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50-26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r />     他们也读四书五经,也拜儒家先贤,也戴着头冠穿着广袖。

    岭南有诸多城池,城池外百姓耕种有序,城池内商贩井然有序,书院中士子读书声朗朗。

    一代一代士人或自愿或被迫来到岭南,一人留下一道痕迹,岭南道也不可能是完全未开化的模样。

    刚以为家乡会有改变,却被朝中公卿狠狠泼了一盆凉水。岭南士子心里怎会不惶恐?

    岭南士子也能自荐科举,进京赴试。他们还以为,中原人已经要正视他们。

    朝堂公卿仍旧鄙夷他们,不愿意给予他们回归文明正统的希望吗?

    李玄霸微笑道:“我此次来岭南道,正是为了解决朝中对瘴气畏惧一事。”

    他把曾说过的关于瘴气一事,又简略地说给了这位可能不曾在历史中留下任何痕迹的县令听。

    大唐有许多不会在历史中留下痕迹,但会在当世水土上、当世百姓心中留下痕迹的官吏。

    这位县令不是唯一,是其中之一。

    说完瘴气的事后,李玄霸又提起了岭南的经济现状。

    他不懂种田,只能凭借粗浅的印象,问县令可否开辟梯田,当地水稻种植是否顺利。

    他又说起长安要重新打通汉朝丝绸之路,现在大船已经能下海了,他在中原就见过海商。岭南靠海,是否能在海上开辟一条丝绸之路,让无法种田的人靠着经商致富?

    “若能种地,自然种地为先。但如果地种不了,总不能把人活活饿死。渔猎与经商也没什么区别。陛下不鄙夷商贩,只是要控制商贩,不让追逐钱财移了百姓淳朴的性情。”

    “你们赚到钱财,雇佣山里的人开辟田地,扩展城池。等田地增加,城池扩大,山中蛮夷肯定也想过更好的生活,愿意下山居住。这何尝不是一种教化?”

    “陛下已经是北边胡人的天可汗,他也当是南边夷人的天酋长。将来外夷从海上丝绸之路向陛下朝拜,你们岭南道当是他们对大唐印象的第一窗口,不可轻忽。”

    李玄霸细细说起自己的计划。

    有些计划连空中楼阁都不是,只是一张勾勒了几条线的简陋草图,是电脑里刚创建的文件夹。

    但对县令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晋王殿下对岭南的未来有展望,这对他们这群看不到希望的岭南士人而言就已经足够振奋了。

    县令确实是能吏,无论是水稻种植,还是海商往来,他都接触过,有见解。

    或许他的见识浅薄,读的书远不如中原士子多,连大儒注释的书籍也是薛道衡教化岭南时才第一次看到,但他所说的事都是自己亲手尝试过的,他提出的建议可能粗陋,但都实用。

    李玄霸没有实际操作过,但他从信息大爆炸时代而来,又南下打工多年,对广东福建都很了解。他与县令交谈时,仿佛就是个岭南道本地人,对岭南道的了解之深连冯盎都惊讶。

    “拂林和波斯的战争波及了海洋,拂林和波斯的商人只能走陆路,所以海上丝绸之路走不通?没关系,他们越是混乱,我们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就越容易。”

    “交州以南有个叫占城国的小国,百姓很擅长种植水稻?怎么有点耳熟……啊,占城稻啊,我知道了,我会派人前往打探。十几年前颜七郎去南海打探时,还是太仓促了。”

    李玄霸回头:“颜七郎,你还能再当一次豪商吗?”

    晋王府长史颜真拱手:“殿下有令,我当多少次豪商都行。”

    李玄霸道:“等我去交州探探情况,先看看占城国的国君愿不愿意去长安朝贡。”

    占城国……中南半岛的东南端,汉朝的日南郡啊。

    东汉末年不仅中原群雄争霸,边疆也四分五裂,许多豪强自立为王。之后几百年的乱世,曾经属于大汉的领土已经独立几百年,再不回来,就回不来了。

    李玄霸给心中线条草稿多描了几笔,总算有个轮廓了。

    他对县令问道:“县令还未介绍你自己。可否告知我姓名?”

