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7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话。近墨者黑,李世民即使仍旧不理解,不住叹息弟弟实在是太极端,但也就是叹息一下,懒得上心。

    李玄霸原本打算自己来中原处理这件事,是知道二哥肯定会被吓到;后来故意激将二哥看了全程,就是知道二哥会吓到但不会在意,所以故意吓唬二哥。

    李世民觉察出弟弟在使坏,不过也确实没放在心上。

    习惯了,叹气。

    双生子二人对此事没有太在意,魏徵在骂骂咧咧不知道在没在意,薛收和秦琼的心理压力就很大了。

    特别是知晓了全部真相的秦琼,压力大得做了好几日的噩梦。

    看着薛收和秦琼三观破碎胆战心惊,好像是他们二人斩杀了杨广似的,李世民向李玄霸嘀嘀咕咕嘲笑二人。

    李世民:“我以后要当皇帝我都不在意,他们在意什么?”

    李玄霸:“二哥,嘲笑就嘲笑大声点,不然起不到效果。”

    李世民(超大声):“我这个未来的皇帝都不在意,你们在意什么!”

    薛收惊恐道:“李二啊,你小声点,被别人听见,那可是谋逆!虽然你本来就要谋逆,但我们现在只带了几十个护卫!”

    魏徵嗤笑:“‘天下无双’和‘算无遗策’这么做,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说不定他们就是想引来隋军,然后用这几十个护卫杀穿他们呢?”

    李玄霸瞥了“阴阳家”魏徵一眼,道:“魏玄成献的策不错,二哥,记得让魏玄成当先锋。”

    李世民乐呵呵道:“好嘞。”

    魏徵撸起衣袖,被薛收拉住。

    薛收:“算了算了,你嘴皮子再利索,也比不过被李二偏帮的李三,何苦去撩拨他?”

    秦琼做好了拦住李世民打人的准备。虽然主公嘴上说三郎君被人揍了活该,但魏徵真的敢出手,主公肯定会暴跳如雷。

    一顿鸡飞狗跳之后,薛收和秦琼倒是不紧张了。

    也是,未来的皇帝都不在意,他们在意什么?

    魏徵看着情绪恢复正常的薛收和秦琼,又看向同样恢复成熟模样的李世民和李玄霸,若有所思。

    虽然他理解主公和三郎君的做法,但这样让主公失了威望,不是好做法。

    魏徵把这件事记在小本本上。

    他不仅是王薄的军师,还受李玄霸之命教导王薄。所以他常记录王薄不足的地方,凑齐一本后送给王薄,让王薄反省自身。

    现在他习惯性地记录起真正的主公不足的地方。等到了陇右,他就把整理好的规劝奏疏递给主公。

    李世民没发现这件事。他现在归心似箭,满脑子争夺天下。

    李玄霸发现后,叮嘱薛收和秦琼隐瞒此事。

    李玄霸:“给二哥一个大惊喜。”

    薛收和秦琼十分无语。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他们便顺从了。

    如果主公问起来,他们当然会如实回答。但主公不是没问吗?这件小事没必要禀报。

    李玄霸一边清点着给宇文珠买的江都特产,一边眯着眼开心地畅想著名谏臣魏徵初次怼未来唐太宗的愉快场景。

    现在的二哥脾气可暴躁了。二哥虽然听得进劝说,但听得进不代表不会恼羞成怒暴跳如雷。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程的路途十分顺利,无论是大股的隋军还是盗贼都没有遇到,只有零星盘查。

    他们的商队手续滴水不漏,又给足了贿赂,还亮出了有勋贵后台的凭证,盘查的小吏都很给他们面子,没有为难他们。

    在李世民和李玄霸平平静静地往回赶时,中原已经炸开了锅。

    古代的消息传播慢的时候很慢,隔壁的郡的事传到另一个郡都可能传几个月;快的时候也很快,只十日,杨广被杀的消息就传到了洛阳,继而传到了天下勋贵耳中,隋军军心大乱。

    窦建德等被压制的义军立刻反攻隋军,各自占领了不少郡县。

    各地鹰扬府见皇帝都死了,自己粮饷都没人发了,自己活着投靠豪强起兵者比比皆是。

    颓废了一阵子的杨玄感再次振作,与义军联合,号称数十万人再次攻打东都洛阳。

    而正在家中养伤的李渊,也被迫起兵了。

    李渊早就做好了起兵的准备,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160-170

    在他看来隋军还能战胜东|突厥,仍旧很强势。杨广下江南时,他的下属和亲朋好友就劝他起兵,但他像是有拖延症似的,老迟疑不定。

    李渊叹息:“原本我打算向突厥借兵借马,但二郎烧了突厥牙帐,我现在孤立无援,需要再积攒力量。”

    裴寂劝说:“二郎君能打败突厥,就说明二郎君比突厥厉害。只要二郎君与我们一起起兵左右夹攻西京,有何困难?”

