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3-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23-30

    第23章

    陈玉成二十有三,是京城郊区的一户普通农家子。

    说普通也不尽然,毕竟咬咬牙也能算个耕读人家,又靠近皇城,多得是比不上他们的人家。

    但正因为靠近皇城,他们这种平头百姓才什么都不是。

    不过近日,陈玉成得到了家中最好的待遇。

    无他,今年的乡试他便准备下场,不想蹉跎到下一个大比之年。

    甚至因为这场是恩科,明年还可以再来一次,他竟是不太紧张。

    陈玉成老早过了童生试,如今距离他成为秀才已有六年时间。哪怕后来一直没能再参加考试,大小也留住了功名。

    前朝乱象丛生,百姓困苦,到处人心惶惶,别说接着考试了,人们整日提心吊胆,就怕顶上的人又出什么馊主意。

    偏离开的代价很大,安土重迁不是一句瞎话。

    如今举国安定了下来,他们这住在皇城附近,倒是成了好事。

    这场恩科来的仓促又匆忙,他这种住得离贡院不算远的非常幸运,还能看段日子的书;不少偏远地的秀才们,刚得知消息就得匆忙上路。哪怕道路太平,怕也要在路途上折损十几二十天。

    天色渐暗,陈玉成眼前开始模糊了起来。他坐着没动,也没起身点蜡烛。

    脑袋里开始自动浮现自己以前成为小小童生时候的模样,接着是成为了秀才后开心又忐忑的少年人。胡思乱想间,他强迫自己又过了遍科举流程才闭眼睡下。

    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最后通过院试者,才能成为一名生员,即秀才。

    读书人的第一步就是县试。

    而获得了秀才身份后,才是世人眼中认可的“读书人”。

    今年并没有童试。一是因为急用人才,自是直接从秀才举人扒拉。二是恩科匆忙,太过仓促。有些地方知县都还没有到位,自然没什么人能组织‘县试’。

    好在大锦如今承认前朝官员,自然也是承认前朝功名的。

    天下文人本就等之久矣,这场考试报名的人数足够多。

    八月初八,天将将亮。

    陈玉成早早便来到贡院门外排队。

    他到的算早,所以排的也算靠前。因为这场考试仓促,没有要求他们必须‘结保’,不过相应的,其他方面严格了许多。

    乡试场规极严,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

    贡院四面围墙遍插荆棘,四角各有一楼。考试期间,贡院四周皆是士兵,分段驻守巡逻。

    同时,对士子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

    为防止夹带,应试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严禁考官交通嘱托,贿卖关节,严禁士子与员役协同作弊,违禁者严处。

    考生入场只能携带考篮,内装笔墨食物。检查完考篮后,要解发、袒衣,不许携带片纸只字进入考场。

    如今八月,气候还不算寒冷。但为了一些羸弱读书人考虑,检查的房间里早早生好了火盆,甚至还有火炕,让那些实在体弱的读书人在炕上走完全程。

    点名入场后,考场即封门,禁止出入。

    乡试分三场进行。以初九、十二、十五日为正场,考生于每场正场前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所有乡试考场都设置在各省的省府。

    考生需要拿着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前往籍贯所在地的州、县官府报考,即“投牒自进”。所谓的“牒”就是身份证明材料,主要包括籍贯、父祖姓名、本人年龄、相貌等。

    口口相传、文书往返之间,人们会不断熟悉着新的地域名称,乃至是新的省府。如今百姓识字率不高,人人认字不现实。借着读书人的口,极短的时间里新的地名、新的区域划分会被传遍。

    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乡试第三场下午。

    安临琛达到了盛京的乡试考场,顺天府贡院。

    他对于科举取士有些好奇,干脆大大方方地来现场看。

    毕竟过五关斩六将到最后的能人,也能称一声‘天子门生’呢。他现在来看看自己的门生预备役,谁也不能说个不是。

    前前世他也是应试教育考出来的人,不过确实没有过‘连着三天两晚关在考场不得出’的经历。乡试考场的贡院,对于安临琛来说很新鲜。

    顺天府尹姚志成到现在都是懵的。

    之前他接到礼部尚书的传讯,简略说了句要他带人参观考试,接着就把那么大一个陛下给他塞过来了!

    这他!

    怎可如此!

    陈大人,说好的同僚情谊呢!

    姚志成脑袋上的小人咬着手绢红眼翻腾,状若发疯;本人则直接宕机,机械地带着陛下往贡院里面走去。

    看着对方全程顶着‘呐喊’同款表情包,脚步轻飘飘的模样,安临琛都怕他一不小心摔个屁蹲。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慢悠悠的步伐就是了。

    各省贡院均建于省府东南,大门正中悬“贡院”墨字匾额,东、西建立两坊,分别书“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

    顺天府贡院则建在京师崇文门内东南角,除却大门前有一座“天开文运”的牌坊,其他与各省贡院基本相同。

    大门外为东、西两座辕门,大门分中、左、右三门。进入后为龙门,门内又平开四门,取《尚书虞书》 “辟四门”以招贤俊之义。

    龙门直进为至公堂,是监临和外帘官的办公处所。在两者中间,有一楼突出高耸,名曰明远楼。居高临下,全闱内外形势一览无余。监临等官员可登楼眺望,稽察士子有无私相往来、执役人员有无代为传递之弊。

    安临琛的目的地正是这座明远楼。

    第二世时,他学的东西杂又多,没有什么接受正经学校学年制教育的机会;他所有关于考试的记忆都停留在了高二之前,至今还能回忆起自己小测不合格时的崩溃心情。

    是以,当他知道有地方能够站在高处俯瞰其他考生时,心里突然就痒痒的了。

    既然想,就去做了。

    所以他来了。

    走到楼底,安临琛看了一眼后面的建筑,决定先去看看考官们。

    他来之前有专门了解过考官们呆的地方的,叫做内帘门,就在至公堂后面。

    这不,来都来了。

    与此同时,内帘门后,几乎人人脸色凝重。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即相似又不同。

    陛下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23-30

    来是好事,谁不想在陛下面前表现一番然后被记住呢。但如今是第三场,考生最容易出事的一场,怕陛下看到考生们竖着进来横着出去,印象不好,进而怪罪到他们头上啊!

