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提供的《重生古代当地主》40-50

    第41章 有女初长成

    送走村长,张父叹了口气,一下子又没了五两银子,来年开春老大赶考可怎么办。

    如今张家早已分家,三年前张文没能考中秀才,张丰就发作了,领教过王氏的手段,加上自己并没有张信强硬,张丰决定迂回分家。于是他病了,全身红疹不消。这还是从张信身上得到的启发,当然他并不知道张信是装瘸。

    早些年张丰当伙计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对海鲜过敏,当时就派上了用场。孙大夫给开了药,张丰没喝,自然好不了,还骂孙大夫是庸医将他赶走,然后张丰得了不治之症的消息不胫而走。

    鉴于张信的前例,王氏犹豫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决定将老二一家分单独出去,期间张父保持沉默。

    见状小王氏也闹着自家相公张安要分家,二哥分出去了,他们可没本事供大哥一家子读书。大嫂林氏也是不想要张安的,好吃懒做,谁养谁还不一定呢。

    张父为了张文的科举,再次忍痛放弃一个儿子,想着吃亏是一时的,让张丰先忍忍,等老大功成名就,日子就熬出头了,就差一步,再上一步,家里的日子就能改善了。

    同时为了名声也将张安分出去,虽然并没有什么好名声。王氏本来是不乐意将张安分出去的,但全家都同意了,特别是张父,她的意见就不重要了。

    自分家后,张父家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大郎庭跃也供不起了。幸而他是个懂事的,帮着分担地里的活计,日子倒也勉强过得去。

    其实对比读书,庭跃更乐意种地,但平日里被林氏压着,只好乖乖去学堂。说起来,庭跃的性子有些像他三叔,也就是原身,老实木讷且寡言。

    张父想着实在不行,就舍下一张老脸,去找老三借。

    张信家,书房,此时灯火通明。

    张信正在书房里练字,他对毛笔字挺感兴趣的,反正日子悠闲,多个爱好,也好打发时间,指不定自己也能成个大家呢。大丫和二丫在一旁静静看书。

    刘氏带着三丫和小宝在房里里用识字卡认字,那识字卡其实就是块写有字的薄木片,请李木匠做的木片,周夫子写的字。还顺带请周夫子帮小宝取了大名,叫张庭逸。

    不知何时起,睡前的一个时辰,成了一家子学习的时间。

    见时辰差不多了,张信就打发几个小的去睡觉,几个小的都各自有自己的房间,小宝是想跟着爹娘睡的,奈何无论怎么撒娇耍混他爹都不同意,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上几个姐姐,最后是三丫带他睡。

    第二天一早,张信就起床跑步,家里的事不用他做,也就有这个闲情了,而且想要过上□□生活,健壮的身体总是少不了的。

    吃过早饭,张信就架着马车领着一家子上县城去了,河面上由木头简单搭成的桥已经被张信给拆了,换了座带栏杆的、精致、结实的板桥。

    路上有几个去赶集去得晚的看到张信的马车,皆投去羡慕的目光,真是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年,张信一家就从让人可怜的地步一跃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马车一路驶向信记杂粮店后院,里面已经放置有一辆马车,那是张信给青山配备的公车。

    张信在县城一共开了三个铺子,分别是正宗肠粉店、信记肉档和信记杂粮铺,重要的是三个铺子的房契都在张信手上。

    杂粮铺是青山在打理,同时兼顾肠粉店和肉档铺的账目,三年来,青山成熟不少,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青山听到伙计说东家来了,忙过来迎道:“姐夫,你怎么过来了?”

    张信还没开口说话,马车上几个小的就欣开车帘喊道:“舅舅。”

    “这不,趁着赶集热闹,带着他们来逛逛。”张信笑道。

    “舅舅,表弟在吗?”二丫问道。

    青山笑道:“这会儿正在学堂里上学呢。”

    二丫问的是狗蛋,大名刘展承,如今已经九岁了,早在一年前就送去上学堂了。

    “你去忙吧,不用招呼我们,我们自己出去逛逛。”跟青山打了声招呼,张信就带着刘氏娘几个出去了。

    青山则回转房里,月末了,许多账目要整理,他确实有些忙。

    “爹,我们先去集市吧。”

    “不行,这会人多,不安全,我们先去书店,等买完书再去。”

    “那好吧。”二丫只能同意道。

    到了书店,掌柜的就迎了上来,这可是大主顾,笑道:“张老爷,您可来了,最近又进了一批新书,不知张老爷是否感兴趣?”

