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罪人,就是让我下十八层地狱我都愿往家里带。”
“呸呸呸,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你配吗?”
“别瞎说,苏家人以前都是做大官的,那苏老头据说是太傅,那可是皇帝的老师,我们没事别招惹他们,免得惹火上身。”
“皇帝的老师又怎么样,听说隔壁县还有个还是皇帝的叔叔,还不是照样被放到我们这儿来,要能翻身早翻身咯。”
“嘘嘘嘘,别瞎说,快干活快干活,省得不小心掉了脑袋。”
大福虽然笨,但简单的问路还是会,得知新来的苏家人就在村尾山脚下,这才赶着马车朝继续赶路。
此时正是快正午的时候,苏家一家几口人还在山脚附近的荒地开荒。
其中劳动主力主要还是苏二爷和大郎苏长平、二郎苏长宁,大爷苏学林和顾氏两妯娌次之,三郎苏长越虽然才十岁,但也跟八岁的堂妹苏萱一起蹲在地上拔草,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月份的日头在南方不容小觑,苏学林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冲着妻子等人道:“这个点了,先回去休息,晚点再来继续干。”
顾氏和方氏,还有几个孩子都不是干农活的人,这些日子来跟着下地开荒累都给累坏了,也被晒黑了不少,但衙门有指令要开荒,不开荒就没粮食吃,累也得干。
“娘,你看,那儿有马车,朝咱家来。”苏萱一边拔草一边捉着蚂蚱,东望望西望望的很快就看到远处驶来的马车,冲着母亲叫道。
其他人听到她叫声也停下手中的活,朝村头方向望去,果然见到一辆马车摇摇晃晃地朝着他们村尾的方向而来。
“这车子看着眼熟呢。”方氏揉了揉眼睛道。
苏长宁眼睛尖,脱口而出,“那是秋大人的马车。”
剩下几人定睛一看,果真是跟了他们近三个月一路流放过来的马车。
“她爹,难道是韵儿回来啦?”女儿跟着秋大人一起,秋大人的马车出现在大河村,定是女儿无疑了,顾氏心扑通扑通跳着。
虽说秋大人是个好官,可女儿年纪轻轻就跟着他身边,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家里人一直没她的消息,心里都提着心,苏学林还想着月底无论如何都要去城里看看,确定女儿好好的才能心安,没想到刚念叨没多久孩子就回来了。
“车门上坐着就是大福哥,长姐肯定就在里边。”苏长越兴奋地道,顾不得其他,扔下手中的野草口中一边含着“长姐”一边朝马车的方向跑去。
果然车上的人听到喊声,很快就掀起了门帘,苏韵一张笑吟吟的俏脸也探出了车窗外。
“真的是韵儿,快——”顾氏也丢掉手中的锄头,颤颤巍巍地跟着儿子跑了上去。
剩下的几个孩子们见状哪里还镇定得住,丢下手中的工具一起朝着马车冲了上去,苏萱也拉着母亲方氏的手跟在后面,只有苏学林还撑着锄头站在地头,笑吟吟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女儿回来了,身上的疲惫都少了一半。
村尾这里没有路,好在地是平坦的,马车还能过来,见到弟弟妹妹们跑了过来,苏韵也忙让大福停下马车。
车还没停稳,几个小脑袋就争先恐后地探过来,嘴里叫着长姐。
苏韵心中也忍不住激动,赶忙下了马车,和几个弟妹抱在了一起,直到顾氏赶到,因为着急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众人慌忙去扶,苏韵也慌忙拜倒在地,口中道让母亲担心了。
顾氏心疼极了,赶忙把她拉起来,细细端详着,见她脸上比先前要着了些肉,这才又哭又笑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苏韵又见过方氏,叫了婶婶,免不了又红了一番眼睛。
她已经太久太久没有亲人了,重逢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这些都是爱她的长辈和弟弟妹妹,她承了他们的关爱,也要代替曾经的那个苏卿韵,照顾好她的家人。
“你爹他还故作矜持,别理他,咱回家。”
苏韵回头冲着荒坡上的父亲和二叔招了招手,再看着山脚处的三间茅草屋,有些心酸道:“娘,这是咱新家呀。”
