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节肢,甚至是腿部上的毛刺。路小柒索性又放了跳蚤和虱子的实际放大照片。这下就看得更清晰了。
原本苍蝇的复眼出现时的吸气声直接变成了尖叫声。
尤其是女人们。
因为这跳蚤和虱子放大后,看上去实在是太恶心了点!而这两样东西又非常的常见,在头发里,在稻草里,谁家尤其是农家没几只跳蚤呢?
有刚出嫁的新媳妇紧紧抓着自己夫君的胳膊,颤抖着说: “待会儿烧点水,我要再洗个澡。”想想这些可怕的虫子有可能在自己的身上爬过,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也有主妇暗自决定,要把家里的物件都好好的洗一洗再晒一晒,即使再忙再累再费柴禾也要——仙画无意之中竟然改善了古代的个人卫生习惯!
只有博物学家和有好奇心的士人以及大夫们在观察跳蚤和虱子的形态。原来它们竟然像
昆虫一样是有口器的。
所以才能咬人。
更有聪明的,立刻反应过来,在鼠疫中,或许就是携带了病菌的跳蚤用口器将这些脏东西注入了人体内。
所以真的要灭鼠灭跳蚤!
【这本书里还第一次记录了“真菌”的发现。】
正在专心研究的罗伯特·胡克伸手摸向一本书,入手的手感有些奇怪。他抬头后才发现可能是因为天气潮湿,皮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80-90
革的书封皮上起了一层白色泛绿的毛。
胡克皱眉,想要拿手帕把这层毛擦掉,但鬼使神差的他却停住了动作,然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他飞速将自己制作的显微镜拿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用镊子从书皮上夹了一些毛絮放在镜子下面。
他看到了一副神奇的场景——这些毛絮在显微镜下长长细细,有的顶端顶着一个圆球,有的却似乎顶着盛开后又残破的花朵。
胡克被这个场景吸引住了,赶紧拿素描本画下来,然后在草稿上写道: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认为植物和动物腐烂后或许就会产生这种低级的、不复杂的生物。
…
赵过重复这句话: “植物腐烂后就会产生……”他主动忽略了句子里的“动物”。
孙小羊忽然想起来,兴奋的道: “我在烂掉的豆秆上看到过这种。”
毛茸茸的,像是春天时候的柳絮,一团一团,灰白中泛着绿或者是蓝。这就是真菌吗?赵过点点头,脸色有些凝重: “我也看到过。”
但不是在已经死去的植物上。
有的农作物,本来长得好好的,但忽然之间叶片上或者根茎上就会长出这样的一团,然后它们就会慢慢的死去。
所以这些就是“真菌”吗?
为什么真菌会出现在活着的植物上,是它们导致了植物的死亡?
孙小羊好奇的问: “都尉,之前说生物是活着的物体,那这些真菌为何也被称为‘生物’?它们也是活着的?
话音未落,却看到身边的赵过陡然站了起来: “对!因为是活着的,所以它们在‘吞噬’!”它们吃掉了那些农作物,或是吃掉了一部分!
