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下人,人来人往的。”
“好啦,逗你的,走吧。”
作者有话说:
又卡剧情了ω感谢在2023-09-18 16:27:432023-09-19 20:14: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Kai、原子小不点、yuyuyu 2个;龚佑熙、纯路人、等一個你、一头牛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允江枫 140瓶;CC 100瓶;一桶油不满 26瓶;随缘 20瓶;蒙塔基钢蛋 19瓶;等一個你、无言之美兮、Evan田 10瓶;小白 6瓶;嘿呀、嘿呀77、人奇梦怪、剪刀 5瓶;“我是希微” 3瓶;yuyuyu、小简不简单 2瓶;happy、AIrobot、疯子、х、九绝、司徒逸、50479772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4章 迎刃而解 ◇
简单地休息两天过后, 几人又继续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工作中。
眼下整个沥州每个地方都是忙碌的景象。
西四郡因被辛宰裹挟着造反过,这片区域上的乡绅地主直接被清算,几乎所有土地都全部被没收, 故而这四郡的土地均分工作做的更加彻底也更顺利。
与此同时,这四郡的贱籍废除工作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如今土地在手, 税赋达到历史最低,人们生活有望, 使得西四郡的百姓越发拥护越王政权, 连带着接下来的分户工作也尤其顺利。
季呼、许正初和孙恒几位新郡守新官上任, 斗志昂扬,配合着新下发的政令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同时利用先前的舆论方法,潜移默化向老百姓灌输越王政府的优越性, 西四郡的群众基础越发扩大。
生产劳动热情也空前高涨。
土地有了, 税赋又低, 种出来的粮食就是自己的, 谁能不好好经营自家那几亩田地。
更何况越王已经下令重新优化曲辕犁,规格往小的做, 使之更加符合小农家庭的生产,一头牛就可拉一把铁犁,不需要和之前一样, 铁犁的设计巨大而笨拙, 得两头牛才能拉一把犁。
同时,以官府作为担保,农户以家庭为单位, 向福隆钱庄无息分期贷款购买包括铁犁和耕牛在内的生产工具。
一把曲辕犁不算贵, 几百文钱就可以买得到, 但牛就要贵很多,一头成年的牛,得四到五两银子。
和扶余的海上贸易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原本是封乐和扶余的合作,如今已经变成了整个沥州和扶余、娄挹的合作,耕牛和战马源源不断地从北方通过黄海海域向南而下,再从封乐的码头进入沥州。
与西四郡的热火朝天不同的是,东五郡在各项政令的推行方面进度就显得缓慢很多。
五郡里面各郡的情况也不一样,新会郡作为西四郡和东四郡的中间地段,又是秋梦期曾经统领治理过的郡县,如今再受到西四郡的影响,也逐渐把进度赶了上来。
于是格局又发生变化,变成了发展神速的西边五郡和进度缓慢的东边四郡。
东四郡原本在辛宰起事中因免于战乱而拥有满满的优越感,可如今因为当地乡绅地主的坚持,各方面却落后于西五郡,两个区域之间出现一种微妙的对峙局面。
百姓和乡绅地主对峙的局面,还有越王政府与乡绅地主对峙局面。
看着西五郡的生产如火如荼地开展,东四郡的百姓也眼馋得很,好在先前瞒报的土地被收上来之后全都分发下去了,分到土地的百姓也行动起来,还没有分到的,就申请迁户,前往西五郡,那儿的土地多,总能分到两三亩地。
对于东四郡的乡绅地主,越王政府倒也没有步步紧逼,而是发动百姓开荒。
倘若是现代,土地开发已经被应用到了极致,但彼时的沥州人口还不及现代的十分之一,尚还有荒地可开发。
百姓开发荒地,三年之内免交地税。
如此一来,老百姓各自有田,和乡绅地主的冲突也逐渐减少。
但对于这些地主们来说,却不是个好事情。
百姓要么自己有田有地,要么跑去参军,他们家中成千上万亩地由谁来种。
这日茶馆里,一群乡绅聚在一起,面色凝重。
为首的一人长叹了一口气道:“原以为越王会直接让军队逼着我们吐出土地,没想到直接来这一招。”
“我们家两万亩地,往年几千人在土地上忙活着,自家留了几千亩,剩下的租出去,现在好了,百姓自己有田有地,也没人来租地,废除了贱籍,没有奴仆给咱们卖命,请人也请不到,等春季到了,要是还找不到人来种地,这土地可就得荒废了啊。”
土地一荒废,官府就要收回去。
这是越王政府明确下的命令,土地是养活人民的基本,不能荒废,有能力就种,没能力种就得放弃,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刘兄,不然咱们把地租降一降,老百姓尝到了利好,自然还是愿意回来种地。”
“不知道张老板家的地租如今是怎么收的租,现在想降到多少?”另一人问道。
那张老板支支吾吾道:“原先和大家伙一样,都是七三分,咱留七成,剩下三成留给佃户。”
“老兄,七三分不成咯,百姓自家有田地,只需要交一成税上去,若是自家田地够吃,谁还来愿意给咱们种地挣那三成?”