    县令道:“卑职姓周,名少度。”

    “周少度……”李玄霸在记忆里搜索了一下这个名字。初唐史书确实没有记载。

    他笑道:“我记住了。后世人也会记住你。”

    周少度的眼神瞬间璀璨。薛道衡、李靖和冯盎皆仔细对他仔细打量。

    晋王李玄霸,自幼有神异,善相面,能谶纬,所言无不中。

    周少度声音颤抖,作揖的手也颤抖个不停,嘴唇哆哆嗦嗦半天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急得脸都红了。

    李玄霸算是明白为何周少度是能吏,却在初唐默默无闻。按理说初唐缺人,在县令位置上有所作为的人应当都能被推举高升。

    “别激动。将来你能在史书中留下多大的名声,得看你现在的努力。”李玄霸再次扶起因为说不出啊,只能不断作揖的周少度,“奔着被岭南人建庙立祠去吧。”

    周少度终于努力发出了声音:“是!”——

    迟来的节日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

    二更合一,欠账-1,156w营养液欠账+1,目前欠账12章。

    碎碎念:

    来看看北朝第一地域黑,真正的弘农杨氏杨元慎喷陈庆之的话。

    “江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湿垫,攒育虫蚁,疆土瘴疠,蛙黾共穴,人鸟同群。

    短发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浮于三江,棹于五湖,礼乐所不沾,宪章弗能革。

    虽复秦余汉罪,杂以华音,复闽楚难言,不可改变。

    虽立君臣,上慢下暴,是以刘劭杀父于前,休龙|淫|母于后,见逆人伦,禽兽不异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250-260

    。

    加以山阴请婿卖夫,朋淫于家,不顾讥笑。

    卿沐其遗风,未沾礼化,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瘿之为丑。”-

    他又在探病时借口为陈庆之驱邪,直接人身攻击:

    “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

    自呼阿依,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

    呷啜莼羹,唼嗍蟹黄。手把豆蔻,口嚼槟榔。

    乍至中土,思忆本乡。急手速去,还尔丹阳。

    若其寒门之鬼,头犹修,网鱼漉鳖,在河之洲,咀嚼菱藕,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以为膳羞。

    布袍芒履,倒骑水牛,沅湘江汉,鼓棹遨游,随波溯浪,险喁沉浮,白纻起舞,扬波发讴。

    急手速去,还尔扬州。”-

    江左岭南的读者有没有拳头硬了的感觉?

    2、

    瘴气后来成了南方未开化的文化概念,不是简单的湿热、疟疾、细菌污染之类的统称。这些疾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各有名字,以医理来看,并不能放一起统称。

    随着南方科举进士增加,瘴气的“领地”逐渐难移。清朝的时候,瘴气已经龟缩在琼州瑟瑟发抖了。

    谁要是在朝堂上说“福建广州有瘴气”,能被福建广州的官员给当庭殴死。

    第244章 一路走来一路骗

    李玄霸“暴露”了行踪, 沿路再进入小城补给时,县令都会提前接待。

    因李玄霸有“德重恩弘”的名声,县令无论品行, 都知道不能用金银美人来贿赂李玄霸。李玄霸所到的地方都井然有序, 县令皆穿着朴素的衣服, 说起俗务头头是道,个个都心忧黎民苍生。

    李玄霸知道这些人大部分都在伪装,只要对方伪装得好, 他都会不吝啬夸奖。只是在离开时,该拆穿就拆穿,然后让对方朝着自己伪装的方向好好努力。

    这次赴任的交州都督可不是普通的宗室。晋王李玄霸是皇帝李世民的双生弟弟, 自李世民起兵便是兄长的副手。讨好李玄霸,就相当于直接讨好皇帝陛下, 青云直上不无可能。

    李玄霸没有学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 为当地百姓解决疾苦,惩治贪官污吏。他如一个普通的封建时代的钦差一样,优先安抚地方上的豪强士人。

    薛道衡没有为李玄霸的行为提出任何建议。

    他安静地观察弟子的手腕。

    李玄霸展现出自己的需求,又展现出自己不会被人欺骗的才华,然后告诉当地官吏豪强, 高官厚禄就在这里,无论你们本心如何, 哪怕是伪装得够好,都可以拿。我只要看结果。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若是有心更进一步的士人, 一定会采取行动。

    李玄霸经过了几个县城, 还未见到李玄霸的官吏豪强都得到了风声, 晋王殿下此次前来没打算惩罚人, 而是来奖赏人的。

    原本观望的豪强也不躲了,无论是想要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还是有异心的人,都想见一见这位在中原声名赫赫的晋王殿下。

