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常乐满脸无辜,“我什么怎么回事?”

    娴妃娘娘朝天翻了个白眼,“你跟我还装傻?”

    她自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誓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常乐无奈,只得解释,“缘分未至,我也没有办法。”

    娴妃娘娘眉头?紧锁,那哀愁得,仿佛生?不出来孩子的?是她。

    常乐看看她,安抚道,“放心?。”

    日子该过还是得过,整天惶恐难安,无济于事。

    只是,她得做好?最坏的?打算,给自己,也给常家留条后路。

    娴妃娘娘无语地看着?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太?子妃,长叹一声,“总之,你好?好?的?。”

    常乐笑着?点头?,顺便转了话题,“说来也要?恭喜你。”

    韩国公李善长独子李祺与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婚期已定,李家与皇家关系更近一步。

    娴妃娘娘却摇摇头?,“我家与你家不同?,我父亲并立二妻,李祺非我同?胞兄弟。”

    她低叹了一声,“我娘仅生?我一女,这些年来,我居妃位,家中倒是无人敢薄待于她”

    当?初,一心?要?入春和宫,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娘亲能过得好?。

    “可惜我入宫数年仅得两女,无子傍身,到底差了一截。”

    说着?,她嗤笑了声,“你不知道,李祺之母,因着?生?了我爹唯一的?儿子,三五不时便要?讽刺我和我娘。他再取皇长女,他娘定要?愈发猖狂,我娘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

    李家后院的?确是出了名的?不太?平,两个妻子谁也不服谁。

    常乐只得安抚,“临安公主乃孙贵妃教养长大,为人最是知书达理,想来不会任由婆婆藉着?她的?名号行不当?之事。”

    李娴摆摆手,“算了,我还是再努努力,定要?生?个皇子出来!”

    常乐:“”

    两人闲聊完毕,常乐赶着?点踏进学堂。

    燕王妃宋瑜满眼担忧,她们既是好?友,也是利益相关共同?体。

    朱元璋子嗣繁盛,朱文正是侄子,也只会是侄子,燕王已是他的?最高?爵位。

    于燕王府而言,最好?的?莫过于太?子顺利继位,再交接给流着?常氏血脉的?皇孙。

    只有如此?,常府、蓝府、燕王府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常乐朝她笑笑,示意自己无事。

    课后,她带着?姑娘们的?作业,准备回春和宫。

    脚伤痊愈归来的?吕秀儿竟跟了出来,“老师。”

    她急匆匆追出来,还带着?喘。

    常乐笑问?,“秀儿,有什么事么?”

    她蹲身行礼,“秀儿谢谢老师当?日的?救命之恩。”

    常乐微微挑眉,救命之恩早已谢过,此?番怕是不知为此?吧。

    秦王妃、晋王妃有孕,自个这个太?子妃尚稳得住,她吕秀儿倒先急了起来。

    或许不止是她,是家有适龄女儿的?,皆都蠢蠢欲动?吧。

    果然,吕秀儿踌躇片刻,道,“您之余我既是师,又有恩,将来”

    她顿了顿,轻声承诺,“我定为您马首是瞻。”

    吕秀儿,吕氏一族自宋朝起世代为官,出过名将吕文焕,宋末改元,依然是显贵一族。

    元末,朱元璋异军突起,吕秀儿之父吕本归降,从八品照磨做起,如今是五品按察司佥事。

    史书记载,洪武十年,也就是明年二月,吕本升任正二品礼部?尚书,五月外派为两浙都转运盐使。

    民以食为天,食离不开盐,都转运盐使司全权管理盐场、盐商,是权利与油水兼具的?岗位。

    尤其两浙富饶之地,可见吕本圣眷之隆。

    他能得朱元璋看重,想必与吕秀儿成功入春和宫脱不开关系。

    可这会儿,乾坤未定,吕秀儿,或者吕氏在担心?有别家姑娘捷足先登?

    她是妄图与自己这个太?子妃联手,把其他人拦在春和宫之外?

