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授受大典很快举行。

    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小太子于大典上鸣鞭三声,宣布即位。

    燕晨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太师变成了帝师。

    新帝登基后,不等文武百官适应,便是一连串的大动作:

    为晋州、江右等地百姓减税,提升工部官员俸禄、地位,增设职能不同的农官、完善劝农官体系……

    夹在一堆利国利民的政令中间,有一条旨令格外显眼:

    七八月各地棉花成熟,需要采摘。

    因人手不够,新帝下令裁军,命一部分边疆战士解甲归田,帮助完成棉花的采收工作。

    同时,增加直属驻各边疆军队官员,负责指导、监督士兵们进行日常训练,以强兵力。

    这一刀,很明显是朝安武王扎的。

    可怜安武王,忐忑地等了这么久,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却没想到,新帝在这里等着他呢。

    之前也是这样。

    眼看三皇子倒了,他机会大着。

    结果转头,老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二话不说,就力排众议把皇位传给了太子。

    安武王哪里能任人宰割?

    他当场就发起了抗议。

    结果新帝看着年幼,却是个厚脸皮。

    他直接耍赖,一会儿说:“养的兵太多了,发不起军饷,你们谁反对,谁给朕付军饷?”

    一会儿又说:“棉花收不完,今年过冬的棉衣若是不足,哪里有闹了冻灾,你们谁反对,就谁负责?”

    角度好不刁钻。

    原本还有跟着安武王一起,唱反调的臣子,这会儿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而各将军手中的兵力,恰恰好,就属安武王手中的士兵,离棉花种植点近的最多。

    导致最后裁军裁下来的,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他手中的兵力。

    安武王:“……”

    要说这不是狗皇帝一开始打算好的,他是不信的。

    手中持过锋利的刀刃,就很少还有人,能够忍受刀锋变钝的感觉。

    不出燕晨意外,安武王发起了反扑。

    不过这回,在新帝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他连一丝波澜都未掀起,便被彻底摁死下去。

    ——之前常怀安提供的,在苏州附近遭到刺杀的情报,他们可都没忘记呢。

    安武王被收回兵权,连夜送入大牢,与右相会面。

    最后的威胁被彻底铲除,新帝才修改年号,取新年号为「昭明」。

    棉花采收完成后,燕灵川领君命,前往各地监督新布行的建立、教授棉布的织造工艺,并将新的弹棉弓、纺织机,推广至全国各地。

    当年冬,燕氏布行所售棉袄,果然与当初所承诺的一般,平民百姓皆穿得起。

    虽还是有部分地区,出现了少量灾民,但也都很快,被地方官出面安抚、招为工人,得以生计。

    次年春,皇帝新招收的工匠,对农具进行了改良,大大提升农耕效率,举国同庆。

    两个月后,太上皇与世长辞。

    新帝悲痛欲绝,罢朝三日。第四日亦泪水涟涟不能自控,欲再罢朝一日,百官请帝师出面安抚。

    帝师入宫面圣,幸不辱命。

    新帝打起精神来,又往帝师府中送了一连串赏赐,这回没有人再多一句非议。

    新帝年龄还小,万一他哪天又任性不想上朝呢?甚至以后长歪了呢?

    不可不可。

    这时候有个能管住他的人,实在太重要了。

    燕帝师,虽最开始在先帝手下,行事献策风格激进,但如今看来,他将新帝教得还是很不错的。

    ——关键是,他是真的不拉帮,不结派,还贤明能干啊!

    此事过后,朝廷风向彻底改变。

    尤其是昭明五年,得知一向被众臣诟病的「无用农官」,研究出了能够使水稻、小麦增产的新肥,而此事,正是燕帝师一直在背后推行之后。

    燕晨的「明师」称号,更是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炮灰的人形外挂》50-60

    得以远扬。

    随着时间推移,一届届科举举行,新的血液涌入朝廷,老臣纷纷被边缘化。

    而新的官员,大部分又都是听着燕晨三月中状元、四月当修撰,五月成太师,六月升帝师的故事,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的。

    燕晨也从最开始那个人见人嫌,官见官骂的激进派,变为了如今的明师。

    若说唯一有什么可惜的地方,那便是他的身体太差了些。

    曾有大臣在他致仕之后,求他开设私塾。

    燕帝师本人还没回应,皇帝便替他回绝了:“帝师身体不好,教导朕数年,已是极其辛苦,诸位不可再去烦扰帝师。”

    三十五岁、正当壮年燕晨,早上睡到日上三竿起来,边喝燕窝粥,边听王吉说起此事。

    他深以为然地点头:啊,对对对。

    作者有话说:

    亲亲大家ヾ(≧3≦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章 世界三番外·家书

    【全书信】【慎买】

    四月初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今日墨香买了身新衣裳, 高兴得多吃了小半碗饭。

    我便想起你幼时初到家中,同样是得了新衣,你却惶恐地说怕弄脏了它。

    当时我想:衣裳做出来, 便是给人穿的。这是打哪儿来的小叫花子?连一身麻布衫都不敢碰,真是胆小。

    不想如今你高中状元,官拜从六品修撰。

    臣子手中之权势,正如当日之新衣, 望弟谨言慎行, 不忘幼时初临家中,诚惶诚恐之势。

    四月下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此次一别,再见又不知是何时。

    今日温家温小姐找到我, 提出有一法可改良织布机,若能成, 定是大功一件。

    墨香劝我拒绝,但我瞧她态度恳切,言有其实,便答应了。

    温小姐性子跳脱,思维活络, 且同样是商女。我素来没交过几位好友, 往常不觉有何可惜,今日与她相谈甚欢, 方知「知音」为何意,乃“求同存异, 亦有志趣相投之处”也。

