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姜迎春是不可能说的,不过逻辑推理理论,她可以讲一下,所以,继上次微表情观察的讲解之后,姜迎春又一次走进派出所,讲了几节逻辑课。
之后,姜迎春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陪弟弟妹妹了。
自从迎秋出事之后,姜迎春觉得,自己这个姐姐当的真的有点太随心了。
迎夏迎秋懂事可爱,除了最开始的那一年,需要补充营养,之后,几乎没用她操过心,不知不觉,迎夏上初一了,迎秋也成了一年级的小朋友。
她的陪伴,却并不多。
这一年,姜迎春成了沉浸式陪伴弟弟妹妹的大姐姐。
周六周日,她会带着他们去县城甚至省城玩耍,去公园散步,去超市买好吃的,去看最新的电影,带他们去宣大见识一下大学的样子,看看大学的图书馆,带他们去看很多新奇的新生产物。
暑假,她还带着他们,去了京市最新建起来的游乐场,去明昆感受四季如春的气候,去海边见识大海的波澜壮阔。
这一年,他们的相册满了好几本,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这也导致姜迎夏和姜迎秋两个,成了各自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生。
知道首都□□是什么样子的吗,知道海洋馆里大鲨鱼是什么样子吗,知道花朵能有多少种颜色吗,不知道,我来告诉你。
特别是迎秋小朋友,小嘴叭叭叭,讲的绘声绘色,语言水平直线上升。
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后来,在姜迎秋小朋友一年级的记忆里,已经没有了关于绑架的印象,满满的都是出去旅游的快乐回忆。
这一年,也是温水镇迅速发展的一年,依托姜迎春的工厂,大家上班的上班,种植的种植,因为人来人往,有人开了超市,有人整了饭店,整个温水镇,一派繁忙景象。
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又一次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之后,万家村,迎来了他们村子历史上最大的一件盛世。
整个万家村,乔迁新居了。
历时近两年,新的万家村小区建成了,这一天,是真正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人兴高采烈。
新建的大广场上,摆上了流水席,全村人集体欢庆,他们从低矮的草屋石头屋里搬出来了,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楼房。
万家村,在全国彻底出了名,他们村,作为典型,上了全国电视台,成为了脱贫致富的榜样。
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甚至还是个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富裕村,这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万家村人人都说这是姜迎春的力量,可姜迎春却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
整个小区盖起来,劳动力几乎全部来源于他们村,而且,根据她的记录,在这次的建造过程中,村里每家出钱二百到五百不等,说是她给村里人盖房,不如说是村里人,自己给自己盖房。
况且,周自强还给了她一个消息。
“迎春,这次咱们万家村的新房盖好,你出了大头的钱,这钱,不能让你白出,原本那些宅基地退地还耕的手续,已经办下来了,我们全体人员一致同意,那些土地,滚到一起,无偿给你用十年。”
那些地,滚到一起,能有一百来亩地,都给迎春用,算是他们整个村,对她的一点心意。
他知道姜迎春要拒绝,立马补充,“迎春,这个,你说什么都不能推辞,这是大家一致决定的,你不是还要搞种子筛选那些什么项目,这地,你就用吧,以后,受益的还是大家伙。”
姜迎春拒绝的话停在嘴边,她想了想,点头,“行。”
这些地在她手里,确实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至于收益,以后再用于家乡建设就好了。
月余时间,那些老宅,就都夷为平地了,大片平整的土地上,只剩了一户人家,就是姜二力家。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姜二力家,李红花姜文秀娘俩,双双跟着人跑了。
85.农科院带头人 ·
起初, 是李红花开始每天不着家。
原本,这个家是姜二力撑着,他以前当着公社队长, 一家子跟着吃香喝辣,他在家里说一不二, 可偏偏如今姜二力瘫了, 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李红花伺候够了, 反正现在姜二力打不着她了。
她也不在家里听着姜二力龇牙咧嘴发脾气,村里没人待见她,她索性每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农科大佬在年代文里暴富》80-90
天吃了饭就上镇上溜达, 赶赶集,看看镇上的热闹,乐得清闲。
这一来二去,就和隔壁镇上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看对了眼。
男人说了,现在外边,各处开工厂,遍地都是钱,你还在这小村子, 伺候那个不中用的男人干什么,不如跟我出去, 吃香喝辣。
李红花虽然给姜二力带了绿帽子,可心里觉得不行,不能扔了孩子,她以后, 还指着儿子养老呢。
男人更是摆摆手,那算什么, 你肚子里爬出来的,你跟着我出去,挣了大钱再回来,你有钱,又是他亲娘,他还能不认你?
