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低,不许叫人问他朱大人的事,若他要出门,必定要多派可靠的人跟好。”
几人听了皆点头应是。
打发走人,林如海海按着额头,赵二这个样子,等到朱谦回来,不知会被人骗到哪儿去。
赵二至此在林家住下,和林家管园子的下人做活,好在他历来不太爱出门,整日在花园里转悠。
孩子过了百日之后,贾敏往荣国府去过半日,只漏了个脸,就着急忙慌的要回来看儿子,一刻也舍不得。
莲心那边又递过帖子,这回学乖了,用的是京中人家寻常的拜帖。贾敏念她与林家主仆一场,先前服侍的时候小心谨慎,没出过大错,定了一个林如海休沐的日子,莲心和他丈夫带着拜礼上门。
贾敏知道,林如海想见一见莲心的丈夫,兴许是想打听江南的事。
莲心穿着一身湖蓝缎子的褙子,踩着掐云花的绣鞋,头上规规矩矩盘着现下京中妇人最时兴的元宝髻,带着几样清淡头面,没做那等暴发户的打扮。
她也有几分眼色,若是打扮的太过招摇,一来显得像是在主家面前炫耀。莲心在林家多年,对林家那些珍宝古玩都有几分心得,倒也不必故意穿金戴银。
而且莲心这几月在京城也学了不少规矩,若是他们夫妻穿金戴银进门,明日就有什么御史大人折子弹劾林家。
莲心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身材比以前丰腴,贾敏这一段日子已经瘦下不少,看着倒是比早几年成熟几分。
莲心上前跪拜:“奴婢见过奶奶,先前一直想来看奶奶,家中添了哥儿,奴婢也不敢叨扰。”
“奴婢不敢忘记太太和大爷的恩情。”
这句话是真心实意,虽然莲心也曾遗憾自己这辈子不能服侍林如海这样的人物,可是林家没有亏待她,她回了良籍,出去做正头娘子,也有自己的丫鬟支使,孩子不必为奴为婢,将来也可以读书做官。
这是林家天大的恩典!
贾敏可受不得拜,赶紧将她拉起来,笑道:“起来吧,先前你递帖子的事,你们大爷早就和我说过,如今你已经是良人,不必自称奴婢,跪来跪去的反而折了我的寿数,你们上京住在何处?”
莲心如实答道:“陈家这边有两处宅子,现在住在城东。”
……
林如海的书房里,莲心的丈夫陈开虽然端坐,但心底很忐忑,清贵文人的书房就是不一样,像是什么洞天福地似的,处处都雅致,这位林探花在里面,透着一股子仙气儿。
怪不得人家都传林家探花是美人,今日一见,陈开觉得只用美人一词,也太过肤浅。
林如海问他:“你们家中进京,是做什么生意?听说你是金陵人士。”
陈开长着一张方脸,比起那等圆脸眯眼的肥胖富商叫人看着顺眼。
陈开恭敬答道,恨不得把家底都抖出来:“回老爷,小的是金陵人士,祖上积德现下接了内务府的差,做些杂货采买,上面见小的们做的好,又给了明年宫里修缮物料的采买。”
能做点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60-70
小生意,然后发家到接下宫中的一点事,陈家祖上是真的冒青烟,陈开对林家心向往之已久,他就没见哪家大户人家的公子这么正派,莲心这么漂亮的丫鬟都不收用,还给那么多银子打发走。
况且他自从娶了莲心,在江南做生意,江南的苏家和林大人关系要好,都愿意给他点活计,一年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陈开预备了好些感激的话没来得及说,只听林如海又问:“你可知金陵薛家?”
陈开赶紧答道:“小的知道,原本这桩活计就该是他家的,薛家老太爷一病不能动,他们家出不来,才轮到我们。”
原来这件事是捡了薛家的漏,薛家老太爷一倒,王家那边再出事,估计就要走下坡路了。
林如海淡声道:“这上面的事,我不知晓,终归是朝廷里的差使,仔细些。”
这是在关心他们家生意?
陈开受宠若惊,连忙道:“小人省得,这次只修奉天殿,各样木料和琉璃小人都亲自过目,俱是最好的料子……”
林如海看见热情的陈开,颇有些无奈,他原本想打听一回应天府的事,但见陈开脾性,那是半点也不敢多开口。
送走莲心家,到了晚间,贾敏看过一回儿子,回屋就见到林如海坐在灯下发呆,她款款走上前去,给他把衣襟拉一拉:“我瞧你愁得很,金陵那边还没消息?”
