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了油布。

    晾晒房的门紧紧地关着。

    应该是听见了开院门的声音,院子角落的小屋里走出个怯生生的小媳妇, 方念真认得她,好像是叫小李。

    “东家, 您来了。”

    方念真点了点头,想进去晾晒房里头看看情况。

    她把自己手中的油纸伞往旁边挪了挪,小李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到方念真把伞挪到她头上,她才反应过来,赶紧接过东家的雨伞。

    方念真感觉自己的头顶都已经被雨淋湿了, 她“吱嘎——”一声推开了晾晒房的门。

    因为是阴天, 所以里面还挺黑的, 方念真适应了一下,才看清屋内。

    在左右架子中间的空地上,拢了一盆火。

    其实晾晒房不应该出现“烟”这种东西的, 但是没法子,这次的雨挺大的,不拢个火盆,怕是之前都白晾了。

    “我问过人了,说是约么夜间雨就能停,看着点天头, 出星星了就可以把油布摘下来了。”

    “诶, 知道了, 东家。”小李站在门口答应着。

    方念真在晾晒房还没落成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的院子晾了一个木架子的葡萄。

    那架葡萄现在也被挪进了晾晒房。

    方念真找到那个架子,上面的葡萄已经明显瘪了下去,看起来是半干的程度了。

    她揪了一颗下来,这种半干的葡萄干也别有风味,外面皮是皱的,里面又还有一泡水分,咬起来还略微有些“咯吱咯吱”的。

    这葡萄干比当初在藤上时还要甜了,方念真吃了三颗就感觉嗓子紧了,她得配着茶水吃。

    她摘了一串下来,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其他架子上的葡萄,确定没有肉眼可见的坏葡萄,也没长毛发霉,就安心地出来了。

    她护着刚摘的葡萄干,拿过自己的伞去了隔壁石家。

    石大嫂正在屋里歇息,打开大门见是方念真来了,惊喜地把她迎进了屋子。

    “怎么大下雨天地来了?噢,看看晾晒房是不,那边我都安排好了,昼夜都有值守的,晚上你大哥去隔壁看着。”

    石大嫂边说着,就拿了干净的帕子来擦方念真头发上的雨水。

    方念真进屋还一句话都没说呢,石大嫂又忙着给她煮姜汤。

    “不用不用了,嫂子,我这身子哪儿有那么弱啊。”

    石大嫂却不听她的,把她按在灶前的板凳上烤火。

    方念真坐在灶前,感觉身上都烤的暖洋洋的,又顺手添了两个柴。

    石大嫂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调侃她:“你呀,喝姜汤还是要比喝药好多了,你不爱吃药的名声,满店的伙计谁不知道。”

    方念真难得的羞涩一笑,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端着姜汤到了饭桌上,怕方念真嫌辛辣不肯喝,石大嫂又往里加了点红糖。

    方念真把着碗沿,吹了好一会儿,感觉不是那么烫了,就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直感觉身上都冒了汗。

    两个人闲聊了一阵子晾晒房这边的事情,这边倒是省心的多,没什么额外的支出,只支付人工费就好了。

    原本方念真还想制葡萄酒来着,最后还是没能成行。

    新云州上个月刚刚出了一起事情,就是因为酿酒不得当,喝出了人命。

    好在这酒还没开始售卖,只是酿好之后自家人尝的时候出了事。

    一开始这家人为了自家酒坊的声誉,还不承认是自家酒的问题,只说是别家嫉妒他们的酒坊,在里面投了毒。

    那查案的人肯定要问啊,你家刚酿的酒呢?结果他们家说是无意中把酒坛子打破了,酒都洒了,坛子都破了,就扔了。

    结果府衙把酒坛的残片找回来了,又经过仵作的验尸,最终断定了是他们用了发霉的粮食酿酒。

    一家人痛哭流涕地承认了,说是心存侥幸,舍不得那一大批粮食。

    后来,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方念真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新云州又加强了对酒坊的管理,方念真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三脚猫酿酒手艺,还是算了。

    她当然不会用不新鲜的酿酒材料,不至于喝出事,但是她也没把握能酿出好喝的葡萄酒,更何况还得走一系列的手续,置办许多器材。

    这批葡萄干晾出来,她也没打算立即就卖,她想留到过年的时候再卖,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嫂子,这葡萄干再有二十多天可能就能晾好了,咱们这个晾晒房也别闲着。到时候把木架子撤出来,我想烘干点大枣。”

    石大嫂也正在心里嘀咕呢,她怕不是晾完今年的葡萄干又要“失业”了?

