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造的。

    如今的盛朝的建筑还是砖木结构,民间百姓都是泥土房,这种房子不耐用,遇上大雨天气很容易塌。如果能把水泥普及,那将是造福天下百姓的好事!

    送水泥的公子姓何,大名叫何昌永,他爹是六品的军器监,也隶属于工部,所以他跟杂造局的人都很熟。

    那天他把自己搜罗来的新奇物件送过去时,顺手也把这袋子石头放了上去,然后就忘了这回事。

    没想到过了几日,宫里突然派出人找自己,把他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忌讳。

    心惊胆战的跟着内侍进了皇宫,趴在地上手心都出了汗,等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旁边有宫人道:“陛下,就是此人献的奇石。”

    何昌永愣了半晌才想奇石是什么,没想到那一袋石头居然入了皇上的眼,激动的他心砰砰直跳。

    宋玉竹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何昌永,是兵器司何工事的儿子。”

    “石头从哪弄来的?”

    何昌永把自己从两个农民手中得到奇石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给皇上。

    “奇石是那对父子发现的,草民只不过举手之劳,帮忙呈了上去。”

    “那你知道送石头的那对父子现在在哪吗?”

    何昌永摇了摇头道:“草民虽然不知,不过那对父子应当没出城,那日听闻他们二人身上已经没了盘缠,现在应当留在城中做工赚钱。”

    宋玉竹听完颇为欣赏此人,幸好当时他把石头送上来了,否则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东西。

    又问了几句话,见这何昌永虽然年轻,但说起话来口齿伶俐,脑子也很活泛,是个个可用之才,让人记下名字,准备调进工部任职。

    然后派人去寻找从鲁州来的父子二人。

    送石头的那对父子因为没有回城的盘缠,在城中找了个卖苦力的活计。

    从早忙到晚,每人一天能赚三十文钱,爷俩忙活几个月才能赚够回家的盘缠。

    休息时儿子埋怨父亲:“当初咱们就该收了那公子的银子,两人这会已经往回走了。”

    老汉道:“几块石头就要人十两银子,这钱我拿着不安心。”

    “可这是咱们走了这么远的路送来的,怎么就不值十两银子了。”

    老汉一摆手道:“说这些已经晚了,好好干活,攒够了银子再回家!”

    没想到第二天干着活的时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上了他们,询问二人是否从鲁州来的。

    老汉和儿子连忙点头:“是的,是的。”

    “你们来上京干什么来了?”

    老汉战战兢兢道:“我们是来给皇上献奇石的。”

    官差笑道:“那没错了,你们送的石头得了皇上的眼,以后要过好日子了!”

    老汉心跳如雷,不可置信的问:“官爷,您说的是真的吗?”

    “那还有假?快随我入宫受封吧!”

    父子俩欣喜若狂,没想到那个富贵公子真帮他们把石头献了上去!

    皇上不光赏了他们千两银子,还派人护送二人返乡。

    顺便让当地府衙开办水泥厂,雇佣百姓开采山中的岩石,烧制水泥售卖到全国各地,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一经问世,很快就受到了百姓喜爱。

    其他地方陆续也发现了水泥石,很快便在全国各地风靡起来,水泥砖房也纷纷拔地而起。

    以前建房都用黄泥,好一点的会掺上石灰。这种屋子遇上大雨天很容易塌,换成水泥后不光美观,而且非常结实!

    宋玉竹决定,把官道全都修成两丈宽的水泥路。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且长久的工程,不过修好了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

    官道向北修到通州,向南修到苏州城外,向东修至东州,向西跨越半数疆土一直延续到西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朕要搞基建》60-70

    州,贯穿整个大启朝的东西南北。

    此路延绵万里,被后世的人称为“开创之路”,上千年年后依旧保留着遗址。

    史书上对这条官道褒贬不一,有人觉得长治帝是暴君,这么长的水泥路全部由人力一点点的修出来的,不知道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当然更多的是赞美,如果没有这条路,大启的经济不会发展这么迅速,百姓还活在刀耕火种之中。

    不过那都是千年后的事,宋玉竹不得而知,眼下他有件十分棘手的事需要处理。

    今日下了朝,他匆忙招赵骁去书房议事。

    赵骁关切道:“刚刚上朝的时候就见你神色不对劲,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宋玉竹摇头道:“没有,鲁州好像出事了。”

    早朝时,宋玉竹脑袋里的地图突然发出警报声,宋玉竹吓了一跳,以为又触发了什么隐藏任务。

    结果打开地图一看,鲁州地界出现了一个硕大的叹号,上面还有一条红色小字,该地区民心降低到百分之四十,已经关闭该地区的查看权限。

    这种事之前从未发生过的,宋玉竹震惊过后,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阿骁,辛苦你走一趟,帮我去鲁州看看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赵骁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放心,我一定会查清到底发生什么事。”

    今年北方的秋天来的格外早,刚过了中秋节天气就冷了下来。

    鲁州平遥县,几百个男丁正在修路,这些人都是附近乡镇服徭役的农民。

    “爹,咱们干到什么是头啊?”刚满十六岁的乔栓子啃着豆饼子问父亲。

    乔岭叹了口气:“不知道,也不知道家里的田地怎么样了,你娘一个人能不能收得了。”

    乔家统共七口人,除了老人和孩子和父子俩,家中全靠乔娘子一个人抄持。

    他们已经出来修了大半个月的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乔岭心里十分担忧。

    徭役自先秦有之,分为力役和兵役两种,修路就是力役。

    官府修路,百姓们接到通知,家里凡是年满十六岁的男丁,皆需要派出服徭役。如果不想服役,可以花钱赎,一个人折五两银子。

    穷苦人家哪来那么多钱啊,只能老老实实过来修路。

    “别歇着了,赶紧起来干活!”有官差甩着鞭子走过来,催促这些民丁起来运送水泥。

    这人要把烧好的水泥运送到铺路的地段,送晚了会耽误今天的进程。

    乔栓子背上竹筐,见父亲肩膀上满是血痕,伸手接过来一起抗在肩头。

    “我自己来吧。”

    “没事,爹你歇会。”

    乔岭跟在儿子身后,看着比自己高半头的小子,满脸欣慰。

    没走出去几十米远,前面突然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摔倒了,身上的竹筐把他压在下面半天爬不起来。

    衙役非但没让人把他扶起来,反而抽了他几鞭子:“别他妈装死,赶紧起来!”

