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100-120
101 ? 第一百零一章
◎“不好意思,我想奶娃”◎
第一百零一章、“不好意思, 我想奶娃”
黛玉的降生给这个家带来了莫大欢喜,林璋和林珺累了一宿,贾敏方才生产, 正需要歇息,两兄弟看过一回小妹, 就被赶回去睡觉。
都是长身子又多睡眠的小孩, 前一秒兄弟俩还叽叽咕咕的头对着投唠叨以后要带妹妹去什么, 后面满马上就睡着了, 顿时没了声。
春日渐暖,花朝以后,林家园子里桃花、杏花、迎春花, 开得花团锦绣,林璋和林珺每日的功课, 除了读书写字, 还有一项就是看妹妹。
早上进学之前,兄弟俩来母亲这边请安, 一定要看一眼小妹,虽然那时候黛玉还在睡梦中,偶尔动一动脸,伸个懒腰。
林珺趴在妹妹的小床前, 睡着的妹妹怎么这么可爱,看看这小嘴儿, 小脸,小鼻子,小手。
林家老二一边傻笑, 一边念叨:“妹妹啊!呵呵呵, 我的妹妹黛玉!黛玉、小黛玉!”
林璋稍微慢了点, 最好的位置已经被弟弟占了,伸手把弟弟揪起来:“林墩子,不要把你的口水滴到妹妹脸上!”
林家老二被大哥骗了,以为自己真的流口水,赶紧捂住脸擦擦,回过头原先自己占据的绝佳位子已经被哥哥占了。
林墩子很生气:“你骗人,我才没有流口水。”
林璋哪里管弟弟生气,蹲在小床边,开始重复同样的动作:“妹妹,妹妹,黛玉小妹妹。”
林珺急的原地跳起来,小脸通红,想把哥哥挤开,一面还和乳母告状:“哇!哥哥和我抢妹妹!哥哥你没有学过孔融让梨吗!”
乳母们不好上前拉架,每天都要看哥儿俩过来闹一回,等哥俩去外书房上学,还觉着冷清。
都说小孩儿一日一个模样,黛玉生下来十来天,原先新生儿皱巴巴的感觉越来越淡,变得白白嫩的,吃饱喝足,醒着的时候,有人说话她就会咧开嘴笑。
妹妹一笑,就把林家老二迷得五迷三道的:“我们黛玉会笑了,这么小就会笑了,我是哥哥。”
林家老二见妹妹眼睛乌溜溜的像是两颗黑葡萄,赶紧把自己大脑袋凑过去:“我是哥哥,我叫做林珺,就是那个珺。”
他怕妹妹不知道是哪个字,也不管出生十几天的黛玉能不能认识字,拉着黛玉软乎乎的小手,在她手心上轻轻写字。
乳母和丫鬟们劝他:“哥儿,姐儿这么大还不认字,东西也不太看得清,要长大点才会认人呢!”
林珺才不管这个,撅着小嘴,眉头一皱:“你们懂什么,这叫笨鸟先飞……”
诶?似乎有哪里不对,他怎么能说妹妹是笨鸟。
于是林珺又改口:“这叫未雨绸缪。”
家里几个人都存着小心思,未雨绸缪的不知林珺一人,就说林如海,自打黛玉出生,每日除了出去办公,就是回家带孩子。
从外面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问贾敏今日恢复的如何,要是黛玉醒着,除了吃奶换尿布,那就不会落到别人手里:“哎呦我的宝贝闺女,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好好吃奶 ?我是爹爹。”
林如海坚持不懈的和女儿说话,因为他霸着黛玉,时常受到两个儿子的讨伐,到时候还要贾敏出来‘主持大局’把抱孩子的时间分配一下。
林家的乳母和嬷嬷们看着稀奇:“呵,这爷三儿,也不知争什么,姐儿还不知事呢!”
这姐儿真是命好 ,生来就像是掉在蜜糖窝窝里一样。
贾敏身边的大丫鬟见那边林璋和林珺又争起来,用帕子捂着嘴笑:
“我瞧着他们多半是想着,多和姐儿说话,今后没准姐儿一开口,就会叫人了!肯定是争这个,小孩儿心里最清楚,谁带她,她就认谁。”
在几人你来我往的争夺中,小黛玉渐渐满月了,林珺见妹妹茁长成长,一颗兄长的慈爱之心越来越膨胀,还是长大点儿好,妹妹总算不是刚出生时候的嫩豆腐样儿,他也敢偶尔摸一摸。
林老二只想妹妹长得再快些,最好明天就会走路,后天就能说话,等到大后天,他就会有一个小跟班,到时候他就天天领着黛玉去听先生讲学,让黛玉坐在自己旁边,他要教黛玉背诗、写字、各种道理。
想到自己将来的责任,林珺感觉自己任重道远,读书也比以前更认真。
殊不知他哥儿也跟着暗自较劲,今后带妹妹的差使,总也要讲一个先来后到,怎么能让林墩子抢先!?
