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这些资料是侯虞搜集来的一些资料,防止齐滺和萧楫舟在扮演盐商家的公子的时候穿帮。然而看着资料上赤裸裸的数据,齐滺只觉得胆战心惊。

    齐滺:“必须想办法把盐业抓到手里,不能再任由这些世家霍霍百姓了。盐价这么高,让不让人活了。”

    萧楫舟对齐滺的话连连点头:“你说得对,东南沿海的海盐价格高得离谱,昌黎韩氏有成本更低的制盐法,直接让渤海、黄海领域的其他盐商纷纷关门大吉。但他们却在渤海、黄海领域没有竞争对手之后提高盐价,再这样下去,百姓就要吃不起盐了。”

    齐滺皱着眉,道:“海盐中有碘……你不必知道碘是什么,只需要知道这是人必须食用的东西,而这种东西陆盐是没有的,所以海盐不但要在沿海推开,还要想办法在内陆推开,让那些身在凉州、益州的百姓,也能吃到海盐。”

    萧楫舟:“……”

    行叭,他确实不懂。

    陛下不懂,但陛下会说:“都听你的。”

    齐滺对皇帝陛下的听劝很满意,他放下手中的资料,呼吸着简陋的马车缝隙里透进来的冷空气,缓缓道:“要是查不出什么,都对不起我这么大冷天遭的这个罪。”

    萧楫舟文言连忙给齐滺倒了一杯热水,还十分贴心地端到齐滺的嘴边:“委屈小齐大人了,到时候一定让昌黎韩氏的人给我们小齐大人赔罪。”

    齐滺笑嘻嘻地接过水,喝了一口才说道:“必须让那些王八蛋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就在这个时候,侯虞的声音传了过来:“陛下,齐大人,昌黎到了,前面进城,可能要委屈二位下马车。”

    大梁商人的地位不高不低,但绝对是没有特权的。齐滺不想因为没必要的事引起没必要的麻烦,因此干脆利落地下了马车。

    萧楫舟护着齐滺步行到了城门前,守卫手持长戟守卫城门,目不斜视地盯着进城的百姓,单看精神面貌,这个边陲之地竟然比中枢洛阳的守卫面貌还要好。

    齐滺咋舌:“完了,我竟然觉得昌黎郡守是个好官,怎么办?”

    在外被抗高丽守卫国界,对内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单看眼前的情况,真的看不出,昌黎韩氏做的竟然是卖国求安、垄断盐业的勾当。

    齐滺喃喃道:“能将治下治理得如此安稳,我们要小心一点,千万不要听信穆怀安的话,误会了一个好官,寒了能吏的心。”

    萧楫舟:“……”

    沉默半晌,萧楫舟终是没有打破齐滺的幻想,只是说道:“我们进去吧。”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陛下因我无心霍霍天下》60-70

    齐滺点点头,跟在萧楫舟的身后走向城门。为了避免麻烦,这次进入昌黎,他们并没有将所有的内侯官一起带入城内,只让侯虞扮作护卫、侯十三与侯七扮作小厮跟在身边。

    五人的队伍不小,但挤在熙熙攘攘的进城队伍中间,看起来却也并不是很显眼——

    显眼的是齐滺。

    这位商人家的小公子因为长得太不像个商户,而被守卫拦下了。

    守卫的目光掠过虽然身材高大但皮肤有点发黑看起来很符合商人公子形象的萧楫舟,以及身后三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下人,目光精准地扫射到齐滺的身上。

    守卫打开萧楫舟早已准备好的身份文牒,看着上面标注的商户,又看看齐滺,径直皱起了眉:“干什么的?”

    齐滺:“……”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齐滺无奈:“回军爷,在下与兄长自城阳前来,打算在城中做点生意。”

    守卫依旧拧着眉看他:“商户?你可不像。”

    齐滺:“……”

    萧楫舟一把将齐滺揽到身后,对着那名守卫笑了笑:“军爷也觉得我阿弟不像商户?我娘也时常念叨,若是阿爹还在,我阿弟必然是个官老爷。”

    守卫被这句话逗笑了:“官老爷?商户还想做官?”

