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提供的《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40-50

    第41章 晋江正版

    工作人员很快将这件明永乐甜白釉高足盌拿了过来。

    这只瓷器被放在云舟面前的桌子上,等到对方放下,他才开始拿起来看。

    这件甜白釉的高足盌保存得十分完好,在灯光下没有看到任何瑕疵。

    盌在古代指“大口小腹的容器”,和碗是一个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甜白釉的高足碗。

    云舟拿到手中的第一感觉是胎体很薄,很轻;

    第二个感觉是釉面莹润如玉,几乎能够照出人影。

    从上方往里面看,内壁有暗花饰莲托八吉祥纹,纹饰细腻浅淡,需要对光细看才能看出来,有一种素净清雅之感。

    中心处同样以暗纹撰写二行四字的款——“永乐年制”,字体与花纹融为一体,外框以暗花莲瓣围绕一周,非常精美。

    在华国的历史以白釉为色的瓷器很多,比如邢窑白瓷、定窑白瓷,但甜白釉却仍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釉色温润如玉,胎薄如纸,有「透胎」之誉,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能给人带来“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云舟个人很喜欢这种温润的白,雅致清新。

    在他查看瓷器时,小玉龙将尾巴紧紧地盘在莹白的手腕上,两个小鼓包似的小小龙角支棱着,欢快的张大嘴将瓷器上的灵气尽数吸入口中,身上米粒大小的鳞片瞬间亮起了两排,银光闪闪、烨烨生辉。

    云舟看着小玉龙身上亮起的鳞片,朝工作人员询问道:“请问这件瓷器的起拍价是多少?”

    工作人员微笑着回答:“起拍价200万。”

    “好的,谢谢。”

    云舟知道起拍价只是一个参考,一般的成交价格要比起拍价要高一倍甚至高几倍。这件瓷器的价值估计要在四五百万左右,或者更高一些。

    不愧是著名的艺术品拍卖行,拍品档次很高,动辄都要数百万。

    徐泽让工作人员将这件明永乐甜白釉瓷器送回展厅,递给少年一份样册,“这是瓷器专场的拍卖图录,收录了这次秋拍的全部瓷器,你先翻一翻,想接触实物直接告诉工作人员即可。”

    云舟接过瓷器拍卖图册,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的清乾隆御制‘有凤来仪’转心瓶。

    这件瓷器他仅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款式,据说是乾隆为了母亲的60大寿特意让督陶官唐英烧制,极其珍贵。

    他内心有了几分激动,转头看向工作人员,“这件转心瓶……我能看一下吗?”

    “当然可以。”工作人员应声而去。

    徐泽看到他翻开图册,简单介绍道:“一般封面上的拍品是瓷器专场估值最高的拍品,也是所有收藏家竞相争抢的对象。前三页和封底同样是精品,页数越往后估价越低。

    图册后半部分展示的瓷器可能会有磨损或者残缺,一定要亲自上手查看,光看图片是看不出来的。”

    “好的。”云舟点了点头,怪不得如此珍贵的瓷器也能上手,这就是原因吧。

    不然买家以为自己在拍卖会上买了个完美无缺的精品,结果提货的时候却发现是一件残器,恐怕要闹着退货了。

    工作人员这次的动作很慢,大约过了四十分钟才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将这件‘清乾隆御制‘有凤来仪’转心瓶’小心翼翼的送过来。

    “不好意思久等了,刚才有其他客户在看。”工作人员朝两人道歉,对待这种有身份的买家必须做到最好的服务。

    “没关系。”

    云舟朝她一笑,露出腮边两个小小的酒窝。这种放在封面的珍贵瓷器肯定很抢手,多等一会儿也没什么。

    这件转心瓶很大,比他见过的青花大罐还要大,高约63厘米,看上面精致的釉彩,给人一种金碧辉煌之感,也符合乾隆皇帝的审美特征。

    它的上半部分是以胭脂红为底,饰有缠枝莲纹等各种纹饰,下面则是在山石、树木之上、云彩之中有从天而降的凤凰,其尾羽与翅膀纤毫毕现,画工精湛,巧夺天工。

    而转心瓶最珍贵的地方并非在于它的画工,而在于其工艺的复杂。

    整件瓷器由上下内外四部分组成,分别为颈瓶、腹瓶、底瓶、内胆瓶,内胆可随颈瓶旋转,因此叫做转心瓶。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据说一只转心瓶的制作要足足耗费十八个月,其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可见一斑。

