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原是户部的人,叉手彼此见礼:“我是受婶母托付,来探望生病的堂弟弟。”
对方笑着说自己是来处理吉贝的事,忙得头昏出来散步。前不久皇帝赐给宰相们一人一床吉贝褥子,官员们也都各有渠道去了解过吉贝,赵娘子也不例外。她笑着恭喜:“忙碌就是有大进展了,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听闻你升迁之喜了。”
户部官员连连摆手,夸赞都是宋王的功劳。
等两人分别后,赵娘子背着手问侍从:“这边不像是去往后院的路啊。”
侍从道:“大王说自古无男王妃,但她愿为曾孺人补足礼,在王府后院圈了一处专门为曾孺人修葺新院,匠人修的急占了路,只能绕小门去。赵孺人本就住的偏,走这小门反而快。”
果不其然,没多久侍从就带着赵娘子跨过一道木门,再走百步就是赵孺人所住。
院中干净整洁,不像是受虐待的模样。赵娘子进门就望见到卧床养病的赵孺人,四目相对,赵孺人潸然泪下:“阿姊来了……”
屋内飘着淡淡的药味,赵娘子见床边一碗黑黢黢的药汁放凉了也未动,坐到床边亲自喂药:“婶母放你不下,叫我来看看你。身体是自己的,伤身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便是再难过于宋王纳美,也不必如此难为自己。”
不等赵孺人说话,赵娘子已经用勺子将药汁送到他嘴边,说:“我和宋王说了,过些日子我让家中你用惯了的老人来帮着照顾你。自小到大,你在家里见过的还少么,服侍宋王,要把身段放软些……唉,这些本来不该由我和你说的,说多了你也不爱听。切记,好好活着,把日子过下去。你要知道,族老们是容不得名誉受损的族人的,你没有退路了。”
把药喂下去,赵娘子知道赵孺人还心有不甘,说起自家事:“人活着都是一样的,我屋里还不是留了一个崔家男子,三天两头闹出事端,偏偏教训不得……”
赵孺人捂着嘴咳嗽,有气无力地说:“我明白的,阿姊,我不想听了。”
赵娘子放下药碗,叫来几个当初陪嫁的侍从走出门,逐一叮嘱:“万万不能让孺人忧思过重,外面的事,就不要多提了。最好是能劝着与宋王服软,我再送个侍男来陪着,别再与宋王交恶,也别起忮忌之心。”如此这般,才不放心离去。
第146章
数车吉贝籽被送入鼎都, 分派至各处皇庄试种,鼎都内关注此事的有心人不少,但更多的在乎浮于表面的姬宴平与曾家之间的亲近。
从前, 姬宴平出生时, 齐王不曾承认过她的亲父是谁,曾驸马活着时在外也没有被姬宴平当做长辈看待。但曾驸马秉性温良, 对姬宴平视如己出, 就连齐王身边偶尔出现的男子也不做忮忌态, 这般好男子明面上为人称颂, 私下却多有人嗤笑。
也曾有人笑话过曾驸马白费功夫,二十年过去, 姬宴平长大成人却意外地表现出对曾家的亲近, 似乎有些承认曾家的意向, 连连提拔曾姓族人。
只要能获得利益,大多数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在乎血缘。
一时间,各家各户对太子以及诸位亲王后院仅剩的位置又热络起来。
阿四整日抱着律法案例苦心研究, 空闲时间还要冥思苦想如何说服户部掏出银钱推广给女子授田的事宜,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忙得连出门玩的时间都没有。
直到一切尘埃落定, 她才从宫人偶然提起的话语间听见姬宴平又纳了一孺人。
前头有个赵孺人的例子,阿四没有太惊讶, 拉过雪姑问起:“是曾家小郎得罪我三姊了?”
雪姑失笑:“四娘多虑了,宋王已经不是行事冲动的少年人了,她是深思熟虑过的,听说早些日子都亲自去下聘礼了。正式定了明年的好日子, 虽算不上正式的婚娶,也大差不差了。”
既然老姬家都没打算给家里女儿安排多余的阿耶, 自然也不会给孩子们弄个明媒正娶的正室放在身边自找麻烦,故而臣下多次上书为太子与亲王们选婿都被皇帝搁置了,全部以选秀男作为代替。
而姬宴平此次的作态,显然是对曾家小郎极为重视了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140-160
。虽然没有三书六礼,但是宋王摆出态度了呀,曾家必然恭恭敬敬地感恩戴德。
亲王依照礼制只能有两位五品孺人,如今宋王府内两人齐备,先进门的是个整天卧病又爱耍小性子的,今后这府内,曾小郎没有正当名分,也和男主人无异了。
往外一说,谁人不羡慕呢?