    李渊觉得裴寂说的有道理,于是准备把周围农民起义军先扫一遍,多招降些人就起兵。

    李渊已经击败了毋端儿、柴保昌等义军,知道义军的战斗力有多弱。只要李渊亲率精兵良将,打一帮大部分兵卒都手无寸铁,拿着木棍和农具就敢冲阵的农民起义军轻而易举。

    他扩充麾下兵卒,大多都是招降的义军中的青壮。

    裴寂又劝说:“现在招降了民贼也没有时间训练,不如早些通知二郎君和三郎君一同起兵。”

    李渊终于被裴寂说服的时候,义军却来攻打太原郡了。

    魏刀儿和王须拔起义,号“历山飞”,聚众十余万乱民,把太原郡围了,隋将潘长文战死。

    李渊现在作战的方式完全就是大号的李世民,仗着一手神射术,率领骑兵就杀入了敌营中,把步卒甩在了身后。

    但“历山飞”却非李渊之前剿灭的义军,居然不知道从哪凑了不错的兵甲,没有一击即溃,反把李渊围了。

    原本历史中这件事也发生了,不过李世民在李渊身边,率领另一支精锐骑兵杀入重围救出李渊,然后和姗姗来迟的步卒一同击破敌军,斩杀王须拔。

    现在李世民不在,只有李建成在他身边。

    李建成比大部分贼帅带兵的本事强多了,剿匪经验很成熟。但他自身武力值稍稍差了一点,所以只是率领步卒大军殿后前行,不可能亲为先锋。

    李渊少了李世民掠阵,只能独自苦苦支撑,虽然他杀出了重围,但所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

    敌军气势如虹追着李渊马屁股后面跑,步卒阵型大乱,退守太原郡中,幸得楼烦太守举兵来救,才击退“历山飞”部。

    这本是一件小事。

    剿匪有输有赢多正常?李渊没把这当回事。

    但荥阳被翟让攻占后,逃到太原的郑家族人劝说李建成:“此战唐国公失利,听闻朝中有人上书陛下,要免去国公太原留守之职。如果国公现在不起兵,国公肯定会投奔二郎君。那还有大郎君的立足处吗?”

    李建成被说服,为逼迫李渊起兵,趁着李渊在养伤,在太原郡四处传播李渊要起兵的传闻。

    太原副留守,虎牙狼将高君雅得知消息,悄悄派人出城禀报洛阳。

    李建成截获了消息,将此事禀报李渊。

    李渊深深看了李建成一眼,叹气道:“你太心急了。”

    李建成迷惑不解道:“父亲不是早就准备起兵吗?现在终于有借口起兵,父亲何谓太急?”

    李渊心里叫苦。现在起兵的时机不坏,但自己还伤着呢,你等我养好伤行不行?不然你以为你能领兵?

    但他知道郑家人劝李建成的话,心知李建成的焦急,便叹着气披甲起兵了。

    裴寂也劝说他,如果不抓紧时间起兵,如果大雄大德先起兵,他倒是能继续当高祖皇帝,但毗沙门该如何自处?只有自己占据主动,才能让大雄和大德与毗沙门和睦相处。

    李渊带伤起兵,命令人快马加鞭通知陇右。

    因为李渊起兵太过仓促,高君雅顺利逃出太原城,麾下鹰扬郎将刘武周还以“尊隋”的名义叛乱,据守汾阳宫。李渊行军艰难。

    这时陇右回信,冠军侯在与突厥人激战未归,副慰抚使也在草原上,难以回援。

    回信者还委婉道,现在冠军侯没有叛隋之心,正在为大隋戍守边疆,唐国公为何逼迫冠军侯在忠孝中抉择?如果动摇前线军心该如何是好?

