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如此一来,列国若再结盟,秦军将无粮可续!”
郭开放下金尊,挥着宽袖煽情地大呼道,“秦王连灭两国,如今骄态傲然,最是志得意满之时,想必他眼下,是听不进满朝文武劝谏的,真乃天助我赵国也!列国向来只从他国招揽人才,何人会浪费时间钱粮自己培养?王上只需静观其变,便可坐收渔翁之利。灭秦国者,秦王也!”
大臣们笑得更欢快了,赵王含笑举尊畅饮,痛快哉!
但被赵王打发到代郡驻守的李牧,听闻此事后,却为赵国的来日忧心不已。
如今列国人才皆已断代,魏国这般仓皇被灭,正在于它再也找不出信陵君那般的栋梁之才。
而秦国若再源源培养出自己的人才,那些饱受君恩的庶民子弟,便会将“忠君报国”的信念牢植心间,届时,这些人才只会为秦国所用,列国再想如往日那般以高官厚禄诱之,难矣!
第73章
诸国之中, 对秦国大张旗鼓开公学、行科举一事,与李牧一样忧心忡忡的,还有楚国的上将军项燕。
此刻, 华美奢丽的淮南寿春王宫正殿中,伴随着古琴悠扬的乐声,轻纱幔裳的舞姬正扭着柔软的腰肢翩翩起舞, 年轻的楚王负刍边陶醉地伸手徐徐打着拍子, 边半眯着眼欣赏着眼前的佳人美景。
历任楚王皆好细腰,楚国之中,非但盛行女子腰肢盈盈一握, 贵族男子亦喜穿束腰宽袍,以彰显他们推崇的瘦美风流之态。
而偏偏穿了一身胡服窄袖利落着装的项燕, 正站在大殿中苦口婆心劝谏君王,
“王上, 眼下秦国已灭韩魏, 余下山东四国, 必将与秦国迎来一场生死存亡之战, 无论秦国打算一二年间再灭一国, 还是三五年间再诛一君,此战虽晚必至矣!”
“如今秦王开办公学、培养人才, 足见其一扫六合之志!若非如此,秦国朝中已云集列国之精英, 何须再耗费财力培养恁多人才?老臣以为, 我等四国与其坐以待毙, 不如趁秦国眼下无心开战之际, 率先联手对秦国发起攻击,打它个措手不及, 如此,方能寻得一线生机”
说完,他恳切看向殿上的君王,希翼此番能劝服对方。
如今,列国每回发起联盟之约,项燕都是楚国朝堂最坚定的拥护者,然而,楚王每回都会在宗室的劝谏下,率先歇了联盟之心。
项燕深知,随着在秦国布局多年的昌平君骤然被秦王以“叛国”之名除去,留给楚国的时间,着实不多了。
按他与昌平君的谋划:在那位年轻秦王,意气风发开启吞并天下之战时,必不会将灭国的目光,第一个瞄准地阔山多的楚国,而会先解决离秦国最近的三晋之地,以免在攻楚时腹背受敌。
届时,无论秦国灭了韩赵魏哪一国,昌平君都能伺机挑拨其贵族旧势力发动叛变,进而说服秦王,以他楚国公子的身份“前去平息人心”,从而趁机从咸阳脱身,暗中联合楚国与三晋势力蛰伏,待秦国悍然发动攻楚之战时,再与项燕的军队里应外合,给秦军背后以致命一击
眼看一切都在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前进,然而,昌平君竟突然死了,亡了国的韩魏贵族在秦国的淫威之下,乖巧得如同孝子贤孙,楚国数十年的谋划,彻底成了竹篮打水,万事皆空!
与之相反的,却是秦国愈发诡异的兴盛之况:它先是挖出大量可燃之黑煤,再又莫名得到许多高产之粮种,然后又大量吸引各国百姓前往秦国开荒耕地,如今,秦国又要开科举“以考取吏”
项燕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场决定国之存亡的战役,一旦往后拖得越久,秦国的优势将变得越大,列国若只求自保而不早日联手主动出击,来日,将被秦国如杀鸡宰鹅般轻巧扭断脖颈!
良久,他仍未等到君王的回复,不由转头看了看那些舞姬,眼中闪过一丝恼怒,提高声调再问道,“不知王上以为老臣此计如何?”
