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季阿姆还记得他当时第一反应是惊异,但很快便是欣慰,伸手摸了摸季福的脑袋,心里暗叹自己哥儿是真的有福气。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个汉子会这般照顾又体贴夫郎的,如今还想着夫郎的身体打算晚两年再要孩子,这说出去,村里那些妇人都怕是要嘲他还没有睡醒,才做的出这样的美梦来。

    但以季阿姆认为的“几年”就是一两年的时间,但是直到五年后,他的乖乖小外孙才终于盼来了。

    这一年秋天,村长家这边的牛场修建起来,村里人都是十分好奇,当得知是村长家和闵汉子一起合伙养牛,大家看到这么大的牛场第一反应这花了多少钱,建设牛场需要很多人,村里的壮劳力都被村长叫来,甚至隔壁村的都找了十个精装的汉子,所以大家只要知道一个人在荆行这边得到多少钱,这一个村去了多少人早就被传开了,人们暗搓搓的在心里盘算,最后得出来的数都忍不住咋舌惊叹。

    这个牛场的出现,倍受村里人关注,没过多久,大家有一天突然听到了牛叫声,还有不少小牛叫的声,众人们看着一只只大牛小牛从村口赶进来,虽不多,但是当看到这些牛从村口一直到村长家牛场的时候,大家都能感受到村长家即将到来的变化。

    村里人自从知道荆行和村长家一起养牛后,大家就纷纷猜测是不是荆行县里那边的武校出来问题,还有的说荆行他们拿出最后一笔钱出来建牛场,是打算在村里开始养牛了,这样说的人多了,就有跟闵母后来处的好的几个妇人哥夫看着村里越传越乱忍不住到闵母这边来问。

    闵母听闻笑了起来出声安抚这几个妇人哥夫,反而这几个越说越生气,闵母给几人倒了茶水招呼她们坐下来尝尝点心喝喝茶,这几人看到闵母这个样子都忍不住嗔道:“我们还为你打抱不平,你这丝毫不见焦急的,还是我们越说越上头了。”

    “可不是,自从荆行小子成家立业后,这件大事一解决,就没有任何事情再能影响闵妹子了。”

    “唉,瞧瞧,我们为我们那个家操心的头发都白了,我们这几个除了闵妹子还是一头黑,其余人都是花白一片了!”一个妇人闻言忍不住感慨起来。

    还真的有几人听到她这么说,原本都没有注意到的,闻言都朝几人头上看去,一眼看过去,闵母乌黑秀丽,顿时整整比这些人年轻十来岁,对比起来不要太明显。

    闵母:“都这个岁数了,哪里会没有白头发,只是我都把它们给拔掉了。”

    “不是说拔了一根会长更多吗?”那妇人道。

    闵母笑着道:“没有想那么多,见到了就拔了。”

    那妇人又道:“真是羡慕了。”

    其他人好笑,“这有什么好羡慕的?”

    那妇人看向她,又摸了摸自己头发,“闵妹子说拔就拔,咱这满头的,拔了岂不是成了光头,出家尼姑了!我能不羡慕吗?”

    几人都被她这话逗笑。

    大家也是看出闵母是真的不在意,几人也不再在意,之后的话题就远说越远。

    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去村长家打探,看看是不是跟他们传的那样,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村里哪里有县里好,再说荆行办的那个武校又不是招不到学生,怎么会没有钱回村里来生活养牛,估摸着这事还是得甩给闵母。

    然而,大家都没有想到,荆行“甩”给了季家,也是,相比闵家,季家离村长家可是近了许多,而且闵母已经又兔子在养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养牛。

    荆行买的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再加上村长家和季家都是养牛的好手,很少有生病的牛,病死的牛更是没有。

    大牛拉来配.种,一两年之间又有十来头小牛出生,越养牛越多,出生的小牛需要更加细心的照顾,当时就有两只小牛出身时还是看着健康的很,当在一次夜里就病了,后面很快就死了。

    论小牛的精细,还得是季家,他们当初那只牛就是从小牛开始养起的,所以两家商量着就把照顾小牛这个事交给了季阿姆,但这是个操心的活,所以村长家也十分厚道,季阿姆养活多少小牛,这小牛以后卖出去就分他六成。

    就这样,两家都是懂理明理的人,出了什么事情都是和和气气商量着来,要是真有什么大事,马汉子还可以赶着牛车去县里找荆行他们。

    荆行也不是真的什么事情都不管,无论是家里闵母养的兔子,还是村长和季家养的牛,他会把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想好,防得就是那些难搞的事情。

    虽说养牛是最赚钱的,但是闵母的兔子也不能小觑,大家都看着闵家兔子时不时就一牛车一牛车的往外拉,谁也不知道这些兔子给闵母赚了多少钱,但以村里一只价格来算的话,闵母和启家真的是发了啊!

