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50-16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我必须要比市场多四成的价钱才可以卖给你。”

    “什么!多四成的价钱?你这是在把我当冤大头宰吗?”崔三听到这个价钱变了脸色。

    然而威尔逊咬死了不松口,不断的诉说他们要拿到一大批玉米种子是多么的困难,岭南对他们管控有多严。最后还是一句杀手锏,让崔三无话可说。

    “如果尊贵的客人您觉得昂贵,可以到别的商人那里去购买。但我相信绝对没有人能拿得到和我一样多的种子给您。”

    崔三脸色阴沉,不得不承认他的话。这三天的时间,他并不是只寄希望于威尔逊,但是他跑遍了岭南大大小小的商行,找了许多相熟的商人。虽然有些人看在崔氏的面子上愿意给他找,但就像威尔逊说的那样,他们找来的东西都是三瓜两枣,远远达不到他想要的数量。

    “你能给我提供多少?”崔三几乎是咬着牙齿问道。

    威尔逊笑眯眯的伸出五根手指头,“我最少能给您提供五千斤的玉米,五千斤的木薯和土豆。”

    这个数量几乎是岭南最大的批量了,比较现在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百姓除了日常要吃用的,经过小半年的时间,大多数百姓留有余粮的,现在也吃得差不多了。

    崔三听着比其他人多了近十倍的种子,不得不承认威尔逊确实比自己想象的厉害,怪不得敢要这个价钱。

    “三成,不能再多了。”崔三还试图砍价,然而威尔逊还是摇了摇头,“实在是抱歉,这个价格已经很优惠了,您知道的,现在整个大齐的人都在求这个种子,除了岭南只有海那边的大陆有,都来回一次最少要两年,我们能在岭南给你找到那么多,真的是花了很大代价的。”

    “如果您不需要,我相信哪怕我再往上加价,也有很多人抢着要。但是您是我的朋友,看在朋友的份上,我只需要一些打点的银钱而已,一点也不赚您的。”

    这和崔三打听到的一样,知道价格不可能再降了,还是很不愉快,但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捏着鼻子买下这一批种子。

    好在威尔逊不是奸商,拿的种子确实是好种子,只有正常耕种就能有收获。但是崔三的待遇和其他使者相比起来,那可就天差地别了。

    石三白等人进入岭南逛了没有多久,被官府的人请到了县衙去,他们的来意后就被当做官方接待了。不但带他们参观了岭南的商行书院,还带他们去了心心念念的玉米地,木薯地。

    驻村的衙役指着已经结穗的玉米和他们介绍玉米的种植方法,告诉他们这个时候要怎么做,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采摘玉米,又怎么样保存等等相关问题。

    使者们没有想到岭南竟然如此大方,不但没有防止他们还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做。见惯了有什么都藏着掖着的使者很是不自然,心里也升起了浓浓的敬佩。

    “怪不得人家岭南十年就发展的那么好呢,这个大方敞亮的模样,要是我也乐意来这里。人和我分享了那么多东西,我肯定也乐意和大家说。要是所有人都这样,何愁世人不通礼仪呢?”蜀郡来的使者感慨道。

    他们蜀郡因为地理原因一直都很闭塞,他觉得岭南的样子很值得他们学习。回去了他一定要给郡守上书才可以!

    这一趟他们真的见识了很多,但重心还是放在了粮食上。现在各地人口凋零,想要恢复人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岭南的这些玉米,木薯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好往年收购粮税的时候,水稻和玉米都各占了一半,至于木薯种子,现在也快到了成熟的时候。再等上一两个月就能砍了,让他们带回去明年种植。

    相比于给崔三的价格,王怀玉给各地使者的价格就实在多了,堪堪和市场价持平,也就是赚了一点点本钱。

    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如此厚道,各地使者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回去大多夸赞了她。

    “岭南的这一位郡主是位人杰,若是当官便是封侯拜相也能成。”至于当皇帝没有人敢想。蜀郡的使者如此夸赞道。

    李太守听着他的话,升起了不小的好奇心,“岭南那片荒芜的地方,韦家在经营的时候就经常和我抱怨,刁民难以管控,土地贫瘠长不出粮食。怎的,这回你去竟是如此大的改变了?”

