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飘在大唐 > 正文 第十五章 吴王李恪

正文 第十五章 吴王李恪(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李世民笑着止住她,说道:“看来福儿口中所说的‘姊姊’便是你。”杨悦点点头问道:“赵王去了哪里?”

    李世民指指她手中的琴说道:“福儿与明儿在一起,让我(注1)将琴送来。”

    杨悦一怔,刚才自己出神,没想到竟然是李世民给自己送琴,心道:皇帝看来也并非传说中那样变态,处处威严,让人害怕。这之中原来也如一般人家,也有温情,儿子也可以指使皇帝老子。

    杨悦却不知,李世民今日所为却已惊世骇俗。原来李世民将李恪赶到吴地之官,心中有些后悔,如果不是他夸赞李恪才干,也许便不会有人弹劾吴王。贞观十一年,李恪也曾被御史弹劾过一次,那次是因为李世民想册封杨贵妃为皇后。“政治总是政治啊,斗争无处不在。”李世民如何会不明白这种弹劾的根本原因,只是许多事情看似很小,却让人很无奈。他想起半个月前在两仪殿与长孙无忌的一次对话

    先前李世民下旨选良家女充实东宫。太子却派左庶子于志宁婉言拒绝。李世民原本想不通原因,后来才得知原来太子宠爱萧良娣,萧良娣好妒,连太子妃都见不到太子,李治根本不敢再接受新人。因而李世民长叹一声道:“太子仁弱至此,恐非良主。”

    见长孙无忌在测,不由责怪道:“阿兄劝我立雉奴,但雉奴如妇人般太过仁弱,恐不能守社稷,怎么办?”

    长孙无忌一时无语辩解。因而李世民叹道:“吴王恪英果才干似我一般,我想更立他为太子,怎么样?”

    长孙无忌大惊,忙道:“圣上,十月间刚刚行过立嗣典礼,怎可一年之内三变,万万不可。”四月原太子谋反,十月新太子典礼,说此话时刚刚十二月,如果再另立太子,乃是一年之内太子人选三次变化,因而长孙无忌有一年三变之说。

    李世民冲口而出,说道:“难道你是因为恪儿不是你的外甥才这样说?”

    长孙无忌急忙拜倒道:“圣上,并非臣有私心。只是太子性格仁厚,真乃是守业的良主。再说,立皇储何等大事,关系到国家命运,圣上岂能如儿戏一般,朝立夕改,满朝臣子如何再相信圣上。”

    李世民一时不能回答,长孙无忌又道:“四月时,圣上如果更立吴王,臣没有话说,此时更立吴王,臣请圣上三思。”

    李世民沉思良久,知长孙无忌所说终是实情,不得不作罢。

    等到吴王被御史再次弹劾,李世民才想到自己当时对吴王的夸赞其实也是一种过失。贞观十一年那次弹劾吴王与其乳母之子赌博,这次弹劾他游猎过度。小儿博采之戏本自平常,不过玩乐而矣,便是李世民儿时也常玩此戏。这次弹劾他游猎虽然另有目的,却也是事实。自十月以来,吴王李恪一直在华山游猎,一个多月过去还不曾回来。李世民不由恼怒李恪竟然授人以柄。因而大怒,将其招回,一顿责骂。

    只是吴王恪不知怎么,看上去失魂落魄。难道是因为立嗣无望,心灰意冷?李世民望着这个一向最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儿子,有点后悔,不免又温言说道:“父子虽是至亲,但是我儿如果有罪,国家的法津却不能徇私。”长叹一声又告诫道:“当年汉帝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谋不轨,被霍光诛杀。为人臣子,不可不戒。”见吴王恪眼中含泪点头,心中过意不去,挥手让他到内宫去辞别母亲,再到安州上任。

    待吴王走后,李世民怔了多时。他自然明白自己如此做也是无可奈何,同时也是保护儿子的一种方法。吴王虽然被责,但也是告诉朝臣,表明自己对吴王的疏远,不会让其威胁到太子之位但杨贵妃在几个儿子中一向最为安心的便是李恪,担心贵妃因此心中抑郁,因而想到咸池殿安慰贵妃。

    刚到咸池殿,正好遇上李福取琴出来。听他说要给“姊姊”送琴,想起长孙无忌说过的那个“公主”,便让李福将琴给他,他来送琴。李福见父皇去送琴怎敢不给,将琴给了李世民,自己与李明玩去了。

    李世民拿琴递给杨悦,杨悦头也未回,一直以为是李福。李世民也不打扰她,静静听她弹奏。神游大海,思入太虚,扶摇之上周身舒泰。中琴艺最高的当属杨贵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