林璋不服,他比林珺大几岁,读书写字,怎么会被弟弟比过去?
老父亲林如海稳如泰山,恨不得把两个猴儿拎走。
林如海:你爹我还在这里呢!
日子就这么热热闹闹到了三月里,一时春暖,一时又淅淅沥沥飘着牛毛雨,暖一阵寒一阵的,各处芳菲争春,花开得热烈。
眼看着家里人人宠爱的姑娘要满周岁,阖家从太太到老爷,还有两位小爷,半点没提要办满月宴席的样子。
林家几个外面管事的管家,一起来向林如海请示:“老爷,眼看咱们家姑娘要满月,不知满月宴……老爷可有想法?”
家里内宅管事的是太太,太太没出院子养着,现下日子不多,只能来讨林如海示下。
林如海只顾着带孩子,不知岁月长,听见管家一说,略一思索便道:“办那个作甚,兴师动众的,家里没几口人,忙不过来,这天暖一日,寒一日,你们奶奶身子亏空没好利索,那些人来我家中,又不是真心为着看我闺女。”
管事的听着大人的话,心里有点急,大人可是真一点交际机会都不想给那些人,多少商户、官员、听说林大人家又添新丁,巴巴就等着满月排队送礼。大人可真是釜底抽薪,连个机会也不给。
管事的想不通,大爷和两个哥儿都这么喜欢姑娘,不该把满月宴大操大办,叫人都知道对姑娘的爱重才对吗?
管事的只能顺着林如海的心,笑道:“老爷说的对,小的们也好和下人说。”
林如海淡淡看了他们一眼,又道:“虽说不办宴席,该赏仍是会赏,你们且好生办事,爷的脾性你们也知道,这一二年虽面上好了点,但谁犯在我手里,莫怪我狠心。”
几个管事被林大人寒透的目光瞪得心底一激灵,忙不迭的点头,表示自己不敢怠慢。
林如海早就和贾敏商议过 ,小儿娇嫩,贾敏又没调理好,没来由的办什么满月,肯定是贾敏操心,吵吵嚷嚷的来人复杂,万一当中有生病的,还会给孩子大人都过病气。
林家在扬州没什么亲朋,也无交情深厚的世交,多是等着送礼攀附之辈,林如海不想让自家小闺女满月变了味儿,也不想给旁人钻营的机会,顺便维持自己一如既往清正不阿的人设。
说不办,就是不办,只在黛玉满月前后几日,给黛玉包上一个红色襁褓,穿新衣,家里人都换新衣裳,下人多发一月月钱。
下人们不用劳心劳神预备满月宴,还能白得赏赐,别提心里多高兴。
一满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100-120
月,林如海就觉着自家闺女更懂事了,日日抱着不肯撒手:“我们黛玉,真是越长越漂亮了,看着就聪明伶俐。”
贾敏见他那痴迷样儿,还好不会叫同僚看见,定会叫人惊掉下巴,还好两个儿子不在,不然三个人肯定要争着闹一回。
贾敏无奈摇头:“真是,喜欢得几乎要昏了头,将来她若是知事,你可再不能如此,须知溺子如杀子。”
这不是在玩笑,贾敏真是担忧这个,养儿子的希望儿子光耀门楣,不免会要求有几分严格,轮到养女儿,多半会宠得肆无忌惮。
贾敏小时候父亲也更宠爱自己,对于两个哥哥,时常是棍棒伺候。
林如海抱着黛玉凑过来,点头哈腰,笑道:“夫人说得对,我这不是趁着她还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肆无忌惮,前儿我对两个哥儿还不是这样的。”
旁边的乳母嬷嬷,还有伺候年头久的丫鬟皆是面面相觑,不敢说真话。
不,您真不是这样!