顾氏见她这样的神色,勉强扯了个笑道:“韵儿以前不是说要院子里种一片竹林吗,现在咱家屋后就是一片竹林,想要多风雅有多风雅,不过还别说,少了京都那些没完没了的宴会和相互拜访,这里倒是清静了很多,我看你爹叹气都没以前多,眼角皱纹也没那么深咯。”
“娘说的什么,爹都还不到五十岁,哪里来的皱纹。”
“你这孩子。”顾氏嗔着拍了她的手臂。
说话间,大福已经把马给挺好,闷不吭声地卸货,把米要往家里扛。
苏长平和苏长宁见状,也赶紧上前帮忙扛东西。
看着一袋袋米,顾氏担心问道:“韵儿,你哪来的钱买这些东西。”
苏韵笑了笑,道:“娘,您别担心,女儿现在跟着大人制作蚊香,大人一个月给我一两银子的工钱。”
“一两银子。”顾氏一听,眼睛一亮,笑眯眯的,“我就说秋大人是个好人,不会亏待咱们的。”
要是以前还在京都,太傅府上虽然比不上别人家富余,但银钱还是够用,一两银子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实在是不值一提,但自从到了岭南,被下放到这个小村落,一文钱都没有,连开荒的工具都是借着里正家的,先前路上穿的那身囚衣都舍不得丢,洗干净了翻过来把字藏在里面继续穿着。
就这几间茅草屋,也是一家人一点一点地才盖了起来,勉强能遮风挡雨。
如今这一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钱。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30-40
作者有话说:
秋秋嘴贱回头让她好好道歉__
第36章 苏韵回家2 ◇
“娘, 衙门的人送你们过来,可留了什么东西?”按照惯例,罪犯流放到了属地, 发配去干活,得有生产工具, 还要有食物饱腹,否则根本没办法存活下去。
“给了就给了四把锄头三把镰刀, 还有一袋黍米和一口破破烂烂的锅子, 那袋米眼看就要吃完了, 还好咱韵儿给送米回来了。”
苏韵闻言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家里不算她在内九口人,就一小袋黍米,再怎么省最多就能吃半个月, 这不是逼着人去死吗!
似乎看出了女儿的担忧, 顾氏笑道:“好在你二叔和大郎有点本事, 在山上放了几处陷阱, 能套了鸟儿田鼠的,打打牙祭, 还不至于饿死。”
苏二爷读书不成,以前苏家就靠着大爷苏学林撑着,他在京兆尹手下做个小吏, 虽然没多大出息, 但日子清闲不怎么用操心,如今到了岭南,反倒能帮家里出了不少力。
苏韵挽住方氏的胳膊道:“京都是天子脚下, 以往咱们也得小心翼翼怕不小心冲撞了贵人, 如今到了这里无拘无束的, 我看二叔倒是快活了不少,都爱笑了许多。”
方氏原是家里面不得宠的庶女,嫁给苏二爷后生了一儿两女,苏家两兄弟都不纳妾,她也不求着丈夫能有多大能耐,就这样在夫兄一家的荫庇下也能过得好,往时也不甚在意娘家那边怎么说道。
如今一朝被诬陷获罪流放岭南,娘家没一人过问或帮忙打点,她也算是看清了,不再强求那些虚无缥缈亲情。
孩子也大了,在岭南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你二叔干不了什么大事,好在还有一把子力气能折腾,也就抓两只小鸟,都不够饱腹。”
“弟妹可不兴这么说,要不是二叔时不时打些小猎物,越儿几个孩子半夜醒来一直叫着刮肚子,都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呢。”
苏韵一听心中酸楚,忙道:“娘,二婶,女儿买了肉回来,待会儿回去煮肉吃。”
“好孩子,难为你惦记着家里人。”
回到家中,眼前的茅草屋共有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的屋子一间男人住,另外一间女眷住,女眷这边斜过来还有一间做厨房,其余的用木头围两面篱笆墙,搭了个小院子。
看着简陋得很,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颇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院子里用石头砌起来的几条长椅,靠坐在上面可以歇息纳凉。
半个多月又要开荒又要搭建茅草屋,能搭成这样一个家已经算是不错了。