    老人哎呦哎呦疼的直叫唤,乔岭连忙走上前去,拦住衙役道:“官爷你莫要打了,他若是装的早就起来了。”

    “撒手?你他妈算什么东西,也敢管我?”说着甩着鞭子,狠狠抽在乔岭身上。

    那鞭子都是浸了水的牛皮,抽在身上一条血泡,疼的他直吸冷气。

    乔栓子瞬间红了眼睛,恶狠狠扑过来,把衙役一顿捶。

    旁边的人见状赶紧把两人拉开,得罪了官差还有好果子吃?怕是小命都得扔进去哟!

    衙役捂着脸,怒冲冲道:“你们这群刁民等我回去,让县令老爷治你们的罪!”说罢便一溜烟的跑了。

    “爹,你还好吧?”乔栓子把他爹扶起来。

    “我没事。”

    被救下的老人家,满脸歉疚道:“连累你们父子二人了。”

    乔岭强撑着笑了笑:“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还能眼睁睁的看他把您打死不成?”

    旁边有人附和道:“这些狗官不讲道理,天天修路还要被打,还有没有王法了?”

    “就是!老子早就不想干了!从早干到晚一文钱都不给,每天只吃两顿豆饼,哪里吃得饱啊!”

    “家里的粮都快被雀吃没了,再不收,就算不被他们打死,今年冬天也得饿死!”

    “不干了,不干了!”

    大伙正准备撂挑子的时候,远处突然响起一阵马蹄声,一大队人马乌泱泱的跑了过来。

    老百姓们以为是那几个衙役叫来的人,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动。

    马蹄声越来越近,为首的男人骑着一匹漆黑的高头大马,头戴黄翡玉冠,身穿薄甲,拉住缰绳停在这群民丁身边。

    “你们是负责修路的民丁?”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说话。

    乔岭一瘸一拐的走到前面,跪地道:“回大人,我们都是大田镇的民丁,被征召徭役过来修路。”

    乔栓子连忙挡在父亲身前:“衙役是我打的,你要发落就发落我吧!”

    第65章 搜查

    赵骁的目光在二人身上巡视,见上年纪的男人脸上有条鞭痕,身上也有血迹。

    “身上的伤是怎么弄的?”

    乔岭硬着头皮道:“回官爷,是被衙役打的。”

    “衙役为什么打你?”

    乔岭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有遗漏的后面村民七嘴八舌帮他补充。

    赵骁听了个大概,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乔岭。”

    “你们每日修几个时辰的路?”

    “没算过,丑时三刻起来,一直修到天黑,中间只给半个时辰吃饭和解手的时间。”

    “天天如此吗?”

    乔岭点点头。

    “官府管饭吗?”

    乔栓子赶紧从口袋里翻出剩下的半个豆饼递给他:“每天给两个豆饼,一碗稀粥。”

    赵骁拿手掰开,见豆饼子里面还混着野菜和豆荚,猪吃的都比这吃的好,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

    “你们一起来修路的有多少人?可有伤亡?”

    乔岭见他不像是县衙里的人,便道:“我们村一共来了八十三名男丁,其他村子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这只有我和乔石叔受了伤。”乔石就是刚刚跌倒的老人。

    赵骁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他:“拿去治伤,路先不用修了,都各自回家去吧。”

    大伙在原地不敢走,逃役可是流放的大罪,眼前这人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他说走就走,万一衙门追究下来怎么办?

    郑大安走上前道:“这是咱们大启的辅国将军,他让你们回去,没人敢找你们的麻烦!”

    百姓一听立马跪地磕头高喊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朕要搞基建》60-70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抗起锄头铁锹,马不停蹄的往家跑。

    唯有乔岭依旧站在原地,乔栓子拽了他爹一把:“爹,你怎么不走?”

    没想到乔岭上前拦住赵骁,跪地道:“大将军,这路是今日不用修了,还是以后都不用修了?”

    他想的很周全,若是过些日子继续修路,那挨打的衙役肯定会继续找他们的麻烦,倒时指不定要挨多少打。

    民不与官斗,他们不过是普通百姓,哪惹得起官差。

    赵骁道:“你们放心,官府的人不敢再找你们麻烦,路也不会让你们白修。”

    乔岭这才放下心来,连忙磕头谢恩:“谢谢将军!”

    父子俩离开后,郑大安忍不住道:“这也忒黑心了,从早忙到晚还不给吃饱饭,老百姓不反才怪!。”

    赵骁翻身上马,火蹭蹭的烧起来,玉竹让户部拨了三百万两银子修路。

    如今百姓拿不到饷钱就罢了,连饭都吃不饱,那些狗官都把钱花到哪去了?

    “去县衙!”军队轰隆隆的朝县城跑去,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就抵达了附近的平遥县。

    县令听闻县里来了军队,吓得早早跑到衙门口恭候。

    他还不知道是哪个官员来县里,揣着手心中忐忑不安。

    不多时赵骁带着人进了城,刚到县衙门口,县令便挺着肚子匆忙的跑上去。

    “下官平遥县令高鸿宝,见过大将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