    听了方念真这话,她眼前就是一亮。

    “妹子,你说啥我就干啥,我都听你的。”

    …… ……

    做了决断,方念真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桃竹村的老黄。

    这其中的意思当然也是优先从桃竹村收购。

    “只要品质优的,个头要大,肉要厚。”

    “诶,知道了,掌柜的。”

    桃竹村的村民可是感谢方念真了,往年也是产出这些个农副产品,可惜没人要,除了自家吃的,多出来的就得看运气,有没有小贩来村里收购。

    即便是收购,卖出去了,价也压的极低,一年到头赚个辛苦钱。

    现在方念真是夏天收应季的新鲜菜,秋季收果,村里若是得了什么稀罕的野菜、野果子的,也都可以托了牧场的人捎到城里,问问方念真有没有意向要买。

    最近牧场那边的人来的愈发频繁了,因为牛犊子都集中在最近出生。

    除了有一头因为难产夭折了,别的牛犊子都挺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110-120

    好,这都是无价之宝,方念真在牧场账面上的资金没有增长,但是固定资产增加了很多。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方念真还有一片红薯地。

    她本来想亲自去看看了,可是想起赖氏弄出来的糟心事儿,又绝了这个念头。

    只派了老钱和刘忠一起去看,好在杜家虽然生活得乱七八糟的,干活倒是卖力。

    杜家已经雇了短工,起出来了一半的红薯。

    刘忠回禀说,产量还不错,能达到平均水准。虽然亩产没有预计的高,但是红薯都长得又大又均匀。

    刘忠也是个逗趣儿的人,还带回来了一个圆滚滚的巨大红薯,远远看过去好像一个南瓜一般。

    方念真挽了挽袖子,也不嫌重,双手抱起来估量了一下,怎么也得有六、七斤。

    可真是“红薯之大,一锅蒸不下”。

    除了这事,老钱还说了一些别的事。

    “赖氏好像因为雇短工的伙食问题在跟人吵架,我没有请示您的指示,就说了赖氏两句。”

    老钱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接着说道:“那短工说中午饭给吃的太差了,要求不在杜家吃饭了,她自己带饭,让赖氏给她补饭钱。我想着这毕竟都顶着‘方记’的名头呢,最后损失的还是咱们的名声,我就让赖氏给她补钱来着。”

    方念真听完之后,很赞许老钱的行为,鼓励了他一番。

    这个赖氏也真是的,老是“干大事抠小钱”。

    你把饭准备好,也就这么三五天的活儿,人家短工吃饱了,干劲儿也足,没准能提前个半天一天的完成。

    就非要因为那十几文饭钱,闹的两边都不愉快。

    因为下了雨,路不如平时好走,红薯等过两天路干了一起运过来。

    方念真没打算都留下来,还是像去年一样,留出来店里用的,再留好明年做种的优质红薯,存在窖里。

    红薯窖已经又扩大了一些,方念真庆幸自己院子后面没有再盖后罩房,要不然后罩房非得塌了不可,地下都挖的乱七八糟的了。

    那个巨大的红薯她暂时没有动,也是打算等天气晴朗了,晾晒红薯干。

    好在新云州的秋雨和往年一样,下了一天一夜也就基本停了,又过了一天,天气就晴朗了,中午的太阳还有点暴晒的意思。

    暴晒好呀,快点把路晒干,快点把葡萄干的潮气去掉。

    待到秋收结束,桃竹村那边人手也就充足了,牛羊肉又能每两三日就送了新鲜的来,火锅生意又可以正常开展了。

    最近因为秋收的关系,店里晚上喝酒的人都少了,不过打包饭菜的倒是多了,还有许多买小吃的。

    方念真一琢磨,又干起了“盒饭生意”,这生意现在对她来说也不难做,无非就是炒几锅菜保温着。

    她还搞了个噱头,还是像一开始“方记小吃”还在摆盒饭小摊时候一样。

    “来,方记回归初心,回馈父老乡亲了,一荤一素四文,一荤两素五文,两荤两素七文!只卖五日了噢!”

