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4-3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不好的嬷嬷喝。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皇城之下,天色刚黑,就有强人抢劫探花郎,还把宁荣二府的两个袭爵勋贵都搅和进去。

    虽然贾赦和贾敬暂时在朝中没当差使,那些人敢抢人,就是对朝廷的藐视。

    圣上勃然大怒,蹊跷的是,却亲自见过大理寺卿,命大理寺暗中查访。

    大理寺卿随便一查,马上就有线索,但是比没线索还让他焦头烂额,敢做这种事情的人,果然非富即贵,圣上的意思,究竟是要查出来,还是不要查出来?

    当官真难!

    “下官已经查出些许眉目,说是一伙山匪,他们当家的有个女儿,那日游街看中探花郎长得好,想绑回去当女婿。”

    大理寺卿总算找到一个还能看的过去的名目,给探花当街被掳走找个替死鬼。

    圣上听完大理寺卿的回话,冷着眉眼问:“犯事的匪徒是大当家,还是二当家?”

    大理寺卿小腿肚子都在打转,舌头打结:“大、大当家。”

    这是何苦呢?圣上其实早就知道是谁做的荒唐事,非要大理寺编造一个名目出来,蒙混过关。

    大理寺的差使,真难当!

    这时兵部侍郎赶紧上前谏言道:“圣上,如此看来,咱们京中需要清剿匪患,都作乱到皇城根下了。”

    大臣们都给他台阶下,皇帝陛下满意点点头,同意兵部剿匪,此事就算翻篇。

    下朝之后,当今圣上风风火火就往勤政殿去,边走还边骂骂咧咧:“真是胡闹,能做这种事的,除了他,朕想不到旁人!”

    一进殿门,始作俑者已经跪在门边等着接受制裁。

    圣上怒急抬腿就是一脚,却在最后关头收了力气:“你真是长本事了?竟然想要掳走当朝探花,怎么,你还要榜下捉婿,想逼着他和谁成婚!?”

    跪着的人身穿四爪蟒袍,乃是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太后娘娘的老来子,现下二十有三,圣上登基之后,加封为义忠王。

    义忠王被哥哥踢了一脚,心底并不服气,绷着脸,咬着后槽牙:“先前我听人说黄尚书家原本对这门亲事有意,臣弟只是成人之美。”

    圣上目光锐利如鹰,像是要把弟弟看穿,听他说的理由如此荒唐,怒斥:“胡闹!林探花婚期已定,你这么做是要害几家人?”

    义忠王一脸无所谓:“定婚就定了,大不了让黄尚书家女儿去给林探花做小。”

    看看他说的什么话,读的书竟是都被狗吃了?!

    皇帝陛下差点被这个亲弟弟气得当场晕过去,顺手抄起案台上的砚台往地上砸:

    “传朕口谕,义忠王身患时疫,闭门谢客,让太医院日日给王爷看诊!”

    义忠亲王起身告退:“微臣,谢圣上隆恩!”

    皇帝陛下喘了好几口气才缓过来。还好没叫他得逞,不然皇家的颜面往哪儿搁!

    “荒唐,真荒唐!”

    大公公小心翼翼上前,端过来一盏参茶:“先前义忠亲王当街纵马,被黄大人阻止,还被御史大人弹劾,看来如今王爷还记仇呢!”

    公公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在圣上身边好些年,也算看着义忠王长大,这些年小王爷脾气越来越怪。

    老公公就算自诩人精,也摸不准义忠王到底要什么,就说前儿义忠王妃的死,也是不明不白。

    他们当差的人心知肚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说到这件事,皇帝的脸色更加阴沉,义忠亲王原先的王妃去年中秋没了,母后不时就要念叨一回,让皇帝这个当哥哥的给义忠亲王指一门好亲事。

    似乎有那么一日,圣上是问过黄大人家儿女的婚配,尚书大人显然不想做这门亲,皇帝的不好勉强人家膝下唯一的女儿,怎么就传到他耳里?

    亲事的理由是小,义忠王记仇,想要报复黄家是真。

    皇帝头疼,脸色也差:“朕是提过一回,想把黄大人家女儿指去他府上,谁传出去的话?”

    大公公连忙自辩:“圣上,不是老奴,况且那日圣上只是随口一提,小的都不记得日子了,如何能传?”