    由于转心瓶实在太耗费财力,乾隆皇帝在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导致如今的总量不过几十件,存世量极为稀少。②

    云舟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儿,好奇的问道:“这件转心瓶的内胆真的能转动么?”

    “可以的。”

    少年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将眼睛凑到瓶身镂空处,只见随着瓶身缓缓转动,镂空处的瑞鸟似乎活了起来,张开双翅像是迎向凤凰而来,呈现出“百鸟朝凤”的景象。

    “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云舟的双眸微微睁大,小声惊叹道。

    两百多年前的瓷器,到现在竟然还能保持如此完整的面貌,工艺的复杂超乎想象,做工精巧富有创新,如今已不可能再有这样的精品了。

    在云舟惊讶于其精巧的做工时,小玉龙高高昂起头,毫不客气的将瓷器尽数吸入口中,银色的鳞片一排接一排的亮起,像是天上的繁星般银光闪耀,美不胜收。

    他接着低头观察瓷器的时候震惊的数了数,一排、两排……足足亮起了八排之多!

    即使是珍宝阁的镇店之宝——清雍正青花九龙纹大胆式瓶也只是让小玉龙亮起了四排多鳞片而已,这次居然有八排。

    这有些出乎云舟的意料,他简直不敢想象这件转心瓶的价值。

    小玉龙已经蜷着身子盘在少年的手腕上呼呼大睡,鳞片亮闪闪的,看来吃得很饱,吸收这么多灵气需要消化一段时间。

    云舟怀着崇拜激动的心情继续欣赏了一会儿,麻烦工作人员将这件‘清乾隆御制‘有凤来仪’转心瓶’放回原处。

    两名工作人员的动作格外小心,手稳稳的托住瓷器下方,从神情上来看也是十分紧张的,毕竟这件乾隆御制转心瓶是这次瓷器专场的重头戏。

    云舟将目光收回,看了一眼封面上的标注:RMB8000万人民币。

    这里的参考价其实相当于起拍价,起拍价就这么高,那这件转心瓶的拍卖价绝对过亿了,甚至有可能超过两亿!

    而这样的瓷器他在两分钟前刚刚亲手摸过,这种感觉很奇妙,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少年深吸一口气,再次感叹自己的资产根本不算什么,心情比以往更加放松,彻底从迷茫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云舟继续翻看着图录,确实如徐泽所说,前面几页的起拍价都在千万以上,件件都是精品。

    不过和他想象中不同的是,后半部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40-50

    分的很多拍品的起拍价并不高,有些瓷器的起拍价只有几千。

    云舟有点蠢蠢欲动,或许他也可以拍一些不太贵重的瓷器回去,开启他收藏的第一步,顺便体验一下拍卖会现场的感觉。

    “麻烦将这件清中期的蓝釉小瓶拿一下,谢谢。”

    很快,工作人员将这件瓷器送了过来。

    云舟垂眸查看,发现在瓶口部分缺了指甲盖大小的釉,露出里面米白色的胎,这属于明显的釉质磨损。

    因为磨损是在内沿部分,而外沿偏高,所以从正面角度看是完好无损的。他对比了一下图片,发现从图片上完全看不出来。

    “有些东西确实要亲自上手才能发现问题。”云舟这样想着。

    不过他并不感到失望,眼中反而带了一点兴奋。这种‘有伤’的瓷器与其他完好的瓷器相比很不显眼,他也许能用很低的价格拍到。

    填补釉色是修复瓷器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正好可以拿它们练手。

    他看了一下图录上的参考价:7000元。

    如果这件蓝釉小瓶能用两万以内的价格拍到,还是很划算的。

    又接连看了好几件瓷器,价格有高有低,价格较低的基本上都有一些瑕疵,或瓶口、底足有磨损,或釉色不完整,或瓶身有爆釉等等,起拍价标注的都比较低,大多不超过万元,比其他完整的瓷器要低很多。

