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深,说:“一年前你同我提起这位侯爷,我说他并非你的良人、盼你能将他忘了,可如今过去这么久你还是中意他,他也喜欢你、更请他的母亲亲自登门说和,既是如此两情相悦那应也便应下了,没什么好说的……”

    “那位夫人所言在理,婚姻易成良缘难觅,往后过日子的门道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你既已做了选择,那便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如若你们的确有缘,眼前这关自然能过,反之若是不能……终归也算有过一个结果。”

    那都是太过透彻清明的话,沧桑之外又隐隐带着几分希冀,大约年长者总深知世事无常,又都指望那些残酷的道理在自家儿孙身上莫要应验;宋疏妍一一听进了,只是却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她与方献亭之间会没有结果——她已说了会等他回来,那么就会如约一直等下去。

    如何说呢?

    ——她早已将自己看作是他的妻子了。

    江南之地春风送暖细雨连绵,北方中原却尚寒意萧索枯枝遍野。

    汉水之上江潮滚滚,却已不似一年前那般落寞孤冷,官船开道旌旗翻飞,前后三十里皆禁私船下水,沿岸各州官员俱知那是天子亲赐颍川侯西归长安的仪仗,遂纷纷派人严守两岸关隘,绝不许出一点乱子令方侯增忧。

    近凤翔府时官道上已有方氏族人率兵远迎,方大公子方云崇、方四公子方云诲皆在其列,另有其余掌兵叔伯兄弟若干,见了方献亭皆垂首敬称“主君”;长安城门已然洞开,文武官员泰半出城相迎,宫中内侍则手捧天子御赐玄甲金冠于明德门下静候,准允方侯先归府邸沐浴更衣再行入宫觐见。

    “方”之一姓天下至贵,自先国公自戕后却远出西都,今在此风雨飘摇大乱将生之际再次归朝,自令长安百姓喜出望外,遂纷纷夹道欢呼恭行拜礼,盼颍川方氏能一如往昔护国安民。

    巳时正刻方献亭换甲入宫,望仙门下左右监门校尉皆不敢除其剑履,步入御庭后亦可见天子步出太极宫亲迎,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无一人胆敢对一年前遭先帝贬公为侯的方氏新主不敬。

    “贻之——”

    天子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介臣僚伸出了手,从龙之功非同小可,遑论先国公还为保其储位毅然舍身;颍川侯本已与今上少时相识,如今不仅与天家有亲、又得其先考深恩荫庇,想来日后必益发贵不可言,当为大周建朝三百载之未有。

    群臣思疑间颍川侯已双膝而跪叩见天子,新君则亲自双手扶他站起,君臣并入太极宫,大殿之上威严肃穆,卫钦神情间的动容已是难以遮掩。

    “方卿丁忧之期未过,今应召归朝实是忠义无双之举,朕甚为欣慰,亦应代天下人称谢——”

    这一句又是荣宠无限,明明白白告诉世人颍川方氏就是深得圣心,方献亭则再拜叩首,复:“臣惶恐,为君驱策本为人臣本分,为国平患亦乃我族之责,实不敢受陛下过情之誉。”

    天子连连点头,再请方侯平身,俄尔又道:“方氏忠烈天下皆知,先国公为我朝肱骨建功无数,不幸却为奸人所害含冤受辱,而今也当为其昭雪……”

    百官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也明白陛下这是要为先国公平反,想来他是受够了先帝的气,如今在起复方氏新主的当口做出此等决断,既可给过往种种做个了结、又可以新恩笼络颍川侯,实是一举两得。

    “骊山金雕一案本为逆王一党构陷,先国公无辜受过实令朕痛心……”

    天子字字清晰地说着。

    “……而今卿已归朝,当复国公爵位,一切封邑形制皆如旧时,其余封赏另作细论。”

    这些安排本在群臣预料之中,只是“其余”二字意蕴颇丰,令人不禁想象方氏还会再得何等恩赏,虽知其一族劳苦功高本当如是,却仍难免……

    太极宫中一时气氛微妙,颍川侯却在此刻再次屈膝而跪,朗声道:“先父蒙冤困臣久矣,今得昭雪当万谢陛下深恩,只是眼下逆王西逃战事将起、国家动荡殊为不易,臣寸功未立实无颜晋爵,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无颜晋爵”……

    颍川方氏功勋卓著,莫说一个国公之位,便是封个一字并肩王又有何不可?方献亭这番推辞分明是做给群臣看的,要的就是免除百官猜忌妒恨,令方氏一族在朝中更易腾挪行事。

    天子闻言沉沉一叹,默然良久后方才再次开口,感慨道:“方卿风骨深肖乃父,有良臣如此是朕之幸——也罢,便允卿之所求,待此次得胜还朝再行晋爵,以昭方氏勋绩——”

