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了、要求加钱,或者以为他是骗子根本懒得搭理,总之整个过程很耗心力。

    除了忙着收集材料之外,云舟也开始学习瓷器修复中最难的两个步骤:补配和作色。

    补配指的是将瓷器残缺的部位进行补足。

    一般瓷器的补配需要先用软陶捏塑成型、烧制成与瓷器形状相同的模具,将模具放在瓷器边缘,补上残缺的部分,最后刮掉多余的部分。

    补配之后是打底子,打底子之后便是作色。填补裂缝处的颜色,使其与釉色一致。

    云舟先从较为简单的单色釉做起,他拿在手里的是之前已经打好底子的唐邢窑菱花形洗,上面的裂缝已经修补完毕,现在只需要填上颜色即可。

    调好颜色之后,冯大师看了一眼:“先试色看看。”

    云舟手中握着喷笔,在料壶里面装上釉料。这种工具适合用在小器型瓷器或破损细小的部分,喷色的地方要小而准,不然会因为喷色的距离、力度和浓度造成偏差。

    “嗯,颜色还可以,量调到最小,涂的时候要来回的涂,不要只喷在一个地方。”

    “好的。”云舟点头,食指向下按着按钮,开始在填补的缝隙处反复喷涂。

    “颜色有点淡了,再喷一层。”

    “嗯。”

    “好了好了!这次又稍微深了点,还行,肉眼看不出来,不过——”

    冯大师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50-60

    示意云舟打开紫光手电筒沿着缝隙照射,在强光的照射下,能够看到喷涂的釉料与原本釉色的微小差别,还有细如发丝的约两三毫米的小裂缝。

    “啊,居然有裂缝。”少年垂眸看着瓷器上的细小裂纹,神情有些沮丧。

    如果说喷笔使用得不好情有可原,可是在紫光灯下看到裂缝让他很难受,毕竟光粘连碎片就粘了好久。

    冯大师用冰凉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错了,单从外表来看已经做到了那些人所谓的‘无痕修复’,不仔细看发现不了瑕疵。

    我第一次修复瓷器的时候,那才叫惨不忍睹。裂缝没有粘好,胶沾了一手,颜色也涂得极不均匀,被师傅狠狠地骂了一顿。”

    “冯大师,为什么还会有裂缝啊,是没粘好吗?”

    “不是粘连的问题,是刮腻子的时候没将裂缝填平。打好底子后,用水磨砂纸剐蹭的时候一定要均匀仔细,不然很有可能有细小的部分顾及不到。”

    “我明白了。”云舟想着刮腻子这个过程确实很枯燥,磨到最后手都酸了。或许正因为如此,最后一部分没有仔细打磨,导致还有一点点裂纹存在。

    “冯大师,那现在怎么办?唔,要不、从头再试一次?”少年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这次就不用了。已经将所有步骤进行完毕,再拆洗的话会损伤釉面。”

    冯大师关掉紫光手电筒,将整件菱花形洗拿在手中观察了一番。

    只见釉面胎体坚实而轻薄,釉面洁白如雪、细腻莹润,连接处看不到任何裂缝和瑕疵,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就像刚刚的裂缝不存在一样。

    他抚摸着上面的釉色,做出评价:“其实修复得可以,一般人看不出来,你要是不信,可以拿给别人看看。”

    “好吧。”云舟将信将疑的答应了。

    不过将菱花形洗放回多宝阁的时候,他看着完好的釉面,心中升起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无论修复的如何,这都是他第一次完整的修复一件瓷器,内心还是很开心的。

    接下来的一周,云舟把拍卖会上带回来的‘清中期蓝釉赏瓶’上的底子和釉色也补足了。

    这次少年修复得十分细致,指甲盖大小的缺口被反复填平、摩擦,中途用紫光灯不断照射,确保每个部分都填补到才进行下一步。

    釉色也是,在自然光下调制了十余次才做到分毫不差,喷涂后的釉色均匀柔和,与原本的釉色融合在一起,完全看不出差别。

    “这次修复得不错。”

    冯大师将这只赏瓶拿在手中,即使在紫光灯的照射下,也要凑近了看才能看出差别。

    “谢谢冯大师。”云舟笑弯了眼睛,若不是冯大师帮着调配釉色,他也做不到修复得如此顺利。

    “不用客气,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很少有年轻人能够一坐一下午,就为了磨平那指甲盖大小的凹陷。有这样的毅力和定力,做什么不能成功呢?他的修复技术后继有人了。