    “确实是,属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岭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说我们蜀郡比不上,便是江南和京都也不过如此。那里的百姓人人穿丝绸,吃干饭,用铁农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耕牛,县与县之间竟然是用水泥铺路。是豪横富有的府城,大人可曾见过?”

    李太守还是不相信,只当他是夸张。

    “好啦,这世上如果真有如此富裕的地方,大概是神仙住的了,岭南那个地无一尺平的地方怎么办。”李太守摆摆手转而问道:“这次去你可把那个什么玉米带了回来?”

    “带回来了,不止带回来了,就连玉米的种植方法怎么管理,岭南的衙役也一一告诉我们。还给我们写了一份种植说明。”使者岭南每个百姓都有的玉米种植小册子递给他。

    李太守看着册子上事无巨细的种植经验和方法,不禁有些入迷。等他反应过来则是有些震惊,“岭南人竟然如此舍得,把这样的好东西都给我们。”

    使者也是点头赞同,“是的,他们非常大方,还和我说,如果我们种植遇到什么难题,可以第一时间去岭南,他们派专家来给我们解决。”

    “专家?这是何意?”

    “就是专门种植研究玉米的人家,岭南开办了很多书院,还有一所大学,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读书识字,还能通过考试考取衙役当官,或者是到天工大学去做研究。听说这个大学非常厉害,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实则指了指旁边的罐头,橡胶圈等等介绍道。

    李太守看得稀奇,不过也只是看个新鲜,转头还是把它放到了库房。有玉米和木薯珍之又重的让有经验的农人去种植。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50-160

    其他各地的使者也是,拿到种子的第二天纷纷启程赶回家乡,想要赶在春耕之前到达,让玉米赶上第二年的种植。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经历了几年的旱灾,涝灾和人祸,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最先种植玉米的淮安府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农人们掰出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玉米棒,在地头就称起重来。

    “一千斤,一千斤。这个玉米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

    “老天爷呀!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感谢你把玉米恩赐给我们,我们能够活下去了。”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才给我们啊,我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再等等。等等现在就能吃饱肚子了呜呜呜。”

    田间地头是百姓们的欢呼声,哭叫声,激动声,过来巡查秋收的淮安王听着都为之动容,在看属官称重的玉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得跟农民一样欢快。

    “这个玉米果然是好东西,在这样的地里都能亩产千斤,而且浇水施肥也不需要像麦子那样呵护,实在是个皮实好养,产量又高的好作物。但是神物啊!”淮安王感慨。

    梁少和也很高兴,不过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木薯的产量,前三天他去了地里看了今年丰收的木薯,竟然比玉米还要多上几百斤,只是王怀玉告诫过他,木薯不能当做主粮来使用,大家对他的重视才没有玉米那么重。但一样让百姓很兴奋。

    “孩儿恭喜父王得此神物,想来要不到三五年,我们淮安府的人口可以再翻一倍,三五年的休养生息定能创造一个盛世。”梁少和是奉承也是真心的认为。

    “粮食高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要看上位者如何做。我们是经历过苦难的,知道没有粮食期有多痛苦,所以日后不管是你我为帝,还是子子孙孙,都绝对不能严苛杂税,让百姓活不下去!”淮安王严肃道。

    “是!孩儿谨遵父王教诲。”梁少和也坚定的回答。

    淮安府种植玉米木薯的时间是除了岭南外最早的府城,而且王华玉给的种子也是其他府城的几倍,几乎两年的时间,淮安府就实现了自给自足,第三年的时候就能够让百姓吃饱,并且上交一定的税粮。

    其他府城还在慢慢发展的时候,淮安王府以惊人的速度,休养生息,练兵囤粮。终于在王怀玉三十岁的那一年,再一次动兵。

    第157章

    战争来得猝不及防, 但又好像在预料之中,所以人都知道当下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只要天下一天还没有统一, 就还会有纷争。现在再一次掀起了战火, 反倒给人一种果然如此,快要结束了的痛快感。

    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钝刀子割肉,而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速度席卷了大齐各地, 以淮安王为主的这一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西部和北部十二个府城。

    如果说这些地方,都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看不上的蛮夷之地,当淮安府兵临太原府的时候, 崔家终于感觉到了恐惧。

    “果然是狼子野心,这样草莽出身的人要是坐上了皇位,还会有我们这些世家的活路?听说淮安府已经在搞什么书院,把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人都叫去教学了, 还各地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书籍, 假以时日,这天下还有我们世家的位置?”

