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也能上《华国日报》了。”
《华国日报》那是什么地位?大领导,以及国家领导人经常上的报纸,但凡能上这报纸的人哪个不是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他们悔啊,特别是郭秀美等人,就因为爱东家长西家短地碎嘴,不仅不能进厂工作,还丢了上《华国日报》光宗耀祖的机会,现在他们肠子都悔青了。
至此林碧清再一次成了南舟岛的香饽饽,大家通过李珍珠她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跟着林碧清有肉吃。
而有那行动派,已经抬脚去了林碧清家,比如李桂花,本来就和林碧清家是邻居,她抬抬脚就能到,提着一篮子西红柿和茄子,推门就进去了,“林同志在家吗?”
李华英迎了出来,看到她,客气地笑道:“李同志,小清在房间休息,你有什么事跟我说也一样。”
儿媳妇怀着孩子,最好不要见任何让她心情不愉快的人,特别是这个李桂花,她也觉得不正常,先开始那么敌视小清,却突然间转变态度,不管什么原因,他们家都要和她保持距离。
“这样啊。”
李桂花笑着道:“孕妇精神头短很正常,我家菜园子里的西红柿和茄子熟了,送来给你们尝尝。”
李华英看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七零之海岛美人》30-40
了眼那水灵灵的菜,婉拒了,“细妹和珍珠她们送过来不少,我们都吃不完,这些你留着给孩子吃吧。”
李桂花眼睛闪了闪,提篮子的手紧了紧,脸上还是带着笑容道:“忘了恭喜林同志得了大领导的夸赞。”
李华英谦虚道:“那是大领导抬举她,她还年轻,哪里能跟那些真正的科学家比,她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李桂花:“林同志这么年轻就发明了这么多东西,已经够了不起了。”
李华英少不得又谦虚了两句,就是不提让她进屋的事,李桂花也觉得无趣,又说了两句话之后,便准备告辞离开。
“这次她拿的菜有没有虫子吃的窟窿眼儿?”
李华英进来后,林碧清笑着问道。
李华英已经从听说了林碧清来岛上,李桂花送她全是窟窿眼的长豆角的事了,闻言笑道:“她这次乖觉,送的菜水灵得很。”
吴美娟心眼比较实在,说道:“那个李桂花要是真心变好,咱们这么做,是不是不妥当?”
林碧清愿意相信有真心变好的人,也不排除李桂花也是突然顿悟想变好的,可她总觉得不踏实,于是说道:“她真心变好自然好,不过不管咋样,我都不想和她交朋友,大概就是不合眼缘吧。”
李华英同意儿媳妇的观点,“这人和人交往也讲眼缘的,小清不喜欢李桂花,咱们不跟她交往就是了。”
闺女还怀着孩子呢,吴美娟也不想为了别人让闺女心情不好,便不再提李桂花的事。
说了李桂花的事,林碧清想起了明天要去大学报道的事,问:“我明天要去羊城大学报道?你们去吗?”
李华英拍手,“去,宝宝的小衣裳还不够,得再买点儿。”
吴美娟附和,“是啊,小被子和小褥子也才做了两床。”
接着俩人又商量起了给孩子准备哪些东西来,林碧清想起她们俩从老家提过来的两大兜旧衣裳,问道:“你们拿的那么多衣裳,还不够孩子穿吗?”
吴美娟:“等孩子生了,你就知道多费衣裳了,一会儿拉了,一会儿尿了,那是一天三四身衣裳都不够造的。”
林碧清无法想象一天换三四身衣裳的繁琐,不过她有个优点,不懂就听懂的。
说了明天的安排,今天的大喜事还没有庆祝呢,李华英大手一挥,“咱们上《华国日报》的事还没有庆祝呢,我出钱买肉庆祝。”
吴美娟笑呵呵,“算我一份。”
而她们出去买肉的时候,遇到了李珍珠她们,她们也是来供销社买肉庆祝的,她们一看见林碧清就过来打招呼,“你们也来买肉啊。”
林碧清笑着反问:“咱们华国的传统庆贺就是吃顿好的,不买肉喜气总觉得会少点什么。”
李珍珠等人大笑,“可不就是这个,不吃肉,怎么叫庆祝。”
笑过之后,大家又纷纷说了家里的奇葩事,李珍珠说道:“我家老季非要把报纸用玻璃框裱起来挂墙上。”
胡细妹、章玲芳和陈翠花纷纷笑了,“我家的也是。”
接着她们又问:“慕团长啥反应?”
