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皇贵妃也无甚野心,摆明了一切听皇帝和皇后的,故而四皇子无母族可依。而四皇子妃毕竟只是小门小户出生,见识、眼界都有限,实在指望不上,所以她儿子与四皇子的处境如出一辙,只是幸运的可以在亲生母亲的护佑下长大成人。
此番四皇子以“流言”攻击巫虞及崔昭仪, 若放在其他朝代指不定就成了, 可问题就出在巫虞目前是皇帝深信不疑的内阁大臣、未来帝师, 崔昭仪更是怀着满朝文武的希望、统一大业的准继承人, 所以这一招一式全都打在了皇帝竖起的屏障上, 除了云湘这个意外传话, 愣是没惊扰到后宫一星半点儿。
皇帝如此自信,主要还是皇后从一开始就做得妥当。
后宫美人复宠,一举一动皆在皇后的耳目之下,哪怕崔昭仪入宫前真跟巫虞有那么点不可言表的情愫,在她复宠至确认有孕期间,两人也完全不可能躲过皇后的耳目有所接触。
既无机会,流言便不攻自破。
更何况巫虞此人看起来实在不像对谁情深不寿的样子。
待到六月底,崔昭仪临产之际,南征军再次传回了南海一族的降书。
这次直接是降书。
南海族群实在无力再战,也被打得没了脾气,顾不上扯什么关不关税的问题了,先直接投降了再说其他。而对于今后的归属,南海族群也无话可说,归顺朝廷总能享受某些优惠政策吧?
降书自是让皇帝高兴得连日带笑,加之负责崔昭仪产检的太医也打了包票,明说了这胎是小皇子的可能高达九成,如此一来,皇帝的情绪高得近乎只冲云霄。
不过迎接小皇子诞生前,皇帝还是控制了一下,与巫虞及几位重要官员商量了一下南海归属和管理的问题,最终还是决定因地分制,由司徒黎镇守南海。
司徒黎此次出征可谓劳苦功高,也让司徒家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但司徒家实在封无可封,朝中对女将受封不太能接受的官员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司徒黎正式受封为南海大将军,自此,司徒家一门三将,只差司徒勋无功勋加身。
皇帝对司徒勋了解非常,若不给他同等的机会,估计下回相见之日就是他的耳朵遭罪之日。
皇帝可受不住念叨。
任命书发出的同时,一封带着安抚之词的密信也由皇帝亲卫送往了北牧。
南海族群归降事宜有序推进,海关方面的问题也清查彻底,由中书监侍郎递交奏章。
市舶司驻南海沿岸的官员层层剥削,愣是将关税提高了二十个点,上报关税当中还有五个点的“提成”,而商品进入中原市场后还会因地溢价,相当于一颗成本一两的海珠流入京城就能卖出五十两的高价,若品相、数目、工艺再加成,卖出一百两也不是没可能,但实际上这样一颗高价海珠,最终落到渔民手中的可能也就只有八钱银。
南海族群也有会钻营的商人,知道价差之后难免心中不平,长此以往自然对广阔中原生出觊觎。
皇帝之前刚送了崔昭仪一串南海极品珍珠,一串品相极佳、又足有十八颗,自宫外采购便花费了一千五百两,结果现在一看成本不超二十两银,顿时怒火冲顶,一把将奏章丢到了中书侍郎身上。
“这便是你们监管的PanPan海关!”
差一点!
只差一点他们就要被动面对南海发起的战争了!
若无巫家父母提醒,来年被南海打个措手不及又该何人来承担罪责!
中书侍郎腿一软,被奏章砸得当庭跪下,“陛下息怒,臣……”
中书侍郎深知在皇帝震怒的情况下不宜说什么自己也被蒙在鼓里的推脱之词,紧急住嘴,埋着脑袋磕了个头,转而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前往市舶司揪出那些欺上瞒下的虫豸。
“是该你去!若不能让市舶司那些蛀虫认罪伏法交出赃银,你便也不用回来了!”
中书侍郎满脑门冷汗,将头埋得更深了——高额利益相关,他若不下死手,死的就会是他,如此一来就算皇帝不逼他,他也得拼了命的去干啊!
喜悦被贪墨大案冲淡,待回了御书房,皇帝的情绪才缓了过来。
巫虞同样受召随行入了御书房,听得皇帝连连叹息之后落座,才交出了一沓手拟教学方案。
皇帝没想到巫虞还这么正式的交出方案,待翻看之后满脑子都是“巫卿有脑疾”的疑问,“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无所谓,飞升就行[快穿]》50-60
巫卿为何觉得一个三岁稚童能听懂政论?”