    距离过年还有十天的时候,云舟跟杜老爷子约好,背着画匣和背包、提着补品来到了珍宝阁。

    冬天真的来了,少年穿着一身长款黑色羽绒服,更显得身量修长,皮肤因为不见阳光而越发白皙,脸在毛领的遮盖下显得更小了,看起来像是一个高中生。

    小玉龙懒洋洋的盘在他莹白的手腕上,打了个小哈欠,不一会儿就闭起了眼睛,尾巴一甩一甩的。

    “杜爷爷,吴叔,我来了。”

    店内开着空调,云舟进门后脱下了羽绒服,拿着东西上了二楼。

    “小舟来了呀,还拿这么多东西。”杜老爷子笑呵呵的接过补品放在一旁,看到了摆在桌子上的画匣,“这是又淘到好东西了?”

    “嗯,也是送给您的过节礼。”

    “嚯,那我可要好好看看。”

    杜老爷子打开匣子的时候没太在意,以为是哪位近现代画家的山水画或水彩画,毕竟市场上名画难得,价值千金。

    然而当他把画轴展开的时候顿时睁大了眼睛,惊呼道:“天池山人?这是——徐渭的《牡丹竹石图》?!”

    深吸了几口气之后,拿过手边的放大镜细细查看起来。

    吴掌柜一听是‘明代三才子’徐渭的大作,茶也不泡了,立刻小跑着过来,跟杜老爷子两人凑近了看。

    足足看了有半个多小时,杜老爷子才抬起头,眼眸中的震惊还未散去,哑着声音道,“小舟,这幅画你从哪里收的?我可以确定,这是徐渭《牡丹竹石图》真品!价值千万!”

    作者有话要说:瓷器修复内容仅供参考——

    【注①摘自《王世襄家具收藏》】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章 晋江正版

    吴掌柜心中更是震惊难言,徐渭的画即使在拍卖行也不多见,大多珍藏在京都博物馆中。

    近些年来关于徐渭的书法和画作,只要认定为真品,随手一幅都能拍出大几百万,上千万的有十余幅,其中的《写生卷》手卷更是拍出1.27亿的天价!

    最重要的是,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收藏家们已经渐渐认识到徐文长此人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与地位,因此他的作品在短短五年内翻了六倍,收藏价值极高。

    他手里有几个客户想要出高价收购一幅尺寸较小的画作都无处可寻。

    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里见到了,还是尺寸达到122cm的大幅作品!

    这属实罕见,连整日与古玩打交道的吴掌柜都惊住了。

    面对两双迫切而又激动的眼睛,云舟浅浅一笑,“前段时间和朋友去乡下淘货,偶然在一户官宦后人家里收到的。至于价格……还是保密吧,总之没有亏,甚至可以说捡了个小漏。”

    吴掌柜在旁边感叹着,“你们几个小年轻真是厉害,小小年纪就敢去乡下收货,还收到了这么大一个宝贝,连我都羡慕了。”

    杜老爷子用手爱惜的抚过《牡丹竹石图》上面的钤印,夸赞道,“不错,真是不错。徐渭的画后世多有临摹仿制,能辨认出是真品,眼力大有长进啊。”

    “杜爷爷您过奖了。”云舟有些不好意思,“在书画鉴赏方面,我的能力还很欠缺。这幅是朋友帮着鉴定的,您也见过的,就是徐泽。”

    “哦,是他呀。”杜老爷子毫不在意,“你能在几位朋友手中将这幅画坚定的拿下,说明很有决断。收藏古玩就该这样,只要看好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哪怕打眼了也不后悔。”

    在杜老爷子眼里,他这个小徒弟千好万好,谁也比不上。

    “对,您说得没错。”少年眼眸微弯,“当我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就想把它买来送给您。我记得您在嘉禾拍卖会上对齐白石的水墨画举了牌子,而徐渭是齐白石大师格外尊崇的人,用来当年礼再合适不过了。”

    “送给我?!咳咳咳,不行,那可不行——”

    杜老爷子听了之后吓了一大跳,差点被口水呛到,猛地咳嗽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50-60

    几声,连脸都呛红了。

    吴掌柜和云舟一个端了茶盏过来,一个给他顺着背,好容易才缓过来。

    杜老爷子担心茶水把画打湿,用干瘦的手沿着画的表面轻轻抚摸了两下之后,小心的把画轴卷起,将这幅价值千金的画放回了画匣中。

    刚刚只顾着欣赏徐渭的大作,根本没想过年礼的事,这样贵重的东西他怎么能收呢?

