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20-130
第121章
柳湖文实在不敢相信自己认识的林清风竟然会变成这个模样, 这个气质看起来倒是和他这个工部的人差不多。
“你小子什么时候来的岭南,你父亲不是说你周游大齐去了?这是周游到岭南定居了?”回过神来的柳湖文吹着胡子质问道。
这家伙一看就是骗了家里,没有想到竟然到了岭南来。看这模样时间还不短。
柳湖文围着他打量了一圈, 越看越是啧啧称奇。
“男子汉大丈夫总是要做一些事业的, 周游大齐也不能只拿家里的钱不是?正好遇到郡主在招人手小子就来应聘了一下,发现岭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干下去了。”
林清风摆摆手将自己的过去三言两语糊弄了一下, 转而问道:“伯父不是在工部任职,怎么会来这里?”而且还是这幅流民形象。
提起过去柳湖文摆摆手,一副不想说什么的模样,而是指着身后的人道:“这些都是我的族人和家仆, 扮成流民才从京都走到岭南。这大齐啊,是真的乱了。十九侄子你看怎么安排我和荣安见一面?”
有王定武的手书和信物,柳湖文自己在岭南的待遇差不了,但身后这些跟着自己来岭南的人可就不一定了, 他得把家人都安置好了, 才有心情谈别的。
真是瞌睡了就送来枕头,王怀玉正想着要去哪里找人呢, 就听到林清风这边传来的消息。知道柳湖文是大齐的工部尚书,就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道苍梧去了。
暂时安置在苍梧县的柳湖文, 一来就先体验了一下岭南县衙的食堂, 里面的饭菜吃得这些从京都来的人都赞不绝口。再一看招待他们住的地方, 也是明亮宽敞, 就算是外面的树看起来都比其他地方要绿一些。
“岭南旱灾不严重, 百姓看着也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不像是受过苦难的样子。”柳夫人带着自己的孙女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和柳湖文说道:“我见岭南这里男女大防没有那么严重,街上好多妙龄少女也在做生意呢。这些人看着是没有那么白净, 但脸色却是比京都那些小姐们要好多了。”
尤其是这些人脸上的笑容和神情,最让她喜欢。
柳湖文看得比她更远,知道想要治下的百姓都能有这样的笑容是不容易的,也能反应出这个郡主所做的事,确实是有利于百姓。想要做到这一点,何其艰难?就是知道这一点,柳湖文对这个老友的女儿更加好奇了。
王怀玉策马从平河县到苍梧,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一进门她就拎了几罐罐头,这是岭南现在走亲访友人人必备的佳品。
柳夫人看着里面雪白的荔枝,就知道这位郡主还是很看重他们的。
“柳伯父,柳伯母,多年不见,荣安给各位见礼了。”
身穿青禾色胡服,头发也只是用簪子轻轻挽起,白皙的皮肤黑了一个度,身材却是又高挑了不少。整个人挺直了腰背站在院子里,像一棵顶天立地的松树,沉稳又安全,还有锐不可当的锋芒。
柳湖文夫妇都有些恍然,他们也算是从小看着王怀玉长大的,也见过她为了给西北军筹集军粮的样子,但那个时候怎么看都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现在区别大的,他们都不敢再认。
听到熟悉的声音,两人怔愣了一会方才着急忙慌的接过王怀玉手里的东西,拉着人往大厅里去。
“荣安竟然长那么大了,瞧瞧,出落得越发的好看了。这通身的气派倒是比在京都的时候好了不知多少。”柳夫人忙夸赞道。
不过来之前她也打听过了,得知现在岭南都是眼前一个小姑娘在管理,心中越发佩服,也不想拿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来脏污人家。只夸了一句外貌,便说起自己来岭南后的心情。
“荣安这能干得,比你伯父还要厉害。瞧瞧把这岭南打理得,竟然是有模有样的。要不是大家都和我说这真是岭南,伯母还以为是到了京都呢。看看这水泥路,街上的房子,一点也不差。”
柳湖文在一旁也是不停的点头,“是呀,岭南这变化是真的大。尤其是这路看着就好。之前太原府出产了个水泥的时候,先帝还想要把京都也铺上,没想到岭南铺上了,京都还没有铺。”