这份方案十分完善,皇帝通篇看下来都不要由产生了“千古一帝”即将诞生的错觉,但他脑子里及时出现了大皇子和四皇子的身影,愣是让他头脑一阵清醒。
他家似乎真没多优良的基因。
巫虞:?
不能吗?他记得云永轩的小说中时常出现三岁学金融的角色,现代教育中精英教育下的幼儿也多为两岁入学,照如此安排,小皇子两岁开蒙,三岁听政论有何不可?
皇帝:……
罢了,巫卿只是一个单身汉而已。
“两岁开蒙可以,但小皇子……朕还年轻,小皇子三岁便学政论还是过早,便让小皇子安逸几年……正经学几年四书五经再说策论、政论吧。”
巫虞:……
当爹的不急他又何须着急。
“……仅凭陛下安排。”
小皇子的教育方案暂时搁浅,皇帝愁绪上头,又提起市舶司那群蛀虫。
“市舶司所任官员皆由朕早年亲自挑选,这财帛动人心,当真是一片清净地也不给朕留啊!”
地方管理之艰难!
“到底是监察力度不够,虫豸心存侥幸。”
当朝地方巡检十年一次是自高祖时期流传下来的“习惯”,经年发展地方官员基本也摸准了套路,这次南海异动实属意外,皇帝又异常清醒的及时派人调查,自然能发现市舶司阴阳账本,若南海隐忍几年,待到下一次巡检再发动,皇帝未尝能查到市舶司的漏洞。
皇帝细细想了想,点头认可,又道:“可若频繁巡检,于朝政也是一项负累。”
每次巡检各部都需“点兵”,官员稀缺,朝政压力自然也跟着增加,更何况还有各项开销,总不能让巡检官员自费为皇家效命。而且巡检官员很容易遇到狗急跳墙的罪党,稍有不慎便会成为罪党报复的目标,为安抚官员极其家人,皇帝还得拨出财物作为奖赏,如此算下来,一次巡检成本极大。
“倘若每轮巡检无需跑遍各地,只随机抽检呢?三年一检,目的地不明,心存侥幸者总会觉得抽不到自己而露出马脚。”
皇帝沉默了半晌,终是没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那依巫卿所见,此法又能清正多久呢?”
“观史上暴君可取之处,至少陛下威望强盛时,于地方的震慑是持续有效的。”
这是一道选择题。
要做贤君就得忍受地方的某些错漏和臣子不及底线的贪婪。
若忍不了,惩治严厉才能有效抑制其他心性不坚的私谷欠者得寸进尺。
如此一来,贤君之名很难维持,处罚严厉也易受迂腐自大之人攻讦,影响民间声望,手段过激更容易成为史记中的暴君。
结局如何,端看皇帝个人如何选择。
皇帝想做贤君,但因偏宠司徒勋和“他”,名声已然算不上好听,若非司徒勋背后有司徒家的累世功勋和“他”十数年的实干履历,史官绝对会在百官的支持下在史上记下一笔“昏君”。
没得贤君做,皇帝只好退一步,争做明君,“那便按巫卿所言,先拟个章程出来,从今年开始施行。”
巡检并非小事,巫虞拟出章程也得接受其他重臣审议之后才能施行,待几方扯皮下来,备受期待的小皇子先于新规在某日朝会时顺利诞下。
小皇子一出生便表情灵动,皇帝仅看一眼便知他的脑子至少比四皇子好数倍,而且小皇子哭声有力,四肢也不像大皇子刚出生时那般绵软无力,可见在崔昭仪腹中时发育得非常好。
皇帝喜不自胜,当场便赏下了许多东西,在场者无论位份通通有份,崔昭仪更是还未出产房便卧床听旨原地晋升为妃,如此结果也算皆大欢喜。
小皇子在万众期待下出生,接下来的成长自是受多方关注,皇帝并未急着公开巫虞的新工作,愣是强忍到巡检新规定下、司徒黎带着南海供奉回京述职之际,才顺势宣布小皇子的教育将交由巫虞负责。
巫虞作为备受言官攻讦的“佞臣”,自是“不堪为师”,皇帝心情好,倒也没与反对者多计较,直接略过话题,开始甄选首轮巡检的随行官员。
作者有话说:
来了
第56章 开局一张佞臣卡(10)
首轮巡检的最佳人选就是性情刚烈的重臣。
朝中真刚烈的重臣并非没有, 但普遍年纪比较大,真要巡检恐怕一路也不太吃得消,而且为防途中消息走漏, 缓速慢行肯定也是不行,所以一番犹豫之后,皇帝决定还是从新科中挑选几个头铁的新人来组成主力队。
