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
实则,情况比他们想的更乐观些:当李牧率领的秦国骑兵,将侵犯代郡的匈奴人砍杀过半时,那些剩下的匈奴人同党终于发现,代郡百姓并未虚张声势!
这支骑马技术比他们还溜的大军,这位冲在最前面的杀神,确乎乃是赵国战神李牧,而非与他容貌肖似的冒牌货。
原来李牧真没死,他回来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代郡的匈奴人就丢下抢的财物跑了个精光,生怕李牧会带人追来将他们杀个干净。
临走前,匈奴探子还将这消息传到北地各郡,各郡耀武扬威的匈奴人知晓后,当天就匆匆往阴山以北逃去。
李牧并不打算带兵去追,他此番前来,身负君王交代的几重任务:一是为解北地之危,顺势为秦国占下这地盘,二则要带兵南下与王翦李信等人会师。
北地除了匈奴之患,还有一个大危机是百姓马上面临断粮之事,让他尤为感动的是,此番出发之时,自己尚未来得及开口提醒,秦王便爽快地命人将施粥的粮食放在军粮车中,随大军一道运来了代郡。
这赈灾的数十石粮食熬煮成粥,足够北地各郡百姓度过最寒冷的一个月。
后续的粮食,朝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90-100
廷也会在赵国动乱结束后陆续运来。一个月时间,已足够秦国拿下赵国全境。
当饿了好几日的代郡庶民,含泪喝上热乎乎浓稠黍米粥时,终于相信了李将军当日的承诺:秦王,是一定会为他们送来粮食的!
看,他们刚成为秦王的子民,就不必再担忧会饿死了,这世上,愿施粥救助受灾百姓的君王,恐怕也只有大善人秦王吧!
北地境内,尽是万民对秦王、李牧、还有秦军的无尽感激,而这感激,也让明赫的善意值嗖嗖直涨。
安排好北地驻守人手后,李牧便挥师一路南下。
一月上旬,寒风依然刺骨的洛水河畔,三国主将们等了一个月,却并未等到君王再传来任何诏令。
他们只好猜测着:想来无论北地匈奴之事,还是战胜后瓜分赵国一事,王上皆不想让他们操心?眼下,不如先攻下武安、邯郸等最后几座城池?
在主将们的带领下,士卒只得勉强打起精神来,准备一鼓作气将赵国灭掉,早日归乡。
哪知这时,竟有几队秦国大军从天而降,兵分三路将三国联军团团包抄!
在三国主将带人发起数轮突围战之后,终于绝望地意识到:秦军以逸待劳,士气远比疲惫不堪的三国联军高涨;秦军凶名在外,一上战场就眼冒红光冲过来一阵乱砍,许多三国士卒莫说奋勇杀敌了,他们一看到玄衣黑甲的秦军,竟转身就抱头而逃!
眼看秦军势在必得步步紧逼,眼看联军阵营早已溃不成兵,三国主将纷纷派人送去了投降密信,只求秦军放他们离开。
以王翦为首的秦军主将,很快命人送来了答允信,作为回报,他还按君王的叮嘱,将原本要送给赵国的九座城池舆图,分发给了三国主将,以“犒赏”他们的识趣。
如此一来,三国各分得三座城池,主将们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些金山之城,此番倒也不算是无功而返。
哪知他们打开舆图一看,差点气得吐血——这城池之中,确实有煤矿,也种了高产冬小麦,但每座城池只有一里之地啊!
三国百万大军忙活数月,拢共就得了九里之“城”,秦国,真不愧是你啊!
然而,任由他们如何气恼,也只能咬牙和血咽下去,甚至还得强颜欢笑地派人去跟王翦致谢——
莫说这区区九城之辱,纵便是眼看就能落到三家手中的赵国,眼下不也说丢就丢吗?
他们不过是仗着君王的恩宠,得了这贴金的“主将”名头,实则对排兵布阵一窍不通,先前能一鼓作气攻下赵国大半城池,亦是仗着人数优势碾压赵国那帮将士罢了。
可眼下来的秦军主将,乃是王翦、李信、桓猗这般身经百战的当世大将,而他们,却绝非李牧那般能与对方强硬抗衡之将领。
就这样,三国主将带着大军迅速收兵而逃,他们一路安慰着自己:本将绝非软弱,只不过看着这一仗注定要输,何不早日收兵撤退,为王上保全这数十万大军?