今日林如海一无所获,很是挫败,金陵那边的情形,贾府在那边看管老宅的人都摸不到门路,何况一介小小商户。
今日唯一有用的讯息,就是薛家老太爷性命垂危。
贾敏在林如海对面坐下,挑了一下灯花,又道:“我看那些史书话本,也不知那位朱大人是何等凶险,若是他不精通算学,肯定不必走这一遭,这还成了怀璧其罪。”
林如海只能自我安慰,垂首叹息:“他吉人天相,只愿不会有性命之忧。”
🔒64 ? 第六十四章
◎“簪花美男子”◎
第六十四章、“簪花美男子”
林如海惆怅几日, 马上又回到琐碎平淡的日子里,每日归家过着逗孩子的悠闲日子,从秋日过到寒冬, 林家今年添新丁,过年的年礼比去年厚, 下人的赏赐也比别人多。
照例开年跟着皇帝陛下大年初一去祭天, 贾敏这等命妇品阶不高, 那边塞不下, 反而躲过一劫,老太太是超品诰命,早已守寡, 丈夫不在,也要进宫去。
各样仪式弄完, 各家夫人、大臣都挤在一处, 宫门口乱糟糟的,林如海挤过去和贾敬、贾赦说过几句话, 大家不敢堵路,赶紧散开。
先前被火速派往江南的钦差大臣,在大年初三那天,带着一队人马, 悄悄进京复命。
等林如海他们得到消息,圣上已龙心大悦, 朱谦被提拔到户部,圣上金口玉言,这等大才, 就该在户部料理账目, 不必外派。
江南那边消息封锁得很紧, 直到二月里,众人才知道,江南节度使畏罪自裁,圣上勃然大怒,夷三族,余下子孙判处流刑两千里,配往琼州。
林如海和苏哲翰林小吏,在这种大事跟前,隐在官场声色犬马之中,宛如砂砾尘埃。
苏哲见林如海投来询问的目光,低声道:“这些事情圣上历来处置的隐秘,黄大人是礼部尚书,管不得兵部的事,还不如日后直接问他。”
他虽是尚书女婿,但礼部尚书也不知用兵的事。
如今的朱谦,从寒门士子,一举成为圣上心腹之人,果然富贵险中求。
但不是朱谦有本事和胆识,怎么会能求得这样的富贵?
反正林如海心服口服。
他冲苏哲微笑:“斩杀一个节度使,后面的人要人人自危了,也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心思。”
林如海还真心大,都这个时候还笑得出来,那边江南节度使敢打造反的主意,圣上肯定会查京中的各家王爷、大臣,将来又要战战兢兢过日子。
苏哲往外跨了一步,又道:“朱兄直接进户部,升任六品员外候补,圣上专门还赏赐嘉奖。若他能有我这样的靠山,何止于一个员外候补。”
林如海也侧过身去晒日头,调侃道:“你若有大志向,不如和朱兄学一学算盘,今后去当地方官,一地的账目,肯定要算。”
朱谦的算学师承舅父,先前朱谦舅父是一个富商家的账房先生,朱谦小时候学得好,以前困顿时候,时常在年底去帮一些商户盘账赚银子过活。
这样的人才,户部朝中就找不出几个,能算帐的不如朱谦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不如朱谦会算账,当下的读书人皆忙于八股作文,哪里会学这个?