楚王被这乍然响起的声音吓得身子一抖,待睁大眼一看,面前的项燕气得花白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他忙从花纹繁复的跪席间优雅起身,挥袖让琴师和舞姬下去,来到项燕面前细细打量他半晌,摇首道,“老将军往后进宫,莫再穿这粗鄙胡服,寡人瞧着实在难看至极,玄色?那是只有秦国蛮夷才穿的”
楚国喜巫近鬼之习俗,堪称列国最盛者,故而楚文化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70-80
之中,常有光怪陆离的“鹿角立鹤”、“虎座凤鸟”图腾。(1)
而楚国王族坚持认为自己乃火神祝融之嫡嗣,故而无比崇尚日神火凤,服饰以赤色为尊。
说着,他又扶了扶头顶上近两尺的高冠,笑道,“列国之间,唯我楚国冠服最为精美华丽,老将军身为国中大将,更该弘扬我楚国服饰之威名”
项燕看着身穿高腰曲裾深衣、宽袖之夸张恐能塞下个成人的君王,心中充满了悲哀——楚国危如累卵之际,王上竟还惦记着这些穿衣打扮之事!
悲归悲,他面上还得认真解释道,“老臣是武将,这胡服方便上马作战,若穿惯了宽袍恐于出征不利。不知王上以为老臣之计如何?”
楚王疑惑道,“爱爱卿方才说了何计?”
项燕压下心中烦闷,疑心君王是故意的,待计较一番后,只好退而求其次道,“若王上不愿与列国结盟攻秦,至少也应与赵国结盟如今三晋之地只剩赵国,依老臣判断,赵国一旦覆灭,秦国必将转而攻打我楚国,故而,楚国应与赵国形成最牢固之盟友,腹背牵制秦国,若秦国攻赵则楚国救之,若秦国攻楚则赵国救之”
“欸,停停停!又是这与列国联盟之事,今日魏国明日赵国,寡人耳朵都要听得起茧了。按理说,老将军年事已高,本该趁列国休战时节颐养天年,何苦整日惦记着打打杀杀之事?”楚王一脸烦恼地返身回到殿上,这项燕打仗虽是行家,为人却着实无趣了些。
项燕还要再劝,却见身穿华美宽袍高冠的令尹昭让,和左徒屈附,正从殿外并行走来,二人瞥了他一眼后,笑吟吟上前道,“王上,云梦泽县尉为您献来一头通体雪白之鹿,还请王上前往苑囿一观!”
楚王登时眼冒亮光,起身抚掌笑道,“大善!”
说着,便急急下殿就要跟二人前去,项燕悲愤道,“王上,如今高悬于头顶之秦剑,还抵不上一头鹿重要吗!”
昭让闻言顿下脚步,笑眯眯来到他面前,“项老将军莫非没听少司命有‘灵鹿出则天下定’之预言?我等如今四处为王上寻找祥瑞之灵兽,正是想为楚国取走悬于头顶之剑。不知项将军可愿一同前去观看?”
项燕冷哼一声,扭过了头。
屈附冷笑道,“看来,有人还在为先前流言一事,为哀王鸣不平而怨恨王上呢!”
楚王负刍听见“哀王”二字,方才还一派温和的面色立时一大变,转身厉声道,“项燕,你念念不忘流言之事,果真暗怀对寡人不满之心么?”
他最厌恶听到的,便是楚国哀王熊犹这名字,此事楚宫中人尽皆知。
当初,考烈王立熊悍为太子,待熊悍奄奄一息之时,名下却只有公主而无公子,只好按兄终弟及的习俗,立同母昆弟熊犹为新君。
但熊犹即位不过两月,便被庶子出身的负刍派门客刺杀而亡,他也顺理成章当上了楚王,正因如此,但凡有人提起那名字,今王便下意识认为对方在嘲讽他弑兄登基,自是恼怒万分。(2)
项燕忍下心间对屈附的反感,对君王解释道,“王上,老臣先前劝谏您禁绝国中流言一事,并非为哀王鸣不平,而是顾及考烈王与王族之名声啊!我楚国如今已危在旦夕,国内若再不齐心协力,待与秦军对战之时,恐多有不利”
所谓流言一事,正是楚王当初为坐稳君位,在令尹等人的怂恿下授意宫人放出去的——
他们信誓旦旦宣称,考烈王归国后命中无子,熊悍与熊犹,实则是先王后李氏与春申君黄歇苟且所生,正因如此,熊悍即位后为掩饰其身世,才会授意李园设计杀了黄歇,如今楚王为王族清除得位不正之孽障,乃是拨乱反正之举。
此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仿佛宫人当日确乎亲眼所见那宫闱苟且之事,如此刻意宣扬下,莫说在楚国传得沸沸扬扬的,便是山东列国与秦国也是人尽皆知。
可在项燕眼中,这则流言虽能洗刷君王弑兄之名,却让考烈王和整个楚国王室陷入天下人的嘲讽之中,实在不利于楚国团结人心,这才数次上奏,请求君王严禁国中之人再传论此事。
楚王听完解释,总算面色稍霁,用力拍了拍项燕的肩膀,“老将军既不愿同去观鹿,便回去歇着吧,不必整日这般杞人忧天!”
说着,转身就要朝殿外走去。
项燕对楚国王族一片忠心,今日怀着必说服君王行联盟之策的决心而来,如何肯善罢甘休?
