日还得出去。”
“明日休沐,你又要出去?”
“嗯……”
季时傿偏过头,语气略有不悦,“你最近到底在忙什么?难道翰林院只剩你一个人了吗?”
“过两天就好了。”梁齐因怕她不依不饶地再问下去,连忙转移话题道:“阿傿,今日陛下召见我了。”
季时傿没好气地“嗯”了一声,梁齐因经常要给隆康帝讲经史,倒也没什么稀奇的,她只是不满梁齐因又在敷衍她。
然而梁齐因下一句则瞬间让她如雷灌顶,“陛下说,他愿意自认矫诏之罪,只求能扳倒裴家。”
“什……么?”
“大概裴家以为他会一直任人摆布,却忘了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梁齐因低声道:“阿傿,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二人的交谈之声被如瀑的大雨隔绝在一方伞下,季时傿神情紧绷,并不见得有多轻松,“矫诏之罪,要背千古骂名,他真的敢吗?”
季时傿与隆康帝接触得并不多,他的母亲李贵妃入宫多年,深得圣心,李家还没被抄时,隆康帝有半朝座师的外祖父,有宠冠六宫的母妃,他被保护得太好,甚至带着不适合皇家该有的优柔寡断,或许被遣至封地才是最适合他的结局,而非被架在龙椅上。
梁齐因也不敢断言,“还是先与殿下他们商量一番为好。”
季时傿不置可否,入了夏,天气总是反复无常,明明前一日刚下过一场淋漓的瓢泼大雨,第二天又是碧空万里的晴天,鞑靼的归降仪式定在五月底,没有多少时日了,届时季时傿必然要出席,她想在走之前先将上奏的三项管理措施定下来。
不过眼下先要弄清楚的是梁齐因最近到底忙什么去了,五日才轮到一次休沐,他竟然连续两次都见不着人影,季时傿留了个心眼,待他出门之后慢悠悠地跟上,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去了翰林院。
季时傿身手好,只要她愿意,很少有人能察觉到被她跟踪,哪怕是梁齐因也一样,季时傿一路畅通无阻地跟在梁齐因身后走出了定阳街,随后意料之外的,又意料之中的,梁齐因并没有进宫。
这王八蛋,胆大包天,真敢撒谎!
梁齐因径直出了城,想来翰林院大概也没什么活计需要他一个修撰亲自出城去办,季时傿原本以为他要去嵩鹿山,转念一想,若是去嵩鹿山,何必总是瞒着她,果然,梁齐因从山脚路过后,转而拐到了另一条路。
山道上渐渐出现行人,两侧树林茂密,季时傿抬起头,忽然意识到这是哪儿,山脚下有座小佛像,从城门出,路过嵩鹿山,梁齐因要去的地方是京郊白鹿寺。
越往上香客越多,很快梁齐因的身影便混在其中,季时傿停驻在白鹿寺门前,越来越想不通他到底要干什么了。
来都来了,虽然找不见他的人影,季时傿也不打算折返,她在寺中无所事事逛了一圈,顺带上了个香。白鹿寺很出名,来这里的香客数不胜数,只不过前两年先帝崇尚道教,继而掀起了一股风潮,世家门阀自然追随皇室,以至于白鹿寺清冷了一阵子,来此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
季时傿并未在白鹿寺大殿看见梁齐因,心中不免奇怪,来佛寺不上香他来干什么,正准备出去找的时候,忽然听到一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泊岸》170-180
旁路过的香客道:“你说的那个先生今日来了吗?”