    崔家家主终于看到了淮安王的獠牙, 看到他远远不止当皇帝如此简单的野心,他这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呢, 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对付他们世家了, 等他当上了皇帝, 那还了得!

    “通知卢家那些人, 淮安王的情况告诉他们, 名其中厉害。他们在和我们角力不愿意合作的话, 就让淮安王把我们逐个击破,摧毁世家的传承吧。”

    崔氏家主把事情讲的严重, 底下人也不由得战战兢兢,被一直培养着的世家嫡子理解他的担忧,给各个姻亲世家都递去信。

    顶尖的世家都看得明白,知识的下沉就是在断他们世家的传承,这千百年来他们能掌握话语权,就是因为知识的垄断,不见大齐建朝时建国皇帝就想要打压世家,并且后面几个皇帝也是这样干的。要不是他们是家底蕴深厚,各种礼仪文化上皇帝都要求着他们,哪怕是当官也要他们世家出手。这大齐还真不一定是谁说了算。

    但就是这样,大齐的皇帝也在多年的努力下,撕开了世家的一个口子,藏书阁里面藏着的几万册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不要说现在那些小官吏不也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吗?

    崔家开始惶恐,卢家也不遑多让,他们有一个嫡女嫁给了淮安王世子,原本是可以借着这一门姻亲高枕无忧的,但谁能想到这一位嫡女竟然就是带头撬世家墙角的人?

    卢婷婷几乎是以世家割裂,才有在梁少和身边打拼的机会,也正是知道他的付出和决心,梁少和才敢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他们是相互信任又相互防备的,有感情更多的还是利益纠葛。

    卢婷婷看着手下承送上来的文书,有自己这具身体的生身父母,上面写着浓浓的传统是父母的威胁和高高在上,明明是在求着她办事情,却像是一副恩赐的模样。

    还有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姐妹们,如今也来攀了关系,真是只能说权势比人不得不低头啊。

    “去发个帖子,五月一日我将在清河夜设宴,这些递了文书过来的都邀请,名头嘛,就定为赏析名家典著好了,让他们各带一本家中稀有的古籍来,大家一起交谈一下想法。”

    卢婷婷为自己想到的这个绝妙的点子鼓掌,个名头能把这些人聚起来,符合他们想要见自己的要求,又能让她知道这些人手里有什么书,然后再安排过目不忘的人在一旁看着,回头把书默写下来,便是没有成本就获得一批典籍。

    这场宴席远在岭南的王怀玉都听到了,卢婷婷无耻的名声更是传播广泛。

    听到她的这一个杰作,王怀玉都不由得鼓掌:“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花了那么多真金白银才买回来那么点东西,还比不上人家开了一场宴会。实在是失策,失策。”

    林清风白了她一眼道:“好像你宴请了他们就会来一样,别忘了人家卢婷婷是卢家嫡女,大齐的四大四家之一,现在又跟在炙手可热的淮安王世子身边。我们几个都是人家瞧不上的泥腿子,贴子送到门房估计都被仆人拿去当柴火烧了,还想要请他们来参加我们开办的宴席?”

    十年前王怀玉哪里敢想这样的事?别人能够邀请她,她都得感恩戴德的去赴宴,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她递了帖子,她不相信有人敢不来。

    想着之前使者来岭南求种子的事情,她便觉得她也可以学一学卢婷婷,实在不行,让他们拿点书来做敲门砖,换种子也可以吧?

    想到这里王怀玉便去做,让人印了一大沓巴掌大小的广告,凡是出岭南关的商人都被塞了一沓,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帮忙发给各个地方的人。也不拘是平民百姓还是世家大族,只要发出去了就好。

    广告上就写着岭南拥有玉米,木薯这一些高产作物,可以书籍过来兑换。如果离得比较远的想要兑换其他商品的,也可以到惠民书肆或者是优选海货这几个店铺,只要拿出来书就能对应相应价值的东西。

    除非是春宫图这些不健康的书籍,王怀玉也不管是不是他们已经拥有的,只要上面有文字的都可以拿来换。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