听完宫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阿四满脸“我又学到了”。
人只要足够理直气壮,就是行为稍有些出格,也会被认为是正常。有诸多荒唐事在前,前朝百官对宋王的容忍度高得不得了,只要姬宴平不去杀人放火造反,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谅解。
天潢贵胄嘛,有点小癖好、小脾气多正常。
阿四就着难得的八卦吃完早膳,漱口出门上学。
这一年里,弘文馆有一批人到了年纪,以明经科出仕,空余的位置会在九月后补上。阿四身边依然是叽叽喳喳的旧人,倒是距离她远一些的座位上,不少位置也空置了。
阿四在上课的间隙和孟长鹤小声聊天:“那边我记得坐着的是几个十五六岁的少男,不是说满十九的离开了吗,怎么他们也走了?”
孟长鹤同样悄声回答:“听说是有几家要换了孩子来,也是九月入学。”
“嗯?”阿四疑惑,“各家能入学的都是有定数的,哪能换了人来?谢大学士能答应么?”
裴道悄咪咪加入聊天:“这我听大母提过一嘴,说是那几家都是要把小郎换了小娘子来,谢大学士这才勉强同意的。”
“哦”阿四懂了谢大学士的做法,但不明白这些小郎的长辈怎么就突然舍得把家里小郎从弘文馆送出去了。刚开始既然送的是小郎,摆明就是更看重男孩,如今一眨眼换了女孩来,虽是好事,却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能突然想通了不成?
突然想通是不可能的。
午后阿四照常去刑部晃悠,观摩大小官吏处理事务,空余时间和年轻的小官吏一起喝茶点心谈天,正天南地北地聊着,不知道哪个人先说起家中小郎参选太子的采选事宜。
这话炸开一锅,人人都说起家里小郎的准备来,话里话外很是不赞成。
只有阿四一脸茫然:“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就有聊惯了的小吏给解释:“太子殿下年二十八无子,上下官员都以为是东宫的美人不能讨太子殿下欢心的缘故,纷纷上书请陛下为之择美。昨日陛下已经首肯了,说是要在太子殿下三十岁之前选良家子,不光给太子殿下,还要给诸位亲王、以及郡王、嗣王们一并安排。掖庭处已经开始准备采选了。”
太子不近男色专注政事已不是新鲜事了,因身份尊贵,久久无妊,明面上也无人敢将缘由安在太子身上。但私下不免有些议论,或是猜测太子有磨镜之好、或是身体不便。
但是,这种担心落到纸上,必然是东宫美男不得力,不能引太子临幸。
阿四挠头:“那也是太子阿姊,怎么就关联到其他亲王身上了?”
“或许是陛下认为宗室子嗣应当更加繁茂吧……”
接过无法深入展开的话题,官吏们说起这次的选拔对象:“宰相们都说是从前选的男子身份不够尊贵,品性不够出众,这次要在五品以上的官宦人家中采选,所有十五岁以上的适龄未婚的男子都在其中。听说已经有明意,不许在近日许婚逃避采选。”
“这意思是出身越高越好吗?”阿四戳戳碟子里的糕点,不期然想起弘文馆里猛然少去的人。
“大约是吧,就读的学馆越好、才学越出众,应该会更容易被选中。”小吏也很迟疑,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
于是,阿四抖露了弘文馆里突然被更换的男学生一事,对此深感不满:“这些人不会是为了躲避采选才退学的吧?这不是欺君之罪么?”
