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有些许凌乱,但只用指梳随意一通,便无比顺滑,仿若一道墨瀑,倾泻在纤薄的肩头。两个红宝坠子一左一右,别在她的头发上,流苏顺着发丝垂下,似几星鲜红点缀在一片浓墨之间。
“那个小丫头,便如你现在这样戴着它,只是她那日受了欺负,圆圆的小脸儿哭得梨花带雨。”他回忆这些时,眼前仿佛能浮现出画面来,四岁的孟婉站在他的面前,无助的看着他。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脸。
接着道:“那日我还送了她一只金镶玉的镯子。”
前一刻还陷在讶异恍惚之中,他一提起那只镯子,倒叫她立时心生惭愧起来,别过脸逃开他的眼神,心底深处有某种撕裂的声音。
她曾信誓旦旦保证过,她在,那只镯子便在。
可后来,她却为了生计将它当了出去。偏偏它又好巧不巧的回到了原主人的手里,如今她想撒个善意的谎言说不小心被她摔碎了都是不成了。
察觉到她的窘迫,李元祯不禁唇角微微展开,笑出了声。他两只手捧着她的脸腮,将她的小脸抬起,反哄她道:“好了,我又没有怪你。物终归是死的,人在便好,若那只镯子能在危难之时助你度过难关,倒也算它的功德。”
起初她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后来眼波略略抬起,终是忍不住问起:“若那个少年是你,为何当时你要自称太子?让我这些年来一直误将……”
她蹙了蹙眉,话哽在了半道。
李元祯收敛的笑意,脸瞬时沉了下来,显然这段回忆令他不堪回首:“那时,我确实还是太子。只是不久后,母后突然薨逝,父皇伤心之时,钦天监进言,说夜观天象,惊见荧惑守心,乃帝王之凶兆。”
“后来父皇便听从钦天监的破解之法,废黜太子,使太子替帝王受过,远驻边疆。”
孟婉的手紧紧攥住被头,果真是她将人给认错了,原来她心目中的那个“太子表哥”,一直就在她的身边。
两行泪从夺眶而出,她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无声的将李元祯望着。
许久,她才恍然想起当下二人所处的境况,立马抹了把泪,先将那些道不出的话搁到一旁,认真的劝他道:“你快走,离开益州,也不要去京城!”
“为何?”李元祯神色从容的问她。
他越是淡然,孟婉便越是焦急万分,从床上跪了起来握着他的右手:“你听我说,益州现在除了京都派来的特使,还有皇上身边的夏公公,以及那个蔡刺使。他们根本不是想要审明案情,就是想找个莫需有的罪名安在你身上,好替皇上除了心头之患!”
李元祯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后依然是太后》100-110
轻按了按她的肩头,让她坐了下来,脸上看不出半分焦躁:“那你觉得,皇帝畏我什么?”
“自然是兵权!”孟婉脱口而出。
李元祯一展唇角:“既然如此,本王为何要逃?”
孟婉一怔,心好似开了个窍:的确,他的兵都在益州,只要他不出益州,反而是最安全的。
可是,可是这样不就等于明着反了吗?
她茫然抬头,“难不成,你,你真要……”
考虑到眼下二人还在刺史府中,那个‘反’字她未敢说出口,可李元祯却浑似毫不避讳,反问道:“这本就是我李家的天下,我既是名正言顺的李氏子孙,何必要反?”
孟婉越发的迷糊了,圣上如今召他回京,只要不回便是抗旨不遵,罪同谋逆。
“那你还去京城吗?”
“自然是要去的。”他起身负过手去,冲她笑笑:“只是上一趟落了两样东西,故而折回来取。”
“什么东西?”
“金甲军。”
“你要带兵入京?”孟婉瞪大两眼,这简直比抗旨不遵还要严重!