    只是摆手道,“这个礼物太贵重了,这样一幅画放在拍卖行里一千万都打不住,我估计私下里收也不便宜,是不是啊小吴?”

    吴掌柜立刻接话,“没错,徐渭的画如今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再放个两三年,价值起码还要往上翻一番!就是现在,只要小舟你想出,我立刻就能联系手里的老客户,保证不会比拍卖行低多少,还不要佣金。”

    云舟冲着吴掌柜摇了摇头:“吴叔,这幅画我没打算卖。”

    又对杜老爷子说道,“杜爷爷,这本来就是我淘到的,价格没有这么高。再说,您是我师父,孝敬师父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这一番话说得杜老爷子心头熨帖,眼眶微湿,不枉他费心教导,这个小徒弟不仅悟性高、勤奋,最重要的懂得知恩图报,他真是喜欢到了心坎里。

    杜老爷子拿手拭了拭眼角,“好、好、好,那我就收下了,不过——”他自然不能白占那么大的便宜:“你过段时间也去我那里挑件东西吧,也见见我这些年来的藏品。”

    看着对方坚定的眼神,云舟眼眸弯起,“好的,杜爷爷。”能见到杜老爷子收集了几十年的珍品,他求之不得。

    “对了,吴叔,我也给你带了礼物。”少年将背包里的紫檀木笔筒拿出,放在了桌上。

    “给我的?”吴掌柜上手一瞧,看到紫中泛红的色泽以及下方朱红色斑纹时微微一惊:“这是鸡血紫檀木?紫檀中的极品啊!嚯,还是整料挖的,绝对的好东西。”

    他店里这么多笔筒,有木制的,还有清康熙的青花诗文笔筒,但论价值,没几个能及得上这件。

    “您喜欢就好。”云舟浅浅一笑,露出腮边两个小酒窝。

    “当真要送给我?”吴掌柜还有些不可置信,别看东西不大,但这种顶级木材制作的笔筒,市场价要三四十万呢。

    “小舟说给你,你就拿着吧。”杜老爷子呵呵一笑,“以后小舟来了,有什么古玩方面的问题要问你,你一定要好好讲解。”

    “那当然,那当然,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吴掌柜连连答应,笑得无比灿烂。

    他用手抚过紫檀表面牛毛般的细密棕眼和纹路,欣赏了一会儿之后,把它放在了笔筒一类的显眼位置。

    “那个,我这里还有两件瓷器,想让杜爷爷和吴叔帮忙看看。”

    云舟把修复好的菱花形洗和蓝釉赏瓶从背包里拿了出来,将外面的纸箱拆开,放在了桌子上。

    “这次上门淘货,收获可真不小啊!”吴掌柜感叹一声,和杜老爷子一人拿起一件,上手瞧着。

    少年含糊的‘嗯’了一声,神情带了几分忐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看出修复的痕迹?他的心跳得很快,毕竟是自己的作品。

    “这应该是一件唐代邢窑的菱花形洗,胎质坚实细腻、薄如蛋壳,釉色类银似雪,属于细白瓷,工艺精细。背面还刻了‘盈’字,说明是宫廷用瓷。”

    吴掌柜将这件笔洗拿在手中,看着云舟的眼神都变了。

    这年轻人出去一趟,到底收了多少好东西!从刚进门到现在拢共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出了三四件精品,这运气简直逆天了。

    杜老爷子也将手里的瓷瓶放下,“这是个清中期的赏瓶,民窑仿官窑的。不过仿得不错,釉色温润,底足也修了胎,器型和胎体都和官窑没有太大差别,属于民窑中的上等品。”

    他又拿过放在桌上的菱花形洗看了看,“这可是个老物件,唐代的邢窑白瓷,皇家大盈库烧制的贡瓷,不过——”

    杜老爷子微微蹙眉,打开手边的白光手电筒沿着外壁一点点移动,紧接着拿起这只菱花形洗来到窗台边,借着阳光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这件瓷器是修复过的。”

    “啊,修复过的?”吴掌柜懵了一下,“我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