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熟悉的读书身影,心中惶然。
有时候明知道好友已经不在,可还是会习惯性叫出那个人的名字。
“李兄!帮我取一本书来——嗨, 敲我这个脑子,李兄已经去赴任了, 也不知现在走到什么地方了。”监生一拍脑袋,摇着头自己去取书了。
“……张姐姐,张姐姐,这篇文章——”
监生推开房门,看着空荡荡的号房,才想起来,张姐姐已经启程去赴任了。
国子监里的树木绿了又黄,掉落又生新芽,万千学子步履匆匆,人来过,人又走。
最后唯有这座国子监矗立此处,风雨不倒。
大部分进士都已经启程,走得早的那些,说不定现在已经离京了。
可周自言那几个小学生,还没收到旨意,这几个孩子急得天天等在国子监门口。
“怎么还没来啊!”
“怎么还没来啊!”
“怎么——”
周自言握好书卷,照着他们的脑袋,一人来了一下,“你们也不看看你们的年纪?个个十四五岁,陛下要怎么安排?肯定要把你们放在最后,给你们一人一个闲差,先长大再说吧!”
“唔!”宋豆丁捂着脑袋,“夫子,你再打我,我真的要长不高了。”
“可是我们学问又不少,平什么不让我们去做有用的官!”王小妞掐着腰,分外不服气。
周自言看着他们几人气鼓鼓的模样,实在很难把他们与‘朝廷命官’这四个字联系到一起,“今天中午有烧肉饭,你们啊,还是去好好吃饭,尽快长大吧!”
少年天才于读书人来说,是美名,但对敬宣帝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年纪小,能考上科举,证明学问真的好,但学问好,并不代表这个人就能做官。
更别说这个考生年纪还小。
这样的学子,不管安排在哪里都是个棘手的选择。
所以周自言很能理解为什么敬宣帝到现在还没下旨。
无非就是不知道怎么安排,既要不埋没这几个孩子的才智,还不能累着他们,吓着他们。
难啊!
等待派官的这段时间,周自言也没闲着,他抓来宋卫风,每天在和他回忆当年的舞弊案细节。
宋卫风是亲历者,而他是监察者,两个视角共同回忆,总能把那些小细节补全。
写着写着,周自言便用五张纸,写出一份诉状出来。
除去卫家舞弊案这件事,还列举了一些卫家不大不小的毛病,最后又点出来卫家子嗣当年故意陷害顾大人长子的事情。
宋卫风细细摸着这份诉状,“不知道哥哥知道后,会不会开心。”
“对了,你知道你哥亲母现在在何处么?”周自言将诉状卷好,放入木盒中,准备改日呈给京兆府尹。
京兆府看了,定不会过别人的手,而是直接上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130-135
报给陛下,到那时,敬宣帝肯定会叫他们入宫。
宋卫风点点头,“我知道她家,现在还在京中。但她好像回老家静修去了。”
“修书一封吧,告诉她你的想法。”周自言写完诉状,坐下喝茶,“不管她同不同意,这件事都得告诉她一声。但她既与卫家脱离关系,她同意与否,也影响不到你。”
“我知道了。”宋卫风点点头。
周自言喝了两口茶,突然想到一件事,“陛下是不是还没给你派官?”
“嗯。”宋卫风提起这件事也有点担心,“陛下是不是不知道如何安排?”
