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手把手教她,二人一起刻出来的“贺”字啊
膝下一软,贺七娘的身子靠着炕沿颓然落下。
方砚清的裘衣搭在她的膝头,拿着簪子的手无力搭在上头,贺七娘茫无端绪地坐在地上,耳畔,一缕碎发悄然落下。
思绪,一瞬被拉回到洛水村那间,种了桃树的土墙小院
————
洛水村的冬,并非日日都是如伊州这般的鹅毛大雪。
更多的,是连绵不绝的雪粒里掺了寒凉的雨,在雨雪纷纷之间,将大地浇灌得又湿又冷的。
只消寒风一吹,就会有刺骨的寒意从脚下弥漫,将整个人冻得连脑子都变得麻麻的。
那是临近年关的时候,过年打酒的人较之平常有所增加,所以,贺七娘应了掌柜的要求,往镇上送酒的次数也一日日多了起来。
记忆中的那天,她正送完最后一趟酒回来
连日的雨雪,早将洛水村往镇上去的那条必经之路浇得泥泞不堪。
贺七娘推着运酒的手推车东倒西歪走了一路,踩了满脚的黄泥之余,就连箬笠和蓑衣都挡不住绵绵不断地雨雪,浸湿了她的薄袄。
好不容易走到家门,她的头发都湿了大半,黏在被风吹得发白的脸上,也不知到底是雨雪浇的,还是她累出的汗。
用后背抵开院门,贺七娘奋力将手推车往院里拉时,一眼便看到了门后透出的昏黄灯火。
猜到定是许瑜从镇上的书塾回来了,当即很是开心地唤道:“阿瑜!阿瑜你回来啦?”
闻声,屋内奔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冒着雨雪,一脸焦急地朝她迎来。
那时的许瑜一身灰色薄袄,身形瘦削却高,连带袖子都短了一截,挂在他的手腕处。面色因常年读书不见日头而养得很白,他眼尾微微上翘,是村里婶子们常拿来逗笑,打趣他将来定是多情的那种桃花眼。
许瑜朝她快步跑来,见了贺七娘狼狈不堪的模样后,二话不说就伸手上前,想要接过她手中的推车扶手,嘴上亦是开始了一贯的絮絮念叨。
“早同你说了,天色不好,就别往镇上去。这雪天路滑,天黑的也早,你也真是太不管不顾了些。你真不怕万一摔在路上,都没人能去寻你吗?你就不能等我回来后,让我去送吗?”
拧腰避开许瑜的手,贺七娘笑嘻嘻地推着车往里头走,口中回到。
“这不快过年了吗?镇上打酒的人多。”
“我今儿这趟送完,年前就不必再去了。正好,掌柜也将钱结给我了。咱们晚上算一算,留下你开年要交的束脩,剩下的钱,我估摸着能给你换件新袄子。”
闻言,许瑜身形微顿,然后强硬地抢过她手中的扶手,将贺七娘往屋里撵。
“赶紧进屋去,我在灶间燃了火、烧了热水。盆里我给你兑了水,要是凉了你就再加些热水,衣物我等下给你放到门后。”
见她还想反驳,许瑜已径直推起车往棚下去。嘴上,倒还是一直念个不停。
“手都冻得紫了,你要是再耽搁,这个年你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吧,哪儿都不许去。什么市集啊,驱傩啊,上元节啊,你一个都别想去。”
“哼!好嘛!阿瑜你真啰嗦。”
皱着鼻子气冲冲哼了声,为了避开他的唠叨,贺七娘转身朝灶间跑。
把一团泥泞,且被雪水浸湿的鞋袜脱到檐下,她正打算一鼓作气地赤足跑进去,一转身,却发现许瑜早已给她放了一双干净的鞋在门后。
把脚翘到膝上的裙子里擦了擦,贺七娘好歹觉得上头没了泥水后,这才轻轻踩进鞋里,搓着手奔进灶间。
冬日里天冷,为了节省柴火,农户们往往会把浴盆搬到灶间,借着生火烧水时留下的暖意梳洗。
贺七娘跑进去时,一眼就看到了木盆里被兑好的水,还有明显特意添了柴的灶眼。身上实在冻得难受,她忙是哆哆嗦嗦地解了衣裳,整个人浸进了水里。
温热的水覆上冰凉的肌肤,暖意钻进皮肤,有些疼又有些痒,过了好一会儿,贺七娘这才觉得自己冻僵的身子终是暖了起来。
梳洗完,探手从门后拿了干净衣物更换,她正就着盆里剩余的热水洗衣裳,灶间的门已被许瑜叩响。
“雯华,别在里头玩得太久,天凉。”
“我早就好啦。我只是在洗衣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早逝元配重生后》30-40
裳,你进来吧。”
贺七娘头也不回地应着,只专心致志地搓着裙摆上的黄泥印子。
等到头上被覆了一块干爽的帕子,并有人不轻不重地为她擦起头发时,她这才不好意思地缩起脖子偷笑两声,并抢在许瑜又开始啰嗦之前,扬起脸冲他讨好地笑。
“我光想着赶紧把泥洗干净,我忘了头发了。嘿嘿,阿瑜,你不会生气的,对吧?”
