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汉营。”怀瑾咬着牙,忍受颠簸带来的不适。
阿燕坐立不安,看着赵王后,深深恐惧:“王后也绑了,还和那些官老爷动手,我们是不是犯了杀头死罪啊……”
怀瑾被她的样子逗笑了:“都去了汉营,谁还给你定罪?”
今天种种,张良可谓半点后路都没留下,彻底和楚国撕破脸皮了。
把项声和范增引到石蓟岭、韩信带百骑精兵闯城、张良在里面响应,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出城之际,后面的追兵都还没追上。
出城沿小道疾驰数十里,迎面碰到一小队人,带队的是樊哙裨将阮离欢。
阮离欢看了一眼后面的马车,道:“石蓟岭那边已经发现不对劲了,要快些走。”
于是马车里怀瑾等人都出来,莺儿由韩念带着,怀瑾则带着阿燕。赵王后被怀瑾解开束缚,道:“沿此路直行就能回到彭城。”
“这个女人是谁?”韩信面无表情的问。
“她是楚国王后。”怀瑾抓紧了缰绳。
阮离欢眼睛一亮:“为何不把她抓回去做人质?”
“不可!”怀瑾和张良同时说。
她皱起眉,张良则道:“项家众人往年对我夫人多有照顾,战场上没有选择便罢了,但有的选择的时候,我不愿伤害项家人。”
韩信只嗯了一声,然后一马当先走在前面。
怀瑾对韩信有太多疑问,明明鸿门宴时,韩信还是楚营的执戟郎中,现在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汉将,连阮离欢都在他面前恭敬有加了?他是何时投的汉?
只是再多疑问,也不适合现在问,怀瑾只能按捺住好奇,先逃亡要紧。
此后十天都在路上,休息时怀瑾和韩信交谈,才知韩信在鸿门宴后投到了刘邦营下,受萧何引荐封为大将军。
沉寂十余载,韩信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他替刘邦平定三秦,可谓一举成名。
怀瑾感慨不已,和韩信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功成天下知,韩兄也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嗯。”韩信眼皮一耷,身上散发着丝丝阴郁
她这边和韩信相谈甚欢,阮离欢不由纳罕,笑道:“韩将军向来少言,倒与张夫人投契。”
韩信只是沉默的坐着,眼睛看着篝火,说:“是旧识。”
看来他并没有改变言简意赅的说话方式,怀瑾笑着摇摇头。
成功出了楚国境内,众人都松懈下来。可另有一桩事,叫怀瑾和张良苦恼不已。
莺儿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被带离楚国,顿时大哭大闹,吵着要回楚国。张良拿出所有的智慧来对付她,可莺儿却是油盐不进,只憎恨的看着父母。
“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秦朝穿越手札》420-440
我不要你们,我要阿籍舅舅!我要舅婆婆!我要回楚国!”十二岁的姑娘一见到父母,只会大喊重复这一句话。
后面怀瑾便不让张良过去了,只让阿燕陪她待在马车里,没了生人,莺儿的情绪至少稳定了下来。
怀瑾很无奈,只能先冷处理了。
“她的倔强和你一模一样。”张良轻声叹气,把怀瑾拉回马车,把她冰凉的双手捂在掌心。
怀瑾难过的靠在他怀里,泫然欲下。
中秋之时,他们一行人终于到了刘邦都城所在地——南郑。让怀瑾没想到的是,刘邦竟然带着百官在城门口迎接,还亲自把张良扶下马。
如此礼遇,让怀瑾咂舌。
“听闻韩王被害,张先生节哀。”萧何站在刘邦身旁,对张良深深一揖,神情悲痛仿佛真的惋惜韩成之死。
“若非项羽暴烈鲁莽,韩王也不会死于非命!”樊哙大声骂道,直接把罪名安到项羽身上。
萧何等人谈论韩成的死,看来他们在路上这段时日,彭城的事就已经传出来了。
韩成怎么死的,她和韩念心知肚明,与项羽没有半毛钱关系。可韩成死在彭城,彭城的主人又是项羽,世人也只会以为是他杀的。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刘邦扶着张良,难掩激动:“子房,日后你可算是能光明正大与寡人携手并进了!”
