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  这位嬷嬷要的月钱也不多,只是年岁大了,家里无儿无女,只需要今后归西有人料理后事,不拘隆重与否,买口棺材埋了就成。

    陆榜眼多养一口人,这点钱还出得起,把老嬷嬷接过去先用几日,见她还算妥当,只是人老了,模样长得也不如那些有点身份的嬷嬷。

    不过他们家又不是选美,能教规矩就成,两边都无异议,签下契书,诸事妥当,陆家了却一件心事,对林如海出手相助,感激不尽。

    日子平平淡淡过去五六日,那天林如海一早起来和往常一样去翰林院办公,贾敏在家中想来无数,慢吞吞磨到日头渐渐火辣才将爬起来梳妆。

    院子里洒扫的婆子们正在洒水,常安匆匆忙忙领着一个眼生的下人进来。

    “奶奶,南边家里来信了!”

    贾敏原本倚着窗懒洋洋看丫鬟婆子干活,常安这一嗓子,吓得她手里的团扇都掉了。

    她拢了拢头发,赶紧出去:“是谁的信!”

    常安道:“是太太的信。”

    贾敏接过来拆开信草草几眼,秀眉蹙起:“去把家里几个管事的娘子都叫来。”

    常安又问:“不想法子告诉大爷?”

    贾敏道:“现下我马上找人传话进去,你们大爷回来也是一样,赶紧将原先都预备好的东西装车,常安,你让常吉和秋明去码头预备船只!”

    林如海在宫内收到消息,立刻与上司告假出来,见姑苏送来的信,愁眉不展:“这是母亲的亲笔信,父亲肯定不好了!”

    贾敏又道:“我已经让人把东西预备上了,明儿你就去递折子请辞。”

    当世以孝道为重,听林如海说家中来信,父亲病重,侍讲大人就让林如海按照朝廷的规制上折子请辞告假。

    众人心中有数,若是林家老爷真有什么不好,林如海一去,怕是要耽搁两三年。

    但还是围过来安慰他。

    “如海你一路保重,令尊吉人必有天象。”

    “兴许见了你就会好,先前我祖母也病过一回,我回乡之后诚心侍奉,如今身体健朗。”

    林如海写了折子,从宫中出来,正好遇到工部尚书程大人乘着轿子进宫。

    “林小探花,你行色匆匆,要往何处去?”

    程大人见他面色不对,把人叫住。

    林如海心中有事,才看见程大人已经到跟前,赶紧作揖:“家父病重,下官已向朝中告假。”

    程大人也有古稀之数,枯瘦的手指攀在轿窗的红木框上,感叹道:

    “你一去不知几载,兴许下回进京,就见不得老头子我了。”

    作者有话说:

    这是今天的第一更!

    林爹,相信你的颜值,美男计,你可以的!

    🔒36  ? 第三十六章

    ◎“此去经年何时见”◎

    第三十六章、“此去经年何时见”

    听他如此感慨, 林如海不知如何接话,又施礼道:“大人身体健朗,下官回来, 还要大人多多指教呢!”

    程大人冲他摆摆手,催促他:“快去吧, 别耽搁。”

    林如海与程大人做别, 迈着步伐匆匆离去, 当天便从京港出发, 顺水一路南下。

    林如海走了五日,圣上再度光临议事厅,见这一次是侍读大人亲自把翰林院拟好的章程送来, 故意打趣他。

    “怎么不见小探花,朕还以为你又会让他送折子, 专门预备了茶点。”

    侍读大人垂首肃立在一边, 身子崩得紧紧的,答道:“启禀圣上, 林探花父亲病重,几日前已向朝中告假。”

    皇帝陛下听了,微微点头。

    朝中这样的事情请辞,除非是那些在圣上跟前议事的大臣, 多半是有专门的章程,林如海只是个编修, 倒也不用往圣上跟前请示。

    老尚书出言提醒皇帝陛下:“圣上,林探花是家中独子。”

    圣上看了一眼跟前的糕点,忽而觉得很没意思, 林如海这孩子逗着挺好玩的, 要是他父亲真的过世, 下回再回京,就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就不能当小孩子玩笑了。

    一日日对着这些苦大仇深的臣子,当皇帝的也累。

    圣上如是说:“林家教子有方,虽是独子,养得争气。若他父亲当真不好,丁忧告假,你们莫要为难。”

    侍读大人拱手躬身:“陛下爱臣如子,微臣谨遵陛下谕旨。”

    林如海和贾敏走的第十日,贾赦从平安洲办事回来,他在半道上就听说林家老爷不好,妹子和妹夫收到信的第二日就南下了。

    贾赦回到荣国府上,还是要和妻子抱怨几句:“怎么就走了,好歹也让我送一送,前儿你不是说找到先生要请妹夫帮忙掌掌眼,他可有看过?”