    方献亭眉眼不动再拜叩首,即便姿态如此谦卑在众人眼中也是顶天立地肃穆雍容——“恰似青霜穿玉楼,又如琼英酿雪风”,原来并非单言其貌,更意指颍川方氏卓绝之节。

    众人只听他答:“臣叩谢陛下。”

    天子复请其起身,君臣二人遥遥相望,却是历朝罕见的敦睦笃信之相;片刻之后君主收回目光,继而眉头深锁面色冷下,沉声曰:“先帝驾崩举国同哀,逆王卫铮却借机作乱妄图谋逆,两镇节度使钟曷及其党羽吴怀民欲据陇右而拥立之,实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顿,天子之威更盛,朗声道:“娄啸、方献亭——”

    一令之下两将俱出,正是当世两大将门的主君,关内娄氏亦叱咤一方,娄啸将军年近五十威严赫赫,同样也是忠肝义胆勇猛无双。

    “朕命你二人领兵二十五万,娄啸为镇军大将军,方献亭为征西大将军,同赴陇右平定边患,生擒逆王及其同党,即日点兵早日开拔,固我大周基业,护我山河无恙!”

    语罢,两大名门将领双双单膝跪地,肃声应答:“臣领旨——”

    第67章

    朝会终了群臣退去, 天子独召颍川侯入紫宸殿前堂。

    “这当是朕与你阔别最久的一次了……”

    入殿后卫钦匆匆免了方献亭的礼并令王穆赐座,与旧友同坐时神情分外和煦,却是久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拂了一身满》60-80

    违露出了些许松弛平和之态。

    “自方氏回迁颍川已一载有余……贻之, 你可令朕好等。”

    他确然等得辛苦,毕竟历来将方氏视作腹心, 自先国公去后便终日惶惶, 此前先帝驾崩时若非方献亭早早遣其余方氏族人远归护驾,他的不安恐怕还要更多些。

    方献亭亦对新君十分惦念,两人在君臣之外更有少时相识一路扶持的情谊,此刻同样颇为感慨地应和了两句;卫钦又着人给他添茶, 随后问:“听闻你在江南盘桓半月有余, 却不知是什么缘故?”

    自然泰半是为了儿女私情, 只是眼下国家动荡他又大孝未过,想来还是不应大张旗鼓将自己与疏妍之事向外说, 方献亭斟酌片刻, 答:“宋氏兄弟避居金陵,但在士林间仍声望甚隆,臣赴江南欲请之为陛下效力。”

    这自是合情合理的说辞, 卫钦听了神色却是不豫,声音也凉了些:“宋氏……当初方公去前曾将朝事托于那兄弟二人之手, 此后不过稍遇父皇叱咄便避若惊弓之鸟, 如今朕已登基又何须他家效力?便自此在江南乞了骸骨罢!”

    如此情状分明是还对宋氏怀怨,恼对方在他境遇最为艰难之时未予助力,照理说此等事方献亭本是不耐管的,但如今念着宋疏妍, 还是……

    “宋氏毕竟清流出身,当初又涉案甚深受先帝迁怒, ”他隐隐替宋氏开脱着,“如今陛下登位万象更新,朝堂也正值用人之际,若……”

    点到即止。

    的确,过去朝堂已被方钟两党一分为二,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钟党之众自然要被清洗,眼下朝堂半壁几乎皆被革除、能用之人本就稀少,若天子肯放下对宋氏的心结,那么……

    卫钦叹息一声,也知方献亭所言在理,沉吟片刻后又摆摆手,说:“这些文臣任免说来倒在其次,眼下最紧要的还是你与娄啸征西之事……”

    他深吸一口气,神情又有些不安了,稍后衡量着说:“贻之,你应知朕视你若手足,自是万事以你为重……但娄啸将军毕竟年高德劭,此次平乱朕以他为正而以你为副,你……”

    这话是说得太体恤了。

    镇国大将军本是从二品,征西大将军则是从三品,这意味着此次平乱方献亭将为娄啸副手,在战场上更要听其调遣;颍川方氏虽是当世第一,但方献亭毕竟才不过二十二岁,那娄啸将军当初是与方贺称兄道弟的,如今又岂有对方献亭一个晚辈俯首听命的道理?