能就读弘文馆的都是王侯高官之后,小吏不敢妄言,尬笑道:“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参选,才退学准备了。”
太子后院的位置也有裁撤,去除了原先的太子妃、良娣、良媛,只留下正五品承徽十人、正七品昭训十六人、正九品奉仪二十四人。旧日的东宫宜春院美人占去半数昭训、奉仪,留下的还有二三十位置,加上各大王府的空缺,眼看皇帝意思是打算一次性排满了。
这一手足够狠,足以将下一代男性核心继承人抄底半数。
可能别人也瞧出了皇帝陛下懒得遮掩的本意,这才乖乖将女儿们推向人前。只要入学弘文馆,家族没有谋反牵累,前程几乎是铁打的。这一退,那些小郎回头就要去和千军万马争独木桥——科举。
再把科举的口子收紧,一松一紧之间,漏出来的都在皇帝的掌心里。
阿四张嘴把戳露馅的茶点吃了,兴奋道:“到时候我找机会去跟着看看热闹,回来就和你们分享见闻,肯定很有趣。”
小吏可不敢想那样的场面,用茶碗堵住嘴,唔唔两声作为回应。
黄昏,阿四叉着腰和一众官吏从官署里走出,踏着夕阳回家时,慢慢品出更多的感觉来。
皇帝阿娘俨然越活越健朗的架势,哪个人胆大包天的下属敢在皇帝好好活着的时候瞎叭叭太子有没有后的事,皇帝又不是没有其她皇子,这不是纯属咸吃萝卜淡操心。
一般来说这种苦恼只限于东宫的属官,自家事自家操心,东宫一系要考虑将来的饭碗。这种大场面的、提出要为太子开枝散叶的事,只能是背后有人。
这人也不用猜是谁了,必然就是皇帝。
哪个不要命的感在皇帝面前跳哟,除非赶着去投胎。
阿四胡乱猜想一路,自娱自乐到了开心处,停下脚步“嘿嘿嘿”笑出声。
路过的宫人笑道:“四娘是见到庭中的小树欢喜吗?”
丹阳阁中一种巍然大树中,只有一颗柳娘植下的梧桐树可以算是小树,但它也超过阿四的身高了。
阿四顺手摸摸树干,笑:“是呀是呀,相当漂亮呢。”
雪姑听见动静走出来,估摸梧桐小树的高度后道:“嗯,是有一丈高了。”
“一丈高?应当是没有的吧?”此时的一丈约是三米,阿四虽不能目测小树具体高度,但没有三米还是能看出来的。
雪姑道:“夏商之际,一丈约莫五尺四寸(一米六出头),算来,也就是这般高度。”
宫人掩袖便笑:“丈夫、丈夫,一丈之夫,仅是这般高么?”
阿四乐呵:“这一丈一朝更比一朝长,看来就是为了让一丈之夫也能显得高大一些。”
雪姑走到另一株高大粗壮的梧桐树面前,抚摸粗糙的树皮,与阿四说:“我们四娘,将来必是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建木的。”
这话阿四爱听,也很感动,但警觉道:“雪姑不会也要离开丹阳阁了吧?”
雪姑情不自禁笑出声:“四娘多虑了,孟刑部也罢、柳内相也罢,她们都是自外官调来的,而我乐得做内官,自认也不愧对俸禄,大约是要留在这儿一辈子的。说不准,能有幸得朝廷发放的致仕后的半禄呢。”
诸职事官年七十致仕,五品以上每年给原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140-160
先一半的俸禄。
内官六局为首者为正五品,丹阳阁的内官如何也不可能在五品上致仕的。雪姑的意思是,她会一直跟在阿四身边,直到她开府作为属官跟随至王府,届时自然有大把的官职可供选择,吃上退休的俸禄也就指日可待了。
阿四非常高兴,拉着雪姑的手回屋,共食一餐饭。
饭后阿四出门遛弯,不意看见花园小松树背后有一页纸,凑近看,上有一首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①。”
阿四读了又读,很是喜欢。她将小诗记下,回宫抄给雪姑:“这首诗我很喜欢,找一找放诗的人吧。”
第147章
吉贝的种植和利用在宋王府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推进, 户部那头也逐渐清闲下来,阿四终于等到了户部姚侍郎兑现的承诺。姚侍郎委托宫人来找阿四,商定了一个合适时间在户部见面。
为此, 阿四特地推掉了今日在刑部学习, 下学赶回丹阳阁换了一身衣裳,出门去见户部侍郎。
姚侍郎如此前答应的那样, 把行踪神出鬼没的户部尚书留在官署内, 直到阿四上门, 两人见面。
户部尚书起身向阿四见礼, 她笑容热情:“听说四娘寻我多次,竟不凑巧, 一次也没能碰上面聊一聊。下回, 四娘只管叫宫人来传话, 由我上门才对。”
阿四才不信这番胡话,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