    随着小二的吆喝,“外卖窗口”迅速排起了长队。

    这是什么神仙价格啊!

    现在新云州的物价早就翻倍都不止了,方念真这样卖,谈不上赔上多少钱吧,但是绝对是分文不挣的。

    她一来是为了卖吆喝赚名声,二来也确实是有能力做这样的活动了,想真诚地感谢一下她的顾客。

    新云州的百姓们果然都挺感激的。

    “方掌柜真是好样儿的啊,这农忙的时候,累的真是做不动饭啊,这个价钱的盒饭,真是没啥说的了,等收完地,我肯定再来方记。”

    “是,什么也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方记是良心商家,到时候我们全家肯定都来捧场。”

    小秋好奇地问方念真:“师父,您怎么不直接支个粥棚啊?花费可能比这个还小一些。”

    方念真点了点小秋的脑门:“这你就不懂了吧。”

    第116章 晒桂花

    关于“为什么不直接办个粥棚”的问题, 方念真给小秋进行了解答。

    “粥棚啊,一般都是给吃饭困难的人群办的,可是咱们新云州现在又没有难民, 办粥棚呢, 真正勤劳,忙于农忙的人家, 可能反而不好意思来。偷懒耍滑的人倒是给管饱了,但是也没用呀, 他们也不会成为咱们店以后的客群。”

    小秋毕竟还是涉世不深,看待事情难免有些天真。

    “哦,师父,你这样说,我就有些懂了,他们吃了之后没准还嫌这粥不好吃呢, 咱们就会费力不讨好了。”

    该说不说, 方念真这灵光乍现的举动真的引起了一致好评。

    一向低调, 从不去新云州饭馆吃饭的郭知州,都公开表扬了“方记”。

    大致意思就是“方记”是个良心商家,知百姓农忙之苦, 起带头作用,让利给平民百姓,是新云州的表率。

    郭知州这话说的也真是明示暗示全都有了。

    “带头”和“表率”都说出来了,别的商家能不“响应号召”吗?

    似乎一个下午,新云州的两条商业主街就都变得热火朝天的。

    各家都是比着赛的“表忠心”,纷纷效仿“方记”, 推出打折套餐。

    还真有夸张到“白送”的, 说是免费送五十份, 结果秩序没有维持好,发生了哄抢事件。

    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就不说了,还有人被踩伤了,疼得“哎哟哎哟”的,躺在地上起不来。

    也分辨不出来是起不来,还是不起来。

    反正就是赖店家,“我在你们家店里出的事,就得有人负责。”

    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活动白做了,名声还不好,那些去领“免费餐”的人都吐槽里面的餐食不好,或者是说店家太抠门了,不公平之类的。

    还得再搭上医药费,还有后面看不见的影响——客源减少。

    方念真听了此事,无语地摇了摇头。

    还好她深藏功与名,结束了早就定好期限的五日活动,就没有再做别的了。

    …… ……

    杜家的人来了城里送红薯,除了杜河说下霜之后再起出来的那批红薯还在地里,其他的都运了过来。

    方念真赶紧安排着人往红薯窖里存,忙忙活活又是一大天。

    最后一次来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牛车比较空?杜家居然全家出动,赖氏和那几个闺女都来了。

    赖氏不好意思似地笑了笑,“让东家见笑了,几个孩子都说想二丫了,带她们来城里看看二丫。”

    是不是真想二丫,方念真不知道,她就知道,杜家漂漂亮亮地把活干完了,刚刚过了下称,除了给杜家留的二百斤红薯,剩下的都在这儿了。

    跟她派去的监工算出来的数值差不离,杜家在交粮食这件事上还是手脚老实的。

    从春天干到秋天,方念真怎么也得招待他们一家人一顿饭。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