从薛城到颍川,从颍川到咸阳,再到鸿门宴,当中曲折不易非外人能明白。
想到张良和刘邦将近两年都是在暗中联系,从不敢在外头相从过密,简直跟搞地下工作似的。这么一想,怀瑾便也理解了刘邦此时的喜形于色。
作者有话要说:
第424章 进汉营受封成信侯
城门口寒暄几句,刘邦携着张良进城,把他们带到一处巍峨的大宅子面前,说是给张良家眷准备的住所。
刘邦还对她说:“夫人可切莫嫌简陋。”
怀瑾立即谦逊道:“妾身不敢。”
全程她都安安静静地跟在张良身旁,像是这个时代所有妇人一般,亦步亦趋的跟在夫君身后收敛自己的一切想法。她异常乖顺,刘邦反倒好奇的多看了她两眼。
等张良把人马全安顿好,刘邦便要带他进汉宫——是为了迎接张良早早备好的席面。
各位大臣跟在刘邦身后,从城门口到住宅,乌泱泱一堆人,怀瑾实在不自在得紧。于是在出门之际,她道:“跋涉多日,妾身身子有些不适,就不随夫君去赴宴了。”
刘邦没有说话,只拿眼睛看着张良,张良却点点头:“去与不去,都随夫人心意。”
樊哙笑呵呵的开口,热情道:“当日张夫人在咸阳城门口劝降内使腾,樊哙好生敬佩!还以为今天能敬夫人一杯酒,谁知希望落空了!”
怀瑾不好意思的拢了拢鬓角,抿唇笑道:“夫君效忠汉王麾下,将来见面的时候多呢!”
“就是!等子房受封开府之日,还怕少了酒喝吗?”刘邦笑着睨了樊哙一眼。
说笑一会儿,张良被簇拥着,随刘邦去汉宫。
等这些人一走,怀瑾笑容就垮下来,疲惫不堪的叹了口气。她准备去安顿女儿,谁知张良走到门口却又匆匆返回。
怀瑾止住脚步,问他:“怎么了?”
大门外,刘邦等人都好奇的瞧着这边,张良却问:“你是真的身子不舒服,还是不想去赴宴?你若真的不适,我在家陪你。”
“我的身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哪有那么矫情!”怀瑾嗔道。
张良只是温柔的摸了摸她的头,怀瑾正对着大门,看到外面刘邦等人都暧昧的笑起来,不由大囧。
她连忙把张良往外推:“快去,快去,别让汉王等你。”
张良只能一顾三回头的往外走,怀瑾忽然不好意思起来。而刘邦身边跟着人大多是市井出身,张良一过去他们就三言两语的笑话起来。
怀瑾看着人群中的张良,心想他今日的笑可算多了几分真意了。抿了抿唇,又瞟到韩信沉闷的走在萧何身后,与这群说笑的人似乎格格不入。
都是大将军了,还是一副不快乐的模样,怀瑾心道。
目送门前车马离开,怀瑾退入宅内,径直往里走。韩念和越照带着人坐在厅堂外,看到她都站起身。
“夫人,屋舍该如何分配?”越照手下还有一百来号弟兄呢,这些人属于张良的门客,从下邳就一路跟着了,自然是要安置在家中的。
怀瑾点点头,深呼吸,看来想马上躺下是没可能了。她看向韩念:“阿燕和莺儿呢?”
韩念指着屏风后面的一个小茶室,说:“小姐在里面睡下了。”
她嗯了一身,看向屋檐下安静站立成两排的奴仆,十男十女,怀瑾问他们:“这栋宅子是汉王让谁置办的?”
其中一个侍女大着胆子上前:“回夫人话,这栋宅子是汉王的姬妾戚氏备的。”
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怀瑾噫了一声,大名鼎鼎的人彘这就在历史舞台上出场了?她对这位戚姬的真容顿时起了满满兴趣,只是眼下还有别的事,她压下好奇,问这个侍女:“这座宅子占地多少亩?有多少间屋舍?”
