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110-120

    第111章

    进入皇城里, 牵马官小步跑来,牵走各位进士的胯.下马。

    宫里早就在城西皇家花园摆好了琼林宴,只等诸位打马游街的进士们回城落座。

    琼林宴, 也称“恩荣宴”, 是朝廷为殿试后的新科进士们举办的庆宴。

    穿着新冠服的进士们,在新科状元的带领下, 依次入座,与当朝陛下同处一室, 举杯欢颜。

    这是独属于新科进士们无上的荣耀。

    进士们再记得要少喝多陪,也难免沉溺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

    你举杯,我陪客,肩颈相撞,只需一眼, 便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同样的喜悦, 同走过十载读书路, 以后便是同朝为官的同僚,来,喝酒, 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

    敬宣帝捋着胡子,看堂下众人喝得东倒西歪, 与身旁的大公公道:“让御膳房准备好醒酒汤, 待会给这帮混人上来。”

    “是。”大公公领命,往御膳房下旨去了。

    三百名进士,唯有甲等前三名,与乙丙第一名之人, 可以上前与陛下行祝酒词。

    其他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些人与敬宣帝近距离接触,听着敬宣帝单独为他们说的祝语, 悔恨万分。

    殿试时,他们若是能写得再好一些,现在收到陛下褒奖的人说不定就是他们了。

    悔啊,悔啊!

    轮到周自言的时候,周自言放下筷子,放弃酒杯,直接拎着酒壶上前,为敬宣帝斟满酒杯,“陛下,请。”

    大公公提着银筷子上前,想来是要检测一番。

    敬宣帝按下大公公的手,冲公公摇了摇头。

    “……”大公公心领神会,收起银筷子,默默退下。

    周自言突然不好意思,摸上自己的鼻子道:“陛下……倒是相信在下。”

    “……”敬宣帝没说话,当着周自言的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结宴就要派官了,你要去哪儿?”

    去哪儿呢?

    周自言双手笼在袖中,慎重思索了一番,道:“陛下,不如让在下去国子监吧。”

    “朕以为你会去翰林院。”敬宣帝扶着桌案,双目幽深,“你之前就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怎么,不愿意再去了?”

    他还记得当时周自言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从翰林院出发,然后出将入相。

    怎么去南边逛了一圈,现在都没有这样的野心了?

    “陛下,羊毛不能只逮着一只羊薅啊。”周自言笑眯眯,“待在下帮陛下培养出许多只小绵羊出来,到时候陛下想怎么薅就怎么薅,这样不好吗?”

    他这只羊身上已经没有多少羊毛了,不如多养几只新的小羊出来。

    等小绵羊遍地跑,咩咩咩咩声传入整个大庆,到时候一定很有意思。

    敬宣帝读懂了周自言的意思,突然靠后一倚,笑了,“真稀奇,以前做什么都要抢在最前头的人,现在竟然不争抢了。朕还有些不习惯。”

    以前那个刺头突然变得这么软和,他还有点不习惯。

    “上年纪了。”周自言捧起自己的酒壶,又给敬宣帝斟满,“周某现在就想过点清闲的好日子,陛下,您就允了吧!”

    敬宣帝瞅一瞅周自言,这小子,大好年华说什么上了年纪,“你要是上了年纪,那朕算什么?半只脚踏进帝陵的老东西?”

    “哎哟,陛下这不是戳在下心窝子吗?陛下肯定长命百岁,健健康康的。”周自言撑在桌案上,聊得时间比其他人久了一些,他眨眨眼,还是没忍住道,“若是陛下能少吃点那些乱七八糟的长生药,肯定能再活五百年。”

    他离京之前,敬宣帝就已经开始沉迷长生之道,四处搜寻长生的办法。

    各种药物吃了不下百服,是药三分毒,真不知道敬宣帝这幅身体,还能折腾几年。

    “滚滚滚,滚下去坐好。”敬宣帝捡起手边的筷子朝周自言扔过去。

    周自言稳稳当当接住,然后恭敬又递回去。

    “得嘞,周某这就下去。”