    “哦?那我可得看看。”

    然后张信对几个孩子道:“你们自己去选吧。”

    几个小的便撒丫子跑开了。

    张信一家子进来,加上掌柜的热情招呼,倒是引起了书店里其他人的注意。

    其中一个年约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直直打量着下大丫,大丫虽未长开,但眉眼间可见日后容色,并不美艳亮眼,但也算得上是温婉可人。

    见大丫一个人在挑书,忙走了过去:“不知这位小姐要选什么书,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侍立在少年身旁的小厮心里翻了个白眼,自家少爷不学无术的,也好意思说这话,今儿个还逃学来买话本、小黄书来着。

    大丫被吓了一跳:“不用了,我自己会挑。”

    少年被拒也不走开,继续道:“小姐可是要选诗词类的书,我记得有本《声律启蒙》倒是不错。”嗯,他记得他刚开始学作诗的时候就是学的这本。

    “那本我看过了。”

    “这样啊”少年忙看向自家小厮,不停使眼色。可惜近墨者黑,小厮也就认得几个字,哪里读过什么书,就是他眼抽筋了都说不上来。

    少年当即尴尬地转移话题:“在下本县县丞之子章永平,不知小姐芳名。”

    “姓赖,名蛤|蟆。”张信出来就看到有人在调戏自家闺女,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这不都问上闺名了,张信哪里忍得住,当即冷冷回道,然后就带着大丫走了。

    只留章永平在那回味:“癞蛤|蟆?”

    小厮幸灾乐祸道:“少爷,人家说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呢。”

    章永平踹了他一脚:“要你说!刚才叫你说你不说,现在倒是口齿伶俐了,哼。”

    小厮撇撇嘴,小声嘀咕道:“还不是跟您学的。”

    这厢,张信问大丫道:“那人跟你说了什么?”

    大丫当即将经过说了下,她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自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张信这才放心,一旁的刘氏看得好笑。

    待大丫去挑书的时候,刘氏感叹道:“婉慧也该说亲了。”

    “还早呢,再等一年再说。”张信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并没有那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而是辛辛苦苦养大的白菜就要被猪给拱了的糟心。

    因着这个,张信逛集市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旁人多看自家几个女儿一眼,都有种被觊觎的感觉,然后草草地带着他们回去了,弄得二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古代当地主》40-50

    丫几个郁闷不已,他们还没尽兴呢。

    张信一家子回到家,何成就接过马车:“老爷,您回来了,我爹正找您呢。”

    “何叔找我什么事?”

    “地里的租金都收上来了,得跟老爷您报个账。”

    这会儿是十月末,最后一茬蔬菜、萝卜之类都收了,自然该收租了,张信家的地收的是地里实际出产的三成。

    “那行,等会我就去找他。”这个事还是要抓的,尽管何叔办事牢靠可信。

    现在天色尚早,有段时间才到饭点,二丫下了马车就找上不远处的沈福,道:“大福哥,你陪我去玩吧。”

    她今儿个买了几个新头花和零嘴,得跟好朋友分享分享。

    这些年沈福一直都是三个丫头出去玩时的保镖,当然是在不耽误活计的情况下,沈福才跟着去的。期间还真的打跑过很多次张庭礼和桃花他们,鼻青脸肿的那种,几个丫头都时常找他,特别是二丫,每次出去都特别想堂哥堂姐过来找麻烦。

    “二姐,我也要去。”小宝忙跟了过去。

    张信也不拘着他们:“想去都去吧。”

    然后几个小的就一起去玩了,张信则去清点账目。

    不曾想回到家的时候,见到张安等在门外。张信新建的二进青砖大瓦房与之前的泥胚房并不连在一处,之前的泥胚房建在下风口,作为养殖场的居所。

    张安讨好道:“三哥,三嫂,你们回来啦。”

