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踏实。
伯景郁虽然不知道庭渊在怀疑什么,但他愿意帮庭渊求证。
宁可白忙活一场,也要把事情弄得明明白白。
隔天半路上他们就遇到找过来的惊风和飓风。
看到庭渊跟着返程,他们也算放心了。
庭渊倒是觉得挺稀奇的,伯景郁都追出来几天了,他们才跟过来,也是对他够放心的。
傍晚进城,在酒楼里吃了晚饭才回内城。
刚到官驿,就看到有个老妇人跪在官驿外面。
惊风上去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守卫说:“这妇人是来求王爷为他儿子申冤做主的。”
惊风问:“有冤屈为何不让她进去,而是让她跪在外面?”
守卫有苦说不出,“这真不是我们让她跪的,她儿子在人家婚礼上往井水里下毒,毒死了三十多号人,接他们这个案子的刑捕和推官都说证据确凿,而且她儿子也在牢里认罪了,亲口承认是他干的,就这老妇人硬要说不是她儿子干的,证据摆出来她也不相信。”
“不是的,不是我儿子干的,我儿子虽然脑子不好,但肯定不会干这种坏事。”老妇人跪着上前抓住惊风的衣袍,“官爷,真的不是我儿子干的,求你们重审此案,还我儿一个清白。”
庭渊和伯景郁都听到了外面的对话。
伯景郁问庭渊:“这事儿你怎么看?”
庭渊摇了摇头:“光听他们的对话,我也听不出什么,要不先让这妇人起来,让主审这案件的相关人员都过来,把卷宗都带上,我复核一遍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疑点。”
“现在?”伯景郁有些不确定,现在天都黑了,要是现在办这事儿,搞不好又得通宵,他问庭渊:“你的身体可熬得住?”
“有案子当然是以案子为主,时间不等人,这妇人也不知道在门外跪了多久,复核案件要不了多少时间,且先帮她复核一遍再说。”
庭渊不倾向于任何人,但他不希望有冤假错案,“这案子死了三十多号人,小心一些总归是没错的,要真放跑真凶,那得多可怕。”
伯景郁撩开帘子与外头的惊风说,“惊风,你且将妇人带进官驿正堂,差人去办理这案子的衙门跑一趟,将案件所有相关的卷宗以及主审的官员全都带到官驿来,我们复核一遍这个案子。”
惊风点了个头,弯腰将妇人扶起来,“王爷说帮你复核一遍这个案子,你且随我进官驿,有什么冤屈,你慢慢说与他们听。”
妇人顿时眼泪涌出,便要朝着马车磕头,被惊风一把拉起,“你儿有无冤屈也得我们复核案件之后才有定论,王爷不喜欢人跪拜,你只需要如常说出自己的冤屈就行。”
听了惊风这话,妇人忙不迭地点头。
庭渊:“这妇人可能也没吃什么东西,让人给她弄些吃的吧。”
“好。”
伯景郁与庭渊先回了一趟院子,换了身衣裳,简单洗漱了一下,这才去正堂见这妇人。
妇人看起来四十左右,就是精神样貌萎靡不振。
伯景郁看桌上的东西也没吃上几口,与她说:“大娘,您还是多吃点东西,养足了力气,好与我们说你儿子的冤屈。”
妇人之前便远远看过伯景郁的样子,一眼便认出了他,眼泪和下雨一样往外落。
伯景郁见到这一幕,忙安抚她的情绪,“大娘,若你有冤屈,我们查实,必然是会为你儿子讨回公道的,你不必过于激动。”
“王爷——”说着妇人便对下,“求王爷明察。”
“你且放心,若真有冤屈,本王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杏儿帮忙扶起老妇人,与她说:“大娘,您要相信,王爷必然会秉公办理,您如今最重要的是保重身体,多吃几口东西,吃饱了有力气了,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给我们听。”
杏儿端起饭碗塞到妇人手里,“我看您与我阿娘年龄相仿,您就放心,若您儿子真有冤屈,我们肯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中州四百多官员都能说斩就斩,咱们王爷最是能明辨是非了。”