更让他意外的是,水泥竟然是从岭南出去的。这个东西他也带工部的人回去研究了一下,倒是知道其中的窍门。就是越知道才越发觉得创造了这个东西的人是个天才,只用平平无奇的石头就能做出那么坚固的东西。
“伯父伯母过奖了。苍梧条件比较好,适合大家生活。钦防县和闻海县也不错,伯父伯母以后有机会啊多去看看,我们岭南也是很有趣的。”王怀玉道:“现在各个县的路都比较好走,官道都准备铺设水泥,马车走在上面一点也不会颠簸。”
柳湖文夫妇听到也都赞同的点点头,确实是,自从进入了岭南后,这里的官道就平滑得不行。不但走起来顺畅,速度还快了不少,人也舒服了。实在是比这一路上要好太多了。
想起路上的经历,两人都有种岭南是世外桃源的感觉。
原先对来岭南还有些抵触的柳夫人,此时更是庆幸全家都搬了过来。不然在京都,他们家现在都不知道成谁的奴仆了。
几人坐在客厅,寒暄了几句便说起了之后的打算。
“伯父之前是在工部任职,修桥造路应当相当拿手吧?”王怀玉问道。
“拿手说不上,只是都会一点。”柳湖文谦虚道。
不会也不行啊,作为一部的长官,别说是修桥造路了,大齐的哪个地方的水利工程,京都的皇宫行宫,哪个不得工部去做?这做不好可是千万条性命,柳湖文可不敢糊弄。
王怀玉听到他的话笑得更灿烂了。
“岭南正好就缺伯父这样的人才,不知道伯父有没有兴趣和荣安做笔生意?”王怀玉道。
“生意?”柳湖文疑惑道。
“是,我打算在湘江汇入漓江的地方建设一个大坝,既可以防止外敌也可以让船只通航,还要可以预防洪涝灾害。”王怀玉提出自己的要求。
柳湖文胡子一揪人快傻了呀。
“你说漓江口那边想要建一个大坝?那边真要算起来能有好几十里吧?而且这高度和位置都不是建大坝的好地方啊。”
“但是那是一个有用的地方不是吗?”王怀玉,话里带着势在必得道:“岭南有钱,有材料有人力,只要能建成这个大坝,需要什么您都可以提。不知道能不能建得起来?”
柳湖文被她的豪气惊得倒吸一口凉气,隐约就想要问她那里来的底气。不过看着王怀玉的气势,到底没有敢问出口。
他在这一刻彻底感受到了,这不再是曾经那个找粮找不到还会哭的小姑娘了。
“你容我去看看,没有去当地看过我不能给你答复。”柳湖文严谨道。
“这个是自然。”实地考察嘛当然是必须的。
不过这合作的方式也不同,王怀玉又道:“伯父是打算干这一个工程挣一笔钱呢,还是打算在岭南任一个官职?若是伯父在岭南任官职,便是岭南工部的部长。每年俸禄三百两,部门的人手目前由你自己去招收,还有一些规定您可以看看这个。”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20-130
王怀玉反手又拿出了一本岭南官员必读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待遇。
这又是完全超出柳湖文认知的东西,到了这里他发现这个制度和大齐的有一半以上不同,而且最重要的是,王怀玉竟然拥有任命官员、设置职位的权利。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柳湖文就被自己的想法笑到了。现在都什么时候,皇帝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呢,还管的了岭南让谁当什么官。
不过也是在这一瞬间,柳湖文认识到眼前这个的野心,和自己来岭南已经不是避难那么简单了。
“你这个东西倒是新奇得很,只是不知道干这一个工程是什么意思?”柳湖文谨慎地问道。
“干这一个工程就是指让伯父您负责这一个大坝的建设,我负责出钱,你自己招募人手和购买材料。只要在限定的时间里建好,您能挣多少钱我不管。”王怀玉说道。
这就是个包工头的活,王怀玉私心想要柳湖文去当官的,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有这个经验和能力的,尤其是岭南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她也知道很多人在现在这个形势下都比较保守,免得卷入什么皇位争夺的混乱中,所以她就根据这些人的心理给了另一个选择。
柳湖文是工部尚书,自然知道建设一个大坝要经手多少钱,能从中赚多少。尤其是漓江口这样的大工程,只要粗略的算一算,这挣的钱比他前半辈子赚的还要多。
柳湖文不由得呼吸急促了起来。
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柳湖文猛地摇了摇头,唾弃自己竟然被金钱迷了眼。