“七三不少了,往年还是八二呢。”
“七三你就别想了,我见茂林县的许员外把地租降到了五五分成,也没百姓愿意来,你猜那些人怎么说,说他们要是有这把子力气还不如去投越王的军营,好歹一个月也能有五个大钱的军饷,就算不愿意去军营,还可以去海贸那边应聘当水手,眼下海贸风生水起,需要大批人,谁还愿意来看咱们的脸色。”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200-210
在座几个老爷瞬间倒吸一口气,一个看着一个愁眉苦脸。
“老兄,这可咋办?”
“不知道啊,这可愁死我了。”
“西门老兄,看着你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莫非你已经有对策?”
一旁那胖乎乎的中年人西门老兄被问道,呷了一口茶道:“我确实是有条出路。”
“有何出路?快说来听听——”剩下几人全部围了上来。
“越王政府不是在大力支持从商搞经济嘛,你们想想,以前哪个王朝不一个劲儿地打压着不让咱们老百姓走商,还把商户划分成了贱籍,还不是因为从商好挣钱,不给咱们挣这个钱的机会,可人越王不这样做,倒是鼓励百姓走商,咱们为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规划,比起那一年产不了几个钱的田地,做买卖来钱可要快多。”
西门老兄说着又道:“如今海贸发达,不管是往北边发扶余还是娄挹、高丽还是百济新罗,抑或倭国,近的还有夷州和朱崖洲,听说越王政府还筹备着要前往暹罗的船队,我前日看了下发的公告,其中就有一条,可用土地和政府换取船舱位,按次或年不等。”
“嘶——还有这回事?不过这能成吗?”
“这有何不成的,你们没看到?当时秋郡守的军队和辛宰的反军对峙,秋郡守一方的坐骑体型健美肌肉发达,都是从扶余和娄挹给运过来的,这些马匹就是越王拿珍珠绸缎和茶叶跟他们贸易来的。”
众人纷纷陷入沉思。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越王的船队保障,不需要自己操心交通运输,只需要备货售卖即可,看着也不是不行。”
“而且越王已经派人提前去和部分地区进行谈判了,都已经拟好货品清单,包括对方想要进货和咱们这边想出货的清单,不想自己开辟市场的,直接按着越王的单子上货也成。”
“可我家里除了几万亩地,没有别的货可出口的,这可咋办。”其中一人哭丧着脸道。
“你笨啊,越王的船运货出去,回来总不能空着回吧,你可以派人去那些国家地方看看,进一些咱们这边没有的东西来卖,在沥州卖也成,等要是越王把其他的地方也打下来,咱还能卖更多的地方,这不是也能赚钱吗?”