但头铁的新人也未尝没有弱点, 若巡检期间被人拿住弱点以威胁,临阵倒戈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所以还得有一个能把他们都镇得住的领队。
这个领队让皇帝很是费了一番脑筋。
当朝正是繁荣之际, 朝中官员多数已经习惯了安定,能镇得住新人又不容易带头受贿的青壮重臣寥寥无几,从各方面考虑,最终称得上合适的竟然只有巫虞一人。
但巫虞毕竟是内阁重臣,撇开小皇子的教育问题不谈,就是皇帝本人也不敢妄言自己离了他能行。更何况朝中大臣多数不喜巫虞,真把如此重任交给他,朝中大臣估计也是大半都持反对意见,皇帝属实不想听他们废话,便只能先按下这个想法,重新选择。
皇帝拟定了两人,一为刑部侍郎,一为中书令。
刑部侍郎很是直接, 皇帝找到他谈时, 他便言辞陈恳的向皇帝表述“若离了京恐不能支持清廉”, 诚实到让人泪目。中书令更诚恳, 直言自己怕死, 因早年性子过于刚直得罪了不少人, 如今连京城都不敢远离,气得皇帝呼吸困难,直呼要将他们降职。
但降职就得有人顶上,这两位也是干实事的“骨干”,一时半会儿实在找不到人来替,皇帝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另择他人选。
御书房内,皇帝愁得连小皇子都忘到了脑后,连转几圈,实在忍不住扶额感叹,“如何是好啊!朝中竟是无一人可用了吗?!”
巫虞默然。
他也是没想到朝中臣子已经安逸到了如此地步,心想若南海一战为被动,怕是皇朝基业真的就要断在这位皇帝手中了。
不过有些话没有明说的必要。
巫虞理了一下朝中的人员关系,斟酌之后道:“北牧暂无异动,又有司徒两位将军镇守,陛下不若将司徒勋召回,由他领队进行巡查。若此次巡检成功,陛下亦觉得可持续施行,就此成立中央巡检司也未尝不可。往后再从新科中甄选新人交由司徒勋负责管理,如此便无需再从官员中借调,也可避免朝中官员互庇勾结。”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新立部门不易形成党派,司徒勋也深受皇帝信赖,又有司徒家为背景,所以哪怕那些蛀虫恨他也得考虑他背后的靠山有多稳,更何况他本身实力不差,有人想下手也得先掂量掂量得手的机会究竟有多渺茫。
且不提司徒勋为人有多睚眦必报……那些人只要未能一击得手,之后多半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无所谓,飞升就行[快穿]》50-60
也承担不起被司徒勋报复回去的痛楚。
定下司徒勋,这事儿基本算是成了,皇帝当即拟了召回的旨意,让亲卫快马加鞭送往北牧驻地司徒勋手中。
皇帝打着算盘,想着司徒勋领了巡检司的要职,将来恐怕也会常在京城,介时文有巫卿,武有阿勋,于小皇子而言可谓万利无弊!
接到旨意的司徒勋正在研读阿姐司徒黎的家书。
司徒家一门三将只在高祖皇帝时出现过,之后边关无战事,基本都是等上一代致仕后下一代才能接替,如果不是南海一战需要部署,皇帝在众人无法理解之际采纳了巫虞用女将的意见,估计这一代也会如此前一样待司徒大将军和司徒将军推任后由司徒勋继任大将军之位,而后再传给司徒勋的儿孙。
司徒黎此次纯属意外“弯道超车”,姐弟二人平日关系好,司徒黎也不是面儿上看着那般严肃,自然免不了写封家书“炫耀”一番自己的功绩。
看着信中滚轱辘般的自夸,司徒勋气得直翻白眼,不等他拿笔回怼,皇帝的旨意便送达了驻地。
巡检更偏文职。
司徒勋的志向当然如长辈一般,二十余年中更是没怀疑过自己将来会长久的留在驻地会是深入沙场,所以初接旨意,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过与他从小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