“荣安啊,你真是给了伯父一个难题。”柳湖文摇头苦笑。
“确实比较难以抉择,不过时间比较赶,伯父和家人商量一下,三天后给我消息吧?”王怀玉道。
三天时间考虑,柳湖文也点头了,“好,三天后,不管是什么都第一时间告诉你。”
两人暂且把事情说妥,便又说起了一些岭南的变化和风俗习惯,王怀玉还给他们推荐了不少的美食和可玩的东西。
不过这一说起来,王怀玉也发现了,岭南这几年好像一直在紧绷着,满脑子除了搞钱就是搞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娱乐。
第122章
没有什么娱乐的岭南人, 这几年吃饱穿暖,孩子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生,短短几年的时间, 岭南的新生人口就达到了十万, 这在岭南是前所未有的数据。
各县县令看到这些人口增长都笑得不行,因为这可是他们的政绩。虽然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个人口增长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但也不影响说出去好听啊。
官员心里头高兴,百姓心里头就更高兴了。尤其是寨子里的老人们,看着现在寨子里一个比一个白胖的孩子,直感慨现在的日子好过。
农杰英所在的瑶寨就是这几年岭南少数民族寨子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早在王怀玉来岭南的时候, 农杰英就带着女儿前来祝贺,还给她送上了瑶族最华贵的衣服,以表示敬重。
原本只是想要和这位郡主相敬如宾,让对方不要多加税收而已, 没有想到就此结了一段善缘。
当时宴会结束, 农杰英和莫家寨子的当家都接到了王怀玉的邀请,请他们到王家庄子去参观, 还给他们看了水泥建造的水渠。
农英杰心动啊,那么好的东西, 只要加点水搅拌搅拌就能做出坚如磐石的路面城墙。想到自己寨子里每到下雨天就泥泞湿滑的路, 他厚着脸皮问了一下价格。
没有想到这个东西不贵, 甚至他们没有钱还能先借给他们用, 后面只要需要干活的时候他们来帮忙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用他们出一文钱。
这样好的事情, 农英杰第一时间就答应了, 当场和王怀玉签了契约书,当天就拉着水泥回寨子里铺路。
农英杰所在的瑶寨是苍梧县最大的一个瑶寨, 但进去要翻过三座大山才到。寨子呢健在半山腰,每家每户都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就导致他们的路基本都是阶梯式的,非常不适合老人和孩子行走。
送水泥来的衙役看到情况,回去就和县衙汇报了,当天就来一个据说会修路的老衙役,拿着尺子就给他们量起了路来,最后给他们寨子规划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可以从寨子口到寨子的每户人家家门口。
路铺好了之后,寨子里的老人小孩都爱出门了,就算是下雨天也不会滑到。农英杰看着寨子里的路,不止一次庆幸自己当时去送了贺礼。
然而王怀玉给他的惊喜还不止如此,第二年的时候就有专门的衙役来到他们村,叫他们认字,还问他们要不要种植药材,药材的种子和怎么种,都是县衙给的。
一开始寨子里的老人还不愿意,但是看了一次衙役教的东西还有拿来的种子,就都纷纷争着种,短短三年的时间他们寨子就成了整个苍梧县药材出产最多的寨子了。
“寨主哦,今年的药材什么价钱?寨子后面的那块坡地也开好了,我们再种点啥?”村里的老人问着农英杰。
他才从县衙里回来,说的就是今年地里生姜的收购。这些年一直是县衙过来收购的,虽然也有商贩过来,但是他们出的价格让寨子里的人不满意,他们愿意低个几文钱也要卖给县衙。
“还是和去年一样,今年北方的形势不好,生姜这个药材买不上什么价钱,倒是我们前几年才种的大蓟今年价格上涨了不少。”农英杰道。
“形势不好?这是又要打仗了?”老人砸吧砸吧嘴,了然地点点头,“怪不得这些东西贵,止血的东西可不就是救命用的吗。既然我们寨子里有,那就再多种点?趁价格可以再多赚点。听说县衙现在研究出了个什么曲辕犁,到时候卖几个回来用,也能省下不少力气呢。”
农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