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刘伯温此等忠臣, 最后也被?人毒死。而刘伯温死前留下的治国建议,也被?他当做是?别有用心的东西, 这如何?不会寒了老臣的心呢?
朱元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自己?长恨赵构这厮当皇帝过于昏庸, 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做派竟是?没比赵构好到哪里?去。
朱棣见朱元璋那?懊恼的样子, 就知道?朱元璋是?反应过来?了, 一颗心才落了地。
近些日子, 父皇虽放下了许多隔阂,与他亲近,但他欣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忐忑, 短时间无法相信和适应,自己?竟可?以像大哥朱标一般得到父皇的全心培养, 又担心自己?比不过大哥,被?父皇嫌弃,当然更怕自己?一时得意,说了不该说的话触怒了父皇,到时候跌落也只是?一瞬间的事了。
他刚也是?有心想提醒一下朱元璋,别自己?骂自己?,可?他是?无法直接说出来?的。谨言慎行,依旧是?他在?朱元璋面前的第一准则。
朱元璋在?明朝那?一期,已经被?天幕劈头盖脸地骂过了,此次回来?,本就是?想痛改前非,将之前犯过的错误都改过来?,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一点和赵构的做法有共同之处后,虽十分懊恼,但也飞快地就调整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80-100
了过来?。既然本就打算修正过往的错,那?边一并修正罢。
于是?朱元璋对身边人道?:“去将刘伯温最后留的手书给朕找来?。”
“是?,陛下。”
朱棣颇有些惊异,没想到朱元璋立马就开始改正了,这份知错就改的本事,倒是?值得自己?学习。
赵匡胤对别人给赵构找理由?,从岳飞身上找过错的方式也十分不屑。就算岳飞再有错,只要他一心为?国,尽忠尽责,皇帝就不能那?样罗织罪名杀他,若他真有罪,按照规矩办他就是?。
所以,无论如何?贬低责备岳飞,都洗不脱赵构残害忠良的罪名。
【希望“受害者有罪论”那?一套,能在?岳飞身上就此打住。要知道?,爱国无罪,坦坦荡荡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为?国奋勇向前也无罪,不要给英雄扣上什么帽子,泼什么脏水。岳飞之死,就是?金、赵构、秦桧三方的责任。】
【而赵构秦桧选择给金当狗这个事,是?因为?他们两?人觉得自己?没得选。造成南宋这种困境的原因,如大明国运腰斩一样,依旧是?能追溯到开国皇帝头上的。】
听到“大明国运腰斩”几个字,朱棣顿时浑身一紧,忍不住抓住了他老父亲的手。
大明的国运会腰斩?什么时候?是?何?原因?哪个不肖子孙干得好事?是?不是?像赵构一般昏庸胆小?等等,和大明一样,那?就是?明朝的国运腰斩原因,也能追溯到开国皇帝头上?!
想到这里?,朱棣脑中像是?什么东西炸开了一般,整个人摇摇欲坠,几乎坐不住了。
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听到的人怕都是?没好下场吧?
在?朱棣惶恐的眼神中,朱元璋轻轻拍了拍他抓着皇帝“龙爪”的手,安抚道?:“老四莫怕,这事儿?我?心里?有数,回头就和你分说分说。”
朱棣:啊?啊!啊?!父皇竟然知道?!
朱棣整个心都乱了。
赵匡胤听说南宋对金摇尾乞怜的事儿?,竟然能追责追到自己?的身上,顿时也坐直了身体。他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可?想起天幕说明朝时,有条有紊,分析得颇有见地,这时当然不敢轻视。
更何?况,当初讲大明时,赵匡胤就盼着天幕能讲讲他的大宋,如今总算是?要到自己?最关心的部分了。
至于像明朝皇帝一样,被?骂个狗血喷头什么的,赵匡胤也想通了:一顿骂换一次改变国运的指点,不要太值!