    倒是个好?主意

    常乐垂眸低笑了声,径自转身离开,未留只言片语。

    ·

    乾清宫。

    皇家父子唠完国事,闲话家常。

    朱标其实隐有预感,只是推拒不得。

    朱元璋喝口茶,直奔主题,“标儿成婚四年有余,也是时候纳个次妃了。”

    朱标垂眸,神情无喜无悲。

    朱元璋接着?道,“吕氏正值妙龄,容德俱佳,常乐又曾救她一命,哪怕日后庶子降生?,也不必担忧她生?出什么妄念,实乃次妃不二人选。”

    他话里话外,是觉得常乐肯定生?不了孩子的?意思。

    还极面面俱到,连常乐以后都给她计划好?了。

    该说不说,真?的?是很体贴。

    朱标唇角微抿,“儿子曾带常氏瞧过御医。”

    朱元璋没有接话,殿内静了一瞬。

    朱标继续道,“御医言她身子无碍,只是缘分未至。”

    朱元璋挑了挑眉,似来了兴致,“哦?”

    朱标抬眸直视龙颜,“相比庶子,儿子更想要?嫡子,将来继承大统。”

    朱元璋打量儿子,良久,半真?半假笑道,“朕还以为你要?为了你的?太?子妃,不顾朱家基业传承。”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明初第一太子妃》40-50

    朱标惊讶地发出个单音节,像是意外老爹为何会有此?想法。

    随后,他道,“儿子的?确喜欢常氏,可儿子是太?子,当?以国事为重,岂可耽于儿女情长。”

    朱元璋依旧神情莫测,眼底情绪难以分辨。

    朱标始终平静,有理有据分析,“儿子以为,从长远而言,还是得有个身具朱、常两家血脉的?嫡子,既可联结皇室与淮西武将勋贵,也可护爹与众位叔叔多年的?情谊。”

    他顿了顿,又道,“倘若次妃入宫,先有了庶长子,将来难免为着?皇位,兄弟相残。”

    朱元璋又一次沉默,久久未有言语。

    乾清宫内,父子两人相对而坐,俱都面带笑意,可是气氛,莫名凝滞。

    朱标神色无恙,实际心?脏急速跳跃,快得几乎要?跳出胸腔。

    良久,良久,朱元璋终于问?,“那标儿准备给常氏多长时间?”

    朱标稍顿片刻,似在衡量,“爹二十七岁生?我,我便也等到二十七岁吧。”

    他今年二十二岁,离二十七岁,还有足足五年,太?久了。

    太?子无嗣,国朝如何稳当??

    朱元璋坚决道,“三年,朕只给她三年。”

    三年太?少,谁知道他与乐儿的?子嗣缘分何时到来?

    可爹已然做了让步,朱标嘴角牵起笑意,虔诚道,“儿子代常氏多谢爹体谅。”

    朱元璋摆摆手,“遇春向来忠心?,就当?是全了朕与他的?君臣之谊。”

    但愿常氏争气,不负皇恩。

    否则,将来

    第46章

    洪武九年八月, 姑娘们在宫中学习已有五个年头。

    当年,常乐和燕王妃宋瑜制定的教学计划,也是截止于此?。

    八月中旬, 马皇后凤驾亲临学堂,正式宣布学业结束。

    除了赐婚于老四朱棣,老五朱橚的徐妙云和冯洁得以继续留在皇后身边侍奉,其他?姑娘全部?归家,嫁娶随意。

    吕秀儿当场呆愣,虽自?年初至今,始终未有赐婚旨意, 众人?已经隐有猜测。

    皇家恐怕还是想要嫡子,当年皇帝宁等四年,也要等皇后生嫡子,甚至一个不够, 直到皇后平安产育三子之后,方给后院其他?女子解禁。

    第一个解禁之人?挑得还是当时容德俱佳, 但?无娘家后盾的孙贵妃。

    虽有猜测, 可到底还抱着一丝希望。

    但?是现在, 她?和其他?同窗一样,归家之后, 无诏不可随意入宫。

    她?已经十?五岁了,倘若太子今年不纳次妃, 明年不纳次妃

    再等几年, 她?恐怕是人?老珠黄,再也没有机会?。

    父亲多年心血, 到底付诸东流。

    可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心底却似乎隐隐松了口气?

