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一队衙役模样的人来了,见人就抓,见东西就踢。

    村里面,大家高高兴兴的正在观看戏班的演出。

    衙役模样的人又来了,逢人就抓,大家顿时作鸟兽散,鸡飞狗跳。

    路小

    柒在选材的时候,特意选了那种看上去特别可恶,让人一看就能血压飙升的片段。

    虽然不是秦朝的背景,讲究的是个意会。

    【当然,更常见的结局可能是,你干着干着农活,结果被抽调为了徭役,去几百里之外修长城或者是去修阿房宫。很多人都在征徭役的路途中逃了,成为了流民。纵使你没有逃,并且很幸运的在繁重的徭役中活下来了,等你好不容易回到家乡,结果你发现家的田地被当地的豪强给占去了,你还是得成为流民。这下,你不仅仅是吃不饱饭,而是面临饿死的结局。】②

    无数的民夫衣着褴褛,甚至直接坦露着上半身,正在拖拽着足足两千多斤重的大条石。

    不远处,就是长城。

    “快点儿!”膀大腰圆的监工一鞭子抽下来,民夫的上身就又多了一道血痕。

    众人皆敢怒不敢言。

    在他们隔壁那一组,绑着条石的绳索断裂,石头砸下来,原本位于其下的民夫顿无声息。

    监工唾了一口:“晦气!继续搬!”

    看也不看地上的尸体一眼。

    没有人停下来,因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如果停下来,换来的只会是一顿鞭子。

    他们早已经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麻木。

    【你哀叹,是有多倒霉才会投生在秦朝成为农民啊,简直是地狱开局!这时候,你听到陈胜和吴广振臂一呼,喊出那句振聋发瞎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觉得,反正没活路了,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天下响应者云集,拉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

    两位消瘦但目光坚定的民夫对围着自己的众人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秦不给我们活路,那我们就反了他!”

    众人一开始惧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过了片刻,有人心一横站了出来:“横竖是个死,不如赌一把,我愿意追随!”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回应。

    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诛暴秦!”人群之中立刻响应。

    众人的喊声汇聚成一股洪流,响声震天。

    赢

    政眼前的案几又一次被他的天子剑劈成了两半。

    他脸色沉如锅底,咸阳宫上方聚拢了层层的乌云,一道惊雷打了下来,带着万钧压力。

    扶苏都不敢喘气。

    更别提早已经跪下的寺人们。

    “竖子而敢!”赢政森冷的吼出来。

    不知道是在骂那些欺上瞒下与豪强勾结的秦吏,还是骂竟然敢喊出诛暴秦的陈胜吴广,抑或是广征徭役的自己……

    但良久,他面无表情的收起了剑。

    第一次觉得有点无力。

    尔敢?他们的确是敢呀!在自己死后的未来,不仅敢想,还真的这么做了!

    赢政看着外面阴沉的天色,陷入沉思。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扶苏的身上。

    这孩子,一直都是反对建长城和阿房宫的,觉得徭役给百姓们的负担太重,这也招致了他之前的不喜。

    赢政脸上的表情莫测。

    他内心迅速的将现在的几个大工程过了一遍。

    长城还是要建的,不然无法抵抗匈奴的进攻,中原之地将不得安宁。

    皇陵…皇陵还是得建!

    赢政不能忍受自己的陵寝简陋并且被人能轻易盗挖。

    阿房宫……要不阿房宫就缩减一下规模吧。

    赢政下定决心。

    他看向天幕,嘴角抽了抽。

    这东西虽然让他预知了未来之事,可做相应的调整,但也让民间百姓预知了未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若是在民间传播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要怎么安抚民众,赢政想到这里,只觉得头疼无比。

    想吃个仙丹。

    算了,仙画说仙丹有毒……

    烦躁!

    【要知道,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是千百年以来华夏农民的夙愿!土地,那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谁能让他们拥有土地,他们就拥护谁。谁把土地从他们的手中夺走,那谁的皇位必将坐不太久。】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时期地方豪强们大量聚敛土地,当时的大儒董仲舒就谏言,要限民名田”来抑制这种土地兼并

    现象————你看,我也不是对儒家有偏见,他们前期不发疯的时候还是挺正常的。】

    【限民名田的意思是,对个人名义下拥有的民田数量进行限制,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可惜的是董仲舒这条政策只有构想,没有细则,犹如空中楼阁,而且得罪了既得利益阶级,所以这条政策没有被汉武帝刘彻采用。到了汉哀帝的时候,一个叫师丹的大臣终于根据这个政策出了细则,可惜那时候汉朝皇室自顾不暇,权臣当道,已经太晚了。】

    【之后的朝代,也陆续的进行过一些士地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

    汉武帝刘彻本来饶有兴致的在看仙画讲秦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30-40

    末的事情。

    到了这会儿,他甚至有闲心开始喝喝茶吃吃点心。

    对么!

    虽然说始皇帝一统天下,功绩卓越。但秦朝□□,百姓可活得不怎么样。不然怎么能被自家祖宗给取了天下呢。

    然后,听着听着,就又听到自家身上了。

    刘彻:……

    忽然觉得手中的点心不香了。

    有点无力,只能破罐子破摔的想,挺好,事先知道了总是好的。

    不过,他眯起眼,土地兼并要向豪强开刀,这本来也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只是不好做。

    董仲舒居然还有过这样的提议?

    待会儿就召他一起来议政!