林碧清:“他倒是没说用玻璃框裱起来,不过却专门做了一个木头箱子,要把所有能收集到的报纸都收藏起来。”
其实本来慕杰也要用玻璃框的,还是她说就用用玻璃框也会被氧化变黄,他思来想去就想出了买木头箱子密封保存的办法。
他还说:“将来咱们的每个孩子,甚至每个孙子,或者重孙子,都要给他们一份传家宝,不能厚此薄彼。”
他这幼稚的行为,林碧清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林同志,买肉啊,咱们这还有块五花肉。”
供销社的售货员看到林碧清,笑得别提多热情了,不仅仅把给自家留的最好的五花肉拿了出来,态度还殷勤得很。
回去的路上,李珍珠打趣道:“现在南舟岛上谁不知道跟着林同志有肉吃啊。”
说着她的眼睛还盯着林碧清手里的五花肉。
林碧清斜了她一眼,抬脚跟着李华英她们走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你有实力了,那么你身边的好人就会多了起来。
他们在庆祝的时候,南舟岛的项目组研究的种植蓝红藻有了进展,已经证实蓝红藻是无性孢子繁殖,华国人工养殖孢子繁殖的海藻技术还比较成熟,这个倒不是什么难题。
难题就是蓝红藻的产量太低了,根据生物学家预计亩产才20吨,要知道巨藻的产量亩产可是50——80吨呢。
“蓝红藻一直是野生状态,种子没有经过人工改良,咱们再研究研究,争取让产量翻一倍。”
邓教授鼓励大家,并且再次确定了目标。
而底下的有位研究人员觉得目标太大了,便提议道:“教授,翻一倍目标太大,咱们不如定个小目标,让产量增加三分之一如何?”
邓教授笑了,“小目标可以定,大目标也要有,研究时候思想上要敢想,做事态度却要谨慎。”
研究人员洪刚是个年轻人,今年才二十八岁,却在海洋生物学方面很有天赋,已经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邓教授非常看好他。
而洪刚显然是一个好奇宝宝,又问:“教授,据我所知蓝红藻目前作为农业肥,还处在实验阶段,而目前能证实的也就能做防晒霜,一个防晒霜值得咱们花这么大力气研究吗?还是说蓝红藻还有其他的用途?”
邓教授笑了,“确实有,医药方面已经证实蓝红藻对治疗高血压有奇效,你也知道咱们华国是人口大国,而得高血压人也多,所以这个用途你觉得够吗?”
洪刚觉得蓝红藻肯定还有其他的用途,刚想再问,可邓教授不给他机会,指挥他去干活了。
周年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劝道:“做研究有时候不需要太强的好奇心。”
洪刚不解地问:“可我以前的导师教我,要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周年笑了笑,“你导师说的对。”
他只是出于同事情谊提醒一句,他能不能理解,就看他自己的了。
而在南舟岛的军营也存在着一群好奇的人,二团的团长葛范鹏翻来覆去地看可携带水下电析氧气装置,不可置信地问:“首长,这玩意儿真能让我们在水中呼吸?”
二团的其他人的目光也随他一起看向姜旅长,姜旅长脸一板,“你们爱信不信,不信,可以让一团的人去执行任务,慕杰那小子正眼巴巴等着去呢。”
葛范鹏赶紧道:“我相信我上级不会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既然让我们带着这玩意出任务,那这玩意肯定不会错。”
姜旅长瞪他一眼,“知道还瞎叨叨。”
葛范鹏咧着大嘴笑了,“这几天被我老婆念叨的,她不知道听谁说科学家从小就要多问为什么,天天拿来教育我儿子,都快魔怔了。”
姜旅长嫌弃地笑骂了一句,“出息。”
其实葛范鹏和慕杰俩人起点差不多,以前还好,都凭借本事在部队里拼表现,可慕杰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七零之海岛美人》30-40
好命娶了个好媳妇儿,不仅仅在南舟岛帮家属安排工作,帮他赢人心,还在大领导面前露脸了,葛范鹏的爱人感觉到了压力,自己拼不过林碧清,便把压力给了儿子。
这是良性竞争,姜旅长没管,反而有些乐见其成。
再说葛范鹏带着新型的潜水设备出海执行任务,根据群众举报,他们在出海捕鱼的时候,在附近的一个岛礁上看到了可疑人物。
随着华国军人带着救命吸管出任务,华国掌握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不是秘密,外交层面是唇枪舌剑。
漂亮国等国家要求华国承担大国责任,把海水淡化技术共享,华国则表示,海水淡化技术不成熟,本着为人类身体健康的考虑,等技术成熟了再公开,而漂亮国等国又要求共同研究,华国方面再次拒绝。
明面上会施压,背地里自然也会搞小动作,最近华国沿海地区间谍活动频繁,这次那个岛礁上的可疑人物,十有八九就是间谍。
“团长,敌人穿着重潜设备潜水了。”
葛范鹏带着人到了岛礁,还没有登陆呢,间谍就潜水了,葛范鹏“嘿”了一声,“这是给老子机会试用新装备吗?”