    萧楫舟道:“军爷可别瞧不起我阿弟,他不像我,大字不识一个,只能勉强看得懂账本,我阿弟可是私塾先生夸过的聪慧。你看我阿弟,长得又好,书读得又多,没准就能被哪个官老爷看上,带回家做女婿呢。”

    听了这一番家常,守卫心里的疑虑被打消了,他将身份文牒还了回去,口中却依旧道:“官老爷就算找上门女婿,也不会找个商户。让你阿弟别读书了,早日找份生计吧。”

    萧楫舟也没和这个守卫吵架,他侧身示意侯十三给面前的守卫递些吃酒钱。

    守卫笑呵呵地收了“低着头害羞”的小厮送上来的吃酒钱,完全不知道面前这个看起来羞涩腼腆的小厮,内心里在怎样吐槽他的不识货。

    进城许久,侯十三耳尖目明,还能听到那个守卫在和同伴调笑:“商户庶民,竟然想娶世族小姐为妻,这些商户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侯十三不满:“咱们小齐大人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全世界的姑娘随齐大人挑呢,我看分明是这个无名小卒嫉妒我们小齐大人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侯七推了他一下,示意他闭嘴,别被人听见,以免节外生枝。

    侯十三闷闷地闭嘴,萧楫舟却接着调笑:“完了,我的阿弟娶不到世族姑娘为妻了,这可如何是好?”

    齐滺:“……”

    这狗玩意儿又在拿他取笑。

    齐滺不肯认输地回嘴:“没办法,谁让我有一个大字不识一个只会看账本的哥哥呢?”

    萧楫舟;“……”

    齐滺:“若是我的哥哥封侯拜将,世上的姑娘岂不是随我挑?”

    这个话题确实是萧楫舟先提起来的,但听到齐滺真的想娶哪个姑娘了,萧楫舟反而又不开心起来。他忍不住说道:“就算你有一个封侯拜将的哥哥,也娶不到那些世家小姐。”

    齐滺:“???”

    萧楫舟:“那些世家小姐一个个得心比天高,还真不一定看得上咱们这些普通人。”

    齐滺:“……”

    齐滺忍不住说:“你现在究竟在唱哪出?我怎么不知道你现在在扮演谁了?”

    萧楫舟:“……”

    回过神来的萧楫舟也反应过来自己刚刚那句话说的有多乱,他慌里慌张地为自己辩解:“我也没有……”

    “闪开!”

    萧楫舟话未说完,就听见大街上不知何处跑出一队护卫来,他们手中握着长剑,竟是直接将街道清空,不让任何行人再在大街上走路。

    耳边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怎么了?怎么又封道?”

    “算算日子,今日是韩大小姐斋戒完毕回家的日子吧?”

    “瞧我,竟是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韩大小姐要出嫁了吧?怎么还月月斋戒?”

    “听说是给自己的父母祈福呢。韩大小姐当真孝顺,韩大人有福。”

    齐滺皱起了眉——韩大小姐无官无职又无封爵,出行哪有封道的道理?她的护卫又如何能手持刀剑?这样公器私用的行为,让齐滺对他刚刚还赞赏有加的韩大人的印象一下子落入谷底。

    就在这时,被清场的道路中,缓缓走过来一辆牛车。牛车很大,由四头牛拉着,慢悠悠地走在路上。牛车上帷幔轻扬,还能听到悦耳的铃声在呦呦响起。

    风吹起车帘,露出韩大小姐半遮半掩的身影,却又很快消失不见。

    看着道路中央受人注目的韩大小姐,齐滺忽然间想起一件事:“刚刚她们说,韩大小姐要嫁人了?”

    萧楫舟不解:“怎么,你难不成要去做人家的上门女婿?”

    齐滺:“……”

    齐滺拿胳膊肘捅了萧楫舟一下,示意他安静一点之后,才说道:“我就是忽然想起来,沈涵的未婚妻,是不是就是昌黎韩氏的姑娘?”

    任职户部的金部郎中沈涵,曾经因为洛阳新都一事和齐滺扯皮很久。后来被齐滺说动,终于决定开仓放粮,让齐滺拟定的政/策得以推行。

    而那时,身为江南士族吴兴沈氏嫡出公子的沈涵,之所以愿意掺合进萧楫舟和关东贵族的这滩浑水,就是因为沈涵的未婚妻是昌黎韩氏的姑娘,而昌黎韩氏是洛阳仓的受益者。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偌大的关系网通过联姻形成,成为一张连接着所有世家大族的关系网,也成为一张让朝廷对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保护网。

    齐滺低声道:“昌黎韩氏给沈涵送信,让沈涵想办法拖延新都建成时间——若不是今日见到韩大小姐,我几乎要忘了这件事了。现在我信了,昌黎韩氏绝对不干净。”

