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2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表明?了自己要励精图治,重?振大唐兴盛局面的。】

    【只是,李隆基从父亲李旦手中接过来的大唐,可不是什么好摊子。自“神龙政变”到?“先天政变”这八年时间里,大唐朝局一直在动荡中,前?后?经历了四次政变,大权也几次易主。一直到?皇位击鼓传花似的终于落到?李隆基手里时,大唐算得上是一个烂摊子了。朝堂中各种势力?盘踞,韦后?和安乐公主卖官鬻爵也让朝堂乌烟瘴气、贪腐横行。讲真,要不是大唐底子打得好,经住了这样的折腾,唐朝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好。而这立下的鸿志,也在年轻帝王李隆基的手中,一点?一点?变为现实,开元盛世成为了整个封建帝制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时代。“盛唐”名号,有这“开元盛世”一半的贡献。当然,“开元盛世”不是李隆基一个人的功劳,也有前?面太宗李世民和武皇打基础打得好的缘故。】

    第104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5)

    如此高的评价, 让李世民和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的赵匡胤、朱元璋、玄烨等人都愣住了。

    “开元盛世”,竟然成了几千年里的一个巅峰,唐以前没?有这般厉害的时候, 唐以后?也没?有。

    赵匡胤想起赵光义夺位后?, 生的那一堆不争气的子孙, 重重地叹了口气。大宋啊, 别说和这种盛世相比了,甚至汉人都国土都没收回来过呢!

    赵德昭问:“父皇为何叹气?”

    赵匡胤看了两个儿子一眼,舔了舔嘴,有一肚子话想说, 一时之间?不知道从?何说起, 难道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叔叔赵光义有夺位的想法, 还把大宋搞得弱怂怂的么?赵匡胤觉得,这些事儿如果一股脑儿告诉儿子, 恐怕他们还觉得自己在编故事呢。

    最后?赵匡胤又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回头再和你们仔细分说。”

    有些事儿不能瞒着。

    说着, 他沏了一杯茶,喝了起来。

    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二人看了彼此一眼, 都发现了彼此的惊异, 老父亲以前可爱喝酒了, 现在却?改喝茶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了?

    朱元璋想起天幕说的,朱祁镇腰斩了大明的国运,想起了天幕曾经?描绘的,大明可能有的盛景, 就感觉一口老血堵在了胸腔里。

    朱棣看亲爹那脸色,知道他又想起了朱祁镇干得蠢事, 肯定是一肚子不甘心了,忙安慰道:“父皇,这一次,咱们有机会再振大明国运了,您别惦记朱祁镇那狗东西了,想想咱们的宏图大志如何实现,才是正理。”

    虽然朱棣听的是朱元璋的转述,可是他想象一下?,大明万舟入海,将?威名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100-120

    传播到全世界的景象,都几乎要激动得浑身颤抖。若是真能实现那样的梦想,大明可是比大唐还要强盛的存在吧?

    朱元璋收回思绪,点头道:“你说的是,这些事儿,主要要交给你,和你的儿孙们去做了。”

    “是,父皇,儿臣相信,那样的情?形,一定会成真的!”

    朱元璋顿时露出笑容,他就喜欢这种有魄力有胆识的人。

    玄烨则是轻叹了一口气,未曾想到,大唐之盛,千百年后?都没?能重现。玄烨是个极为有野心的人,天幕这样的话,对他打击挺大的。

    玄烨想了许多,最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嬴政和刘彻的好奇心,更是被吊的高高的,既然史上最盛时代,便是在这皇帝治下?实现的,那他又如何成了葬送国运之人呢?

    二人不约而同想起了本期主题:为了奖励自己?

    嬴政和刘彻越发想不明白了,皇帝再如何骄奢淫逸地奖励自己,哪怕是爬灰啥的,也不至于葬送国运吧?

    李世民揉了揉脸,李隆基竟然创造了历史上的盛世巅峰,这是他未曾想到的。想起刚刚还睡在自己身边的芙蓉面?美人,想起她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李世民还是觉得这反差有些大。

    李世民还在沉思时,高力士已经?尖着嗓子道:“恭喜大家,贺喜大家,这天上的人,都说您治下?的大唐,是历史上的巅峰呢!”