    这时李玄霸的风格又改了。

    他再奢侈的宴会都参加,每次宴会从儒家经典谈到佛道经书,每句话都引经据典,连薛道衡都夸赞李玄霸字字珠玑。

    他换下了便于行走的骑射常服,每次赴宴穿的衣服必定有宽宽的衣袖,风一吹就能高高飘起的衣摆。他连木簪也不用了,而是戴着高高的头冠,手持一把名为折扇的他人从未见过的奇异扇子。

    赴宴时,他清酒浊酒都不喝,只喝自己带来的茶叶所泡的什么佐料都不加的清茶;肉食取用很少,多茹素,岭南人常吃的鱼蟹虾他虽来者不拒,但只吃白水煮熟的鱼蟹虾蘸酱油。

    当有酋帅求见时,李玄霸不是在抚琴,就是在读书习字。

    陈铁牛、张亮带着晋王府的侍卫全身罩着防蚊虫的纱套。每当快有人来的时候,他们就从阴暗的角落狂摇摇杆,转动手动风车,给李玄霸送风。

    李玄霸停下手中的雅事,展开双臂迎接酋帅。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着残叶落花灌满了他的衣袖,垂落的袍角翻滚,如腾云驾雾羽化成仙。

    又是一段旅程,比起心系百姓的聪明人,李玄霸高士谪仙的名声在士人和酋帅中更为响亮。

    这时不知谁又宣扬李玄霸相面谶纬和召唤天雷的种种神秘事迹,对神鬼之事颇为笃信的岭南人心里又慌乱又好奇。

    岭南来了个大官的事,普通百姓并不关心;来的大官可能是个神仙,连山中的俚獠都听到了风声。

    岭南道群雄归顺之后,李世民在州中设府,各州长官不称刺史称都督,军政合一,实则承认归顺的当地豪强仍旧对其原本统治地方的权力,对岭南各州实行羁縻统治。

    岭南道因归顺豪强势力划分不同,分广府、桂府、交府、循府、高府、钦府、南德府、南康府、南尹府九个大府,大府下面又有若干小府。

    这九个大府中,广府、桂府、交府在隋朝时已经接受中央直接管辖,其都督都是隋朝旧官吏。归降大唐后,他们对大唐都较为忠心,没有自立的想法,所图都是办好了事赶紧带着家人回长安享福。

    其余六府皆由当地豪强担任总督,比如高府的总督便是冯盎。

    广府、桂府和交府便是大唐在岭南最重要的根据地。大唐王朝对岭南的影响都凭借这三个州辐射。

    广府原本是岭南的中心。隋文帝统治时期特别厌恶地方上城池做大,毁掉邺城、建康等旧都城,广府也被故意肢解拆分,且专门派贪官污吏去糟蹋广府,让原本繁荣的广府核心地区迅速衰败。

    大唐虽不故意针对打压广府,但广府现在的管辖范围较小,地位重要性较低,现在由岭南道总管薛道衡兼任广府都督,没有额外派人。

    桂府有灵渠与长安连通,是长安控制岭南道的桥头堡;广府衰败后,交府所在的交州便承海路之便,能够到达岭南大部分州县,也能与江左、中原海路相连,所以成了岭南道东部实质上的政治经济中心。

    俚獠酋帅便在桂府和交府之间的连绵山峦中担任大小州府的总督。

    岭南的山不高,但所占面积过于广阔,不仅难以种田,且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几乎也断绝了道路联通。这一片地方的酋帅虽领总督之位,但一直以小国国君自居。

    在众多酋帅中,以宁氏家族、冯氏家族势力最为强大。

    冯盎对大唐表示忠心后,李世民和李玄霸都以为岭南豪强仅有宁氏家族独木难支,应该会安分下来。

    薛道衡却上书,称钦州(今北部湾一带)总管宁长真有谋反意图。他还暗奏,虽然冯盎确实对大唐忠心耿耿,但冯氏家族也有人试图参与谋乱。

    冯盎也上书,岭南局势不稳,他希望陛下给他跨州平叛之权。

    冯盎为高州都督,本也是羁縻统治中的首领,可自行出兵。他却在出兵前先请求皇帝授权,可见是把自己这个总督当刺史看待,委婉告诉皇帝,支持皇帝在冯家势力的自留地高州废总督府了。

    交州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