    【就这样,一直到了北魏时期。】

    【北魏是一个异族建立起来的朝廷,北魏皇室是鲜卑族,复姓拓跋。但是呢,他们却主动的将自己纳入到了中原文化的体系里,成功的将马背上生活的鲜卑族转为了农业民族,三下五除二直接摧毁了部落制,很猛。他们自己也将拓跋改为了元姓,坚定的彻底的进行汉化,非常有远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就是元宏,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皇帝,他还有一位更厉害的祖母,被誉为“千古一后”的奇女子冯太后。孝文帝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所以前半段完全是冯太后在理政。】

    【在冯太后主政的时期,华夏历史上最重要的土地政策之一出现了!】

    第34章 亩产千的秘密(七)

    武则天依然待在洛阳的太初宫中。

    比起长安,她更爱牡丹盛放的洛阳,更是将洛阳命名为神都,这也是她政治生涯的新起点。

    她舒适的躺在榻上,幸臣张昌宗在她身后为她小心的捶捏肩膀。

    上官婉儿立在另一边。

    则天帝将葡萄放入口中,悠然道:“马太后啊,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后。只是,有些事情她未免想得少了些。”

    比如,当皇太后哪有自己登基称帝来得更爽呢?

    所以,则天帝对历史上这位女性前辈,既觉得佩服,又觉得可惜。

    张昌宗一边给武则天摆着肩膀,一边背地里朝着上官婉儿使眼色。他和上官婉儿早就有私情。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上官婉儿眼观鼻鼻观心,当做没看到。

    上官婉儿垂下眼,并不理会他。

    武皇正打算设立女学,说不定后续她们这些女官的位置都权柄都要动一动,她可不会这时候不长眼再和张昌宗勾搭上。

    男人,只会影响她向上的脚步。

    【那就是均田制。】

    【那时候的华夏大家也知道,刚经历过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因此北魏立国之后人口数量极少,拥有大量的荒地。冯太后将这些荒地都收为国有,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均田制,将这些荒废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国民。只要年满十五岁,男性可以得到40亩露田和20亩桑田,女性为20亩露田。当年满70岁或死亡时,露田要重新收归国有,而桑田则可以作为永业田传给子孙。】

    旷野之上,一片荒芜杂草。

    原本的农田因为几年没被耕种,早已经长满了野草。

    但只要把这些野草除掉,一把火烧光,草木灰就能成为下面田地的肥料。

    【均田制甚至细化到奴婢可以得到多少田地,有耕牛的人家连牛都可以得到田地,另外只要满了十五岁,还可以有五分之一亩的菜地。如果你居住的地方,土地需要轮耕,那露田可以翻倍,免得休耕期没地种饿死。如果你是一个70岁以上的老人带着一个不满15岁的小孩生活,那你拥有的田地可以先不用还给朝廷。】①

    “来登记咯,每家每户都来登记一下你们的人口。”小吏模样的人对着围着的民众喊道,向他们仔细的解释新出的政令。

    有老者牵着小孙子颤颤巍巍的走上来:“我们家没有年满十五岁的人,可咋办?”

    有人向小吏解释:他家的成年男丁都战死了,儿媳妇也得病死了,现在只剩下他和他十二岁的小孙子。”

    小吏点点头:“那按照规定,你的露田照常发放,一共是40亩,还有桑田20亩。你小孙子满了十一岁未到十五岁,按照半数发放,十五岁后再补齐。”

    老者流下眼泪,直接趴在地上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谢恩。

    【总之,冯太后和她的智襄团们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非常的仔细了。】

    【同时,她还减轻了农民的税赋,原本北魏的税赋非常的高。百姓们交不起,只能向豪强大户们投靠,成为隐户来逃税,虽然要忍受豪强们的录(削,但也比交不上税好。冯太后将税赋调低,这样原本投靠豪强的百姓一想到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而且税也不多,自然会从豪强们的田庄坞堡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给朝廷交税的自耕农。】

    北魏都城之内。

    皇宫之中一片肃静。

    冯太后,不,现在是冯太皇太后重病缠身,太医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这一两天的时间了。因此,即使天幕上悬挂着仙画,宫人们也没心思细看。

    但在太皇太后的寝殿前,却是一片祥和之景。

    冯太后觉得自己的精神好一些了,正在孙儿魏孝文帝元宏的陪伴下观看仙画。

    孝文帝转头看向自己的祖母,眼中带着孺慕之情:“祖母的确是厉害的,孙儿的才干远不及您。”

    冯太后笑道:说什么傻话,你可是我亲手带出来的孩子。

    她回忆起自己推行均田制时的场景,嘴角噙着微笑。

    一开始的确是困难的。那些坞堡的主人们怎么可能会那么乖切顺的让投靠自己的农人们就这样离开呢?也是斗智斗勇了很久,才成功的将均田制推行下去。

    很累,但是也很有成就感。

    虽然是女人,但冯太后却觉得这些事情非常的有意思。

    和朝臣们、豪强们博弈,可比年轻的时候待在后言那一亩三分地要有趣多了。

    【冯太后的这几项政策立刻就让国家变得安定富强起来。

    她死后,她亲手带大的孙子孝文帝亲政,同样延续了这样的政策。孝文帝在位期间,户数直接翻倍,北魏朝廷“府库积盈”,朝廷仓库里的东西多得堆积不下了,他甚至下令开仓将这些东西赐给了文武官员和京师的百姓以及边疆军人等等。】

    【可见其收税收得的确很不错的。】

    【这个制度如此好用,后续的南北朝和隋唐也都据悉沿用了均田制。】

    李世民看着仙画,对群臣们评价:“北魏的政治革新的确是成功,若无北魏推出来的这些措施有成功经验在先,前隋朝和我大唐的确还需要花上很大的功夫来摸索。”

    他若是知道后世一句话叫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肯定会加以赞同。

    众臣们也都颔首。

    北魏虽然因为汉化得太彻底,导致失去了其鲜卑军团的战斗能力最后灭亡了,但他们推出来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