李元祯却完全不当一回事,俯了俯身子凑近她道:“还有一样,是你。”
第105章 验身 有他在,便没人敢在欺负于她
孟婉正因李元祯先前的话而怔着, 就听门外有人悄声禀道:“王爷,卫大人他们求见。”
“让他们进来。”
李元祯的声音才落,孟婉便急着要从床上下来, 李元祯却在她的肩头上轻轻一按:“你多躺会儿。”随即双臂一展,将垂于两侧的帐幔扯了过来。
接着,便听见几位大人进屋的脚步声。
孟婉藏身在两层幔帐后,自然不需再行礼, 便依李元祯的话, 继续靠在软枕上,听着屋内的动静。
三位大人向李元祯行礼,李元祯一拉椅子坐了下来,只叫他们免礼,却并未让座, 也未问他们为何而来。接过小北奉上的茶, 一人独饮起来。
三位大人当中,属卫大人官职最高, 是以他便向前一步, 拱手起了话头:“下官来此, 是想请问王爷,何时可以准孟氏回堂前继续问案?”
案子审了一半,无法定案。其实在孟婉醒来之前,卫大人已派人来问了两回,奈何派来的人皆还没见到李元祯, 便被他下面的人给骂了回去。故而这回只好他三人亲自来请。
三人刚进来时李元祯的脸色尚还和缓, 卫大人一提审案之事,李元祯便沉下脸来。他放下茶杯,抬眼直对上卫大人:“这回可还要继续验身?”
闻言, 卫大人脸色一白,他自然已听说了之前有侍卫充作太监强行给孟氏验身一事。再怎么说孟氏也是堂堂滇南王的女人,这的确是他错漏在先,此时自也惭愧。
说起来,此事最大的过错还是出在夏公公身上,他见卫大人良久无言,便带着笑腔儿开了口,欲打哈哈化解:“王爷恕罪,之前那事儿说起来,都怪杂家杂家审查不严,竟叫两个侍卫钻了空子。不过王爷大可放心,这回呀,不管是谁,杂家定先叫他们一个个脱了裤子,好好查验查验,看哪个熊心豹子胆的还敢鱼目混珠!”
说罢便是一阵掩着嘴的尖细笑声,帘后孟婉听着,极是刺耳。
李元祯也笑了两声,闷沉的笑将夏公公的笑声打断:“呵呵,那些初入宫的小太监见过几个女人?依本王看,如此重要之事,不如夏公公亲自来?”
夏公公略显诧异,李元祯竟叫他来亲自验查自己的女人?
他阴梭梭的扭头瞥一眼床帐,心底发出一阵暗笑,随即道:“杂家愿为王爷效力。”
帘账后的孟婉,心猛地提了一下。
李元祯的一双眼紧紧盯在夏公公身上,唇角展平,很是满意:“好。”
说这话时,他打着节奏敲了两下椅子扶手,当即有四名金甲军进屋来,大步走到夏公公身旁,不由分说架起他的四肢便送到一张条凳上,使其仰面朝天。
夏公公挣扎了几回,奈何军中之人力气太大,他身子像粘在那条凳上一般,分毫不能移动!
这下不仅夏公公骇然,就连卫大人和蔡刺史二人也被眼前场面惊住,卫大人忙问:“王爷,这是作何?”
夏公公毕竟是宫里之人,皇帝身边的老人,李元祯纵是亲王,也不该如此蛮横的对待他。
李元祯低头抿茶,笑而不答,倒是手按在夏公公大腿上的那名金甲军,语气平平的劝了句:“公公莫慌,我等只是依公公先前所言,先为公公验个身罢了。”
“给杂家验、验身?”夏公公彻底傻掉,这才想起先前为安李元祯的心,自己亲口说的那些话。
知道李元祯是故意要给自己个下马威,夏公公不禁大大后悔起来,连忙服软道:“王爷手下留情,手下留情啊杂家、杂家这回请蔡刺史安排府中女眷为孟氏查验!”
“不必了,本王信得过公公。”李元祯淡淡道,然后递了个眼神,手下三两下便将夏公公的衣裳剥光。
白花花的身子陈列于众人眼前,任何隐私无处遁形,夏公公竟是当真急得掉了眼泪。
太监的身体,代表着一种莫大的屈辱,平日有布料蔽体,他们尚能凭着主上的信重,维持最后的尊严。可如今赤条条的展现在众人面前,那丝尊严便被踩在了泥里。
孟婉纵是不看,也能想象那是多么羞耻骇人的一幕。隔帐听到两位大人的唏嘘叹息,她便知,李元祯这个下马威不只是给夏公公一人的。
四人将夏公公松开后,夏公公立即自捂着身下滚落在地上,然后趴在那儿深埋着脸不再动弹。身子却不时微微抖动,发出“呜呜”的凄凉哭声。
最后还是卫大人实在看不下去,捡起他的衣裳给他盖了后背,又好言央请几名金甲军将他架着送回自己的屋去。
见识了李元祯羞辱人的手段,蔡刺史深知这回是真的触怒他了,不敢继续旁观沉默,主动化解道:“王爷,内子正在后宅,不若就让她为孟姑娘验查一下可好?”