“哎呀司马兄,还是你通透啊,你这么一说如同醍醐灌顶了。”
“这么说来,这个越王也不全然是来要咱们的命。”
“人家要咱们的命有什么好处,人家就是想要土地,只要给了土地,甭管你有多少身家银子,人家也看不上咱。”
张老板点了点头,“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只要不执着于土地,越王倒也不是那么可恶,对了西门老兄,那个拿船舱位的事你能不能帮我问问,在哪儿能订,改天我去瞅瞅。”
“封乐码头就专门有个办事处,叫做海贸管理局,我认识一个朋友在里边做事,回头我介绍给你,你去了直接找他就行。”
“哎呀,那就多谢司马老兄了。”
“不客气不客气,有钱大家一起赚。”
“行行行,今日算是来对了,走走走,今日去天香楼吃饭,我请,今日一醉方休。”
“那我等就不客气了,走。”
“一醉方休。”
……
两天后,苏韵在府衙会客。
来人上来就赶紧跪下磕头,胖乎乎的身子伏在地上,口中呼着:“见过越王陛下。”
苏韵点头道:“免礼,赐座。”
西门富贵躬身谢过,这才小心翼翼坐下,微微抬头,只见眼前女子年纪轻轻,身穿一袭华丽的紫色长袍,身姿挺拔,只是静静地坐着,那种威严的气质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散发出来,让人不敢有丝毫轻视。
他赶紧敛回眼神。
“封乐那边传来消息,这两日前往海贸局登记租订舱位现象火爆,已经都被预订到后年了,土地办那边也传来消息,多家地主愿意以地换舱,这几件事能有所进展,你功不可没。”
西门富贵脸上堆笑,“一切都是陛下运筹帷幄,更是陛下愿意让利于民,商户看到挣钱的希望,这一切才迎刃而解,草民不过稍作引导,不敢居功。”
苏韵笑了笑,“不必谦虚,我心里自有数。”
第205章 聚餐吃饭 ◇
最近沥州九郡的百姓, 开始在有意识地传阅一份当地独有的邸报,叫做沥州日报……
是一份由越王政府牵头,百花报社负责编纂出版的邸报。
以前的邸报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而如今的沥州日报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报纸,主要分四版, 含政府公告通知、时事、民生和娱乐等。
政府公告方面涉及土地、分户和消除贱籍等通知及具体办事流程等,同时还有福隆钱庄免息贷款购置生产工具的公告, 以其海贸公司招聘水手的公告等。
实事则包括沥州内外的消息, 比如益州有百姓起事的消息, 领头人是谁,有多少人参加起事,攻陷了哪些地方,最后结果如何;又如蓬县某木匠制造出一个方便运输的独轮工具, 被官府看重并高价购买进行生产;又如蝴蝶县某村民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果实, 可以用来代替粮食喂养禽畜, 被官府奖励一百两银子……
至于民生, 越王朝廷宣布举行扫盲活动,每月会派□□下乡集中教学, 同时开展“一村一学堂”的教育普及活动,确保沥州百姓的孩子未来都有机会上学堂,并鼓励村里的读书人到沥州进修学习, 并承诺待学有所成包分配工作。
而娱乐版就稍微轻松一些, 登报一些各地逸闻轶事,支持百姓积极投稿,可刊登诗歌、神话小说、小故事和时评等题材, 一旦刊登, 都会有稿费。
邸报已经发行, 就席卷了整个沥州。
而在这份邸报的宣传治下,最先行动起来的是扫盲和教育普及活动,百姓对此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听说村里的童生要去沥州进修,越王把路费和食宿都包了,说进修回来了能去衙门找工作。”
“前头那个姓辛的造反,西四郡的郡衙和县衙官吏因为支持他造反被悉数赶下台,各个衙门好多空缺都在招人,但第一个条件就是得识字。”
“可惜啊,但凡我认得一百个大字,我也要去进修,看着别人找到好工作,真是眼馋得很。”
“咱年纪大来不及咯,只能让家里小的去念书,将来也能多点机会。”
“哪有银子念书啊,还不如在家帮忙做点事。”
“你没听那念邸报的人说了吗,像咱们这些年纪大的就去上扫盲班,每个月会有□□下乡免费教,孩子们就去学堂上学,咱们村头眼下正在打地基那几间就是村里的学堂,越王出银子建的。”
“是学堂呀,我还以为是祠堂。”
“你呀你,天天就是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没救了。”
“可学堂的夫子要收束脩,咱还不是得给银子?”
“不用,夫子的工钱都是越王官府发的,咱家孩子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