    “天上的人?”李世民注意点歪了。

    高力士一脸堆笑道:“正是,这能在天上如此演绎之人,非天人做不到。”

    李世民:……

    这死阉人口风变得可真快,刚刚说他葬送大唐国运的时候,还叫嚷着要去抓背后?捣鬼的人,现在夸他的时候,阉人就说人家是天人……

    李世民垂眸思索了一下?,若身边都是这般溜须拍马之辈,皇帝恐怕还真圣明不到哪里去。

    可李世民回想了一下?,这高力士也不是靠着溜须拍马逢迎上位的,在李隆基发动的“先天政变”中,这阉人也是出了一份力的。有了这份功绩,他才得了李隆基的赏识,得以随侍在李隆基身侧。

    难道是,皇帝堕落了,这太?监也就跟着堕落了?李世民有点疑惑了。

    【“开元盛世”之所以说是封建帝制时代的一个巅峰,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都达到了顶尖。说到盛世气象,“开元盛世”可以说是打了个样的。首先是政治上吏治清明,李隆基一上位,就精准地选用?了姚崇、宋璟等能臣为自己辅佐,很快就稳定了朝中的局面?,后?又有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等忠臣良相一一登场,得到重用?。从?这些有才能的良才得到重用?可以看出,李隆基选贤任能的眼光,是一等一的好,十?分精准的。】

    【除此之外,这个时期的李隆基,还十?分注重法度,有逸闻野史中,说曾经?有一个颇得李隆基宠爱的异士,仗着李隆基宠爱恃宠生娇,竟然敢阻拦办案的官员,李隆基得知后?,直接按照律法将?此人乱棍打死,以儆效尤了。这个时期,李隆基对忠臣与?奸佞的态度,与?后?期是完全相反的。】

    李世民回忆了一下?,虽然记忆中,那些事都有些久远了,但确实是发生过的。天幕提到的姚崇、宋璟、张说等人,在李隆基记忆中依旧十?分鲜明,记得他们奏对时的思辨与?口才,另外还有那个韩休,还有几分魏征之风,十?分擅长“骂皇帝”。

    想起他们,李世民就有种仿佛看到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身影似的,各朝的能臣良才,大多是相似的,他们都聪敏机变、都能言善道,都是皇帝的好下?属。

    只是,回忆到当?下?时,李世民忍不住皱了眉,这李林甫、杨国忠与?前辈们如此格格不入,是怎么得到李隆基如此重用?的?

    按照天幕所说,这李隆基用?人的事儿,真是画风突变,前后?完全不一样,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

    【一个清明的权力中央、人才济济的国家朝廷,是一国兴盛发展的重要前提。政令通达时,国家才会欣欣向荣。开元年间?,唐朝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和粮食储备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社会安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富庶的经?济,也孕养出了丰盛的文化,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孟浩然、白居易等等,那些占领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本的诗人,大多数是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大唐,写出了风格不同、角度各异的诗文,盛唐气象就这样在他们的笔下?,被诗歌做成了标本,保存了下?来。】

    【除了诗歌,散文、传记、传奇等文学类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传奇类,为后?世的宋元明发展出戏曲小说等更丰富的类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灿烂丰富至极。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也促进?了思想的发展与?开放,迸发出了无限的美好,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甚至全世界。这个时代创造出来的美与?艺术,千年以后?还惊艳着我们。】

    嬴政十?分认真地汲取经?验:“原来,这些都算作是□□分?音乐、舞蹈、雕塑、绘画?这些在后?人眼中,不再是皇家专用?,也不是贵族们才可学习的,是普通人亦可接触与?了解的?”

    刘彻陷入了深深地沉默,他本人更喜欢开疆拓土的武力,更喜欢天幕讲那些能臣干将?,听他们如何治国护国,未曾想到,这些他不那么感兴趣的东西,也能让后?世人如此青睐与?喜爱。

    赵匡胤摩挲着手中的茶碗,道:“宋之所以能那般赚钱,是得了唐的传承,使?得手工业发达了罢?”

    宋唯二被天幕夸过的地方,便是文化的兴盛与?商业的发达,赵匡胤在做赵构时,也深入去了解了一番,才知民间?不少技艺与?东西,在唐时便已出现,只是又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工艺越发精进?,成本也得以降低了,所以到了宋时,便发挥出了不小的功用?来。

    了解过后?,赵匡胤也心悦诚服地承认一个事实:宋承唐的东西太?多,唐之盛世,不仅在他当?朝百姓,对后?世宋的百姓,亦影响深远。

    赵德芳听得一头雾水:“父皇,您说什么?什么什么唐的传承?”