【本期开篇时,便已经说过,宋这个朝代,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弱和受气包的形象,北宋被?辽压着打,还得给辽送钱,南宋被?金压着打,也得给金送钱,大家觉得宋朝很怂,一直在?送,所以颇为?看不起。】
【普通人的大致印象是?没有错的,但宋朝的弱势,宋朝外交上的低声?下气,各种送钱,并非因为?宋朝没有会领兵打仗的人,、。宋朝的太祖赵匡胤自己?是?行伍出身,虽得位有些不正,但个人能力是?没问题的,一样带兵出身的李世民和朱元璋,一个打得各方势力臣服,一个创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都可?以感受到他们铁骨铮铮的硬气和强势,他们那?种的气质沁润到了自己?的王朝中。赵匡胤可?能比不得二人厉害,但也不会输得太远,否则以五代十国的乱象不至于结束得那?么快。】
【一样是?太祖是?马背上的能人,为?何?宋的气质虚弱?也并非完全是?由?赵光义起的头,而是?从赵匡胤就开始了。赵匡胤以‘陈桥驿兵变’上位,‘黄袍加身’的戏码,千年后看依旧觉得假的很,可?当事人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赵匡胤后来?‘杯酒释兵权’夺各将领兵权。其实赵匡胤这出发点没问题,唐的灭亡,主要问题就是?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强,各地起兵造反时,中央难以应付,导致大唐的百年基业也没了。赵匡胤表面是?为?了防止手下人学自己?上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想修正唐王朝的错误,避免宋重?蹈覆辙。】
虽然自从听到大明这个后世朝代的事,李世民就知道?唐肯定灭了,但此时听到天幕如此切实地说起唐灭亡的原因,李世民还是?觉得心口痛得很。
大唐盛世虽依旧被?千年后的后人赞颂,可?一想到自己?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基业,还是?会消失,李世民心中滋味十分复杂。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点头,虽然天幕说他“假的很”令他面皮发麻,但天幕说他削减兵权一事,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天幕也说他目的没问题,难道?是?操作有问题?
想到这里?,赵匡胤忙竖起了耳朵,甚至拿起笔,蘸了蘸墨水,准备将天幕所说的都记下来?。
【将兵权收归中央,本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可?兵权收归了,兵还在?,以前是?各人养各人的兵,压力分摊出去还好,现在?收归中央了,压力就给到中央了。可?中央还不太好精兵,因为?宋朝周围强敌环伺,不靠着庞大的军队支撑着,做皇帝的都觉得底气不足。】
第84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19)
说起藩镇割据, 嬴政和刘彻都觉得这很熟悉啊,地方势力?过强,导致中央权力?无法归拢, 中央压不住地方的时候, 可不就要天下大乱了?
嬴政是想到了周天子后, 各诸侯国的分崩离析, 打成了一锅粥,以至于几百年后,他好?不容易将中原大地统一了起来,六国还各种不服, 各诸侯还想杀回来, 所以他才一心想要将各国之间的差异消除,这样隔阂消失了, 才能维持安定统一。
看来这个问题,不仅他没解决, 后世的王朝也依旧带有这样的问题。嬴政再次极度渴望长寿,渴望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 去实现宏图伟业。
刘彻也想到了秦始皇的一系列举措,想到了自己的推恩令, 看来地方势力?与?豪强, 在千百年后, 依旧是江山之祸啊!
朱元璋感觉面皮有点?发紧,此时他突然悟到了,其实各朝皇帝都在努力?完成大一统,这大一统不仅是国土上的大一统, 也是各种权力?的大一统。他自己看上去?是想要加强皇帝手中的权力?,可分封藩王属实是一步臭棋, 属于是贻害无穷的。
在借着朱祁镇的皮囊坐皇位时,朱元璋也晓得了,老四朱棣为了削藩,也费了不小的力?气,还因此被人骂得位不正?。他那时回顾老四做的那些事,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当?爹的给他拖后腿了,若是没有藩王之类的问题,朱棣还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其他事情?上,大明也会因此更加强盛的。
或许是自家丑娃自己爱,朱元璋突然觉得,若是他没弄那么?多有的没的,不搞什么?藩王海禁户籍之类的,老四这个明太宗,说不定会不逊于唐太宗呢!