    一场琼林宴,宾主尽欢。

    随后几天,从皇城里传来的派官旨意陆陆续续发到各位进士手中。

    同进士出身的进士,基本都被发派到全大庆的边边角角。

    这些人只能从那些小地方开始慢慢熬资历。

    若是愿意的话,将来可以通过各自本事,再升回京城。

    若是不想参与京城的是非,那也可以蹲守在原地方,当一个不问俗事的地方小官。

    相比这些同进士,正儿八经进士出身的进士,那待遇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家中有关系的,安排安排,不说留在京城,那去一处富庶一点的地方,蹲个几年,就能调回来了,还能在身上加计分功绩,简直美呆。

    家中没关系的,那也可以通过老师,同窗的路子,捞个好一点的地方,做个有实权的官儿实现心中抱负,做得好的话,将来也能通过审核制度回京。

    总之,都是前途大好。

    所以,这其中还未成家的人,就成了各方人马眼中的香饽饽。

    这几日的京城,媒人都要忙疯了。

    今儿这家要订亲,明儿那家要去下聘,还都要的十分紧急。

    没办法呀,再拖延几天,那写进士们就要离京赴任了,那是真真等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百人中,女进士有二十三人,哥儿进士有三十人!

    这个数字,比前朝记载的还要多十几人!

    敬宣帝在得知这个数值后,第一时间让亲信去关注这些人,随时汇报他们的近况。

    这几位进士中,还真有尚未说亲事的,现在门槛儿都要被踏破了。

    各方家里,喜笑颜开,晚上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不过进士们好像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婉拒了上门的媒人,关起门来安心准备远赴他乡任职。

    要知道他们这些进士,哪怕已经考中进士,哪怕已经被分派了官职,但只要他们定了亲,那就得辞官挂印,从此再不能踏入仕途。

    他们本就比普通男人要艰难许多,现在费劲心力终于考上进士,正是要大展拳脚的时候,才不会因为一门亲事而绊住自己。

    对于这个结果,敬宣帝十分满意。

    他好不容易点出来这么多堪为表率的女娘哥儿,要是他们在上任之前选择成亲嫁人,那才是脑子昏头了。

    京城百姓们十分关注状元榜眼探花的去留。

    在他们眼中,好不容易考到前三名,怎么也应该去一个重要的官位吧?

    如大家所想,拥有探花之名的进士,出身氏族,在家里长辈的安排下,进了翰林院。

    只要在翰林院待两年,就能入内阁,然后再步步高升。

    得知这个结果,京城百姓具是点点头。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110-120

    这就对了嘛,探花郎这么大的头衔,就应该去翰林院这样触手摸天的地方。

    他们等着,想看看榜眼和状元又会去哪里?

    会不会和探花郎一起去翰林院,然后一同入内阁?

    听说榜眼是林相公的孙子呢,大抵会跟着林相公一脉吧!

    林范集也是这么想的,他了解林鸣息的学问水平,所以在林鸣息刚开始科举时,就已经为他安排好了高升之路。

    林范集经营官场几十年,早就有了自己派系,不论林鸣息去哪,都能有他的人护着。

    只要林鸣息安安稳稳的上朝干活,林范集就能保证几十年后,让林鸣息接过自己的位子。

    林范集本以为,林鸣息会听他的话。

    可谁知道,林鸣息自己向敬宣帝打了申请。

    敬宣帝与林范集关系颇深,也算是看着林鸣息长大的,算林鸣息半个长辈,所以在派官时,他把林鸣息叫到宫里,打算问问他的意思。

    谁知道林鸣息这个小少年,第一句便是问:“陛下,周状元去哪了?”

    “你问他做什么?是不服他?想和他干一架?”敬宣帝看林鸣息就和看自己孙子一样,他摇摇头,“鸣息啊,你爷爷已经帮你选好了位置,你就去——”

    敬宣帝话还未说完,林鸣息已经撩袍跪下,“陛下,鸣息不想听爷爷的。鸣息想跟着周状元。”

    “……”敬宣帝猛地站起来,背起双手,居高临下地看着林鸣息,“你这孩子,怎么突然不听你爷爷的话了?”