为她擦发的动作不停,许瑜轻叹一口气,很是无奈。
“叮嘱过你多少回了?冬日洗头后一定要赶快把头发擦干,当心头疼,你偏不听。你是不是非得我把你拘在家里不准出去,你才开心。”
“嘶,阿瑜,你手好凉啊。”
听着许瑜的念叨,贺七娘的耳垂猛地被他的手背擦过,那股凉意刺得她猛地缩起脖子,然后飞快借此岔开话题。
“说了不让你推车吧,你看,现在手这样凉,到时候可当心着病,耽误了学业才是。”
脑袋被人不轻不重地拍了拍,许瑜的声音伴着灶眼里柴火噼啪的动静传来。
“给你把鞋刷了刷,这才会凉,我可没你想的这样弱不经风。还有,你不要故意岔开话,我同你到底说过多少回了,你”
絮絮叨叨的话语中,贺七娘的头发被人一点点擦干。
她早就停下手里搓洗衣裳的动作,只双手撑着下巴,盯着灶眼里的火,乖乖听训。
等到头发被人在头顶挽起,并簪了个什么东西进去后,贺七娘这才后知后觉地抬手摸向头顶。继而,便摸到了一个同许瑜头上一样的发髻,还有一根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东西。
“雯华,生辰安康,今日你便已是及笄之年,虽”
“这什么?”
二人几乎是一前一后的开口,等贺七娘在许瑜未尽的话语中反应过来今日正是腊月十二,她的生辰,且头上这东西是什么之时,她已手快将东西揪了下来
之后小半个时辰,灶间里满是她懊恼的话语,还有一次次想要试着把头发再挽好,却又失败的颓唐叹气声。
她在许瑜无奈的目光里瘪了嘴,装出可怜至极的模样,才惹得他终是败下阵来,再一次拿过簪子为她挽发。
而她也是借此时机,追问许久,这才从许瑜口中知晓了这簪子的来历。
这木簪许瑜为了她的及笄礼,折了树上最靠顶尖的一枝,一点一点亲手为她刻出来的。
他本靠为人抄书攒了些银钱,是打算为她买一支银簪子的。但在冬日来临之际,他思虑良久,最后还是决定拿那钱去为她买件新的羊皮袄子,至于簪子,就只得是他自己动手了。
簇新的袄子被整齐摆放在她的屋子里,那年年节,贺七娘在许瑜手把手的教导下,自己用刻刀,亲自刻出了那个歪歪扭扭的贺字。
她本来,是打算刻“雯华”这两个字的。这两个阿耶留给她的,许瑜在她的坚持下,只得改口日日唤她作雯华的字。
半年前,她从许瑜口中知晓,男子弱冠会取字,且一些高门大户的矜贵娘子在及笄时也会取小字后,贺七娘就缠着阿耶,非得让他帮她取一个比七娘好听的名字。
那时的她不懂什么是小字,她只是觉着及笄了,她是可以出嫁的女娘子了,也当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
一个可以跟许瑜的名字靠在一起时,显得不那么像村姑的名字
她一直缠着阿耶,直到那天,在阿耶离家失踪的前夕,他在满院月色中,站在桃树下冲她招手,笑眯眯地告诉她,他为她挑了个顶顶好听的小字。
雯华,便是阿耶为即将及笄的她,留下的小字。
她的阿耶大字不识几个,更没有读过书。
雯华这两个字也不知他到底缠着书塾的夫子磨了多久,才终于磨得这样两个一听上去就很是文雅的字。
那日,他兴冲冲跑回家,告诉她这两个字时,曾说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天上顶顶好看的五彩祥云,就跟她一样,是阿耶顶顶好看的闺女儿
阿耶失踪后,她不肯再让许瑜唤她七娘,只让他叫她作“雯华”,许瑜也二话不说便应了。
所以,当她想要在那簪子下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印记时,想的便是要刻那两个字。
结果却是在下刀的第一下,就险些戳穿自己的手指。然后,她在许瑜一刻不休的念叨中,到底忍下不甘心,乖乖给换成了贺字。
眼前的这根,在方砚清书下压着的这根,就连贺字下头那斜飞出去的,险些戳穿她手指的刀痕,都跟她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贺七娘的身子有些发烫,脑袋也昏昏沉沉得厉害。
她的脑内不断闪过许瑜握着她手,教她雕字时的画面。
还有他启程前往东都书院时,她不舍地把簪子塞到他手里,叮嘱他今年一定也要回来陪她过生辰,并把簪子亲手还她的画面。
那一年的生辰,她没有等回许瑜直至她命丧山野,都没有等到他亲手归还她木簪的一刻。
贺七娘一直以为,许瑜是忘了曾经的承诺。
蜷起身子,贺七娘手中死死攥着那根木簪,将隐隐作痛的头埋进双膝,痛苦地低.吟.出声。
为什么,为什么许瑜亲手为她雕刻的簪子,在今生这个时候,会出现在方砚清的手中?