当李牧带着大军从北地赶来时,三国联军早跑得没影了,而王翦等人已飞快灭了武安几城,特意留着邯郸等他来。
这是当日出发前,深思熟虑后的李牧亲自向君王求来的恩典。
他虽不愿沾染昔日同袍之鲜血,却通过韩国宁腾主动投降秦军一事,发现来自深受民众信任的将领之背叛,对旧国君王乃是致命一击——唯有昏君无道,好官好将才会叛而降敌。
宁腾的投降,让韩国百姓迅速依附了秦国,对之毫无亡国怨怼之心。
哪怕是魏国大梁,亦是城中将领开门带百姓投降的。
若赵国却是亡于秦将之手,他担忧往后会有不明真相的赵地百姓,会将亡国怨恨怪在秦君身上,不利于秦国后续管理。
是以,他愿以自己的名声为赌注,亲自攻下邯郸、俘虏赵王,号召更多赵民知悉:从前对赵国赤胆忠心的他,已对昏君彻底失望,秦王,才是他李牧余生效忠之明君。
如此一来,虽免不了有人骂他是叛臣逆子,却将有更多百姓追随他的步伐而亲近秦国。
但李牧未想到的是,当他带着大军在邯郸城门外,与司马尚率领的守城大军狭路相逢之时,对方竟从城墙下跑来,跌跌撞撞跪倒于他的战马之前前,哭着大喊道,“将军,李将军,您真活过来了,您终于来了!”
李牧翻身下马将对方扶起,将当日发生之事略略说了一遍,沉重看着对方期待的目光,放开手退后一步,摇首道,
“世间何来死而复生之事?我李牧本已是将死之人,是秦国救了我、救了李氏全族之命,是以,本将今日前来并非为了救赵,而是身负为秦灭赵之职请司马将军,回城应战吧!”
司马尚却上前一步,眼含热泪道,“将军,下官岂能不明白您的苦衷?先前北地水灾,赵王视而不见;此番匈奴入境,赵王无力护国可下官今日刚接到探马来报,才知道将军您已率军赶跑匈奴人,还为北地众民施粥一事”
“将军,既然秦王乃是爱民仁君,下官又岂会为护这赵国昏君,而与您兵戎相见?下官愿率这城中二十多万将士,开门迎将军进城!”
李牧大喜上前,再次紧紧握住司马尚的双臂,激动道,“如此说来,司马将军愿随本将投秦?”
司马尚郑重点头道,“实不相瞒,下官带人坚守数月乃是为这中原之民,并无一刻是为守护这赵国昏君呐!眼下,秦王既已施粥善待北地之民,又岂会不善待邯郸之民?这赵国若能交到秦国手中,亦是生民之幸”
他恳切看着李牧的眼睛,斩钉截铁道,“如此,赵将司马尚愿率军投秦,以迎王师!”
说着,他便命人大开城门,又将当日赵王与郭开如何陷害李牧、李牧如何被秦国过路游商所救、秦王听闻赵国被匈奴与三国围攻一事,如何力邀李牧出山救赵、北地边境灾民又是如何被秦王施粥所救派人即刻将这些事情添油加醋地、在邯郸城中散播开来。
这,便是他司马尚投靠秦国的诚意,待邯郸城百姓知晓后,此事便会迅速传遍整个中原赵地,只有让百姓们死心塌地认秦王为君,才会两相安好。
李牧一路畅通无阻来到龙台宫,当日日祈求神灵“让李牧死而复生,快些来救我赵国”的赵王看到他出现在大殿之上时,却大喊着“鬼啊,有鬼啊”,整个人绕着大殿奔跑起来。
倒是郭开更冷静几分,他一边命人大声呼喊让赵王尽快清醒,一边趋步急急下殿,边跪着往前挪动,边哭嚎着恳求李牧原谅当日之事,直呼自己亦是被找上门的侍卫所骗
话音未落,李牧便手起刀落,毫不迟疑地将郭开还来不及闭眼的人头砍下。
当那死不瞑目的人头骨碌碌刚好滚到赵王身旁时,他吓得当场就尿湿了厚重的下裳,本想如往日那般怒斥对方的,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带着讨好的小心翼翼语气,“你李将军,你今日可是带天兵来救寡人的?”
直到被李牧命人押上囚车之时,他依然没想明白,他赵国的大将李牧,怎的死而复生一趟,就变成秦国大将了?
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李牧竟让人从后宫中,将花容失色的姜姬和她的侍女鸢,也带上了一辆马车,想来是看中姜姬的容色,想将她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90-100
掳去送给秦王?
赵王眼下正恨这些女子将他迷惑亡国,巴不得秦王也同样日日沉沦温柔乡,好早些亡国咧!