赵过终于搞懂了这个问题,高兴得手舞足蹈,但转瞬却又变得垂头丧气起来。发现了也没用?他现在还想不出
来要如何杀死这种真菌。
【《显微图谱》上还第一次出现了细胞这个词。】
【这个生物学上面最重要的名词之一。】
【胡克观察了一块从软木上截下来的薄薄的截片。】
天幕上,他将木片放在显微镜下。
一个形似蜂巢的,一小格一小格紧密挨在一起的世界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胡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又重复的锯了好几片下来,不管是什么木头,依然是这样。
…
…
细胞是木头上有的东西?张仲景的学生迷迷糊糊的问。
张仲景想了想,摇头道: 应该不是,不然仙画不会用‘最重要的’来形容它。他停顿了一下,提出一个猜想: “或许它在生物里,无处不在。”就好像气一样。
【胡克将自己观察到的这些结构命名为“细胞”,当然,人家用的是英文,Cell。不过,后来细胞学成熟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些小房间一样的结构体并不是生物细胞,而是细胞死了之后留下的细胞壁。】
【这是“细胞”的第一次面世。但是,这还不够,胡克的显微镜倍数还是不够,对细胞的观察只能到这里为止。因此,在《显微图谱》里,胡克还对制造更高倍数的显微镜提出来了一些构想。】
胡克对友人说: “我有一种设想,如果制造出更高倍数的显微镜,或许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他将一根细细的玻璃棒放在火焰上面,玻璃棒在火焰的灼烧下慢慢的融化,最终末端被熔成了一个小小的玻璃球体。
胡克将玻璃棒好好的放起来,等到它冷却之后再把它掰下来,于是它就成为了一个带着小柄的玻璃球。
当然,这个玻璃球并不是标准的圆珠,而是有点像是小扁豆一样的形状。
胡克将小柄磨掉,再将这颗小扁豆一样的玻璃球镶嵌起来,成为了一个新的显微镜。怎么样?友人问。
胡克有些沮丧的抬起头: “比之前的倍数高一些,但高得不多。”
【可惜,胡克用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高倍数显微镜,大概停留在30倍左右,而同时期的有一个名字读音和他很像的荷兰人,一个和科学毫无关系
但是和胡克却有点关系的布料商人却做到了这件事情,他做出来的显微镜,最大可以放大到266倍!简直是阶梯式的飞跃。】
【这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列文虎克!】
第82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
【胡克、虎克,中文发音一字之差。前者牛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助教,然后进入皇家学会,可以说一世顺遂。但后者,五岁丧父、十岁丧继父、年幼辍学、中年丧子丧妻,可谓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年轻的列文虎克穿着破旧的衣裳,背上行囊离开家乡。他在眼镜工厂里当学徒,认真的将玻璃磨成透镜。
仙画播到现在已经出现过很多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了。
但大多数的出身其实都很光鲜,世家出身、士人阶级出身,再不济也是职业家庭出身,吃喝不愁,还能读上书去参加科举。
像是列文虎克这样苦逼开局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这也让天幕前各朝代的平民百姓们一下子就有了代入感——没有人能拒绝小人物逆袭的热血爽文式故事。
各朝将作监的工匠们更是艳羡得要命。
“我也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还没读过书,怎么就没能有这样的运势?”有工匠嘟囔道。随即就被人敲了一记。
比这个有意思吗?
而在科举还没有成为选拔人才惯例的朝代,比如秦、比如汉,甚至是唐。世家和士人阶级的心情却有些微妙。
汉武帝刘彻将朝堂中众臣的神色尽收眼里,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忽然问道: “这寒门之中也能出人才呐,众爱卿说是也不是?
众臣能说啥,自然只能点头称是。
……
【纵观列文虎克的职业生涯,和科学和生物可以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辍学后先是去了眼镜工厂打工,然后又去了布匹商店当出纳。等到他回到家乡时,就自己开了一家布料商店,而且还在市政厅找了个广场管理员的兼职工作,可以说衣食无忧了,也就有时间来琢磨点别的了。】
【现在普遍认为,列文虎克应该就是被胡克的《显微图谱》所吸引,对显微镜和镜片下面的世界产生了好奇。他在想可不可以用显微镜来检查布料的质量,发现上面肉眼看不到的小破洞啥的,于是他就开始自己制造显微镜。】
【人家在眼镜工厂打过工,有自己的一套技术。竟然就这样让他自己给琢磨出了高倍显微镜。】列文虎克看着《显微图谱》上那些跳蚤被放大的图画,又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布匹。
说干就干,列文虎克将杂物室布置成了小间小工坊,开始在里面重操旧业——继续吹玻璃,磨透镜。
在吹玻璃的漂亮花火和枯燥无味的磨制中,列文虎克试验了一遍一遍,终于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显微镜
他的显微镜和胡克的有些不同,胡克的显微镜看上去更复杂,还用了两个镜片。但他只是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80-90
将镜片镶嵌到了黄铜金属板上,而且非常的小巧,露出来的镜片甚至不到一毫米。
… … …
将作监的工匠们早在列文虎克开始吹玻璃的时候就动起来了。
记下来了吗?