    温小姐对你格外好奇, 只是她年纪与我相仿, 与你并不合适。

    不过她说得不错, 推行棉花之事, 于你实乃大功一件,若我能更进一步,织造出更廉价的棉布,想来你所图之事,亦能更早达成。

    我已与温小姐约好,明日开始尝试改良织布机,你静候佳音便是。

    五月初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织布机改良进度缓慢,温小姐十分气馁,我渐渐摸透了她的性子,只要与她说是为了进贡,她便能重新鼓起劲来,当真好哄又有趣得紧。

    我不行,若是再失败,我便要放弃了。你亦不是好夸下海口的人,想来也未与他人说过此事。

    若之后无信寄予你,便说明此事我已尽力,你自己好自为之。

    五月中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改制至今,家中商铺纯利降了两成,诸位管事日日找我哭诉。

    听闻你便是提出改制之人,惶恐问我:可是往常家中仆役瞧你是养子,便怠慢了你?

    我告诉他们:此事你已事先告知于我。

    他们便又问我:可是打算抛开苏州产业,到京城去做买卖去了?毕竟你已成了太子少师。

    闹得我烦不胜烦,如今正与他们一同谴责你不顾亲属,大义灭亲。

    五月中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京城地灵人杰,想来是比崇明热闹许多,再过不久便是皇太后的诞辰,届时到了京城,晨弟可要领我四处好好逛一逛。

    之前信中与你说过,织布机已改良好了,只是棉布工艺仍旧繁琐,我与温小姐已在想法子简化。

    近来忙里忙外,若非墨香提醒,我都未发现自己竟瘦了一圈,好在因忙碌,上月留的云锦亦还未用,我给自己裁了一身新衣,当真好看。

    只是一想,这分明是自家织的布匹,我却不好穿出去,便不时会生出些许怒气,你说好笑不好笑,这信又不能寄给你了;

    五月下旬自暴自弃懒得改寄出去了: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墨点)

    我有时总在想:日子过得真快呀。父亲离世时是如此,你离家赶考亦是如此。

    不过转眼间,你便要留在京城定居了。

    如今细细想来,昔年你我同住一个屋檐下,共处之日实际却屈指可数,父亲当年不该只收养你一个,应当再收养一个女孩,如此便可你放心为官,她陪我行商;

    罢了,行商有何好处呢?何况是女子为商。

    若非祖业不可弃,我当真想去京中寻你,免得一年四季,不论寒冬三月,春暖夏炎,连用饭都冷冷清清。

    之前与你说的事如何了?切记,你身为太师,不可寻位高权重的臣子之女为妻,清贵之女便好。

    五月下旬和其他信一同寄出;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方才给你写了封信,只是思绪过乱,不知写的什么东西。

    父亲往常不给我托梦,这几日总到我梦中来,也不说话,只着急地看着我。

    我分不明白:这是在催我这个不孝女成亲?还是因你在京中出了什么事?或只是想念,不,他若当真念着我,不该这时才来。

    望弟在京中一切安好。

    七月下旬未写完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回崇明半月有余,不知慈幼局的孩子可还记得我。近来天气燥热,你切莫贪食冰品。

    如今你身为帝师,责任重大,更当注重身体才是,我令徐安给你买了些;

    (因临时被管事找,补品都已送出,此信未写完。)

    九月上旬心烦意乱写不下去的信;

    晨弟亲启:

    你少给他们讲那些胡乱编造的故事,男孩也罢,若女孩信以为真,以后她们离开慈幼局,又该如何度日?

    便是我听了,再对比现实,也要受不了的。

    若当真能实现;

    九月下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转眼便要入秋了,天气转寒,记得添衣。

    今年收的棉花应当是足够的,售价虽低些,薄利多销,也能赚不少银钱。待来年开春,我便搬去京城。

    你之前说好的,替我收养四个孩子,不需多么聪慧,健康即是。记得要一对兄弟、一对姐妹,如此一来,往后他们长大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炮灰的人形外挂》50-60

    了,亦有人可亲密无间。

    孩子的名字便由你来起罢?如今我在崇明,都能听人提起你的名声。

    想来文人起的名儿,确实要好听些。我的名字便是由母亲起的,你没见过她,她素来爱读书,与你一般,性子有些呆板,身子骨也不好,我有时便会想:你与她真像。

    你的名字是父亲起的,不知你可还记得?他觉得好听极了,我便也无法反驳,父亲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总是有些盲目自信。

    (考虑到燕晨亲生父母至今未知,燕灵川删改了一部分,重写后寄出。)

    昭明二年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安清这孩子,昨日与安风打了一架,今日便一同眼巴巴问我,你什么时候过来看望他们。

    京都也是,规矩重。你我虽非亲姐弟,却自小一同长大,年龄相差数几,凭什么就不能同住一府?我看那些碎嘴的,就是吃饱了撑的,没得道理四处嚼人舌根,可恨至极。

    安明和安月应当也是想你的,平日里课业拖着不肯做,一到这时候,便补完缺的课业,拿来让我令人交给你,我瞧着有趣得很。

    (因燕晨刚好过来蹭饭,这封信未传过去。)

    昭明十年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新办的这个学堂,当真不论男女皆可去?安明听说了消息,非闹着要让我给她报名。

    我忧心她受了欺负,故来问问你。<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