    “你过来干嘛?还有,我不是你三哥了,是四堂哥。”张信眉头微皱,不怪张信不欢迎他,每次过来都是蹭便宜来着,虽然没让他蹭,但也没消了他的热情。

    张安笑道:“这不是一下子忘了吗,四堂哥,我媳妇生了,是个闺女,就想着请你过去参加洗三礼。”

    算算日子,确实该生了,张信就道:“那就恭喜你了,到时候我会去的。”到底亲戚一场,这点情面还是要给的。

    张安当即喜不自禁,忙道:“那我可就等着四堂哥您了。”

    待张安走后,张信对刘氏道:“到时候拿匹布和一盒糕点过去就行。”

    “会不会少了点。”刘氏犹豫道。

    以自家情况确实少了些,况且这也是喜事,张信松口道:“那就再加个小银手镯,一两的那种。”

    刘氏笑道:“知道了。”

    然后就各自忙去了。

    ※※※※※※※※※※※※※※※※※※※※

    好久没吃辣了,想着今天天冷,就叫了个麻辣烫暖暖胃,结果

    幸好赶上了更新,大家继续支持哟,还有,天冷了,小天使们要注意保暖。没事,多喝热水emmmm!

    第42章 忽而白雪降

    秋风凛冽,还没入冬,这天就开始冷了。

    走在路上,张信替刘氏紧了紧衣衫,今儿个是张安家三丫头洗三的日子,少不得跑一趟,到那坐会就走。张安这一房分家后并没有搬离张家,只张丰搬了出去。

    一迈进张家,张安就迎了上来:“三哥三嫂来啦。”

    张信没理会这个总是记不住他们关系的张安,而对一旁默不作声的张家老两口打招呼道:“二叔,二婶。”

    两人脸色不由一黑,自是明白张信的用意。王氏不满地哼了一声,若不是被张父敲打了一番,她早就破口大骂了。

    张安怕自家拎不清的老娘把三哥气走了,当下道:“时候也差不多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农家的洗三礼并没有大户人家那般繁琐,但总少不了供奉一番神灵,比如三宵娘娘、送子娘娘、豆诊娘娘等,感谢神灵恩赐的同时,祈求孩子平安长大,主持这些事宜的是石婆婆,当初小宝的洗三礼也是她帮着操办的。

    供奉过神灵,张父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铜钱,花生之类的,张信放了一两银子来添盆,反正这钱到不了他们手里,都归石婆婆这个收生姥姥,林氏王氏几个看得眼热。大伯那边派了堂嫂过来,也添了些东西。

    石婆婆笑咧了嘴,将盆里的东西收拢放怀里,然后就往盆里加入槐条和艾叶熬成的汤,给孩子洗澡,一边洗一边念念有词,皆是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洗毕,拿起锁头三比划,念道:“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又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爱人儿。”

    那小人儿似是被弄得不耐烦,啊啊就哭闹起来,倒是正中意头,谓之响盆。

    一系列仪式做完,石婆婆道了声喜,又讨了几个赏钱才走。

    最后就是自家亲戚给孩子或孩子她娘添礼,不拘是衣服首饰还是鸡蛋补品。

    张信让刘氏放下手中的东西,给孩子戴了个银手镯就打算走了,堂嫂也紧随其后。

    “三哥,要不留下来吃顿饭?”张安挽留道,这可是难道修复关系的好机会。

    “是啊,来都来了,不如吃顿便饭再走。”林氏笑着赞同道。

    张父没有作声,王氏和赵氏撇了撇嘴。

    张信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省得到时候顺杆爬:“不用了,家里孩子们还等着呢。”

    然后就带着刘氏头也不回地走了。

    待张信两口子走后,王氏阴阳怪气地大声说道:“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了吧,还留人吃饭,也不瞧瞧人家看不看得不上,人家家里可是顿顿大鱼大肉。”

    “瞧这小气吧啦的,侄女洗三就送这么点,难怪当初吵着闹着要过继出去,就是不想家里人分了他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