“画了,画了,我的记性你放心。”
“原来玻璃是这样吹出来?”有工匠注意到列文虎克是用一根长长的管子吹出来的玻璃,大为惊奇。
这镜片居然这般小?简直就和豆子差不多大小,露出来的部分更像是米粒一样。工匠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点——记录了下来,等仙画结束后他们再讨论详细。
有人忽然感叹: “这列文虎克也真是强,别人研究了那么久都没做出来,他自己捣腾两下就做出来了。
其他工匠也纷纷点头,生出敬佩之情。
在工匠的世界里,评价标准非常的简单,谁的活儿好谁就是老大,大家就都听他的。
【列文虎克在自己的显微镜下面,真正的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他开始陷入到了痴迷之中,不仅观察雨水、观察牙齿,还观察血液,观察精子。他发现了细菌、发现了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现了精子中的精细胞。】
列文虎克将一滴雨水放在镜片前。
他惊讶的发现,这里面竟然有着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的“小虫子”正在活动,有的很活泼,翻跟斗一样翻来翻去,有的安静的向前游。
他迅速打开笔记本,记录下来: “我判断,即使把一百个这些小动物撑开摆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颗粗沙子的长度……①
他戳破自己的手指将一滴血放在了镜片前,然后在血液里发现了游来游去的红细胞。
列文虎克写道: “我发现和了解到血液是由含有非常小的圆形球状物的水晶体般雾状的水组成。”②
他还拔了一根自己的头发放在旁边作为参照,又找了各种参照物来计算红细胞的体积,最后得出
结论: 这些圆形球状物的直径大约为0.0079375毫米,体积是一颗细沙粒的12.5万…….③
而精细胞更像是拖着尾巴的小蝌蚪,充满了活性,游来游去。
他还从两个从来没清洁过牙齿的老人家的牙齿中得到了一小颗牙结石,然后同样发现了无数的微生物:“天啦,原来连人的牙缝里也存在着这些小动物,它们游泳的速度比我迄今为止见过的任何动物都要灵活。”④
“张嘴,让我看看你的牙齿。”天幕前的百姓们已经开始互相张嘴看对方的牙齿。什么都没看到。“我只看到了你晚饭的菜叶子………”
秦朝。
嬴政忍不住用舌头舔了舔自己的牙齿,自己的牙缝里居然有这么多活的小东西!这种感觉让他有种说不上来的怪。
扶苏也下意识的做了这个动作,然后还偷偷的窥视了自己父皇一眼,发现他也正在抿嘴,顿时像是发现了什么。
扶苏心中暗乐,没想到父皇也有这样的好奇心。这倒是让他一下子觉得嬴政原本高高在上的威权形象变得稍稍的亲切了那么一点点。
嬴政倒没有发现扶苏的小动作,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列文虎克所用的度量工具上面,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毫米作何解?体积又作何解?恨不得把这些单位也都给统——下。宋朝。
某位文人雅士喜好喝茶,对于此道颇为讲究,觉得若论泡茶的水,天上来的无根之水最好,山泉水次之。
他正想取出自己收藏的雨水来泡茶喝,边喝茶边看仙画,岂不妙哉?听了之后脸色却一阵青一阵白。
一滴雨水里面居然生活了这么多的活着的“小动物”?!想着自己之前竟然吃进去了那么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他只觉得犯恶心。
然后下一秒,他看到了自己的牙齿里还活跃着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还在里面翻跟斗、游泳,顿时就Yue了一下,整个人都不好了。
想想,或许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和“自己居然生活在一个满是微生物的世界里”的新认知和解。
唐朝。
孙思邈的
徒弟用针戳了一下自己的手指,一颗血珠冒了出来。他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来里面竟然有圆形的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