他忙从囚车中探出头,“好心”提醒李牧道,“李将军,寡人后宫之中,还有一位同样倾城绝色的骊姬,你快将她也捉来献与秦王,也算是寡人一点心意”
旁边正在登上马车的姜姬闻言,眼睛却骤然一亮,秦王?眼下灭了赵国的,竟非那齐楚燕之国,而是秦国?
如此一来,她岂不是能见到自己孩子?思及此,姜姬面上忧苦之色一扫而空,急忙拉着鸢稳稳当当坐进了马车。
而李牧却目不斜视从赵王身前走过,王翦与李信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也从他的囚车前走过,倒是桓猗驻足停了下来,“热心”提醒赵王道,“我王得了赵王馈赠的举国之城池,这心意已足够沉了,赵王不必再这般客气!”
秦军将士们立刻哈哈大笑起来,气得赵王恨不得当场咬舌自尽——但他转念一想,自家福星孩儿还在秦国,待去了咸阳,秦王岂能不念在福星的份上,将自己好吃好喝供着?
呵,至少也会分封他几百里之地,这般一来,当个富贵藩王亦能逍遥自在,总比就这般死了强得多,他生了个好儿子,可不是韩王那等毫无倚仗之人!
想到这里,赵王得意地瞪了桓猗众人一眼,寡人的福气还在后头呢,尔辈且好生羡慕着吧!
但邯郸百姓显然不这么想,他们在听闻司马尚放出的传言后,愤怒与失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李牧押送赵王的车队从城中走过时,邯郸城堪称万人空巷,百姓们云集于道旁对赵王破口大骂,呼吁秦军将这昏君就地斩杀。
还有人悄悄捡来泥块石块,趁秦军不备偷偷朝囚车砸去
随着王翦等人带着大军在赵地驻扎下来,彻底宣告了赵国的灭亡,但除了唉声叹气的赵国宗室王族,中原各郡百姓毫无半分亡国之愁苦,他们正高兴地盼着,今岁春耕之时,仁善的秦王能将高产粮种也发给赵地。而那些得了秦王施粥续命的北地各郡民众,更是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终于成了秦人。
虽然赵国亡了,但能刚好亡在这春耕之前,他们的日子却更有盼头了呢,彩!
二月的春风开始暖和起来,章台宫殿外丹墀处,明赫与韩信正悄悄趴在殿门口,歪着小脑袋看父王与大臣商议国事。
也不知过了多久,看到大臣们陆续朝殿外走来,他俩急忙缩回脑袋,起身牵着小手跑往拐角处躲起来,悄悄数着人头:隗状出来了,王绾出来了,李斯和李牧也出来了
约摸数了半炷香的时间,确认大臣们全都走了,明赫才带着韩信重新跑回殿外,脱下小鞋率先朝殿内奔去。
刚跑到一半,他小小的身子就被早有所料的君王,稳稳接在了怀中。
明赫笑嘻嘻抬头望去,只见君王笑意盈盈点了点他的小鼻头,指着正在慢慢走来的韩信道,语气宠溺道,“寡人方才在殿上,早就见到了这两个小脑袋,你等小小年纪,竟要跟着大臣们上朝!”
明赫顺势抓住父王的手摇啊摇,又在他清冽的怀中蹭着小脑袋,奶声奶气道,“父王,孩儿和韩信都很着急嘛,赵国到底打下了没有呀?”
嬴政摸了摸他长长了一些的头发,柔声道,“吾儿方才既躲在殿外,该是见到李牧了?此番,押送赵王回咸阳的,正是李牧。”
“啊啊啊啊”,明赫猛地仰起头高兴嚎叫着,“这么说来,赵王既然被俘,岂不代表着赵国已经被秦国灭了?太好了父王!”
嬴政细细观察着小家伙的笑容,确无半分强颜欢笑之色,他在心头斟酌再三后,遂问道,“与赵王同来的,还有那位姜姬,吾儿可想见他们一面?”
若按他的本意,是绝不愿留赵王性命的,李氏一族与赵王之仇,必以对方之死才能消解,赵王若活着,便会成为插在李氏心头之刺。
但身为小崽的父王,他又怎能不考虑小家伙的想法?
纵便小家伙支持秦国灭赵,但他与赵王毕竟是血脉之亲,若自己如今下令杀了赵王,小家伙嘴上不说,长大后想起此事,心头却渐渐与他生出隔阂,又该如何是好?
正因他思来想去,仍无法确定明赫的真实心意,这才让李牧将小崽的亲生父母皆带来咸阳,看小家伙肯不肯亲自见他们一面,顺势观察他的反应。
若小家伙实在舍不得二人,他还需再想个两全之法。
明赫哪知父王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