    “陛下此言过重了,”方献亭会意后立刻接口,“关内娄氏忠勇过人,娄啸将军亦是臣的世伯,此次以他为正本就是理之所在,臣必当恪守本分听凭安排。”

    卫钦闻言长舒一口气,一边拍着方献亭的肩膀一边连说三个“好”字,又慨叹:“你自是顾全大局通晓利弊的,有你在朕才放心……”

    话到一半却又忧虑起来,一默后再道:“只是此次兴兵另还有一桩难处……”

    其实即便天子不说方献亭也明白,是军饷筹措出了问题。

    方氏族人遍布朝野,尤其兵部更在他伯父方廉辖下,是以即便这段日子身在长安之外也知晓朝廷在筹措粮饷时遭遇的重重困难——先帝暮年好兴土木,单是数次东巡便耗费甚巨,遑论又多次修缮宫室新造道观,连年下来共计花去数百万贯;朝廷为守边地设下十方节度使,而因钟氏数番作梗削藩多年来皆不见成效,这几员大将不单手握兵权、更掌属地财政大权,近些年上交朝廷的税赋接连折损,分明是饱其私囊贪赃枉法。

    人祸之外又有天灾,譬如此前棣州水患便令朝廷损失惨重,一桩桩一件件堆叠在一处,致使新君一登大位便面临国库空虚无钱可用的窘境,而此次平叛要调动二十五万兵,大军在外每日消耗钱粮无数,至少也要打上半年,这其中需要的军饷……

    方献亭眉头深锁,在此一道上却是难以为他的君主分忧,毕竟方氏本是将门,涉及税赋新政之事总还需那些文臣良相斟酌操办。

    “朕本不想在你出征前同你说这些,但资费之事也确需你心中有数……”卫钦沉沉一叹,原本就多病的身体在这一年中似变得越发孱弱了,或许那时已然感到了帝王之责是何等沉重,“征战之事千难万险,若有可能朕还望你能速战速决——朝廷拖不起,若耗时超过九个月,恐怕就……”

    九月之期按说并非绝无可能,只不知若钟氏被逼入绝境、会否……

    一个极不祥的念头在心底一闪而过,方献亭的眼神一瞬显出几分凝重,再观新君神色、分明已是格外不安,于是终究压下心底隐忧,垂首答:“……臣必尽心竭力。”

    卫钦点点头,似乎只要得到方氏之人一句承诺便可定心安神,此刻终于放松了一直微微紧握的左手,又对方献亭道:“那便好……朕等你凯旋,也信你定不会令天下人失望。”

    君主信重自是臣子之荣,方献亭却难免在这一年未至的长安帝宫中思及先帝——如今卫铮窜入陇右意图谋反,祭出的旗号便是当今天子杀父弑君得位不正,他自然相信卫钦仁孝品行端正,只是……

    方献亭心中隐约残存一丝疑虑,但以而今形势论自是无法宣之于口,沉默片刻后又向天子一拜,敛声道:“陛下,臣不日便将领兵征战,不知行前……可否去拜望皇后?”

    皇后……

    那是他一母同胞的姐姐……方冉君。

    天子闻言神情一凝,一双经年的怨偶至今已折磨得彼此都疲惫不堪,他的语气显得更倦怠了,终于还是看着方献亭点了点头,又说:“去吧……你们应也已许久未见了。”

    皇后所居的清宁宫与紫宸殿相距不远,方献亭顺宫道向北行不足一刻便可窥见殿宇的檐角。

    如今已是二月末,虽则中原气候寒凉未若江南那般花团锦簇,可终归也已显出几分秀色,帝宫之中尤其繁花烂漫,皇后所居寝殿却显得寂寥,院落之内只有一片苍冷的绿,竟是半点花色也不见。

    他皱眉徐行而入,庭前洒扫的宫娥认出他后皆匆忙向他行礼,其中几个是当初从晋国公府陪同方氏嫡女入宫的,见了他情绪尤其激动,纷纷含着泪唤了一声“公子”。

    他免了众人的礼,心中已然感到几分萧索,轻轻推门走入殿阁,金碧辉煌的楼宇也显得死气沉沉,室内一片冷寂,静得没有一丝声息;由外转入里间去,终于在窗侧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比一年前最后在父亲灵堂上相见时更加瘦削孱弱,华贵锦绣的凤袍都撑不起了,似乎只是一缕游魂、勉强被幽禁在一副奄奄一息的躯壳里。

    “姐……”

    他忍不住轻声叫她。

    那其实不合礼制,他该下跪称她一声“娘娘”,即便过去在家中也是唤“长姐”的,那时却不知何故以很亲近的方式叫她,也许他已知道她过得很苦、且比当初在骊山时更怜悯她。

    她的反应却很慢,像是没听到有人在唤自己,好半晌后才迟钝地回转过身,一双原本很美丽的眼睛如今涣散得宛如一潭死水,看到他时木然了很久,像是已然认不出他。

    “姐……是我。”

    他又向她走近了一步。

    她又分辨了半晌,僵硬的面容仿佛套了一层结实的壳、某一刻终于被敲开一道缝,于是总算瞧见了外面,也总算知道站在自己面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