    皇帝叹气:“万幸没闹出事,召忠顺郡王进宫,你去叫尚衣坊给昭华郡主送几匹布,就说朕的意思,让她在家中学女红。”

    京城里谁经常和义忠王私下混在一处,圣上心里门儿清。

    想不到还牵涉到郡王家,怪不得圣上气得眼睛都发红。

    “是。”

    公公赶紧退下,传圣上口谕,该送什么,就送什么。

    忠顺郡王被皇帝点名叫进来,听说那件事和自家女儿有关联,吓得一身冷汗。

    等他回到家中,女儿昭华郡主和郡王妃真看着宫里赏赐的料子,一脸的骄傲和欢喜。

    这娘俩还真把这些东西当赏赐了?!

    忠顺郡王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将女儿手上的一块料子劈手夺过,指着她就骂:

    “你啊!真是长个子不长心,今后莫要跟着那一位胡闹了!没准哪一日,全家都被你害死!”

    昭华郡主今年十三岁,自小长得乖巧可人,曾经养在太后膝下几年,深得太后喜爱,又和义忠王能玩在一处,所以圣上封她为昭华郡主。

    如此好听的封号,足见皇家对小郡主宠爱之情。

    本来今天宫里赏赐布料,昭华郡主正高兴,没来由就被骂,委屈的马上红着眼要哭:

    “父亲,女儿做错什么事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更新两章,这是第二更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24-30

    漂亮男孩子在外面也是很危险的!

    🔒29  ? 第二十九章

    ◎“娶媳妇真的累死宝宝了!”◎

    第二十九章、“娶媳妇真的累死宝宝了!”

    忠顺郡王压制怒火, 瞪着眼睛,问女儿:“那位王爷是不是要你请京城闺秀去玩?”

    昭华郡主答道:“王爷知道我和京中好些大人家的闺秀好,让我请她们去园子里玩, 他的园子里种着好些奇花异草,人家大方把花园让出来, 是一件好事, 女儿哪里错了?”

    忠顺郡王在桌子猛然一拍:“就是你这样, 哪日被人害了, 都不知道咱们家是怎么死的!”

    瞧他样子,只顾着生气,什么大事都没说清楚, 王妃见他只会一味责备女儿,上前说:“郡王莫要打哑谜,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忠顺郡王才把圣上召见他所说之事道来, 听完来龙去脉,郡王妃手脚都冰凉一片。

    忠顺郡王再次强调:“此事你们知道就行, 圣上不让外传。”

    郡王妃点头,想到义忠王的打算,不由感慨:“好恶毒的心思。”

    不单是对黄尚书家恶毒,他们忠顺郡王府险些被拉下水, 女儿天真无邪,还开开心心预备邀请小姐妹们去赏春游玩。

    郡王爷叮嘱昭华:“把你发的帖子都撤回来, 这几日在家中学裁衣,不要出门。”

    郡王妃也问她:“你有没有给荣国府那一位发帖子?”

    昭华郡主被吓得气势都短一截,攥着一块姜黄绸子不松手:“她守过几年孝, 女儿和她不熟, 况且听说她在备嫁, 怎么还会请她?”

    还真是义忠王能做出的荒唐事,郡王妃又道:“记着你父亲说的话,这事烂在肚子里,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昭华郡主叹息:“女儿知道了……”

    郡王妃又把女儿挪到自己旁边院子里住,让人看住不许外出。

    夫妻俩背过人去,忠顺郡王又把详细的情况和王妃说:“圣上知道那一位历来的脾性,咱们也是被卷进去,没怎么怪罪。”

    忠顺郡王妃:“阿弥陀佛,圣上隆恩,还好他被禁足,咱们要不要备礼给探花赔罪?”

    忠顺郡王摆手:“不必,这样岂不是不打自招?况且抢人的不是我们府上的家丁,该如何就如何,反正林探花与我们没交情。”

    忠顺郡王妃又念一声佛:“真真是,无妄之灾。”

    ……

    林入海奉命在家中疗养,有眼力见的都不会来叨扰他,正好给他空闲料理自己的婚事。

    宅子里挂那种花灯,新房悬什么帐子,今后新夫人的衣衫何处归置,宴席的菜色和酒水,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若是在家里,这些事就要林太太操心,还好林如海见王熙凤管过家,黛玉以前也是自己一个人照管潇湘馆。

    林如海有样学样,上手很快。要办一件事,大小琐事还真是多,林如海只过问要紧那几样都觉得头晕。

    怪不得王熙凤一个荣国府管下来,把身子都这折磨坏了。

    一早起来不久,林如海擦过药酒,常安着急忙慌进来:“大爷,宫里有赏,快去接旨!”