李红花是真动了心,她摇摆不定,可姜文秀丝毫没感觉到她娘心底那根线要断了,一直在家里作天作地。
自从每家分了地,没有工分那个说法以后,姜文秀在家里,是直接什么也不干了,就会伸手要钱,不给钱就骂,生生把自己作成了泼妇。
又一次被闺女指着鼻子骂丧门星,李红花伤透了心,她直接啥都不管了,跟着男人跑了。
姜文秀没想到她娘会跑,李红花跑了,家里洗衣做饭的活,都得她干,只干了两三天,她就受不了了,娘跟着人跑了,她也会。
她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到县上玩,没过几天就勾搭了个大老板,偷了家里的钱,跟着人跑了。
周自强去姜二力家的时候,姜二力就剩一口气了。
“二力啊,你看看你这个家,还像个家吗!你这辈子,你白活了!”
看着姜二力这个样子,周自强心里有多少气也骂不出来了。
还没分地的时候,谁也不敢说,姜二力家能过到这个地步。
公社队长,识文断字,有儿有女,说出去,人人羡慕。
可他黑了心肝,卖闺女,卖侄子,卖侄女,也就是看在一个村子的,不然,这样的,早就坐牢去了。
就这样,姜二力还不改,光周自强知道的那些明里暗里的绊子,姜二力就没少使。
迎春也没针对他,也没说报复,可越是这样,越显得姜二力可笑。
迎春带着全村人脱贫致富,能吃饱了,腰包鼓了,新房子住上了,姜二力呢,成了他们村,唯一的赤贫户。
真真把自己活成了小丑。
“二力啊,你要是没黑了心肝,能到这一步?”
姜二力喉咙里吐出几声呼噜。
他知道自己快死了,可他不甘心。
斗不过姜迎春,是他技不如人,可他没想到,李红花这个贱人,会跟着人跑了。
周自强见他脸都憋红了,叹口气,“二力,别折腾了,好好过日子。”
姜二力眼睛死死瞪着房梁,怎么能好好过日子,还有什么好日子,他两个闺女,两个儿子,大闺女让他卖了,离了婚,和他是仇人,小闺女跟人跑了,大儿子年纪不小,到现在也没娶上个媳妇,他还抱上孙子,村长大哥说的对,他这辈子,白活了。
听到姜二力没了的消息,村里人一时说不出什么滋味。
“你说说,二力这辈子,唉。”
“他是钻牛角尖了,也就那一两年的,这日子厂了,文兰迎春也没再搭理他,那些个种子,也没不让他种,他呢,就是憋着,日子不好好过,还端着自己公社队长的架子,低不下头。”
“文正文刚这两个,是真给耽误了,文正二十好几了,到现在媳妇都没娶上,文刚这孩子,去年想去村委会学习,没人拦着,可李红花追着骂着不让去,你说这两口子。”
“还是文兰仁义,那时候闹得那样,你看看,上着大学,还请假回来给他爹发丧。”
“哎,活人不和死人置气,文兰这孩子,一直都是个好的。”
姜二力骨灰入了土,姜文兰也第一次,和两个弟弟进行了谈话。
“文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姜文正这些年,活得压抑,整个人都显得唯唯诺诺,“大姐,我,我不知道。”
姜文兰看向姜文刚,“文刚,你呢?”