起码林如海对着两个哥儿没那么痴迷劲儿,不过大家都理解为,家里好久没添丁,又是个姑娘,大人才如此爱不释手。
逗一回女儿,林如海又神色担忧的问妻子:“你身上可好了,城里不见有几个好大夫,要是在京城就好了,太医院那群老家伙,旁的不成,有好几个倒是妇科圣手。”
这事贾敏也要被林如海唠叨得耳朵生茧了,林如海生怕她落下隐疾,每次生了孩子都要战战兢兢问上三五个月出去,林家人其实不太经常生病,但是林如海仍旧十分喜欢屯药材。
大约是以前老太爷和老太太身子不好,家中养成的习惯。
贾敏温柔笑道:“我已经没什么大事了,毕竟年纪不小,自然比不得年轻时候,恢复得慢点儿。”
林如海一手拍着孩子的襁褓,满眼都是妻子贾敏:“夫人那里年纪大,我看夫人一如当年。”
贾敏被丈夫说得害羞,转过身去拿起随手放在床边的小肚兜接着绣鸳鸯:“你啊,难得这么些年老夫妻两,真是嘴甜。”
夫妻二人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只见一只猴儿背着自己的小书袋从门外跳进来:“母亲!妹妹!我散学回来了!”
原本沉在香甜梦境中的小黛玉被吓得抖了一下,小眉毛皱起来,鼻子一拱一拱的,憋得脸红彤彤,哇的一声哭出来。
林如海嗔怪道:“瞧你那猴急样子,可吓到你妹子了。”
林珺马上放轻步子,蹑手蹑脚轻轻走过来,喘气儿也轻飘飘的,马上冲中气十足的嗷嗷大叫换成温柔小声:“哎呦,黛玉,我是哥哥,我是哥哥,不是什么坏人。”
林珺一面说,一面拍拍,黛玉刚想哭的架势马上就止住了,打了一个哈欠,把小手伸伸。
林老二继续开始念经:“哥哥今天……”
不过他妹妹黛玉今日很不给哥哥面子,努努小嘴,马上又睡着了。
林珺赶到十分挫败,还以为自己先回来能占个先机和妹妹多说一会儿话呢!
林如海让乳母把黛玉先抱出去,问小儿子:“你大哥如何不来?”
林珺眼巴巴看见乳母把妹妹出门去,嘴上答道:“回禀父亲,哥哥今天要写文章,不能来,我做完了功课,先生放我回来,我马上就过来,我还想把今天学的书念给妹妹听。”
林如海还想说点什么,看到平常经常从外院送信的婆子在外面晃悠,当即就让林珺去隔壁给黛玉念书,把那婆子叫进来。
那婆子进来,恭恭敬敬递过一个封信:“老爷,江先生送来的信。”
林如海三下五除二,拆开封蜡,听见是江账房的信,贾敏放下针线走过来:“江账房怎么说?”
江武回去守孝已经两年多,江南地方上一般守到九个月,甚是有些为外出谋生的守到七七四十九日,江武不是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按理不必守那么久。
但他还是在家中比着读书人守孝,林如海明白,此人并不是为着什么父子情深的孝道,图的就是一个好名声。
江账房要好名声没大用,但是林家需要好名声的账房。
林如海把信递给贾敏:“他问我家中可寻得了新账房。”
贾敏笑了:“寻常账房岂能和他比?我们家墩子不是心心念念想学算盘,老爷去封信,请他回来。”
他的能耐,不只林家上下负气,就连衙门里也服气!
林如海也还是这个意思,仍旧请他回来,沉吟片刻:“我让家里妥当人,亲自去接他。”
贾敏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憧憬:“若是能长久最好,将来玉儿长大,也让她学。”
女儿家将来要管家理事,更是要好好学算账,不要最后连自己的嫁妆都算不清楚。
林如海若有所思,前世贾敏走得早,黛玉以只跟着王熙凤边看边学,贾母偶尔指点,就可以把潇湘馆管理得井井有条,这回要是能和江先生,学算盘,她天资聪慧,肯定也是一个神算子。
林如海道:“他回来也好,衙门的账目,今年也该好好算一回,先前没让他算,银子交到朝廷手里,总不放心。”
这也是林如海要派人去专门接江账房的原因,没准儿现在扬州衙门里好些人不愿看见他回来呢!
贾敏嗔怪的看丈夫一眼:“要不是我拦着你,你就要让璋儿去了,你这当爹的还真会支使儿子。”
前儿衙门抓不到人算账的时候,林如海差点就让十来岁的林璋出头帮盐司衙门算税银。
林璋早年和江先生学算盘,差不多已经可以算出师,他在家里经常帮母亲算账练手,现下里各处庄子上交过来的东西,都要在林璋手上过一遍。
拿他的话说,就是三日不练手生,贾敏当然知道乖儿子算盘功夫深得账房真传。
但是盐税银两,这一桩大事,想来不必轮到林璋出手,江南最不缺的就是商户,富户最需要的是账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