    之前听赵匡胤骂唐的府兵制与?节度使?坑人,如今却?也会赞唐了?

    赵匡胤道:“无他,听着天幕提起那些诗人,便感慨了一下?唐的盛世罢了。”

    赵德昭道:“父皇无须歆羡,大宋必能创造出大唐一般的盛世,甚至超出他们。”

    赵匡胤看着儿子还年轻的脸庞,心中感叹,年轻就是好,年轻人才能气盛啊。要是他们知道宋有多怂,唯唯诺诺三四百年,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朱元璋虽读了不少书,却?十?分腻歪那些酸腐唧唧的文人,可是听到天幕如此盛赞大唐的气象,赞美那些诗人,心中感觉有一点点不舒服。那些酸唧唧的文人有什么好喜欢的?可是转念想想,宋承唐之风,再加上朝廷重文轻武,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然后?也被天幕赞了一通,说明这酸腐文人们的酸诗文章,后?人们也挺喜欢?为何会喜欢呢?

    朱元璋总觉得理由不那么简单,不是自己想的那个。

    他对朱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100-120

    棣问起来,朱棣思索了一番后?,问:“父皇,天幕曾批过大明对科举范围限于程朱版四书五经?,对吧?”

    朱元璋点头,要不是被天幕骂了,朱元璋也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

    “被骂的缘由,父皇说,天幕觉得将?人吊在了程朱这一棵歪脖子树上?”

    朱元璋再次点头。

    朱棣道:“儿臣以为,这其?中的情?由,便是相通的,程朱校注的四书五经?,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言,只有这一家,确实狭隘了。而后?人们广读唐朝及各朝文人的诗词歌赋,与?学子们遍读各版本的校注是同理,想要听到更多的感受与?声音,了解更多的想法与?心境。”

    第105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6)

    其实朱元璋很想反驳一句:“酸唧唧的文章有什么?好读的?”

    可是转念想想, 朱棣说的十分有道理,天幕刚刚还说,唐朝那些诗人的诗, 是将大唐盛世做成?了标本?呢!虽不知标本具体是个什么, 但也能揣摩到其中?的几分意思, 即是后?人能通过读诗, 窥见那大唐盛世的一角呗。

    朱棣知道朱元璋不耐烦这些,便耐下心,一边给朱元璋倒上了新的茶,一边道:“诗词文章, 史卷兵书, 对于后?人来说,都是了解前人的法子。有些能力不行的, 便只能写出一些酸唧唧的诗词文章,但像李太白、白乐天此等?大家, 诗作?自然不是酸腐诗文可以相比的。譬如这李太白之诗,读完令人有一种心境开阔之感, 人遇到些阻滞时,读一读心情也能好许多。”

    朱元璋被安抚到了, 心情也舒展了一些, 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说起来, 我自己也写过一些诗呢,也不知能否有几首流传下去,哈哈……”

    朱棣心松了一口气,自己这个?老父亲, 这点比较好,情绪来得快去得也挺快。如今他上了年纪, 就越发要顺毛捋了。

    “父皇的是若言而有物,想必后?人是会流传下去的。”朱棣道。

    玄烨的感受,更像是被扎了一样难受,相对于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大清在文化艺术上的严防死?守,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了。“文字狱”虽不是大清所首创,可在大清手?里用?的最多。玄烨自认为,自己对文人比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他们?,要宽容许多,但满汉之争难以消除,大清便不能放开这文化管制。

    玄烨羡慕死?了唐那般被天幕夸赞,可是他却做不到唐那样宽松管理。

    而李世民脑中?浮现的,除了开元年间,长安城中?的处处盛景,还有天幕说的李白。

    李白即为李太白,李隆基还召见过他,让他写过诗,当时是“杨妃磨墨、力士脱靴”①,回忆起李太白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进而又想到李太白写得其他诗文,越发觉得此人的洒脱与不羁。

    李太白诗中?的胸襟与气魄,李世民颇为喜欢,确实?是个?才子,当得起当下的第一才子盛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