“来了。”
“正好,我想给我姊妹写封信,今年生意不景气,我想回老家了。”
“那你会写‘福’字吗,请先生写信要会写‘福’。”
“还有这事?我哪里识字啊……”
“不会就不会吧,不会先生也给你写,快,咱们赶紧过去,一会儿人就多了。”
季时傿循声望去,方才那两名交谈的妇人走出佛殿,一直往白鹿寺偏僻的小院走去,这里并无佛像,也没有支香炉,所以季时傿方才未曾寻过来。
她张望一圈,发现这里大多都是粗布麻衣的寻常百姓,甚至还有不少五大三粗的庄稼汉,嗓门很大,远远就能听见他们的说话声。
人群中间支着一个木桌,坐在前面的人正是梁齐因,他侧耳听着身旁一名妇人说话,神情柔和。
对方说的并不是标准的京城官话,含糊不清,他未见得有一丝不耐,一面听她说,一面提笔写字,手边放着一张宽大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福’字,另一边放着一袋已经写好的信,上面全都标记好了要送去的地点。
待他写完,又将内容给妇人读了一遍,见信上所说与自己交代的别无二致,顿时喜笑颜开,接过朱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歪歪扭扭的‘福’。
妇人拿着信笑眯眯地从人群中钻出来,季时傿喊住她道:“夫人,我第一次来,不知道你们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是做什么啊?”
妇人侧身指了指正在写信的青年,耐心解释道:“看到那个郎君没,这几日经常在这支个木桌帮人写信读信,不收分钱,只要在那张纸上写个‘福’字就好,不会写也不要紧,你将信要送到的地方交代好,先生会帮你寄出去。”
普通百姓家根本买不起笔墨纸笔,更遑论去驿站寄信,但在这里一分钱都不用花,先生的字好看,读起来也容易,他在白鹿寺支摊的这些天,每日附近乡镇上都会有人特意寻过来。
季时傿若有所思,弯腰向妇人行了礼,她站在人群最后,远远凝视着里面正在写信的人,眉眼深秀,像是一副浓墨重彩的画卷,神情温柔,像是朗空暖日下潺潺的流水。
一直到傍晚,暮色四合,附近乡镇过来的百姓要在天黑前赶回家,人群渐渐散开,季时傿走上前,她是最后一个客人,梁齐因正低头收拾桌上的信纸,没有注意到面前的是谁,声音里带着笑意,“要写什么?”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梁齐因提笔的手一顿,低落的墨水在信纸上晕开一片,他惊诧地抬起头,呆愣道:“阿、阿傿……”
“好郎君。”季时傿双手撑在木桌上,俯下身直视他道:“你不是说去翰林院了吗?”
梁齐因一脸被抓包后的窘态,眼珠一转,试图偷偷将铺陈在桌案上写满“福”字的宣纸藏起来,岂料季时傿快他一步伸出手按住,另一只手提起朱笔,轻笑道:“写啊,梁先生不肯做我生意吗?”
“不是……我这便写。”
梁齐因小声应道,换了张信纸,认真将季时傿刚刚念的那句诗写完,等他抬起头时,季时傿已经放下朱笔,她在宣纸最后的空处端正地写下了“福”字。
“写给谁?”
季时傿一字一顿道:“吾夫梁齐因亲启。”
梁齐因垂下眼睑,面色发红,声音低若蚊鸣,“寄到哪儿。”
“盛京定阳街镇北侯府。”
梁齐因脸已经快烧透了,匆匆写完将信封合上,“写好了。”
季时傿笑脸盈盈,“先生,那我夫什么时候能收到啊?”
“现在。”
梁齐因手上拿着信封,耳根发烫,温声道:“他已经收到了。”
“那他有没有给我回信?”
“有。”
“什么?”
“他也想你。”
季时傿一怔,随即嘴角渐渐咧开一个大大的微笑,“傻子,你跑白鹿寺做善事,干嘛不肯告诉我?害得我以为你在外面做什么坏事,尾随过来才知道。”
“我……”
梁齐因将宣纸收好,上面有整整一百个形色不同的“福”字,他翻开,季时傿这才发现下面还压着一张平安符,顿时愣住。
“我帮住持扫了十日寺庙,这是我向他求的平安符,我后来又觉得不够,便支了个摊子,阿傿,这上面都是大家对你的祝福,希望神佛看在我也算做了件善事的份上,能保佑你。”
季时傿伸手接过,目光微颤,一张平安符,一张宣纸,拿在手里却沉甸甸的,“你这几日总是早出晚归的,就是在弄这个啊。”
“嗯……本来想夜里偷偷放到你荷包里,没想到现在就被发现了。”
梁齐因嘴角向下,神情也恹恹的。
“你不是不信这些吗?”