在她所不能触及的东都,到底还发生过什么?
作者有话说:
七娘:哭哭你到底把我竹马怎么了!
方狗:你猜?
七娘:给我死!
折耳根:收到!这就安排!
第35章 晋江文学城独家首发
◎他好像把你丢下了◎
贺七娘觉着, 她约莫是病了的。
自方才起,她的身子就忽冷忽热地闹得厉害,脑内昏昏沉沉, 连带着眼下的木簪子都有了重影,在她目光所及之处微微晃动着, 令她头重脚轻, 似要晕厥。
狠狠闭起双眼, 贺七娘单手按在她的额前用力拍了拍,然后按住太阳穴,晃了晃脑袋。
再次用力睁开双眼时, 总算是没了先前眼底所见的重影叠叠。
深吸一口气,贺七娘将右手扶上身侧的火炕边沿, 她想要借力站起来, 离开这间让她快要窒息的屋子。
哪料,才不过勉力支撑着将身子撑离地面寸余,她膝下骤然一软,竟是捧着怀中的衣物, 再度摔坐了回去。
膝盖磕在地面上, 她觉着有些疼。
她的掌心被按进一片软裘,睖睁望去, 黑色的裘衣正在冬日的阳光中泛出一道锦缎般柔软丝滑的光。
身形顿了片刻, 贺七娘搭在裘衣上的指尖无意识动了动, 随即, 她弯起眼, 扯出一道自嘲的笑来。
伴着屋外小犬呜汪呜汪闹出的动静, 贺七娘微扬起头, 两眼直直地看向身后的窗。
寒冬腊月, 纵是雪后初霁,圆日高悬,那四下铺撒的阳光也不复夏日的灼灼炽烈。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早逝元配重生后》30-40
日头裹挟着银白雪色,白晃晃一片,自窗外投入一片凉意,叫屋子里更添几分入骨寒意。
原本搭在裘衣上的手徐缓抬起,贺七娘倚靠在窗下,状若虔诚地掬起一捧日光。
那光线将她手心中的命理纹路照得模糊不清,刺眼的白镀在手掌边缘,晃得人莫名眼疼。指缝之中,阳光似流水潺潺漏下,在膝上的裘衣处印下贺七娘的影子。
眼底讥诮的笑意愈发明显,嘴角勾起上翘的弧度,贺七娘笑着笑着,将头靠到一旁的火炕上。
她微微耸起肩头,在这片无声的冬日阳光中,捧着怀中那件浸满青竹气息的裘衣,笑得前俯后仰。
随着难以克制的笑声溢出唇间,贺七娘脑内那些曾经被她所忽视的细枝末节,桩桩件件,尽数清晰地在她眼前重演起来。
洛水村中,方砚清一身青衫,不远不近地跟在下学的孩童们身后,在树下笑意盈盈地同才送酒回来的她搭话的那副音容,现在想来,还真是像极了某个人。
“贺家娘子安好,某是书塾新来的夫子,如今暂居于书塾”
混着那群孩童们迭声叫着“贺家阿姊”的动静,她竟是没能反应过来,方砚清可是在初见她的第一面,就知道她是谁的啊。
现下细细回忆,贺七娘方才恍然大悟。
方砚清在洛水村的那副,之乎者也常爱挂在嘴边、絮叨爱操心、会在她的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