顾氏指着中间的堂屋道:“平日要是下雨吃饭就在这间屋子吃,不下雨就在外头这石桌子上边吃,晚上回来你爹还抽空给孩子们上课呢。”
苏太傅一向勤勉,苏韵是知道的。
“咱们也不能一辈子都种地不是,谁知道以后日子会怎样,功课总不能落下。”
“让孩子们把米班搬到堂屋去,厨房小放不下东西。”方氏指挥着几个孩子把马车上搬下来的米背进屋。
苏韵也忙把给弟弟妹妹买的小零嘴拿出来,一个个地分过去。
不过是一些糖和瓜子,还有几节甘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弟弟妹妹们到了这里后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吃上什么好东西,满脸欣喜地接过去,美滋滋地吃起来。
“你陪着弟弟妹妹们玩,我和你二婶去做饭。”
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妯娌两人现在什么都要做,不过搭配着做,总算不那么辛苦。
“今天有肉了,孩子们能吃点油水,得好好操办一下。”
大家听了,都笑嘻嘻地期盼不已。
二堂妹苏琳也想去帮忙,被顾氏拦住道:“跟你姐说说话,我跟你娘忙活就行了,去吧。”
苏韵这时候也笑着拉着她的手道:“才半个多月没见大姐,这是怕生了吗。”
十四岁苏琳这才害羞地摇了摇头,作为家里的老二,不如大哥忠厚能干,也没有小妹讨人喜欢,这个文静的小姑娘跟她娘一样,都没什么存在感。
以前她觉得,大姐就是家里最有出息最耀眼的,她时常不敢太凑近,没想到这次流放过后,大姐却是变了个人似的,连对她都亲近了不少,这让她心中欢喜不已,更是生出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来。
“别担心,日子会好起来,再过段时日,等大姐得空了带你们去城里玩。”
“真的!”
其他几个弟妹也凑了过来,激动地望着她。
“大姐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好好帮家里干活,等荒地开好了,到时候我让大福来接你们。”
正说着,苏学林和二爷两人进了院子,苏韵也赶忙去拜见父亲和二叔,虽然不再是以前的家,但古人重礼,她如今是苏家女儿的身份,礼不可废。
“嗯,看着气色还行,”苏学林满意地点了点头,“就是有些许憔悴,这是没睡够吗?”
昨夜因为小县令那几句刺人的话,苏韵辗转反侧没有睡好,出门的时候扑了点粉还是没遮住,不由感叹苏太傅好眼力。
“最近忙着制作蚊香,没有人手,就忙得稍晚了一些。”
“看来这个事进展得还挺顺利,不过也要注意休息。”
“是挺顺利,”苏韵抬头看着父亲和二叔,这才将来意说明,“就是忙不过来,所以秋大人让我回来叫个人过去帮忙。”
“哦?”苏学林摸了摸胡子问道,“是跟你一样碾药捏香吗?”
“眼下是要开个卖蚊香的铺面,想找个人去卖香,当做掌柜培养着。”
苏氏兄弟二人对视了一眼,问:“这么说来秋大人已经挑好人了,韵儿说说秋大人属意的是谁?”
其实苏韵觉得她二叔或许会比长平更合适,足够圆滑老练,但二叔和爹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这个家才刚刚起步,把二叔给叫走,二婶就算不说什么,怕是心里也会觉得没有依仗。
她爹得罪了人,二叔一家跟着被发配已经够苦的了,不能这时候再把二叔给叫走。
倒是苏长平如今已经十五岁,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说亲了,有的甚至都当爹当家了,且他这个年纪出去,可塑性很强。
再者,苏长平十五岁,按照律法需要去服徭役,他跟着自己去城里秋梦期就能出钱帮他免了徭役,要换做二叔看铺子,去服徭役的就得是长平,他这么小,方氏肯定不舍得。
苏韵当然想把家里所有男人的徭役都免了,但秋梦期现在没钱不说,她们两之间又是这样的关系,苏韵还不想因为这件事去求她。
对苏二爷来说,他是信得过秋梦期,要是跟着别人他未必会放心,既然是和大侄女一起,又是跟着秋大人做事,倒是一个好去处。
“二叔,我还没跟婶婶说呢,一会儿您先和婶子商量,我再跟长平说,免得您和二婶不舍得给他去,让他空欢喜一场。”
去做蚊香,一个月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