季时傿记得梁齐因曾经说过他不信神佛,如今又不知为何突然想到弄这个,梁齐因一边收拾纸笔一边解释道:“原本不信,后来京城沦陷,你昏迷不醒的那些时日,我日日求神拜佛,之后便信了。”
季时傿心口好像被什么轻轻按了一下,塌了一片,“齐因……”
“阿傿,过来。”梁齐因向她招了招手,“我给你放好。”
季时傿走上前,梁齐因弯腰将平安符与写满“福”字的宣纸折好放进她荷包中,粲然一笑,“好了。”
说罢又神情严肃道:“你要每日都带着,不可以弄丢知道吗?”
季时傿抿唇点头,带着轻微的鼻音,“嗯……”
“那你之后还忙吗?”
“忙啊。”
季时傿怔道:“这个不是弄好了,还要忙什么?”
梁齐因将放着信件的布包挎好,收拾完木桌回头笑道:“备聘礼,挑日子上门提亲。”
作者有话说:
第176章 朝会
五月的梅雨总是反复无常, 连绵不断,人在外面走一圈,回来时身上总带着不知道从哪里沾上的雨水汽。
裴淑仪在母亲进宫看她时, 哭诉前些天隆康帝在长春宫不肯脱衣就寝的事情,之后又找到了裴次辅那儿,毕竟上次又是废后又是逼死李茹,于是只好各退一步, 隆康帝如常宠幸裴淑仪,裴家便不再计较这件事情。
穿过午门, 文武官面向不同的方向, 两侧纠察御史正在点名, 观察有无御前失仪的情况,裴逐微微偏头, 看到对面的季时傿身着朝服, 束冠佩带, 她从西南回来的这两个月养得越发好了,周身的狠厉气质消退了些,有时看着好像只是个矜贵的女公子。
待纠察御史点完名,官员陆续进入大殿,隆康帝不知道是不是从悲痛中走出来了,大朝会时神色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常。
台阶旁的内侍一甩拂尘,扬声道:“有事启奏。”
裴逐先是走上前道:“陛下, 西洋人退兵后,在江东留下的几座工厂荒废, 依臣之见, 想来西洋在某些方面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泊岸》170-180
确实可圈可点, 有值得借鉴之处, 与其拆除或是任其荒废,不若利用起来。”
话音落下,有几名官员相继道:“那工厂归谁管理。”
“由朝廷派遣官员。”
另一人犹豫道:“西洋人的工艺与我们不同,还有那些工厂是作何用的弄清楚没?确定能接手吗?”
申行甫适时插嘴道:“如今不是打完了仗,既然两国要交好,何不派遣使团出使西洋?”
“依臣所见,还是三思得好。”裴次辅幽幽道:“中原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怎么能纡尊降贵去学夷人……”
“臣并不见得。”季时傿出声打断他,“先帝在时,东海沿岸就曾被倭寇占领,难道诸位忘了青河江阴两县被屠的惨案了吗?从那时就该明白,我朝水师比外敌落后多少,连东瀛人都打不过,今年西南的几场海战,江东又再次失守,现在是夺回来了,可将来呢?”
裴次辅不咸不淡道:“大将军,您这么说,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季时傿面不改色,平静道:“裴阁老,眼睛还是不要长在天灵盖上的好,不看着脚下的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翻阴沟了,您说是不是?”
裴次辅被她堵得哑口无言,一张脸面若菜色,几乎成了条绿茄子。
隆康帝端坐龙椅上,右手缓缓拨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