    “陛下,鸣息从前一直听爷爷,爷爷让鸣息去哪,鸣息就去哪。”林鸣息低着头,“鸣息起初确实不服周状元,可与周状元相处后,鸣息发现,周状元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可这些,鸣息并不知道。”

    “鸣息也去拜访过探花郎,探花郎虽与鸣息处境相同,可探花郎也有自己清晰的追求抱负。”

    “你现在可是觉得,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敬宣帝停在林鸣息面前,叹息道:“鸣息啊,那你现在找到了吗?”

    “还未。”林鸣息诚实摇头,“虽然还未找到,但跟在周状元身边,鸣息定能找到。”

    敬宣帝分外不解,“怎么就一定是他?”

    “直觉。”林鸣息仰起头,清亮双眸熠熠发亮,“周状元周身似乎有一股说不清的神奇,与他短短交谈几天,鸣息心中迷惘就褪去了几分。若是能和他长久待在一处,鸣息定能找到自我。”

    敬宣帝看着仿佛失了智一样的林鸣息,按揉额头,“这臭小子,到底给你们林家下了什么迷药,怎么一个老的一个小的,都对他这般称赞……”

    别当他不知道,老林虽然嘴上总是和周自言打嘴仗,可真遇上事情,这俩人定是第一个站到同一战线的人。

    现在好了,不光老林这样,连老林的孙子都要跟着周自言跑,这老林家真是欠他的啊!

    不过林鸣息几年都十五岁了,也是时候脱离林相公的安排,独自成长了。

    有林鸣息这番话,敬宣帝便帮他一把,把林鸣息安排进国子监。

    等林范集知道时,林鸣息已经偷偷收拾好包袱溜进国子监了。

    林范集气得在林府大骂周自言和敬宣帝不厚道。

    过往下人吓得连忙捂住耳朵,生怕一分不察,被陛下得知就掉了脑袋。

    气愤过后,林范集收到一封来自林鸣息的信件。

    信上先是与爷爷告罪自己的一意孤行,然后情真意切地解释了一番自己现在的迷茫心境。

    最后恳请爷爷允许,让他独立在外行走,寻找真正的自我。

    “真是……”看完这封信的林范集终于消去怒火,反而隐隐有些高兴,“才十五岁,便已懂得追寻真正的自我,鸣息……鸣息啊!当真是少年天才!”

    多少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遇到这样的难题,领悟这样的心境。

    他的孙子十五岁便已经明白,什么是真实自我,还愿意沉下心去寻找这份心境,这是好事,大好事!

    等林鸣息真的想明白,定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惊世天才,他们林府,后继有人了!

    虽然周自言和林鸣息都进了国子监,但这怎么安排职位,也有一番考虑。

    林鸣息年岁小,又是第一次领官职,敬宣帝便让他去做了国子监五经博士,跟姜博士一列,平时由姜南杏多照看些,慢慢也就锻炼出来了。

    可这周自言……

    敬宣帝看着周自言的分派圣旨,冷哼一声。

    想做一个清闲的国子监夫子,门都没有。

    他现在还整日整日都趴在御书房,忙得脚不沾地,周自言想躲清闲,那必不可能。

    要累,大家一起累,谁都别想跑!

    于是,等周自言终于等到自己的分官圣旨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詹公公,您确定这是陛下写的?”

    “国子监监丞,还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和内阁东阁学士?”

    这怎么听起来,好像比他上一回的官职还要多了?

    “没错。”詹公公甩着佛尘,笑容不变,“大人有所不知,国子监原监丞被调入翰林院了,现在国子监的监丞位置空了出来,陛下正愁选谁顶上呢,正巧了,大人您回来了。”

    这不就有人选了么!

    “这翰林院侍讲学士也空缺许久了,张翰林一直在要陛下派人,可陛下派去许多人选,都被张翰林打了回来,不是学问不够,就是品性不对。陛下那叫一个焦头烂额。这回,想来张翰林应该愿意了。”

    “至于内阁这边……您原先不就兼着么!您就继续兼任吧,没区别的。”

    詹公公口灿莲花,把三份官职说的像吃了三碗饭那么平淡。

    古往今来,人才少,官位多,所以一人多兼数职是很常见的事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