他自是不敢再怠慢孟婉,让什么阿猫阿狗来做这事了。想着自己夫人身为贵眷,总不至于还让李元祯动怒吧?
李元祯却薄唇一抿,“不必劳烦刺史夫人了,你们无非是想证明她是否是本王的女人。”
“本王可以亲口给你答案,是。”
“不是!”锦帐后的孟婉略气恼的纠正了句,却是声量压得极低,除了她自己,并没什么人听见。
她自是明白李元祯这样说,是免她在人前验身尴尬,可是这样一来,便证明了她这个罪妃亲眷,的确与他有染,那么其它人便可以此来大作文章,编排他与罪妃同流合污。
如此,至今仍没有下落的传国玉玺,便会被圣上疑心在他的手中。
这便坐实了谋逆之罪。
可李元祯似乎并不介意,一脸的云淡风清:“好了,答案已经给你们了,想怎么结案随意。孟氏,本王便带走了。”
他起身步至床前,撩开帐幔,将孟婉从床上打横抱起,带出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后依然是太后》100-110
了刺史府。
一路上他疾步而行,孟婉在颠簸之下只得双手紧紧将他脖颈环住,使自己身子在他怀中稳当一些。穿过庭院时有许多下人看到,是以孟婉不好意思往旁处看,也生怕被人看到脸,便紧紧将脸埋在李元祯的胸膛上。
转眼她便被送进一辆马车里,终于得以离开李元祯的怀抱,自己坐好。只是头一直低低的垂着,再也没有抬起。
“你可是不舒服?”李元祯坐在对面,轻声问道。
孟婉还未来得及答话,便觉一股暖意凑近,原来是他的手捂在了她的额头上。
不烫。
故而并非生病。
可偏偏脸蛋儿却红得跟熟透了的紫李一般。
李元祯浅笑着,将手顺着她滚烫的脸颊滑下,在她的下颌处停住。指端轻轻一勾,孟婉的下巴便被迫抬起,对上他的眼,瞬时便跌入一片汹涌的云瀑中。
她觉得自己的脸似乎更烫了。
“是害羞?”
出于羞臊,她本能的摇头否认。只是这拨浪鼓似的摇头,并不比那似能滴出血来的脸蛋儿有说服力。
她扭头错开他的手,为了转移话题,明知故问:“你刚刚为何要撒谎,说我是……是你的女人。”
“没有撒谎,现在不是,将来也是。”李元祯轻飘飘的说着,抬手碰了下孟婉发上的那个红宝石坠子。似在提醒着她,要时时牢记青涩年华时曾许下的诺言。
他那时便说过,有他在,便没人敢在欺负于她。
孟婉抬手想将那小东西先取下来,却被他凌空握住手,渐渐握紧,“你戴着好看。”
他还没看够。
也不想与他在这种小事上反复纠缠,孟婉便只好再转话题:“你当真要带着金甲军进京?”
他点点头,提醒她:“还有你。”
第106章 归途 当真不喜欢?
回到军营, 李元祯让孟婉先回牙帐休息,自己则连夜清点主力精锐。
金甲军个个皆是悍不畏死,只忠心于李元祯一人的精锐部队, 李元祯要带他们入京,他们便从令如流。山呼海啸一般的誓死效忠声,震得孟婉在牙帐也瑟瑟发抖,只觉今日局面, 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若非她偷偷将消息递给李元祯, 他本应平平静静的归京。
可是即便再来一回,她也依旧会那样做。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一怒,血流漂杵。自古鸿门宴,多是以血洗为终。
反, 是九死一生。不反, 则是必死无疑。
她总要为曾经保护过她的人,做点什么。
饶是心中想得透彻, 可孟婉依旧控制不了内心出于本能的恐惧。她背倚着帐壁, 蜷膝坐在小榻上, 双臂紧紧将自己的腿抱紧。就连有人进了帐子,都未觉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