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干从茎乳突穿出处。
配伍
配听宫、听会主治耳鸣、耳聋;
配地藏、颊车、阳白主治面瘫;
配下关、颊车、合谷主治颊痛。
瘛脉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瘛脉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现在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神经性耳聋等。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功能作用
燥湿化气。
解剖
当耳后肌处;布有耳后动、静脉;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耳后支分布。
配伍
配听会、耳门主治耳鸣、耳聋;
配头维、印堂主治头痛。
颅息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耳后,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
通窍熄风、镇惊止咳。
解剖
在颞筋膜及颞肌中;有耳后动、静脉的耳支分布;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耳后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配伍
配角孙、头维、太阳主治偏头痛;
配水沟、中冲、合谷主治小儿惊痫。
角孙,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配伍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部肿痛;
配太阳、头维、太冲主治偏头痛。
功效
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张口,直刺05—1寸。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解剖
在腮腺后缘;布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分布。
配伍
配听宫、听会、翳风主治耳鸣、耳聋、聤耳;
配颊车、下关、合谷主治牙痛;
配颧髎、颊侧、翳风主治下颌关节炎。
功效
开窍聪耳,泄热活络。
耳和髎穴,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侧头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
清热降浊。
解剖
在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布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分布。
配伍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
配颊车、地藏、阳白主治面瘫;
配太阳、印堂、足临泣主治偏头痛。
功效
祛风通络,解痉止痛。
丝竹空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眉梢凹陷处;在眼轮匝肌处;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颞支;有眶上神经、颞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分布。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 头痛,齿痛;癫狂狂。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解剖
在眼轮匝肌处;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颞支;有眶上神经、颞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分布。
配伍
配瞳子髎、睛明、攒竹主治目赤肿痛;
配太阳、外观主治偏头痛;
配足通谷、太冲主治癫痫。
喜欢热疗养生请大家收藏:热疗养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