“应该是想把你留在京中,但又不知道把你安排到哪里。”周自言心中有了数,“且等着吧,要不了半月,陛下就该召你们进宫了。”
周自言说的信誓旦旦,仿佛已经看到陛下召见一样。
宋卫风只能如周自言说的那样,先写信告诉了那位已经离京的夫人,然后在国子监里等着。
可那周自言就是敬宣帝肚子里的蛔虫,十二天后,詹公公果然来请几位小公子入宫。
顺便叫周自言入宫用膳。
周自言一算时间,看来是要先决定派官,然后再用膳。
御书房里,敬宣帝正喝着一盏金丝燕窝,不过即使是这样的补品,还是缓和不了敬宣帝脸上日渐严重的苍白。
古往今来,做皇帝的人,就没几个人是安安稳稳度过晚年的,敬宣帝深知,他这条命,也要慢慢走到尽头了。
所以,在大限将至之前,他要扫平所有能扫平的障碍,留给下一任大庆继承人一条康庄大道。
周自言身后串着一群小学生,齐齐像敬宣帝行礼。
“免了,都起来吧。”敬宣帝抬手,放下燕窝,开门见山道,“今日叫你们过来,是想问问你们的意思,这科举也结束许久了,朕左思右想,觉得你们很是适合詹事府,如何,你们可愿去啊。”
“陛下,詹事府……”周自言无需思考,只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绝对不行。
詹事府,那可是辅导太子的机构。
现在大庆未定太子,詹事府便直接负责几位年长的皇子皇女,其中派系纠缠,几天几夜都说不清楚。
敬宣帝让这几个孩子去詹事府,这不是去竖活靶子么!
“先别急。”敬宣帝一看周自言的抗拒姿态就生气,“你这臭小子,倒是先听朕说完!”
“臣知错。”周自言嘴上从善如流地道歉,表情却还是拒绝。
只要敬宣帝说不出一个正当理由,他仿佛当场就能带着学生们离开。
敬宣帝慢慢悠悠地说:“现在天下已定,可朕还没决断好太子的人选。先祖立法,立贤立长立嫡,但朕的长子并无此意,且心性绵软。”
“现在也到了该立储的时候了。”敬宣帝揉捏额头,烦得很,“可朕那几个皇子皇女,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你们若是去了詹事府,全当替朕看看,掌掌眼。”
“你们几人根基不在京城,而且是跟着周爱卿时间最久的学生,心性和眼光应当也与周爱卿相似,你们去,朕才能放心。”
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放心’儿子,敬宣帝对他们算是真的掏心掏肺。
周自言稍稍放松了一些,也诚恳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他们还都是孩子。”
“朕知道,朕只是需要一些别人的意见。”敬宣帝道,“况且从詹事府出来,便可直入翰林院,在翰林院再历练两年,到那时他们也到了弱冠年纪,便能安排正经官职了。”
“你们的想法呢?”周自言转过身去,询问身后的几个孩子。
敬宣帝提醒道:“宋学子稍等一等,朕另有安排。”
宋卫风一听,默默退到一旁。
宋豆丁他们弯着腰,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说真的,他们对这个詹事府那是完全不知……而且听陛下那个意思,他们在詹事府,还要和各位皇子皇女打交道,听起来就很麻烦。
他们其实都不愿意,可谁都不敢直接这么回绝陛下。
几个孩子偷偷用余光看看彼此,都在眼中看到了为难。
敬宣帝见状,微微叹气,“怎么,你们可是不愿帮朕这个忙?”
宋豆丁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学生等人,苦学这么些年,为的就是能帮陛下分忧,能让大庆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陛下,相比较留在京城,按照规定的路子出将入相,学生更愿意去那些偏远的小地方,传达陛下的各项良政和圣人学说。”
“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宋豆丁说的如此认真,敬宣帝也认真起来,“留在詹事府,待不过五年,去翰林院跟着你们周夫子再历练两年,足以让你们进入内阁,成为天子近臣,掌百官之权。”
“陛下,若人人都留在京城,那留在远方的大庆子民,又该由何人来教化呢?”宋豆丁弯下腰,用最郑重的语气道,“陛下,留在京城虽好,却与学生的心愿不符。学生只愿像周夫……周大人那样,以民为重,脚踏实地,为百姓做一些应该做的实事。”
敬宣帝沉默良久,又去询问其他人,“你们呢?”
敬宣帝以为,这么多年轻人,总不能都愿意往外跑吧?
结果一个一个说完,都是想去大庆各个地方,做能庇佑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心性,敬宣帝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遗憾。
“朕还想着,你们若是能留在京城,便能和朕的子女一同长大,将来也好辅佐他们各项事情。”敬宣帝叹气,“看来你们之间没有这个缘分。”
也是他的子女们少点运气,留不下这么好的纯臣苗子。
敬宣帝瞥了周自言一眼,“都是你教出来的好学生,全都和你一个模子!”
