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80-90
第81章
在各种水库、水渠在水泥的加持下, 修建得比以往要更快更好,缺水的地方也等到了修建的水车,翻车。各地的工匠根据要求, 集思广益, 结合当地的地势,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将低处的水运到高处的翻车,比原来的水车要好用很多。
水运到高处再根据各家的田地和地形建造水渠, 水就可以流到各家的地里。
“现在的下衙门好啊,幸亏有郡主在,给我们造了水车,不然今年的收成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源源不断的水流流进地里, 滋润着地里的稻子,看着舒展的禾苗,农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只要挺过这十几天就好了,稻子灌上了浆就可以放水了。”
“是呀, 这稻子看着比去年的还好, 今年天气要是好,肯定差不了。”
三三两两的农人都在自己的地头看水, 水满了立即堵上,把水开给下一块田。
水稻到了这个时候, 看水才是最关键的, 水放足放得及时, 收成就少不了。
农人身上的担子可以稍微歇一歇, 但一样不能停下来, 因为他们村里划定的水库池塘都是分给自己村的, 谁没有干好来年遇上灾害了,就谁自己承担。看到今年的天气、还有一些老人的经验, 再加上有县衙的指导和水泥供应,各个村都积极响应去干。
不过因为这一个,各个县不着急的公共设施、基础建设也紧急叫停了。
所有人都像拧紧的发条一样干起来,整个衙门的人走路都是快走小跑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桂州府知州终于带着人到了苍梧。
“邓知州要见我?”王怀玉很是诧异。
从她过来到现在,快三年了都没有怎么见过这个知州,一年也只有一次是在各县州向知府汇报的时候,在粤州见过一面。但两人的交谈却是寥寥无几。
这个存在感极低的知州竟然来找自己?实在是稀奇。
王怀玉心里惊讶,见到人却十分的热情道:“邓大人许久不见,苍梧离桂州路远,大人一路辛苦了,先到里头歇歇脚。”
“实不相瞒,下官这次过来是请郡主帮忙的。”两人一边往议事厅走,一边说道,“看郡主您从外地请来那么多的能工巧匠,救了苍梧不知多少的百姓,本官实在是敬佩。但不瞒您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没有什么钱财的,也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法子救灾。”
邓蛮生自己要求得过分,但还是硬着头皮道:“现在郡主做得这个水车水库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下官作为桂州的父母官实在是不忍心。桂州的受灾情况比苍梧过之而无不及,此次前来,也是希望郡主您能看到百姓的份上,请各位巧匠再到桂州去一趟吧。”
两人才到位置坐下,邓蛮生便把自己的来意说得一清二楚。怕王怀玉不同意,接着就说道:“每架水车要多少钱、请人一天多少钱您尽管说,我们一定不拖欠。按照您给的价格给。”
“邓大人为民考虑的心让人敬佩,但现在确实还不能把人借给您,苍梧县还有三个村,容县也有一个村还没有建好。若是等得了的话,他们建完这几个村就到桂州府帮忙。”王怀玉不假思索道:“这钱也不是我们挣的,我们给的价格是包匠人的吃住和材料、一架水车一百两银子。这钱官府出了一些,每个村的百姓也出了一些。算起来负担不是很大。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想要长久的还是得兴修水利。”
王怀玉无所谓他站在谁得那一边,只要他现在愿意为百姓干活,这就是一个好官,她就愿意和对方合作。所以人可以借、苍梧等地的预防措施她也会提,至于对方会不会做,那就不是她能够控制得了的。
“郡主有所不知,桂州的少数民族寨子比汉人多,这些工程必须得他们来干,但我们与少民的关系一向不好,想要说服他们怕是很难,”邓蛮生苦笑道:“更何况我们这些地方穷得叮当响,每年想要凑齐税收都不容易,哪里还有钱用来修这些?”