【赵匡胤上位后,改革唐朝兵制的想法是没错的,军权收归中央是时代发展所趋,只?可惜宋朝进行了一次错误的试验,导致问题向一个方向发展了。说起宋朝的问题,大多人立马就?会反应过来:冗官冗兵。这个总结很精辟,冗便是太多,太臃肿的意思,当?官的和?当?兵的都太多了,花费就?多了,也就?有了冗费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致使宋朝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说到冗官,这就?让主?播想起了,因为掉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80-100
进宋朝官制这个天坑的日夜,简直是最?惨无人道的折磨。不说咱们这些后人,恐怕宋朝的皇帝和?当?官的都没有搞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官,哪些官管哪些事,哪里出了问题谁负责之类的。而?冗官的目的就?是分权,宋朝官职多的原因,就?是一个事会分成好?几个人管,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官职,这些事还分为长长久久的事和?临时有的项目。】
【说到这里,就?用咱们的老熟人、北宋文学家、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的头衔,来给大家感受一下:‘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国柱、太原郡开国公、佐理功臣’,这是王安石在同一时期身上的头衔和?职位,若说是因为王安石过于能干,皇帝给他的活儿超级加倍了,所以官儿也超级加倍,还能理解。可是宋朝上下几乎都是这德性?,仿佛身上没三五个头衔官职,都不好?意思见同僚似的。这么?一串儿头衔,主?播觉得,相声界的贯口?来挑战都得担心影响到职业生涯。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咱们不怀疑他能不能分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可能保证朝中其他人都记得住?都分得清?】
赵匡胤有点?怀疑人生:啊……这……我真有设立那么?多官职吗?有让一个人担任那么?多职务吗?
嬴政第一次感到困惑:那些官职,看名字看不出他们是做什么?的。
刘彻倒是有些了解:这法子,跟我那分封制有些血脉相连啊,都是将东西越切越细,越切越细,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就?少啦!只?是分封制用在权贵身上,当?然是权贵人越多分的越少,可官职不可这般干吧?
李世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若身上有三五个官衔职位,就?得拿三五份俸禄,天幕所说的这位,怕是要拿七份?
李世民想到这里,忍不住“嘶——”了一声,要养这么?多官,可是不小的负担啊!
朱元璋笑道:“宋虽弱,却但确实做了不少尝试与?创新,与?元的新制以及大明朝廷的建立,提供了不少的经验。”
赵匡胤有些懵懵的,因为唐那样一个强盛的王朝,也因各地节度使的不安分,导致分崩离析,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创立宋朝时,他一心想要避免唐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忌惮武将的同时,也十分害怕权力?集中在一人一处,因而?一直在分权。
只?是,后世子孙会将他弄到这种地步,也是他没想到的。
【王安石的头衔与?职位,还只?是宋朝冗官一个小小的角度。宋开国时,赵匡胤便改革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下沉到了普通百姓之中。科举制从隋创立起,经过了唐的发展,到了宋又进一步完善,参与?考试者,不论贫富,都可参与?,而?且还十分抑制权贵子弟舞弊,采取了糊名制和?誊抄法。如此一来,科举取士取了不少民间学子,自然要给这些辛辛苦苦考出来的人一个前途,于是当?官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科举和?后续的官员考核制度不完善,以种萝卜为例,取得萝卜有些良莠不齐,但需要都安排位置,萝卜坑不够了,就?得多挖几个,或者几个萝卜塞一个坑,可有了坑的萝卜,虽然会挪坑,但没有适当?地剔除掉长得不好?的,甚至发烂还影响其他萝卜的萝卜,这种地之人要管的萝卜地可不就?越来越大,而?且要用的肥也越来越多?】
再次听到科举之法,嬴政依旧十分心动,明朝那一期讲的是考试范围,他还有些犹豫。这次听到宋科举取士竟可以不论贫富,让嬴政思路更加打开了。他一心想统一小篆为大秦统一文字,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毕竟各国都以自己的文化传承为荣,并不稀奇。但若以科考为途径,规定小篆为科考唯一用字,从取小吏开始,想必无数人愿意学用小吏,同时也能选出一批能干小吏出来!
刘彻亦有些心动,宋朝因唐亡于藩镇割据而?不断分权,他是理解的,但汉的阴影不仅在各地王室子孙,也在朝中的外戚。自吕氏一族后,汉对皇后娘家都十分防备,若引入其他势力?,又担心是驱狼吞虎,虎未死又有狼患。倒是这科举制,引进来的人,通过考教学识取人,便保证了有一定能力?,从平民中取优秀士子,身后无家族助力?,用起来也放心,哪怕他为官后再培养自己的势力?,也需要一些时间……
刘彻越想越觉得可行度挺高。
李世民听到糊名制和?誊抄法,忍不住眼前一亮:“这倒是不错的法子!科举之法兴起于隋,本是想用来抑制世家大族,不料却被世家大族利用,通过科举塞了不少人。若是好?好?操作?一番,不愁世家大族这等疾患解决不了!”
李世民不仅想到了要学糊名法和?誊抄法,还想到了要在民间设书?院,帮助出身普通的学子入学。如此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