一样的倔强,一样的不怕苦不怕累,任着心中那点执拗的想法,便能无惧所有。
可他们才堪堪十五岁啊,别家孩子,十五岁的时候还在家中撒娇讨乖呢,这帮小学子,便已经要去担起那份责任了。
周自言……周自言!不愧是他最为看重的臣子之一,是个会教学生的!
敬宣帝虽然觉得感动,但也不能就这么让这一帮十五岁的少年,真去偏远地方任职。
最后,敬宣帝硬是把他们分成两人一组,分别塞到离京不远的县城里,许诺他们,若是他们做的好,等过了二十岁,便真的放他们离京去各处闯荡。
这几个地方,都是敬宣帝亲手选的好地方。
民风淳朴,关系简单,在那里任职的知县家境都清白,历年述职报告也详细,最适合让这几个少年熟悉公务,并好好成长。
周自言觉得这是最好的结果,便领着孩子们接下这份圣旨。
孩子们经过周自言解释后,也觉得陛下是真心爱护他们,并非要让他们拔苗助长,于是全都跪到地上,拜谢陛下。
宋豆丁和王小妞以前便在一起玩,最为熟悉,今后还是一起。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130-135
蒋庆庆是小哥儿,便跟着最身强力壮的庞大山一起行事。
钟窍一本身便熟悉知县事物,且家境富裕,敬宣帝就让他和二棍一起。
敬宣帝本以为他们会留在京城,所以还安排了晚膳,可现在不成了。
詹公公只能亲自驾车带着他们离开皇宫。
他们是这批进士中最晚派官的学子,今日领了圣旨,便要开始收拾东西,早日出发。
而此时的御书房里,敬宣帝一改刚才的和颜悦色,朝下扔下一份诉状,冷声道:“周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周自言拱手作揖,“陛下,臣与宋进士,有冤屈要告。”
“宋监生,可有此事?”敬宣帝想着诉状上的事情,“你可知,若是让朕发现你们合起伙来蒙骗朕,你们会有什么下场?”
“学生不敢,但学生所说之事,字字属实,万望陛下明察。”宋卫风直接撩袍跪下,恳请陛下彻查这件事,“学生那兄长,年纪轻轻,惊才绝艳,却因为这件事,早早离世,学生心中实在不忍,现在卫家也没有在卫家宗族祠堂设立兄长牌位,学生真心为兄长叫屈。”
敬宣帝盘着手中檀木珠,淡淡道:“你只为你那兄长伸冤,那你呢?卫家将你接回去,又将你抛弃,你心中可有怨?”
“命该如此,学生不怨。”宋卫风声音清亮有力,“学生身边已有慈父幼弟,还有一知心人,学生此生足矣。现在唯有心中那点执念是为兄长伸冤,别的,再无了。”
“好,朕便去查一查,看看这卫家到底做的什么事,还敢在舞弊案中搅混水。”敬宣帝将手中檀木珠串狠狠拍下。
翌日,周自言便听说,三法司的人又被叫进宫里去,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而宋卫风的派官之事,因为这件事也暂时被搁置。
至少要等卫家的事情查明以后,确定宋卫风没有欺上瞒下,敬宣帝才会正式派官。
不过这样也好,宋卫风有更多时间帮孩子收拾行囊,然后再一个一个目送他们离开。
几个孩子同时坐上要远行的马车,周自言和宋卫风站在官道边。
宋豆丁这六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人,突然就在他们眼前变成六个小矮敦敦。
那时候,宋豆丁每天都要吃两只糖葫芦,吃的满手都是山楂渣滓。
任凭宋卫风和宋父怎么说,宋豆丁拍拍屁.股,记吃不记打。
可现在的宋镇声,大袖窄护,衣冠楚楚,小小年纪已经初具君子风范,站在马车旁边,竟快和那匹马儿一样高了。
王小妞,那个小时候,总追在宋豆丁身后跑的小丫头,儿时遭难,心性不移,现在正要像她的名字那样,向阳初生,亭亭玉立。
蒋庆庆呢?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小伙伴,可他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