    崔氏拿着扇子,给熟睡的儿子扇风赶蚊虫,夏夜里鸣蝉阵阵,一刻不得清闲,好几个老婆子打着灯笼在赶树上的蝉。

    崔氏:“林家走得匆忙,我怎么还能去麻烦,先前妹妹说过,启蒙而已,只要找学识好,宽严得当的就行。莫要找那种老古板,也不要找光会对爷们说好听话的。”

    这话可是说在贾赦心口上,他恨不得拍手赞同:“妹子说的对,你瞧老二那边,就养了一堆会说好话的。”

    贾政自从去工部当差,更加名正言顺的养门客,毕竟需要人帮他出主意,提建议,才能将朝中的事情办好。明面上这么说,实际上那些人又有多大用处,妹夫还正儿八经在翰林院,也没见他养什么清客。

    见贾赦今日心情不错,崔氏把原先自己说过的那件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30-40

    事又提起来:“先前我和大爷说的事,大爷人可挑好了?”

    崔氏说过好多次了,让贾赦物色一个妥当的姨娘。

    贾赦屋里不缺漂亮丫鬟,只是都没过正经明路,听着崔氏的意思是想找一个正经的二房。

    贾赦反而有些犯难:“人倒是不缺,只是想着就要姨娘,妹夫瞧着,会不会觉着我屋里有人,他屋里也要有人,不太妥当,讲究的读书人,四十后无子才纳妾呢!”

    崔氏听他这么说,捂着嘴笑:“哟,想不到你和探花老爷在一处,还真学了好。我们家不一样,我身子不成,总要给大爷添丁,大爷马上就到二十五,正经找个二房也不犯什么朝中的忌讳,爷不要多心,以后无论哥儿姐儿我都像瑚哥一样养活。”

    贾赦前几日过了二十四的整生日,已经是二十五的人,依着律法,勋贵公府,若是过二十五岁,可以正经纳妾。

    这是严格的说法,当下很多人家其实大多不守这个规矩,端看你家中能不能出钱,家中愿不愿意。

    贾赦见妻子过于贤良,反而不不自在:

    “啧,今后要是老二家那边谁敢多嘴多舌,你就告诉我,旁的不能收拾,那几个刁滑婆子,爷还治他不得了?”

    崔氏倒也不为者这个,她膝下有贾瑚,二房现在那个还在肚子里不知男女,那些婆子妈妈也知道要积口德。

    崔氏点头笑道:“大爷的好我记着,你挑个性情模样都好的就成,看中了我和母亲说。”

    这么一来贾赦还会想点事,也不光贪什么长相颜色:“若真这么想,就要找个规矩人家,不然在家中惹是生非,还是你淘气。”

    崔氏:“大爷考量的很周全,你愿意上心就好,我们慢慢物色,总有好的。”

    见贾赦松口,过几日崔氏就给他找来一个模样清秀,人也文静的女子,她读过一点书,家中姓沈,父亲原本也是个七品小官,一病就没了,她母亲也生病要吃药,为着给母亲看病,愿意进来当二房。

    贾母看过觉着面相模样都满意,贾赦也没意见,挑一个日子,把人从角门抬进来,当正经姨娘待。

    王夫人渐渐显怀,天气太热,贾母让她少来请安,几个陪房跟着也少走动。

    看见二房那边纳小,背地里都嘲笑崔氏:“正是这种娘家没靠山的,才想着法子哄大爷开心,居然正经抬个人回来打擂台!大奶奶真真是个贤良人儿,玻璃心肝!”

    王夫人听着脸色一变,她本来就多心,现下怀着身子安排了丫鬟去服侍贾政,贾政似乎不太喜欢她的陪嫁丫鬟,大部分时候都是和贾母原先给的通房在一处。

    这几个婆子嘴上是嘲讽崔氏没有底气委曲求全图个贤良名声,落到王夫人耳朵里,反而像嘲讽王夫人没有眼力见,就是通房丫头都找不到让贾政满意的。

    哐啷一声,有个盅子从窗户那边扔过来。

    “下作小娼妇,管住你们那张嘴,莫要天天磨牙作耗!”

