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她的1979》130-140
第131章
他的脸近在咫尺, 眉与眼,美得像月下幽深的深潭。
“阿兰,我不知做过多少关于你的……”
他蓦然一顿, 盯着她,一字一句地说:“下流的梦。”
“只是我、我又怕你觉得轻佻, 越是心动,越不敢轻举妄动。”
陈兰君反驳:“怎么会觉得你轻佻?”
“不会么?”他笑, “你不是觉得, 我很像四处留情的贵公子?”
这话拿出来,陈兰君也不好抵赖,他本身长得就像一副万花丛中过一点不沾身的模样。刚相识之初,她其实一直有这样的偏见。
只是时过境迁, 乍然听他提起这事, 陈兰君倒有点不好意思。
她想避开他的视线,他不让, 仍坚定而温柔地捧着她的脸。“所以,请问我能获得批准吗?”
望着他的眼,陈兰君点点头。
他靠近时, 不自觉闭上了双眼, 睫毛颤抖。
一个吻,并非浅尝截止的那种。
神态虽谦卑,姿态却得寸进尺, 他的大手抚上她的发,紧扣着, 想与她更贴近, 修长指节为黑发所缠绕,暧昧惊人。
她也缓缓闭上眼, 心想方才他所说的“下流的梦”多半是真的。
在这寂静的房间,外头隐隐闻见电视剧里的对白,还有郑梅与小妹关于电视情节的议论声。
“这情节也无聊,咦,你姐和小邵呢?”
“好像回房间去了。”
她心里一紧,然而越紧张,越有些密不可宣的乐趣。
隔着一道薄薄的门板,只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
邵清和松开她,耳鬓厮磨,声音低低的:“未完待续。”
而后转身,正一正衬衫,若无其事的推门走出去,与她的家人聊天。
陈兰君慢腾腾地拿起一把梳子,将纷乱的头发一一梳顺。
心里却只剩一个念头,邵清和,是真的很好亲啊。
因这美妙的小小的刺激,翌日出门去学校时,她瞥一眼穿衣镜,一双眼笑盈盈的,一望就知好心情。
蔡书记瞧见容光焕发的小姑娘,心情也好,笑着领她去见人。
“这位老师资历丰富,是国外毕业的博士,也在高校有任职经历,你见到她一定会惊喜的。”
领到一间教室,推开门,陈兰君有两秒的愣神。
真是好大的惊喜,从讲台转过身来的,不正是她大学时期的老师尹玉吗?
蔡书记很满意她的表情,哈哈大笑:“是不是很惊喜,其实招你进单位时,你尹老师也说了好话的,现在师徒成同事,也是一桩美事。”
她特意向尹玉打趣:“怎么样,有你的高徒当助手,一定是如虎添翼吧?”
尹玉拍拍手掌上的粉笔灰,说:“希望如此。”
蔡书记又向陈兰君介绍了一下她目前的工作安排,一是跟着尹玉熟悉各项教学工作,二是担任夜校的老师。
这夜校,是特别为想要进修的非鹏大学子所设的。程度很浅,就教一些英文、数学之类的。
“可我的专业不是这个。”
“没事,许多报名的都是打工妹,大概只有高小的水平,你一个高材生去教,绰绰有余。”蔡书记讲,“等你这学期全都适应好了,下学期就可以接受一些正式课程。”
刚进校的新老师,多半是要当班主任,或者去管理学生的,这一类任务很重。相比之下,陈兰君的工作内容要轻省不少,一周上三天夜校的课,同时辅助尹玉做一些教学工作即可。
领导这么安排,也算是很看重她的。
陈兰君因此没有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好工作。
另一个触动到她的点,是“打工妹”和“学习”两个字。甚至勾起了她些许对往事的怀念。
重生之前,她也是打工妹,但不甘心永远是打工妹,所以晚上去上夜校。
夜校读书时,她曾经接受过几位大学教授的帮助和引领,受益良多。没想到这一次,她成了站在讲台上,能给予想要求学者帮助的存在。
蔡书记事情多,没带一会儿,就有人来找。
她向陈兰君说:“好了,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这边有事,要失陪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只管问尹老师。”