    因?为太子妃的救命之恩, 师生之谊?

    谁都知道,从古至今,后宫没有姐妹,只有你死我活。

    一旦入宫,从前情谊,烟消云散。

    ·

    九月,秦王妃邓兰产女,是为蒲城郡主,晋王妃谢云产女,是为寿阳郡主。

    一时之间,与常家利益相关者几乎都替常乐松了口气。

    实则,常乐本人?并无多少在意。

    她?要是能生个嫡子,那无论前面有多少皇孙,都影响不了正经嫡子嫡孙的地位。

    毕竟史书记载,朱标死后,朱元璋都愿意立本为庶子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那会?,可不是没有比朱允炆年长的皇孙,只是不是朱标的儿子。

    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好大儿,实在爱得深沉。

    她?要真的没有子嗣缘分,那无论有多少个皇孙,更是与她?没有关系。

    只是,常府、蓝府

    倘若她?真无子,那到底朱标是有子,于自?己和常、蓝两府有利,还是无子更有利?

    这个问题没法深想,常乐逼迫自?己拍散脑海里大逆不道的想法。

    还是关心关心既为师生,又为妯娌的两个产妇吧。

    邓兰估计是用不着担心的,谢云那边是不是该提醒晋王朱棡多上?心一些。

    历史里的谢氏,貌似就是在生孩子后,一命呼呜。

    晋王朱棡后来又续娶了谢氏的妹妹为王妃

    ·

    洪武九年,皇家喜事颇多。

    九月底时,吴王朱棣迎娶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为吴王妃。

    十?月初十?,皇长女临安公主朱镜静下嫁韩国公李善长独子李祺。

    一时之间,李家风头无量,李善长满面红光,仿佛年轻了十?来岁。

    可也就在公主、驸马成婚的月余之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斥责李善长恃宠自?纵。

    原因?是朱元璋其间病了十?来日,都没有上?朝,而李善长和李祺不问候不关心,乃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估摸着两位御史大夫也没有想到,朱元璋竟会?采纳他?们的意见,削去李善长年禄一千八百石。

    这是什?么样的政治信号,难道李家前脚迎娶公主,后脚要倒霉了?

    总之,李善长一下子蔫了,果断闭门思过。

    连带着他?提拔的,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右丞相胡惟庸也低调了一段时间。

    可是,半年多后,朱元璋又命李善长和曹国公李文忠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李家圣眷又回来了,可喜可贺。

    更关键的是四个多月后,洪武十?年九月,朱元璋升胡惟庸为左丞相。

    那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对,是两人?之下,除了皇帝,还有他?心爱的太子。

    胡惟庸飘了,左丞相,读书人?奋斗一生最高的地位,谁能不飘?

    他?那是一个洋洋得意,胆子越来越大。

    各方奏折,他?都先拿过来自?己看,凡事于自?己不利的全部?扣押,绝不会?呈送皇帝、太子。

    到后来,甚至官员生杀之事,都不禀告朱元璋,独断专行。

    那些年里,胡惟庸可谓风光无限。

    而试图弹劾胡惟庸的

    比如吴伯宗,就是那个参加洪武四年科举,勇夺探花的英俊男子,他?力?陈胡惟庸专恣跋扈,然后

    当然没有成功,还被自?京师贬谪至凤阳。

    自?始至终,太子朱标整个冷眼旁观,并与太子妃言:“胡惟庸,小人?尔。”

    常乐:“”

    忍了又忍,她?还是忍不住道,“那还不是父皇欲擒故纵出?来的。”

    朱标:“”

    完全语塞,毫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