    “唔,这件瓷器给我的感觉有点奇怪——”

    目前放在云舟眼前的是一件清嘉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它的形状为典型的长颈、鼓腹,造型优雅。表面用青花绘制蕉叶、缠枝莲花等纹饰,胎釉白皙润泽,算是官窑精品。

    但是他看了一会儿,明明尺寸和胎质都与真品无异,但是给他的感觉有点不对,总感觉青花的发色没有那么自然。

    或许是错觉,难道拍卖行里也有假货吗?

    应该不会吧。

    “我看看。”

    徐泽将这只青花赏瓶拿到面前,对着灯光仔细观察了足有二十分钟,又很耐心地查看了底足的款识后,才将赏瓶放下,低声道:“这件应该是民国仿制的,底款不太对。”

    不过仿得很逼真,若不是他从小跟着爷爷见了这么多古玩,又仔细观察了很长时间,恐怕也会被蒙骗过去。

    他看向对面的少年,眼中不由得露出几分讶然。

    即使是被爷爷夸赞眼力好的自己都要分辨很久才发现,云舟不过上手看了五六分钟就得出了结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他知道云舟不是古玩世家出身,所以才更让人觉得惊奇。

    云舟还不知道,在跟随冯大师学习修复瓷器的两个多月中,他的眼力有了明显提高。

    因为要经常调制与釉色相同的黏合剂、以及修补裂缝的涂料,他对颜色的敏感度提高了不止一倍。

    冯大师要求的是完美修复、无痕修复,对于釉色修补的要求极高,颜色在灯光下、在日光下、在夜光下的光泽度是不一样的,哪怕深一分、浅一分都不行,如此苛刻的要求也造就了云舟对于色彩的敏感。

    他现在还看不出究竟是哪里有问题,有的只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培养出的直觉,等以后接触的多了、了解的多了,他便能从根源上找到原因,成为真正懂瓷器的人。

    “大少,这真是仿的呀。”

    云舟微微一愣,随即小声问道,“难道拍卖行也有赝品吗?”

    “嗯,条款上注明了不保真。”

    徐泽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像估值较高的瓷器都做了来源追踪、热释光鉴定、并经过数位专家的一致认可,基本可以保真;至于其他瓷器,就看鉴定师的眼力了,真品率在90%以上。”

    古玩市场的水很深,任何一位专家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从未出错,而科学鉴定以及来源核实是需要成本和精力的,只会用在值得的地方。

    “这样啊——”

    云舟看着眼前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神色带了一点惋惜。

    如果是清嘉庆时期官窑瓷器,那么估价在百万以上,但如果是民国仿的,可能只有几万块,价值要相差几十倍。

    这完全颠覆了少年的认知。

    以往他一直认为拍卖行中的拍品都是真品,现在才发现,原来世界性的拍卖行也是有风险的。

    不过比起外面市场上那种一百个里面都不一定有一个真品的概率,这里的风险已经很低很低了。在赝品泛滥的现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看来在古玩一行,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眼力。

    云舟用余光偷偷扫了一眼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对方一直保持着沉静的表情,脸上毫无尴尬之色。

    可见这种事情并不是特例,在每次拍卖会上都有可能发生。

    云舟在心中摇了摇头,继续翻看图录。

    当翻到最后几页时,他的视线蓦地凝住,心跳加快,这次的拍卖会居然有残器和碎瓷片

    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因为在收藏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瓷器有毛,不值分毫”。

    华国传统收藏观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损,会使观赏价值和交易价格大打折扣。

    从有瑕疵的拍品起拍价都比较低、以及市场上的碎瓷片没人要的情况来说,都能佐证这句话的真实性。

    不过近几年来,这种观念正在慢慢转变,有些破损的瓷器也逐渐进入了收藏家的视野,只是距离完全接受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