“占地多少亩……奴女也不能知,但这栋宅子极大,不如奴女领夫人去瞧瞧?”这个侍女见怀瑾和蔼,声音渐渐稳重。
怀瑾摆摆手,她现在哪还有那个精力啊,连忙道:“先寻些空屋子让这些先生们住下,再让厨房把饭食备上,具体安顿事项,明日再议。”
她说的简洁清楚,侍女们当下就带着韩念等人去休息。怀瑾就过去茶室看莺儿,整日都在颠簸,莺儿疲惫的睡去,她已经很大了,阿燕抱着她都有些吃力。
不一会儿,侍女领着她去住处,是一间坐西朝东的卧房。她还没来得及逛一逛这个宅子,但也知道这里最好的屋子肯定是给她和张良留着的。
在屋中扫了一眼,只觉得陈设古朴大气,颇有韩国那边屋内陈设的风格,看来准备宅子的人是真的用心了。
把莺儿和阿燕在隔壁的空屋子安顿下,怀瑾回到这边,也不叫人打水洗洗风尘,直接扑到了床上躺下了。
柔软的棉被,让怀瑾惬意的叹了一声,比起马车里的硬木板,这简直就如睡在白云里。
闭目养神没一会儿,韩念就在外求见。她没有起床的心力,直接让韩念自己推门进来。
韩念是和越照一起进来的,一看到怀瑾和衣趴在榻上,两人统一的迅速退到了帷幔后面。
“什么事?”怀瑾有气无力的问。
韩念说:“我带人去汉宫、汉宫、汉宫……”
他不知是怎么了,结巴得更厉害,越照连忙替他开口:“大人去汉宫未带随从,我们欲派人去宫门守候,好等宴席结束将大人接回,不知可行不可行?”
初来乍到,他们都怕行差踏错,因此不敢自作主张。
怀瑾眯着眼睛,软趴趴的说:“不必,今夜自有人送他回来。”
“那我们什么都不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秦朝穿越手札》420-440
用做吗?”越照纳闷,主公没有时间处理府上的事,主母应当替他分忧才是。
他抬头瞧瞧瞟了一眼夫人,她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如此不着调,让越照只有叹气的份。又想起在颍川时,夫人似乎也从来不管家事,因此又稍微释然一些。
“宅子的出入口,你们要派人日夜站岗。”怀瑾只交代了这一句。
“其他的,子房明日自会管理。”她说完,把这二人都赶出去,实在撑不住了,她把枕头垫在胸前,倒头就睡了过去。
半夜时闻到一股浓重的酒味,她睁眼一瞧,看到张良躺在了身旁。
她迷迷糊糊的就往张良怀里钻,张良喝得半醉,也不甚清醒的把她抱在怀中。
夫妻俩就这样交叠鸳鸯似的睡去。
第二日难得她比张良先起,宅子外面闹闹哄哄的,她出去一看,原来是刘邦的赏赐到了。一百多口箱子被搬进来,唱念的宦官嗓子都念哑了。
等这些宦官一走,府里的人全都喜气洋洋的称呼她为“女君”。
怀瑾还没明白过来,韩念就告诉她,说刘邦已封张良为成信侯。
妈呀,这是一入职直接当了分公司老总了!怀瑾看着院子里满地赏赐,揉了揉太阳穴,先吩咐下人打水送到卧房里去。
又顺道看了一眼莺儿,她早已起来,阿燕正在给她穿衣服。
怀瑾进去,莺儿只当看不见她一般,怀瑾站在一旁看了会儿,又默默无言的出去。
回到隔壁,张良已从床上撑着坐起,他扶着额,惫懒不已:“十多年都没喝成昨夜那般。”
仆人打来热水,他们一同沐浴,洗去连日来的风沙。洗漱完,侍女请他们去堂屋吃饭,可莺儿无论如何都不肯踏出房门半步,怀瑾只好随着女儿的性子,让人把饭菜给她送到房中。
用完饭,张良就带着她游览这座宅子,韩念、原伏、越照等人全都随侍在身后。
一进门是个百来平的院子,左边一座假山,右边一座花园,花园尽头是可容纳百人的堂屋。
堂屋后面是正经住所,共有四个院子,由回廊贯穿。后面布局整体呈一个“田”字,她和张良的那间屋在西边的院子,主屋左右有两间耳房,左边那间是女儿在住,右边的怀瑾预备留给儿子。
西边的这个院子,应当是作为内院,因此张良只停留了一瞬就离开了,继而去游览别的院子。
东边的两个院子,张良则拨给了韩念等人,一应事项都由韩念安排。
将整个宅子都走了一遍,张良一边参观就一边给手下人布置任务,等到中午时才把住所分派完毕。
然后又去堂屋,把宅子里的奴仆认了一遍。不过张良仅仅是问了一下名字,就把这些人打发到东院去伺候门客了,显然是不准备重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