姜文刚还有些想法,“姐,我想和村里那些人一样,学习,以后,进工厂上班,挣钱。”
他有些不敢看姜文兰,“姐,以前那些事,都是咱娘非让我干的,我不是故意的,那时候,我要是不去偷迎春姐的水果,咱娘就不让我吃饭。”
姜文兰叹口气,她知道,指使弟弟干坏事的,幕后黑手其实是姜二力,没有姜二力同意,那时候的李红花,根本不敢自己拿主意。
“这些都别说了,过去的就过去了,明天,你们收拾收拾,搬进新小区那边吧。”
姜文正一愣,“姐,我们,我们也能搬过去吗?”
姜文兰点头。
其实,他们家的新房,当初迎春就和她说了,也盖了,本来是打算直接安到文正名下的,至于姜二力能不能住的上,就看文正点不点头。
现在,说这些已经没什么用了。
“以后,你们就安安稳稳的,跟着村委会教学班好好学习,我不求你们考上大学,只要你们学知识,明事理,能踏踏实实养活自己,就够了。”
至此,整个万家村,全部搬进了崭新的小区。
对于姜二力家的种种,姜迎春已经不再关注了,老旧的万家村已经成了历史,过往的一切,也烟消云散。
她如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姜迎春大学毕业,升到研二的这一年,玉米种子的研究成功了,大棚里,一年两季的播种,让进度不断加快,母系和父系的确定,让李为民教授喜不自胜。
“迎春,我真是没想到啊,你管着那么大一个企业,还这么踏踏实实的搞研究,这个东风一号玉米种,说是你培育出来的,也不为过啊。”
姜迎春摇摇头,没有李教授这边筛选出来的种子做父本,她的进度,根本没有这么快,“老师,这是大家的功劳。”
她并不打算用这个种子为自己谋利,“老师,您过几天不是要去中央开会,就把这个种子,带去吧。”
姜迎春无私奉献的品质,李为民一直知道,可此时此刻,他更是感慨。
别看是小小的一粒种子,他们国家,人口众多,这一口饭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可迎春说上交就上交,没有丝毫留恋。
这样的情操,李为民找不到第二个。
所以,他也愿意为姜迎春争取更大的平台。
中央会议上,领导人看着李为民上交的新型玉米种子产量报告,连声说好,“好啊好啊,李教授,你可真是我们国家的宝藏啊,这几年,你致力于提高种子产量的研究,不知道让多少老百姓,吃上了饱饭啊。”
不等李为民回答,领导人又开了口,“粮食是人民的根本,温饱是我们现阶段的中心目标啊,李教授,在我们国家,关于农作物的研究,你的第一人,现在,中央决定,将农业研究从中科院提出,成立单独的农科院,我看啊,这个院长,就你最合适。”
听到‘农科院’三个字,李为民心中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农科大佬在年代文里暴富》80-90
一热,终于,独立的农科院成立了,可带头人这个位置,他心里有一个更合适的人。
“领导,我觉得,有一个人,更适合当这个带头人。”
□□一愣,“哦?你说说看。”
李教授满眼感慨,“我的得意门生,姜迎春同志。”
“这个孩子,从本科二年级,就跟着我搞研究,我可以肯定得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孩子的能力,比我高。”
“这几年,我频频向国家递交一些高产种子,不瞒领导说,其实都是这孩子提供的,这些种子,其实在她家乡,已经验证了其高产的性能,只是通过我的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能进行全国推广,领导刚刚说的功劳,其实有一大半,是我这个学生的。”
自从上次大干旱之后,姜迎春就认识到了种子推广的迫切性,可是从她自己的经验来看,种子从万家村辐射到温水镇,就用了三年时间,这年头,土地是农村人的命,不看到货真价实的产量,要推广一个种子,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所以,她依托李教授,直接把种子上交,经过国家农业部的渠道,达到推广目的。
省时省力省心。
可李教授不愿意让她的功劳被磨灭,在他看来,姜迎春对农学的热爱,无人能比,她在实验室里,那种专注和认真,让他这个浸淫一辈子的农学人都热泪盈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