    林如海假装自己还没好全,走路略有点不利落,慢条斯理,换上朝廷配发的青衫,衣冠齐全,才去接旨。

    朝廷的差使还没出来,林如海没有官服,又不能常服接旨,只能暂且如此。

    宫里又送来两匹蜀锦,还有一对金瓶。

    林如海领着林家上下的下人,跪成一片,领旨谢恩:“谢圣上隆恩。”

    末了,还要给传旨的公公们一人封一个大红包,还好林家家底厚,不然三番两次,遭不住。

    宫里人走远,常安和常吉他们回到内院,兴奋劲儿还没过去。

    御赐之物,他们大爷成婚真是有牌面。

    常吉看着金灿灿的瓶子,摸也不敢,碰也不敢碰:“先前不是赏过一回如意,圣上可真大方啊!”

    林如海没多在意,皇家赏的东西都有记录在档,不能变卖,不能损毁,还得供起来,这些物件里能用的只有蜀锦,眼色和花样老气,贾敏用不了,带回去给林家太太用还差不多。

    林如海嘱咐下人:“好生收着,御赐之物金贵。”

    常吉还说要不要把御赐的宝贝摆到新房去,见林如海没这个意思,讪讪去找管家娘子,用个上好的红木匣子,把两个金瓶收好。

    ……

    贾府那边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光是点贾敏的嫁妆,就是一项大工程,这些物件要是成婚那日才搬过去,肯定来不及,所以有些不打眼的,前一日就要开始搬。

    而那些要紧金贵的,成亲那天搬动。

    保龄侯府见荣国府忙,让媳妇来问问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正好宁国府的奶奶们也在,还有好几家旁支的媳妇,都是来帮忙的。

    少不得又要说起那件事,贾母第二日才知道,看见贾政脑门上的包,还是后怕:“说是一伙儿潜入京中的山贼,官府已派人把老巢都端了。”

    史家奶奶也说:“还好没出大事,天子脚下,真是活腻了,林探花脚伤如何?”

    崔氏怀里抱着瑚哥儿,连忙答道:“昨日大爷才去看过,都好了。”

    史家奶奶又问:“你们家人手够不够,成婚那天又抬嫁妆、又有轿子,万一贼人闹事报复呢?”

    贾母:“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万事小心不会错。”

    可不是吗?京城里遭匪兵,吓得大家人人自危,原本春日想去踏青的人家,都不敢出城,上回抢的是男子,岂知下一次会不会抢姑娘和奶奶?

    日子过得飞快,贾母越舍不得女儿,贾敏的婚期到的就越快。

    江南那边姑娘厚嫁,女儿的轿子都是娘家精心预备的千工轿,京城没有这种风俗,轿子要男方家预备。

    林家用大船把轿子从江南运过来,虽然不是千工轿那样繁复奢华,和京城花轿相比,还是精致有巧思。

    林如海骑得马,也是林家人费尽心思寻到的宝马,和进贡的汗血宝马不能比,晃眼瞧着,也不差太多。

    至于林如海新郎官的衣裳,是林家太太早多少年就开始要人做的,穿着比探花巡街那一日的还有光彩照人。

    贾敏天还未亮就被喜婆喊醒,沐浴,绞面,梳妆,盘发,换上红艳艳金灿灿的嫁衣,端坐在屋内等夫君上门。

    都说娶亲不易,有多少道拦门诗和催妆诗。

    不过贾敏不觉着自己等了多久,外面吹打声音传进来,喜婆就让她移步出阁,跟在后面边撒果子,边说吉利话。

    贾赦把她背起来,出了大门,送进林家的花轿里,外面鞭炮唢呐连天响,贾敏在轿子里震得脑袋发晕。

    林家宅子那条路拥挤过好几次,贾府担心得很,早就派人去通路,拦着不让太多凑热闹的人进,万一堵住花轿,误了吉时。

    好些人都来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