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热疗养生 > 正文 第16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十二)

正文 第16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十二)(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治胃痛。

    劳宫穴 láo gong(pc8),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3-5分钟。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解剖: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进睡眠法: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 平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中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书》。别名手心主。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由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功能作用:开窍苏厥,清心泄热,通络止痛。

    解剖:由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乛配伍:1、配百会穴、人中穴、冲门穴治中风不省人事。

    2、配人中穴、中脘穴、气海穴、曲池穴、合谷穴等治中暑。

    3、配印堂穴、百会穴、人中穴、大敦穴、太冲穴等治急惊风。

    4、配痖门穴、三间穴、行间穴治舌强。

    5、配命门穴治身热如火,头痛如破。

    6、配期门穴、长强穴、天突穴、侠白穴治心痛。

    7、配劳宫穴、少冲穴、大泉穴、经渠穴、列缺穴治手掌热,肘中痛。

    手少阳三焦经——扞卫头脑安全

    关冲穴guān chong(sj1)是针灸穴位名,为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在手环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常用于咽喉肿痛、头痛、热病及其昏厥的治疗。

    穴位解剖:穴位为皮肤、皮下筋膜、指甲根。皮肤薄,由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薄而疏松,并有纤维束连于皮肤和骨膜。手指的静脉多位于背侧。浅淋巴管与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相通。手的动脉每指有4条,即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和两条指背动脉分别与同名神经伴行。均位于指掌、背面与侧面的交界线上。因指背血管及神经较细短,所以指的掌侧及末二节指背侧皮肤和深层结构,均分布有掌侧的血管和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人中穴治中暑、昏厥。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三焦经传于液门穴。

    液门穴是手少阳三焦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疟疾;手臂痛。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配伍:配中渚、阳池主治手背痛;

    配少商、鱼际主治喉痹;

    配外关、听宫主治耳鸣、偏头痛。

    中渚穴(zhong zhu xué),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

    功效:清热疏风、舒筋活络。

    解剖: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配伍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头痛;

    配肩髃、曲池、外关治疗肩臂肘酸痛;

    配八邪、外关主治手指不能屈伸;

    配外关、期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主治五官病症,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解剖

    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