    几个媳妇被吓得跳起来,听见是王夫人在骂,噗通噗通跪下去请罪。

    “奶奶,是小的们嘴臭,奶奶不要动气,仔细伤了肚子里的哥儿……”

    好一会儿,几人脑门都磕青紫,周瑞家的才出来赶人。

    比起荣国府的明争暗斗,林如海和贾敏所愁的就是船不够快,路程走过大半,林家那边又有人送信,半道被林如海截住。

    看笔迹,依旧是林家太太的亲笔信。

    林如海读完后,脸色稍有缓和:“母亲说父亲病情略有起色,写信那日就醒过来了。”

    林如海把信件递给贾敏看,外面常吉在敲门:“爷,苏家大爷的信,还好半道上认出林家的船,不然就错过了!”

    林如海让常吉赶紧进来,拿过封好蜡的信封,迫不及待的打开,扫过几眼,大致了解内容,刚刚缓和的脸色又变得凝重。

    贾敏放下林家的家书:“方才还好些,怎么看了信脸色又变了?是不是父亲病情又有变化?”

    先前林家的家书总不说实话,还是苏哲的来信会把他打探到的情况如实说来,怕林如海担忧,他还遣人无探望过好几次林家老爷。

    林如海微微摇头:“父亲那边还好,苏哲去探过病,已经可以坐起来。只是他信中说,苏家和黄尚书家定亲了。”

    贾敏先前听林如海提过苏哲几次,苏哲也是个年少成名的才子,先是没了妻子,靠前又逢母亲大丧,不过林如海没和她提过黄家那回事。

    贾敏算了算日子,喃喃道:“想必是他出了孝期,就要娶亲。我们家和那些大人不熟,黄尚书家的姑娘,我只在父亲过世前去忠顺郡王府的时候见过一回,若没记错……她年岁应该比我略小一岁。”

    京中闺秀也只有去哪家作客时大概会走动一下,先前史家祖上是尚书令的时候,贾母还时常与那些大人家的姑娘往来。

    自从史家封侯,换了身份,后面的小辈却少了走动,等到贾敏的时候,她十二三岁上,荣国府在守孝,能在一处玩的,也只有姻亲那几家。

    听见贾敏提到忠顺王,林如海暗自上心。他记得之前贾宝玉就是因为蒋玉涵的原因,和忠顺王府交恶。

    其实那个时候,就算没有贾宝玉弄出来的那件事,宁国府、荣国府,还有王家、史家,似乎和忠顺王断绝了往来。

    现下听着贾敏提起来,贾家和忠顺王府似乎闹得没那么僵。

    林如海问:“家中和忠顺郡王府有走动?”

    贾敏点头:“这些人家我们家里都有走动,平常也会送礼,只是父亲去世后,和好些人家都淡了,忠顺郡王家的昭华郡主很得太后欢心,经常给各家姑娘下帖子,我也得过一张,只是还在孝中,再没去过。”

    人走茶凉也是必然,等到史家一门双侯,王家王子腾如日中天有,史家贾元春封妃之时,荣国府不就炙手可热了?

    哪怕荣国府那时只剩一个空架子勉励支撑,在外人眼中,也是风光无二的。

    比起荣国府,林家现如今在勋贵间的处境似乎更糟糕。

    不过林如海自己挺喜欢这样的‘糟糕’,若不是他们家和老牌勋贵都关系平平,同僚们也不会自觉的把林如海当成‘清流’。

    林如海 :“我们林家久不在京中,偏居江南,如今和好些人家都不熟悉。”

    贾母又道:“先前敬大哥说,林家现在算是清流人家,不必太熟。”

    贾敬着实有几分见识,若是他最后不去修道,管一管宁国府,东府也不至于那个下场。

    林如海对贾敬愈发好奇:“你觉得敬大哥是个怎样的人?”

    贾敏如实答道:“从前敬大哥父亲在时,对他最是严厉,我自小就记得敬大哥功课好,只是我们这样的人家,中进士也无大用,品阶已经到头,难有寸进。”

    “难怪如此。”

    林如海微微颔首,似有所悟,兴许是贾敬发现自己辛苦半辈子,就算中了进士,也没什么意义,渐渐心灰意冷,没了寄托,遁入空门,一心寻仙。

    贾敬大约是想要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而林如海则是想要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