说完,跟着来人匆匆离开。
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陈兰君与尹玉。
怎么说呢,气氛稍稍有点尴尬。
陈兰君与尹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蔡书记以为的那般师生尽欢。
她是敬仰尹玉的,因此对于尹玉教授的课,一定专心致志,可是别的课嘛……由于要分心去处理生意等原因,就抱着“良好最好,及格万岁”的心态。
尹玉对此很不高兴,曾经当面批评过她:“其实你很聪明,很有天赋,只要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业上,一定会取得很好的进步。”
陈兰君答应是答应得很好,认错态度也好,但就是不改。
她也没法改啊!总不能真的丢下正梅公司与第四食品厂不管。
如此反复两回,尹玉心灰意冷,渐渐地也就不把她叫到办公室去教训了。
其实是放弃雕琢这一块璞玉,因为这玉志不在此。
静了一阵,尹玉转身,重新拾起粉笔,目不转睛地在黑板上画着一个电路图,大概是她之后要上课的内容,提前演练。
粉笔在黑板上吱嘎吱嘎响,有点刺耳,陈兰君的目光往门口瞟,只等再坐一会儿就出去。
就在她打算溜走的时候,粉笔声停住,尹玉的声音响起:“我是真没想到,你会跑来这里报道。”
她侧目道:“怎么,第四食品厂不去,跑来这里继续一心二用。”
作为少数与陈兰君亲近的大学老师,尹玉是猜出了她与第四食品厂的关系的。
陈兰君依旧装糊涂,不正面回答,反而以问题回答问题:“没想到尹老师竟然会从明德大学调到鹏大来,这里的科研条件,暂时还比不上明大吧?”
虽说特区大学的工资,肯定要比明大高,但尹玉显然是更重视科研的人,不然也不会回国。
尹玉看了她一眼,说:“跟我来。”
穿过长长的走廊,尹玉打开了一间小教室的锁。
小教室门一开,日光里有尘埃浮动,内里竟然是五六台电脑!而且是现在国际上流通的新款电脑。
第132章
原来鹏大那么有钱的吗?
陈兰君摆弄着键盘鼠标, 啧啧称奇。
这年头的个人电脑,非常罕见,外观瞧着很简陋, 显示屏比砖头还厚。
见她在那里四处摸来摸去,一副极其感兴趣的样子, 尹玉弯了一下嘴角。虽然这个学生是半个人钻钱眼里去了,但好歹对于所学的电子专业尚留有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她的1979》130-140
一两分热情。
抛开她一心二用的事不谈, 尹玉其实挺喜欢陈兰君这个学生的, 聪明、热情、点子多,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可生产电子产品形态能有大胆的想象和见解。这也是为何听说她来报名参加鹏大的招录,尹玉帮忙说话的原因之一。
正欣慰着,只见这一位摸完了电脑, 以一副感叹的语气说:“还是很落后啊。”
都是费了一番功夫和钱从国外拉回来的新款个人电脑, 却获得“很落后”的评价?
尹玉一瞬间有点无语,不自觉把手臂环抱起来, 斜着眼看她:“哦,你是怎么想的呢?”
“受硬件问题所限,电脑太厚太丑也就算了, ”陈兰君直言, “但是体验感确实不太好。”
电脑一打开,出来的界面就是一串一串英文字母,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尚可,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绝对显得麻烦,看不懂, 也不知怎么操作。
她发表了一通感想, 尹玉大致听明白了:“你是说,这种电脑最好能让普通用户的使用感很强?”