    【作者有话说】

    本文采取的是州郡县三级制,昌黎韩氏里的昌黎指的是昌黎郡,但昌黎郡的治所又在昌黎县(就像吉林省的省会是吉林市),所以这里说的进入了昌黎城,指的是进入了昌黎县。其实大家没有记住的必要,就是在这里声明一下,这不是bug。

    第64章 洛阳赋

    昌黎韩氏曾经给沈涵送信插手过洛阳仓的修建, 如果不是今日听到百姓议论这位昌黎韩氏已经定了亲的大小姐,齐滺真的要将这件事忘记了。

    齐滺头疼地扶额:“以往对关东不熟悉,只觉得关东贵族同气连枝同乘一船, 现在看来, 关东贵族未必真的同舟共济, 你中有我也不一定只局限于关东。”

    齐滺不理解:“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造反?也不是。原本的历史里,萧楫舟把荆扬二州的贵族世家杀了个七七八八,也没见谁真的反了,第一个举起造反大旗的人, 还是海平五年的阿鹿桓念玄, 而阿鹿桓念玄之所以谋反, 是因为觉得萧氏皇族害死了他的父亲, 而不是因为萧楫舟的暴/政。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陛下因我无心霍霍天下》60-70

    帝王的暴/政没有让世家贵族造反,反而是那些被压迫得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开始占山为匪揭竿而起,而这些世家贵族却直到下一代王朝虞朝的建立, 都没有几个世家真的举起过造反的大旗。

    齐滺不明白:“和朝廷作对,对他们究竟有什么好处?”

    韩大小姐乘坐的牛车已经逐渐走远, 刚刚路上还在凑热闹的行人也三三两两地散去。年关将近,昌黎的道路上热闹非凡, 人人的脸上都扬着喜气洋洋的笑容。

    看着百姓脸上轻快的笑容,萧楫舟轻声道:“贵族不敢造反,是因为他们偌大的家业反而不敢轻易地舍去。但是显赫的家世在背后撑着, 又有谁愿意对别人卑躬屈膝?”

    说到这里,萧楫舟竟是自嘲一般说道:“尤其是,对着我们萧氏皇族这种族谱都翻不上三代的出身?”

    齐滺摇摇头:“这么拧巴……他们若是一直都这样又当又立, 我倒觉得可以对他们下手了。”

    “又当又立?”萧楫舟好奇, “这是个什么说法?”

    齐滺:“骂人的话, 全称是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萧楫舟沉思片刻,竟然笑了,“你别说,有点这个味道。”

    齐滺眨眨眼,他看向远处昌黎韩氏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宏伟的大门,幽幽地说道:“也让我来会会这些传说中的高门世家。我也想知道,他们究竟是风骨千年,还是一群只会欺软怕硬的东西。”

    顿了顿,齐滺又说道:“若是能早日开科举,就不必这样步履维艰了。”

    世家贵族的关系网庞大,牵一发则动全身,这也是齐滺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只是……萧楫舟不理解:“科举?这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华国历史上的科举,源头便是萧楫舟的父亲、大梁的开国君主、梁景帝萧百川。

    齐滺解释道:“我说的科举,和你父皇开创的科举不一样。磨父皇开创的科举,是在官员之中进行考试选拔能吏,优者升、劣者汰。这个想法很好,但却是依旧将范围局限在了官员之中。”

    “你要知道,大梁的开国之臣,不是这些世家贵族的子弟,就是只会带兵打仗根本无法治理国家的武夫,所以当年梁景帝在进行科举之后,将不会理政的武夫都撤了下去,让有能力的官员顶上。”

    “但那些官员都是什么出身?能读书认字的,哪个不是贵族出身?长此以往,世家贵族掌握国之重任,帝王如何不被他们掣肘?”

    齐滺将梁景帝开创的科举夸了又贬,萧楫舟沉思了一瞬,才说道:“那你说的科举……是类似于孝廉?”

    晋朝齐朝时期采取的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便是举孝廉,只是到了南北二十七朝,国家战乱不休,为了笼络各大世家的九品中正制便应运而生,取代了原本的孝廉制度。

    萧楫舟道:“你若要恢复孝廉呀不是不行,虽然难了一些,但想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孝廉也有可能成为贵族世家的手段,这点要想办法。”

    齐滺轻轻地摇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