    第95章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带着夫郎靠收租暴富了[种田]》90-100

    五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足够让一个村,一个镇发展起来。

    五年的时间整个万家村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每家都有了牛车,而且不少人家都重新修整了房子, 只要凡是见过万家村的发展都要忍不住感叹一番。

    自从村里最大的兔、牛养殖场建立起来后, 在这几年里, 两个养殖场地方都越来越大,伙计是越分越细, 村里勤劳的年轻人也被两大养殖场雇佣了不少。

    原本家家以种田为主的,只是想着若是能被闵家和村长家做伙计, 能给家里增加一项收入, 减轻一些分担,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 儿子姑娘每月的钱会超过他们半年的收入,成为他们家顶梁柱。

    也可以看出,闵家和村长家这边的两个养殖场有多挣钱。

    村里不少人像闵家和村长家这般, 攒了攒钱, 把旁边的山咬牙一买,开始养起了鸡,朱屠户家更是受到启发, 买了两个山头, 养起来猪。

    当然, 这些林林散散起来的养殖户,也没有“老大”打压,随着一年又一年, 也逐渐壮大起来。

    老村长对村里这些变化都很是欣慰高兴,他年纪也大了, 在他手里能让村子的乡亲父老都吃的更好穿的更好,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如今都一一实现,每年几个村开会的时候,老村长都是最得瑟的那一个。

    几个村子大家都是兄弟,能帮就帮,其他几个村长又是有心请教,派了村里几个年轻勤快的小伙子来万家村学习。

    几个老村长每次来开会都老羡慕万家村了,可以说这一切发展的这么好,变化这么大,全都是靠闵家荆行小汉子。

    老村长得瑟的不行,把几个老村长气的不行,要不是他们都住着拐杖了,还真想把这个老家伙打一顿,又时不时就惋惜,这个荆行怎么就不是自己村的呢?!

    村里因为荆行而改变,县里和镇上更是变化之大,荆行在县里开了开了两个厂,一个毛皮和一个毛笔,毛皮能走大众路线,也能走精奢,买家线路广,而另外一个毛笔厂,荆行则是从一开始就走的高奢路线,讲的就是论一根上好毛笔能被拍出多少钱来。

    因为“季”氏毛笔从外观、书写、耐用、舒服这几个方面都经过精细打磨,这让“季”氏毛笔一出来就很受大家喜欢,由于供不应求,往往一只笔能被拍出天价来。

    古代除了最多的农民,第二多的就是读书人,不少书生求到荆行这边来,委婉的说了自己的诉求,想让“季”氏毛笔再更多一些,毛笔的价格也降一降,要不然,他们这些读书人根本用不起。

    荆行自己是有一套规则的,从古至今,大家都用毛笔,不仅是镇里,县里都有十几个做毛笔的小作坊,它们有大有小,它们是一家人的生存之计,他这次为了建这个笔厂,接触了不少这方面,尤其古代看中技术,都是传给自家人,要是自家人都跟阿斗一样扶不起来,那就是收徒,传给徒弟,荆行不能,也不会砸啦别人的饭碗,所以他这边的毛笔都是限制数额,而且都是往外很远的城镇出售,像比如京城。

    不仅毛笔,荆行手里的毛皮厂以及与钱大家一起开办的布厂都是往外卖的多,甚至还有会照顾自己城镇这边的商人,怎么说大家都是老乡,更甚至外面传着这么一句话——“惹人千万别惹荣福人,因为你惹的并不是一个人。”

    这句话还得是从荆行和钱大家一起去经商的时候说起,这一次最主要的就是布厂做出来的与“鸿韵锦”一模一样的绸缎来,并以县名为名,称之为“荣福锦”,荣福锦的数量之大到让钱大家准备亲自出去售卖,钱大家觉得荆行自然要走经商这条路,他又十分喜欢荆行这个小辈,所以很是愿意教他一些经商之道,这次出去还邀请了荆行一同前往。

    荆行知道此次去的地方并不是很远,而且事情也并不复杂,荆行点头同意,并且想带上季福一同。

    钱大家笑着同意,感叹荆行和小夫郎的感情好。

    在镇里要是像荆行这边有能力的人,无论是身边还是周围的人都会忍不住给这样的人身边塞人,一般都不会拒绝,所以县里经商的人身边伺候的人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他们有钱,养的起,而且这些送来的哥儿姑娘的都十分好看,还把他们伺候的舒服了,为什么不要呢?