    人还未见到,一墙之隔各色心声飘入眼帘。

    安临琛:“……”

    安临琛住了脚。

    只能说小云确实在成长,这读心技能越发智能了。

    之前都还只是文字,现下不仅颜文字出来了,还配备上了动图表情包。

    几个动态的‘纠结’、‘扭曲’、‘啊啊啊啊’简直没法忽视。

    希望这读心技能不要再进化了。

    安临琛并不想以后看着一些人脸上面无表情,心里却在放连续剧。

    安临琛转身去了明远楼。

    龙门、明远楼两侧是士子考试的号舍,号舍自南而北若干排,每排数十间乃至近百间。顺天府和某些大省贡院的号舍总数达万余间,中小省也有数千间。

    此次考试并没有将其填满,人数大约在六层左右。

    但安临琛还是颇为满意的,如此紧召之下,能响应者之多,已经超乎了他的预料。

    更何况,这次科举,选的是他急缺的、全新的、可以被他打磨的人才。

    安临琛深知,一个人才的标准并不只是这些书面化的东西。但在现今的朝代,科举取士仍旧是很重要的环节。

    不说别的,至少识字。

    刚好,等人考出来了,吏部那套武官考试制度差不多也该出来了。刚好拿来用用……嗯,全新的人才配全新的制度……

    安临琛感慨了会,讲视线从号舍上收回,对着整个考场开启了全面感知。

    能撑到乡试第三场的考生们至少毅力不错。

    来都来了,顺便看看他们的脑子……啊不,想法好了。

    很快,大片心声气泡出现在号舍上方,崩溃灰暗者居多,里面也夹杂着不少颜色和内容都还不错的人选。

    安临琛重点扫了过去。

    其中一个离明远楼很近的号舍里,有个荡漾舞动的心声吸引了安临琛的注意力。

    居然有人越考越开心?

    安临琛看着那满屏的粉色爱心泡泡、以及一排流的‘嗯’‘哎’‘啊嗷’‘啊’陷入了沉思。

    总觉得这人在想些什么过不了审的东西。

    明明是在严肃的考场,为什么这位考生给人的感觉是在看小黄文?

    此间号舍里的人正是陈玉成,他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心声给皇帝陛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接将‘粉色考试狠人’、‘疑似在考场上想小黄文’的标签狠狠贴在了身上。

    安临琛看完了一圈,便直接下了楼回去了。

    后面等着的人,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见到皇帝。众人面面相觑,只有汗湿的后背提醒着他们并不是无事发生。

    正经科举考完,后面还紧跟着了一个单开的‘工科科举’。跟着乡试之年走。

    这一科,考的东西看似简单,却没先例可循,只能摸索着来。

    同样是三年一届,哪怕是完全创新的条例,一个‘工秀才’的名号,以及正经读书人一半的待遇,足够吸引一些人的眼光。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陆陆续续,倒也收到了不少报名。

    后续安临琛并没有跟进也没有放在心上。

    说到底,这也只是最开始场的乡试,注定要刷下去九成不止的人。

    秀才晋升举人而已,新科举人第二年即可赴京参加礼部会试;会试一科或三科不中,也可以经过吏部的“拣选”或“大挑”就任低级官员。

    若是真有本事,会试到殿试,有的是需要他好好看的机会。

    科举井井有条之时,安临琛像是终于想起了之前推给兵部的兵中考核晋升之事。

    兵部尚书石笑淮对于陛下的‘神兵利器’垂涎不已,自是尽心尽力的将这件事办了个妥当。武试部分他拉着项伯和很快定完了。文试部分,石笑淮缠上了吏部尚书严莫藏。

    严莫藏也算是个不拘一格的小老头,硬是被他缠得没了章法。

    甚至搞到后来,严莫藏一看到他就头大。硬是从最初的‘尿遁屎遁’,发展到后来的‘啊家里小孩儿又哭着要祖父了’、‘今日似感了风寒’、‘老太君哭我舍不得正在安慰’等等借口张口就来,各色套路无师自通。

    吏部本就有一套完整的官员考核制度。只是原本的考核制度是按照‘年’来作为时长的。除却办成大事揽下大功劳者外,正常考核制度都是三年为期。

    陛下突然提出要这么一份‘按成绩排名’作为标准的考核制;他们自是得要从头梳理出一份可靠可用,言之有物的流程。

    新考核制度的编订让吏部迅速运转了起来,从上至下都处于紧张的忙碌状态。

    偏石笑淮那家伙明明也忙,却越忙越精神,还总是拿些具体题目来烦他。

    他怎么知道单篇文章里,笔者把帘子写成蓝色代表了什么心情啊。

    就不能帘子本身就是蓝色的,笔者只是在写实吗!

    类似的奇葩问题层出不穷,才是严莫藏躲着这个同僚的根本原因。

    紧赶慢赶,题目出来了。

    最先遭殃的就是兵部和吏部的底层小官们。毕竟题目出来了,总要有人先做出来看看吧?

    各部的侍郎郎中等人还好,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二把手,出题居多。

    对于下面的小官员们,他们真就是每天做不同的卷子啊。除却做卷子还是做卷子,上衙时候做,下衙了还要带回去做!

    脸都做青了!

    好在倒霉的不仅仅是他们,他们过完的题目,但凡确定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