由着杏儿与大娘套近乎,又是递上碗筷,又是夹菜,一口一个大娘喊得亲切,以女儿的身份和大娘沟通,大娘的情绪稳定得倒也快。
杏儿朝伯景郁他们点了个头。
赤风看着杏儿如此聪明,心里是越发地喜欢。
以前他就是觉得这姑娘长得漂亮,这么久相处下来,她有情有义聪明伶俐,比京城那些名门贵女可招人稀罕多了。
可惜,名花有主。
赤风在一旁默默叹息。
飓风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这没有来由的叹气是为什么。
霜风与伯景郁同时出现时,会戴上一个面具遮掉半张脸,遮掉脸后便与伯景郁不是那么像。
防风抱臂靠在柱子上,倒也想看看这案子还有什么反转。
伯景郁没回来之前,这案子他与疾风也去查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劝说过妇人回去,妇人始终不肯离去,坚信自己的儿子无罪。
据说庭渊破案的能力很强,之前没亲眼见过,如今也想亲眼见识见识。
庭渊与伯景郁坐在一起,耐心地等着妇人吃完饭,再与他们说案情。
妇人勉强吃下小半碗米饭,实在是吃不进去了,杏儿给她递了一杯水,将东西收走。
妇人站起身要跪地,被伯景郁制止。
“不必跪着,你就坐着说就行。”
妇人明显愣了一下,倒是没想过王爷会这么亲民,一点都没有架子。
她有些拘束,“民妇还是站着说。”
杏儿拉着她坐下,“大娘,不必站着,王爷不兴上下礼仪这一套。”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120-140
庭渊也说:“大娘,就不要拘束礼仪了,与我们说说你儿子的冤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这一口一个大娘,给这妇人叫得亲切。
她道:“我叫张微萍,城外紫云庄的仆人,我儿叫江小宝,今年只有十六岁,小时候摔跤伤了脑子,一直有些憨憨的,前日少庄主娶妻,庄子上往来的宾客有一百多号人,庄上摆宴席招待客人,可这宴席还未结束,便有不少客人中毒身上,便立刻差人到衙门报案,经过衙门的仵作查验,井水有毒,我儿一直在井边负责帮忙打水,他们说是我儿下毒谋害客人。”
无人打断她,等着她继续往下说。
张微萍擦了泪后接着说:“我儿心智不全,他怎可能干出这种谋杀客人的事情,更不可能往水井里投毒了。”
庭渊问:“可知道往水井里下的是什么毒吗?”
张微萍道:“是耗子药,庄子上闹耗子。”
“这耗子药平日里都在那里放着,容易被拿到吗?”
张微萍:“一般都在库房里,随时要添置耗子药防老鼠,我担心小宝误食,特地与他再三说明这东西有毒,不可随意触碰,会被毒死,他不敢碰这些东西的。”
“衙门的人说你儿子是凶手,是什么证据?”
若是没有证据,衙门肯定不会随意定案,特别是闻人政的案子在前,如今没有确凿的证据的案子,一律不予立案。
人都抓了,肯定是有确凿证据。
张微萍捂脸痛哭,“他们在我家小宝身上发现了装老鼠药的包装纸,便非说是我儿往井里下药,我家小宝也承认了自己把包装里的药全都倒进井里了。”
“你家小宝平日里会撒谎吗?”庭渊问。
张微萍摇头:“不会,小宝心智和五六岁的孩子一样,不会说谎。”
“既然如此,东西在他身上发现的,他自己也承认了,他又不会说谎,那这个证据链是很完善的,为什么你会说小宝不会投毒?”伯景郁觉得有些奇怪,逻辑上判案的官员定罪是没有问题的。
庭渊没忙着下定论,问道:“小宝可曾交代过作案过程,他怎么拿到老鼠药的,又为什么要投进井水里。”
“小宝说他看到有只老鼠掉进水井里,然后便拿了老鼠药,想将老鼠毒死。”
伯景郁:“……”
听起来像是心智不全的人能干出来的事。
第125章 量不致死
“那照你这个说法,事情确实是小宝干的。”
伯景郁听着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为何你坚持说不是小宝干的?”