    然而,荆行这边就难弄很多,无论是当初武校开校收学生这事,或者是在经商上对上,还是在塞人这方面,都是难搞的很,而且荆行也不像那些商人一样要面子,从来不会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那些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就会被视若无物。

    有些人想求荆行什么事情,不少人就走了这路子,这姑娘哥儿可是花容月貌,但结果就是闵家闭门谢客,人都没有见到,还触了荆行的霉头。

    但也不乏真带脑子上门想托荆行办事的,送的礼物之前便让自己夫人去打探了一番荆行喜欢什么,荆行那个小夫郎喜欢什么。

    他媳妇白了他一眼,“平时我跟你说话你都是当耳旁风的是吧?我说了好几次的闵老板跟他夫郎很是相爱,这还有什么好打听的,送东西只要送到他夫郎心上,他夫郎高兴了,闵老板自然就高兴了!”

    这人一听到他媳妇这话,一点就通,顿时抱着自己媳妇香了几口,被他媳妇嗔打了好几下,这才去库房寻摸起来。

    从这件事开始就有不少人安排了让自己妇人那些去求季福的,季福本性温和谨慎,尤其还跟着荆行学了不少,他不会轻易答应他们,也不会让自己成为拖累荆行的人。

    相公对他这么好,他才不要为了这些不相干的人破坏他和相公的感情。

    但在荆行这边成功的人以为重视起闵氏夫郎了,在后面的日子,也他们意识到他们当初重视闵氏夫郎并没有错。

    在这五年里,季福成长了许多,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他变了,变的更好了,而在荆行眼里,季福还是之前那个季小福,需要人放在心上疼着、宠着、爱着。

    季福在荆行的鼓励下不仅跟王哥儿一起开店,还跟荆行商量着每年拿些钱出来买地买房,用来做出租这事,荆行知道后面县里发展,十分赞同点头,陪着季福一起去买地,即使现在县里变化不大,但等到后面,出租完全是一件暴利的事。

    在第一年的时候,荆行在县里开了毛皮厂和毛笔厂。

    第二年夏、秋两季,荆行在县里举办了武术交流大会,这次主要是自己县镇这边为主,以年龄划出了几个比赛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就和这个岁数打,公平公正公开,还设了大奖,但大家都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口号贯彻到底,所以没有人受很重的伤。

    对这些没有什么其他业余活动并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百姓来说,每一个年龄段的比赛都很好看,最终要的一点是,武校的孩子这么多,他们牵动了大半部分县城的大人们。

    这样的活动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宣传,荆行在看到人们时不时就把这次武术交流大会拿出来说,荆行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这样的文化交流同样让县官大人看到了不一样,也是在同一年,县官邀请了隔壁邻居一个著名学堂来这边进行文化交流,而他们县里无论是大学堂还是小私塾都参加了,大家都很期待荆行的武校学生会有什么的出彩地方,他们可是还记得夏季武术交流大会上,武校就有几个学子功夫十分厉害。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带着夫郎靠收租暴富了[种田]》90-100

    同样,这次的活动,他们更是想知道武校的孩子们学识怎么样,他们还记得武校先生都还是难得秀才,不过这些年,他们县城也出了两三个秀才,都是出自私塾老先生。

    武校学生都还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仕的考试,武校里面的那些小考试倒是时不时就有一次,放假前还有一次大考,但外面的人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他们就不知道武校这些学生的学识到底有多厉害,所以这次都很看好武校,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个就是交流大会跟比武切磋一样,不必太过于较真。

    学问交流,荆行的闵氏武校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一战成名,毕竟这可是免费的宣传,荆行这个校长怎么会错过,平时那些从考试中选出来的小学霸们在这次交流大会中为学校挣足了脸面。

    当然,作为东道主,以及武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不是说着玩的,小学霸们多少也收着,没有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难看,真正让文化交流大会实现它的价值。

    荆行的武校再一次出名,第三年开春就有不少从隔壁县城远道而来带着孩子求学的人们。

    第三年春、秋时节,荆行举办了武术交流大会,荆行还邀请了隔壁两个县的武术馆。

    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