    李渊:“……”

    好吧,是他没有提前和二郎三郎约好,他的错。希望自己这封信没让二郎三郎那里生乱。

    还好杨广南下被义军袭击后,杨广命令各地抽调精锐前往江都护驾,李渊亲率骑兵冲锋,还是连战连胜,麾下势力不断扩大。

    这时候,杨广被杀的消息传到了李渊耳中。

    李渊捶胸顿足:“大郎误我!”

    如果他现在起兵,不仅占了大义,还养好了伤,隋军也会变弱!何至于如此艰难!

    不过事已至此,李渊为了抢夺先机拉拢朝中勋贵,当机立断称帝,国号“唐”。

    围攻洛阳的杨玄感也称帝,国号“楚”。

    各地乱军首领都纷纷称王称帝,一时间天下冒出了几十上百个皇帝——

    今天只有一更,休息一天。晚安。

    碎碎念:

    (大业十二年)有高阳贼帅魏刀儿,自号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击之,深入贼阵。太宗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适会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旧唐书》

    第165章 西京诸公的骨气

    西京大兴。

    高颎一身素衣, 为那位被暴民挫骨扬灰的暴君守孝。

    消息传到大兴后,大兴的百姓自然被命令为杨广受国孝。高颎等朝臣也不例外。

    “又出现一个皇帝。”高颎看着手头的文书,叹了口气, “在乡村里拉起一支不到千人的盗贼, 居然也敢称帝。”

    薛道衡面无表情道:“陛下这样的死法, 让皇帝在百姓心中的神圣性全击碎了,是个人都敢称帝。”

    宇文弼叹气不语。

    皇帝的神圣性在士人心中早就不存在了,但百姓愚昧, 仍旧畏惧皇帝。

    现在贼帅审判和杀死皇帝,现在皇帝的权威彻底被击碎。

    这是好是坏?他们虽然能理解王薄的愤怒,但仍旧对未知的未来感到畏惧。

    长孙晟一直眉头紧锁。

    薛道衡道:“季晟, 你为陛下皱了这么久眉头了,看来你对陛下的感情还是很深厚啊。”

    薛道衡不是讽刺, 只是感慨。长孙晟原本是杨广的心腹, 对杨广心有怀念很正常。

    长孙晟抬头,神情有点茫然:“啊?什么?”

    薛道衡疑惑:“你不是为陛下的死感到悲愤吗?”

    长孙晟比薛道衡更疑惑:“陛下一路朝着横死的目的地狂奔,不死在贼帅手中,也是死在叛军手中。我们早就预见了这样的结果,有何悲愤?”

    薛道衡:“……”他果然最讨厌长孙晟。陛下好歹对你不错吧!

    长孙晟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话有什么问题。自己足够厉害, 才被杨广重视。他鼎力支持杨广继位,杨广却吝啬赏赐。他的爵位和官职与在先帝时差不多。

    杨广此人十分吝啬赏赐, 且赏赐只凭自己喜好,不看功劳。只要会奉承吹捧,杨广就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160-170

    会破格提拔。否则就算立了再大的功劳, 杨广从指缝里漏点爵位官职出来, 就和要了他的命似的。

    直到天下大乱, 杨广又在三征高丽中把隋朝府兵送得差不多, 要依靠勋贵豪强帮他镇压民乱的时候,他给官职才稍稍慷慨了一点,但对爵位仍旧很吝啬。

    就说李世民,他在没有朝廷的支援下烧掉突厥牙帐,燕然勒石,突袭东|突厥一战中擒获突厥一大一小两个可汗,别说先帝,就是以前任何一个皇帝,肯定都是给李世民一个将领能得到的最高爵位。

    别说什么李世民的父亲是国公,大汉最高的爵位是侯,皇帝一高兴,一门父子好几个侯很正常。就是暴君秦始皇,也把王翦两个儿子都封了侯。

    更别说李玄霸救驾这么大的功劳,连升官都抠抠索索,几乎没有赏赐。

    长孙晟只能写信安慰李玄霸,宇文述救驾而亡,家里国公爵位还丢了,李玄霸在杨广那里的待遇至少比杨广强一点,让李玄霸别生气,好生养身体。

    这种皇帝,死了就死了,谁会为他悲愤?

    长孙晟觉得薛道衡很矫情。杨广差点杀了你,你还在为杨广感慨?你没有自尊的吗?果然自己和薛道衡相性不合。

    高颎见薛道衡似乎又要和长孙晟吵起来,转移话题道:“季晟,你果然也看出来了。”

    长孙晟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