张微萍哭着说:“我家小宝不敢害人的。”
伯景郁:“他确实没想害人,他想毒死老鼠,只是误将吃酒的宾客给毒死了,但不管是否有意,这几十条性命也确实是死于他手,衙门判案的人判得没什么问题。”
伯景郁问庭渊,“你觉得有问题吗?”
庭渊道:“截至目前是没有问题的,剩下的得看了卷宗才知道。”
按照张微萍的说法,江小宝的本质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杀老鼠,虽不是直接杀人,也是间接凶手,按照律法,间接杀人也要处死。
所以江小宝必死无疑。
张微萍抱头痛哭,“我家小宝不是凶手,他真的不是凶手。他只是想毒老鼠,没想害人。”
“大娘,无论他本意是否要害人,这些人却是是死在他的手上,那么他就该为这些人的死负责。”
伯景郁能够理解一个母亲想要维护儿子的心,可这不代表因为这份心,江小宝就不用接受惩罚。
他道:“大娘,小宝是您的儿子,可死的那些宾客,也可能是别人的儿子,别人的父亲,别人的母亲,别人的女儿,他们也很无辜,高高兴兴地过来喝喜酒,却把命交代在了这里,你不想自己的儿子死,他们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死,总得给人一个交代,这可是三十多条人命。”
三十多号人,背后有许多家庭。
有些可能成为孤寡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
有些可能成为孤儿寡女,一夜之间失去双亲。
这些人也很无辜。
庭渊很赞同伯景郁这个观点,即便是误杀,也该承担责任。
张微萍在正堂里哭得昏天黑地。
这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悲剧的源头则是江小宝将耗子药倒进了水井里。
没过多久负责案件的相关人员都被拉到了正堂,卷宗厚厚一摞。
庭渊接过卷宗,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
小半个时辰后,合上卷宗,他问审理案件的官员,“投入井水里的耗子药有多少?水井可以装多少水?你们有人测量过吗?”
这些卷宗里并没有人写到过。
“这……”
这些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说不出话来。
庭渊便知道,没有人测量过。
伯景郁问:“有什么问题吗?”
庭渊道:“一包耗子药放进一盆水里,一桶水里,和一口井里,毒性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水井很深,可以装上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水,一包耗子药倒进去毒性真的还能有那么强吗?”
“撇开剂量谈毒性那就是扯淡。”
张微萍听了庭渊的话,立刻说道:“耗子药一包也就一两的重量。”
庭渊问她:“水井有多深,平日里要装多少水?”
张微萍道:“大约十米深,井口是两米宽,这井是我男人在世时他们一起打的,庄上农忙时几百号人吃水都能供应得上。”
庭渊在纸上算了一下,就按照张微萍给的数据,水井的容积是三十一立方米左右,也就是三十一吨的水。
一包耗子药混进三十一吨的水还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毒死几十号人吗?
庭渊有些不确定。
他与伯景郁说:“得让许院判过来一趟,我有些问题请教。”
转而他又看向官员,“你们手里可有留存耗子药作为证据?”
官员们纷纷摇头。
庭渊问:“如果现在动身去城外紫云庄,得要多少时间?”
官员道:“大约两个时辰。”
“恐怕咱们得去一趟紫云庄求证一下。”
水井里的水可能有毒,但能不能毒死一个人,那得另说。
庭渊问主审案件的官员,“你们当时是如何确定井水有毒的?”
官员回答:“当时我们最开始怀疑的是饭菜,将所有的菜全都检验了一遍,用银针试了毒,饭菜确实有毒,就把厨房里所有弄菜的人全都盘问了一遍,没有人往里头下毒,便怀疑可能是水有问题,我们就去测了井水,井水的确有毒,将一条活鱼放进井水里,没过多久鱼就死了。”
“水井打水一直是由江小宝负责,他很多事情做不了,打水这个活很简单,就交给他来干,我们问起他,他承认自己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