说完就装戴上笨重的深潜装备,再把可携带水下电析氧气装置给带好,亲自潜水抓人了。
间谍的重潜设备很先进,不仅仅潜水服看着轻便,还随身携带氧气瓶,比起华国笨重的重潜装备不知道灵活多少,特别是先前华国的重潜装备还是用管子由水面供气,更加限制了活动。
间谍还以为华国的重潜装备还是老样子,竟然还嚣张地给葛范鹏比了个拇指朝下的手势,葛范鹏气地骂娘,“奶奶的,给老子等着。”
说完就带着□□,放开手脚游了过去,他不去伤害间谍的潜水服,这潜水服挺先进的,把敌人俘虏了,潜水服就是自己的了,自己的东西怎么舍得划破呢,所以他拿着□□着重去破坏敌人的氧气瓶。
而间谍在看到葛范鹏过来的时候,他拿起□□,就要破坏葛范鹏的呼吸管,谁知道怎么也没有找到。
他眼睛诧异地瞪大,这个华国人重潜水没有带氧气瓶,也没有用管道由水面供气,他不需要呼吸吗?
而就在他惊讶的瞬间,葛范鹏迅速地毁了他的氧气瓶,并且把□□抵在了他的脖子上,拖着他浮上了海面。
“呼呼呼。”
间谍到了海面大口地喘气,等他终于呼吸够了之后,他用蹩脚的汉语,问:“你是魔鬼吗?你在水下都不用呼吸吗?”
葛范鹏哈哈大笑,“老子会憋气功,吸一口气,能憋八小时。”
而他手下的人也跟着笑,“团长,你不行啊,才能憋八小时,我能憋十小时。”
“团长,我能憋八十个小时。”
间谍是知道华国功夫的,忙问:“憋气功是什么功夫?”
葛范鹏再次哈哈大笑,“很厉害的功夫。”
而趁乱逃跑没有暴露的间谍一脸惊恐,华国功夫都这么厉害吗?
他赶紧跑回去跟上级做了汇报,结果被上级骂了个狗血喷头,“蠢货,哪里有什么憋气功,肯定是华国又研究出了新技术。”
他气地把手里的咖啡杯砸到地上,发出清脆的破碎声,这声音让他更加烦躁,用脚踢了踢桌子,“Shit,贫穷的华国为什么接二连三地出现新技术,给我查!”
可这一切都影响不到林碧清,她此刻正在羊城大学生物学专业主任的办公室,主任是一位和李华英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同志,叫杨丽菁,她和邓教授是老同学,早就听说他收了一个天赋不错的学生,可是开学后,不仅仅邓教授没有回来学校,就是林碧清也没有来。
她打量了下林碧清,笑着道:“是个好孩子,怪不得老邓逢人就夸。”
林碧清谦虚道:“是邓教授抬举我。”
接着她就跟杨丽菁说了自己要回南舟岛的事,“我怀孕了,而且还要跟在邓教授身边学习,不能来学校的事,邓教授跟学校说了吗?”
“说了。”
杨丽菁叹气,“跟在老邓身边也好,清静。”
前天一个历史系的老师被学生举报,说家里藏了违禁书,革委会的人过去翻找,找到了两本英文原版外国历史书,老师家被抄家了,那位老师目前天天被拉街上接受思想教育。
现在整个羊城大学人人自危,根本没有学习的氛围。
林碧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