桂州的情况确实是更复杂一些,经济也相对落后许多。如果说粤州府的百姓能住上竹子搭建的房,桂州大部分人只能住茅草棚。
“先把水车修起来吧,起码今年的难关先过去了再说。”王怀玉也无奈道。
“你们那边山路多、人又少,实在不行叫人搬到一块去集中居住也行,当然这个也很困难我知道。但每年的这个徭役,邓大人倒是可以尝试让他们先修水利,把修路修县城这种不着急的放一放。”
邓蛮生无奈点头,事到如今还能怎么样?肯定是要紧着地里的庄稼。
“这天气反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几人又聊了一下各自辖区内的事情,但多数还是围绕着天气和庄稼来。
“难说,老天爷的时候我们凡人参不透,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王怀玉也摇头,但也隐晦的提了一下道:“商队说北边现在也天旱,百姓们都过得苦。我们这里还算是好的,起码还能又收成。”
“这什么时候手里有粮都不慌,还是先顾好庄稼吧,”
邓蛮生猛地抬头,似乎在确认她在说什么,但王怀玉只是淡淡的喝了口茶,似乎刚刚的话并不是她说的。
“多谢郡主。”邓蛮生也明白了,当即起身行礼,不再多言。
得到了这样重要的消息,王怀玉也应承下他得要求,邓蛮生便不在多做停留。
瞬时岭南得大部分地区都紧张了起来,干活的干活,存粮的存粮。百姓虽然没有那么灵通的消息,但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生存经验,碰上这样有苗头的事情,自然早早就开始做起了准备。
岭南风声鹤唳,作为知府的韦知行不可能不知道,再加上家里的指点,很快也明白了过来。
“岭南局势尚可,北边比岭南要艰难,要是操作得当,我们到时可以从中大赚一笔。”
尤其是他所在管的几个县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加上今年的高产种子和新的耕作方式,亩产甚至还有可能往上提一提。到时候北方缺粮,就是他们赚钱的时候。
发国难财,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赚钱了。
这样丧良心的主意,除了这一丘之貉没有人知道。所有人都在忙着挽回这一季的水稻。
时间太紧张,老天爷也不开眼,一直到十一月底,水稻收割了还没有下一场雨。
好在大部分的县都做了应对,损失没有太大。靠近河流的几个县亩产也确实和韦知行预料的一样,有所提升。
而那些在山里的、或者是比较缺水的地方,因为有了王怀玉的提前布局,损失也降到了最低。这也让王怀玉的名声,在百姓中越传越广,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京都的金銮殿上,梁武帝又砸碎了一挑精美的瓷器。
“真是废物,一群废物!每年拿国库那么钱,吃朕那么多东西,竟然连个匈奴都拦不住!朕要你们何用!”
皇帝在咆哮,站在墙角的宫女内侍低着头,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地里。
贴身的内侍听着这话,心里也不禁冷笑:军费一减再减,粮草也一拖再拖,没了王家砸锅卖铁的补贴,谁支撑得起西北三十万人的吃喝?何况这层层剥削,也不知道有多少能到将士的手里,就这样还像打赢兵强马壮的匈奴?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80-90
不过这话心里想的,说可说不得。
内侍打起精神小心翼翼为对方分忧。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河西走廊四郡正值旱灾,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凌将军就是想要从近处调遣粮食也没有办法啊。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催,事到如今还是先放弃河西四郡,退守宝灵关才是。”
“宝灵关往后就是函谷关,再往后可就是进入太原地区了。崔家、王家、卢家都在那附近,若是兵入中原,可就难办了。”
“中原?崔家?”发疯的梁武帝忽然停住,琢磨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是了,匈奴南下,最先攻破的可是函谷关,是太原地区。离我们京都还远着呢。”
“听说世家的粮食堆到长霉了也吃不完,既然这样子不然拿去酬劳将士好了。毕竟我们的将士,也是为了保护世家在浴血奋战。”
“来人啊,去把崔家、王家、卢家人请过来。”
岭南以外的狗咬狗王怀玉知道得很迟,等消息传来的时候,是连着河西四郡丢失一起来的。
听闻这个消息,王怀玉难得沉默了。已经断了一臂晒得黢黑的王定武,也两眼无神地看着西北方。
“玉奴,父亲这一回来,是不是回来错了?”他呢喃出神。
不明白守了三十年的地方,怎么就守不住了呢?