苏哲见过朱谦的本事,甘拜下风:“我又没他那样的天分,学不成。”
两人立在这边晒太阳,听见一阵脚步和清浅的交谈声,侧身一看,是朱谦和太子殿下从廊道另一头走过来。
原来这个时候,太子殿下就看中朱谦了。
林如海心底感叹太子的眼光,朱谦的行事风格,和太子很相称。
跑是不能跑的,他们二人又没犯事,赶紧立在一边,等着太子走过来,双双见礼:“殿下。”
太子停下步子,按着腰带上的玉牌,心情愉悦,冲二人笑道:“孤差点忘了,你们三日是同窗,明日孤要随父皇出游,你们一起来。”
而后,太子又多嘱咐苏哲一句:“明日皇孙们的课业不必讲,他们也要去。”
“谢殿下隆恩。”
林如海顶着满头的惆怅,感觉自己头顶似乎生出一阵黑云。
以后出门之前,应该看一回黄历。
朱谦停在此处,太子一行人走远,苏哲和林如海无奈对视一眼,转而看向朱谦,有一种别样的默契。
问朱谦:“出游几日。”
朱谦答道:“明日圣上要去撷芳园赏梅花,应该只得一日。”
“那就好。”
林如海心里石头落地,他险些以为太子殿下顺口就叫他们陪着皇帝下江南,没记错的话,陛下应该马上就决定要南巡了。
苏哲也无奈叹息:“下回我们可要躲着点,再不轻易来找人。”
朱谦升官,倒也比先前更添春风得意,他知道林如海和苏哲都是那种不爱上前的性子,尤其林如海,乃几人中最想方设法躲懒的一位。
他对林如海拱手道:“这些时日林大人照管我家长随,下官感激不尽。”
苏哲笑笑:“他还不是担心有人从后面捅你刀子,如海比我们细心,以后有事也与我们商议一番,我们做不得大事,背里帮个小忙还使得。”
朱谦垂首而笑:“是”
此时此景,林如海也跟着笑笑,“只愿将来我们出去外任,户部查账的时候,朱兄能手下留情,毕竟有些账目,不是随便就能平的。”
当年林如海接任巡盐御史,就拿到一本烂账,腾挪好多年才勉强应付过来,遇到新皇上位,户部的判官朱大人查账,险些要他半条命。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60-70
林如海回想那个时候,都觉得心惊肉跳,以为自己逃不过这一劫。
朱谦听完脸色微沉,地方堆积烂账的事,朝中上下心中有数,就是不知最后谁当替死鬼,担上罪名,太子直接把他弄到户部不外派,就是不想他折在烂账上,无疑是对他的保护。
这么看来,诸如林如海、苏哲这二位同僚,还是不要外任最好。
江南的内情,朱谦作为亲历者,肯定心中分明,林如海不会问,苏哲也不会问,他们只是翰林院处理公文的小翰林,不必卷进去。
现在三人虽然还能一处谈天说笑,实则已经走向不同的官途。
今日一早林如海换上官服,虽要去赏梅,但他又不是和贾敏一起去,故而没什么打扮的心思,官服就是这样的式样,再披上他冬日进宫当差时候避寒的披风即可。
撷芳园门口,朱谦、苏哲与他碰头,三日皆是差不多的打扮,后面来的大臣,也是大同小异,官阶高的大人,衣裳看起来略好一点。
一干大臣的衣装,和衣着华美的皇子王孙形成鲜明对比。
圣上要赏花,大臣们自然要跟着赏花。
当下的情形可不是寻常赏花,大臣们按着品阶排着队跟在皇帝身后,像是一条花花绿绿的拖尾。
圣上停在一丛梅花树下,招手让太子和几个皇孙过去,挨个折了梅花,簪在他们头上,义忠王也不能幸免。
圣上似乎对这样的仪式十分满意,也对太子这次处置江南节度使的做法更满意,含笑点头:“……朕看古画上,多有文人簪花之习。”
太子笑道:“儿臣谢父皇赐花。”
梅林旁边的烟波池上飘着袅袅雾气,皇帝陛下看着自己的大臣们,一眼就看见当中有个俊眉修眉脸冻得发白,还没蓄须的臣子。
微笑冲他招招手:“林小探花过来簪花。”
林如海移步上前,圣上折下一枝红梅,簪在他鬓边。
林如海垂首:“谢圣上隆恩。”
人面和红花相映,圣上很满意,挥手让人退下,又给其它几个大臣赐花。
反正这一回大家都要顶着花过一日,谁也逃不过,林如海心里平衡了许多。
看过一回花,圣上又移步到水榭,看弟弟义忠王的眼神,就像慈爱的老父亲看儿子,指着水榭旁一株白梅:“你的花儿养的不错,记得父皇在的时候,这一棵梅花树只这么高。”
义忠王收敛的戾气,在旁给皇帝斟满暖酒。
“父皇仙逝时臣弟还小,却不怎么记得,只记得皇兄说过,父皇最喜梅园,故而小心看护,不敢怠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