“当然, ”陈兰君说,“毕竟是家用电脑,定位就是家庭用户,自然操作越简单约好,越方便越好。”
尹玉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越方便越好用,愿意购买的人一定越多。我相信,对于如何扩大消费者这一点,你一定有心得。”
她走近几步,语重心长地说:“鹏大的各项研究刚刚起步,你若有兴趣,都可以看看,提出些建议。”
陈兰君琢磨了一圈,明白了。她说尹玉和蔡主任推荐她进校,还那么好说话,工作任务安排得比较轻,简直是方便她摸鱼一样,原来根子在这里。
现在的鹏大电子学院,处在新生阶段,想要研究的课题很多。
但是科研就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纵使有科研人员的忘我努力,那也是要钱才能出成果的,尤其是电子业这种目前芯片多半依赖进口的行业。
鹏大虽然是建在特区,有钱。但也正因为如此,规矩和其他纯靠拨款的大学有所不同。有一部分的研究经费,需要研究组自筹,颇有点市场经济的意思。
要筹研究经费,最快捷方便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成果卖出去,或者找到感兴趣的商人投资。之前的“运动力”就是一个例子,本来那个研究员因为没钱都快暂缓研究了,四处找拨款找不着,然而她们正梅公司与第四食品厂介入充当财神爷,并给了充足研究经费之后,配方研究得以继续,一年之内迅速出了成果。据说那个研究员也是春风得意,高升了。
很显然,尹玉知道这一事情的首末,虽然未必知道得很详细,但对于陈兰君能挣钱这一点是有充分的了解的。
陈兰君瞥了一眼尹玉,她依旧是一副标准的学者所有的儒雅表情。
瞧着浓眉大眼的,心里也有小九九。
这位老师虽然一心向学,但于经济俗物方面也并非一窍不通,不然,自己也不会站在这里了。
但陈兰君倒是没有感到愤慨,能被利用,说明她有能被利用的本事。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就相当于她拥有了鹏大电子学院的项目挑选优先权,若能把握住,绝对不会吃亏。
既然双方都能有所增益,那么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一两分钟之内,陈兰君想清楚了,笑着开口:“我是科研界的后辈,也没什么天赋,唯独在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上,能想到些新点子。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上,应该能有所帮助。”
“产学研一体化?”这个新颖的名次令尹玉有些意外,“你这词,倒还概括得挺精准。确实,如果三者能相辅相成,那就最好了。”
尹玉见她并不反感,从实验室里边上锁的办公桌内取出一份文件,递过来:“这些是目前本院一些有结果的项目,你可以看看。”
既然有这个任务要交给她,其他的工作尹玉和蔡书记都有意放宽了标准。
除了一周有两天的晚上要上夜校的课程,以及跟着尹玉学一些必备的授课技巧之后,陈兰君的工作日相当宽松。
她甚至可以不必打卡!像其他单位那样来了在签到本上写一个名,走了再写一个名,反正有正经事时在就可以。
夜校,她担任的是英语课老师。蔡书记对此的解释是:“电子系涉及到程序,要学习英语,你就相当于是给同学们做学习前的铺垫,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句话非常流畅,像是解释过很多回,陈兰君疑心蔡书记就是这么和英语系分辨的。
教员室的另一位老师悄悄告诉陈兰君,其实是因为电子学现在招不到足够的学生,毕竟大家对于电脑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还不高。但夜校的学生所缴纳的学费,也是学院各老师工资的来源之一,不能不办,所以曲线救国弄了个电子系英语班。
这才顺利有人报名。特区的人,都是格外务实的,对于工作有帮助,就愿意去学,没有那就暂时免谈,毕竟又要花钱又要花时间。
现在好了,沾了“英语”两个字,电子学院的夜大总算顺利开班了。
第一天上课,陈兰君提前一个小时进校园,她新弄了辆自行车,从父母家一路踩到学校,感觉绰绰有余。
结果到了学校,她推着自行车,望着教学楼下停得满满当当的自行车和汽车发呆。
好家伙,这么多交通工具,愣是横七竖八地将教室外给堆得满满当当。
来夜大的学生,还是很多嘛。
陈兰君抱着教案走进教室,一看,同学们的岁数大相径庭。有极为年轻,瞧着只有十五六岁,也有一看就是人到中年;穿着也不一样,有些像是外来打工者,有些像是小干部,各不相同。
但唯一相同的,是眼睛里那份对学习的热情。
陈兰君清了清嗓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