“父亲,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王怀玉有些伤感,但还是冷漠地说道,“这个天下已经烂了,你就算是在西北,也不过是让整个王家陪河西四郡殉葬罢了。”
“河西四郡有回来的时候,人没了就没了。”
这不是王怀玉在危言耸听,而是原身的亲身经历。
“可是,河西四郡的百姓也没了呀。”王定武呢喃道,“匈奴多凶残啊,他们屠城,他们把汉人当奴隶。百姓到了他们的手上哪里还有活路。”
王怀玉手一顿,再也说不出那些话来。
“人,父亲,不如你上折子给陛下,同他说不忍心看到百姓落入敌手,请求派人去接他们到岭南吧?”
第82章
“岭南的地多人少, 正是缺人的时候。西北的百姓要是活不下去了,到岭南来也能有条活路。”
“对对对,你说的法子可行, 我现在就去上折子。”
王定武忽然像是活了过来一样, 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回到书房,用仅剩下的一只手写了一份情深意重的折子,再让亲卫快马加鞭送去京都。
既然要接人过来, 那就要做好接应的准备。远方来的贫苦百姓,最需要就是粮食和地了。
王怀玉这样一想,立即叫来娄明运和梅香商议。
“人估计不会少,能有上万人吧?今年的新量新粮也该入库了, 都统筹一下有多少,还有各个县的荒地,能挪的出来多少做安置?”
“地要多少都有,就是钱两三年产出不高, 想要养活那么多人难。”娄明运不是很看好道。
梅香则是从钱粮出发, “银钱还有三十万金左右,粮食的话五个县有二十六万担, 养活无县百姓二十万人一年不难,但要是安置西北农人, 就必须得保证明年的夏收也正常, 不然我们也会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况。”
“但, 明年的天气会不会有异常?”梅香看着她道。
王怀玉的举动她都知道, 自然是不可能只为了今年的旱灾。
娄明运也看了过来, 他和梅香一样, 敏锐的察觉这其中有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什么,她不说他们便不问。
“北方的天气异常, 农官说了大旱不止旱一年,旱了之后还会有水涝。哪怕只是一点可能,也要防患于未然。”
娄明运和梅香都了然的点点头,但要是这样子的,再接那么多人来真的能养活吗?
“只要有天灾,来岭南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是明年也会是后年。正好我们缺的就是人,不如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把人引进来,分散安置,安排他们到最合适的岗位干。”
“只要我们安排得当,再多人过来也能养活。”
尤其是在钦防县,那个开发得能住下百万人的城市,现在也只是一个小渔村。还有那么多个县,开荒的都是比较容易得地方,甚至于梯田都没有用上。岭南的开发还远远不够。
而想要开发,就必须要有人。
谁不知道人重要呢?不见那些世家大族都拼命的划拉隐户?不见朝廷还专门有法令,要求女子年满十八必须嫁人,不嫁人就要交钱吗?这都是冲着人口去的。
而养一个能干活的人,最少要十四年。哪里比得上从外地迁移来的快呢?
娄明运想得明白这个关键,再一想到修建的这些水利,应该能把这个扛过去吧?
“放心,只要人过来了,肯干肯种地,怎么也能养活自己,我们只要提供半年的粮食就够了。而且这些人农闲的时候,也可以干别的活,总归来说都是收获更多。”王怀玉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迎接这远方的客人,大家一下子就忙活起来了。
为了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吃饱,哪怕粮食增产了,收税也依旧是维持在原来的十五税一。而岭南需要交给上面的,王怀玉则是能用银钱抵就用银钱抵了。
加上最近一年商业的发展,商税也有所增长,这一部分是朝廷不知道的,王怀玉也做主留了一部分下来。
有的产业挂在王怀玉名下的甚至连税都不用交,从这又省下了好大一笔。
有钱了就要花出去,趁着北方现在形势不大好,那支由老兵组成的商队反而如鱼得水。
他们走南闯北,从岭南以外的地方买来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