他闪身上前拦住君王的去路,苦苦哀求道,“王上,请您下封国书,与赵国商谈联盟之事吧,如今楚赵之安危,实乃唇寒齿亡休戚相关呐”
楚王不悦地盯着项燕,“你这是想胁迫寡人?你可知这楚国的天下,究竟是何人说了算?”
屈附阴阳怪气道,“好你个项燕!少司命言‘瑶光散为白鹿,呦呦鹿鸣知天时’,白鹿降世乃大吉之兆,必实我楚国帛筐竺篚,你这是想拦下祥瑞即将带给我楚国的福气么?”
项燕登时怒不可遏道,“当年,令尹昭阳亲自带军灭了越国,又连夺魏国八城,是何等风光!左闾大夫屈原力主抗秦,在郢都失陷后抱石投江,以鸣宁死不屈之心,又是何等气概!尔等同为宗室后人,食君厚禄,享国隆恩,明知楚国身陷危境只能以战止战,却因软弱无能而编出自欺欺人之祥瑞混事,竖子对得起尔祖先乎?”
想到楚国曾经的辉煌,想到国中最显赫的屈、景、昭宗室,如今竟只剩贪生怕死之小人,他不由悲从中来,气得当场双手发抖不已。
昭让见项燕这般暴怒之态,生怕他一个气急攻心命丧当场,从此,楚国可就真无再可叱咤疆场之大将了,忙朝楚王使眼色。
楚王同样也想到了这茬,他虽不愿主动与秦国开战,亦不信秦国当真会灭了楚国,但万一呢?万一秦国打来,还得指望这老头子上前线为国拼命咧!
思及此,他急忙拉住项燕,温声细语道,“老将军请快快息怒,寡人不去看那白鹿便是”
项燕骤然惊喜道,“如此说来,王上肯与赵国联盟了?您放心,有老臣与李牧通力合作,楚赵两国必能再与秦周旋数十年!”
楚王讪笑着敷衍他,只觉如今进退皆不合宜。不答应吧,怕这老头子想不开,活活将他自个气死了,答应吧,那赵王但凡一结盟便嚷着要做盟主,自己堂堂楚王,凭甚要以他为尊?
正在他为难间,屈附目光深沉看向项燕道,“项将军便如此信任赵国人?你一心想与赵国结盟,焉知他来日不与秦国合谋我楚国乎?将军莫非忘了,当日赵国先祖赵襄子,是靠什么跃升为晋国四大强族的?”
昭让忙提醒道,“赵襄子有一亲姊乃代王夫人,其父赵简子去世后,他身穿丧服约代王夫妇前往夏屋山赴宴,共议赵代两国联盟之约,席间却趁代王不备,命斟酒之人以金酒斗之长柄杀之,又趁代国陷入混乱之时,发兵讨伐吞并其地,这才让赵氏强大起来”(3)
楚王心下一松,忙趁机肃色道,“赵氏一族乃不义之辈,寡人断不敢与之同谋,以免蹈代王之覆辙!”
项燕噗通跪地,“老臣愿以性命起誓,我楚国此番与赵国结盟抗秦,绝不会陷入赵王算计当中,请王上相信老臣辨识人心之道!”
楚王翻来覆去考虑良久,终于开口道,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70-80
“既如此,寡人或可一试。”
无论列国君臣怎么看,总归,秦国开办公学的消息,早已随着春风与探子的步伐,悄悄传遍了列国的大街小巷。
这一回,无论是遍布赵楚的庶民农人,还是走南闯北的齐燕商贩,都忍不住在第一时间产生了同一个想法:若他们也是秦国人,儿孙便有免费的书读了!
只要能让他们的儿孙免费读书,纵便传闻中的秦王再凶狠、秦律再严苛,纵便要他们一辈子给秦国当牛做马缴重税,为人父母者哪能不甘之如饴?
可惜,他们不是秦国人,他们的儿孙注定与“读书识字”无缘,即便是儒生云集的齐国,也无人会真的不收束脩、免费为底层百姓之子讲学,虽然孔子开创儒门提出“有教无类”,不以出身贵贱广收天下门生——但数百年过去了,愿免费为平民子弟讲学的孔夫子早已不在,而当世儒家坚守的礼道,依然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复古周礼。
甚至,由于齐地经商风气盛行,比起列国来,齐国百姓手头多少还有些余钱,连齐地夫子收的束脩之礼都比别国贵些,十条腊肉只是起步价。而在赵魏等国,庶民拜师只需四五条腊肉。
这是有史以来头一回,整个天底下的百姓分成了两拨:有人为自己是秦国人而自豪,有人悄悄渴盼自己能当秦国人。
自然,也有百姓因此事,生出了先前绝不会有的困惑:为何那暴虐的秦王都肯供庶民子弟读书,我等列国的仁善宽和之君,却不下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