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70-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所以对于声音鉴别这方面,叶之鹤觉得自己也算是颇有造诣,因此现在都是‘当’的声音,他自己也能够听得出细微的差别。

    “不错,发出木声,没有铿锵作响,有可能是老坑的石头,也不知道怎么了被丢到外面好多年了也没有人理,也就是你们慧眼识珠,不过这里怎么还会有这种石头?一般出现这种的都是端砚那边的老坑……”师傅百思不得其解,干脆不想。

    收起工具他又问道,“你们是想要做出什么形状来?我觉得这么好的石材用机器就是暴殄天物,最好是要设计一番。”

    叶之鹤看向项景同。

    项景同沉思一下,拍板道,“还是请位师傅设计。”

    ……

    他们走出这处工作室的时候也到了中午。

    项景同和那位老师傅沟通了一下设计,那位老师傅看到这块石材可以说是见猎心喜,尤其是里面可能还有传说中的鱼脑冻或者蕉叶白,怎么可能不喜欢?

    鱼脑冻和蕉叶白都是端砚石材上一汪洁白如凝脂一样的色块,娇嫩通透,从古至今的文人都是倍加推崇的。

    叶之鹤他们出来的时候,那位师傅和工作人员还在探讨项景同他们找到的那一块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会不会是这里的石头,然后这里还有他们所未知的石砚资源?

    当然这些叶之鹤他们也是听不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去那条街上,打算在那边吃点东西,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发现一方好砚台。

    这里的街很有意思,铺面的门不是两扇门,还是那种上个世纪的老式的插一块一块木板进去做门的那种店铺。

    有些陈旧的痕迹,而且不是刻意做旧,只有外面那一层裱装了新的,走到里面来,就觉得里面的铺子包括摆设都是古香古色的。

    他们找了一家店铺吃了面,这家店铺的墙壁上都挂着仿古画,路过的别的铺子也都一样。

    有些铺子摆着旧物,但并不像是那种古玩街一样,全是瓷器、玉石、书画、钱币什么,这些旧物反而更加贴近生活气息。

    一问,原来前面有一个不是很大的跳蚤市场,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在,也有一个外地来的人临时申请摊位在哪里摆摊的。

    叶之鹤他们顿时来了兴趣,难怪问的时候,民宿老板还让他们自己去看看。

    这个跳蚤市场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兴起的,刚开始没什么人,后来这里变得有名气了,也就多人来了。

    叶之鹤他们走过来,项景同一下子就看见了摊子上的一副金丝边眼镜,他拿来戴上,照了照镜子,嗯……给人一种西装暴徒、斯文败类的感觉。

    看来他不适合眼镜,项景同赶紧把眼镜摘下来,却看见一边正在认真梭巡摊子上东西的叶之鹤。

    他一下子将眼镜戴到叶之鹤的脸上。

    项景同:嗯,嗯?

    第74章 跟上*铜雀瓦砚

    叶之鹤本来就生得俊秀, 带着一种在古玩当中蕴养出来的书卷气息,性格温和,唇边总是带着点浅淡的笑意, 让人看了就感觉是炎炎夏日当中清凉舒适的习习微风。

    人的整张脸,有的时候就灵秀在眉眼。

    他的眼睫和他温雅秀丽的外表又有些不一样了,细细看来竟然感觉有些线条是极为妖艳的秾丽,本来是有些开着玩笑给他戴上眼镜,怎么偏生移不开眼睛的人又是自己?

    项景同一时间对自己有些唾弃。

    叶之鹤看他的目光呆怔住了, 一时间也忍俊不禁的伸出手在他面前挥挥。

    项景同这才回神, 轻咳一声, 掩饰着一般, 把目光挪移开来,“……我们看看别的。”

    明明是已经移步去看别的摊子了,可两个人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氛围还是让他们都显得眉眼有些柔软, 似乎稍一触碰就是天雷地火。

    只是两个人现在都克制着。

    转了一圈,也不算是没有什么收获, 梁仲看中了两样东西, 兀自沉思了一下,拿下了,不管真假,现在他有些身家了, 该交的学费还是要交的。

    项景同倒是带着叶之鹤来到了一处摊子, 摊子上卖的都是文房四宝。

    今天他们是要来找砚台的, 涉及文房四宝, 项景同怎么会提前没有准备。

    叶之鹤说他的直觉很准, 他便也就强调这一方面,有的时候从潜意识进行暗示真的可以强化一些能力。

    这摊子上的文房四宝看起来都光鲜靓丽, 颜色很浮,但项景同还是看中了一支毛笔。

    这一支毛笔的颜色和用工比一旁的好上许多,颜色配比依旧艳丽奢华,却有一种隐而不发的气派。

    所以这一支笔见有人要了,老板也是坐地起价。

    项景同连连砍价,最后以三千五的价格拿入手中,像是得了宝贝一样,美滋滋的。

    走过去一看,叶之鹤正和梁仲正在一处小摊上和一位年纪稍大的老者交流呢。

    那老者后面也是跟着一个中年人还有两个年轻人。

    看样子是和他们差不多的。

    就是那种收藏古玩之类的,项景同不仅仅是从直觉上可以得出,还有那老者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那一身浸、淫在书卷当中尤其古朴沉稳的气质可以感觉到。

    叶之鹤身上也有这种气质。

    就像是中国古代文人所称赞的君子之风,谦逊温润。

    项景同也微微往那边去,才知道原来他们在讨论一方砚台,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播之古玩鉴定手札》 70-80(第9/17页)

    砚台和之前他们看过的石砚很不一样,看起来像是一片厚瓦。

    这应该就是瓦砚了。

    砚台下面还刻着‘建安十五年’,表明这是和铜雀瓦砚相关了,就是不知道是真的还是仿的了。

    一般以仿为多。

    瓦砚这种事情于中唐开始兴盛,古人也好古物,也常常借古咏今,所有砖瓦当中自然对西汉未央宫、曹魏铜雀台之瓦尤其追惜。

    在宋朝时候,铜雀瓦砚备受追捧,乾隆朝所修《西清砚谱》中也有记载了几方这样的汉瓦砚的形制。

    为什么铜雀瓦砚备受追捧呢?不单单是因为是古物,有怀古惜古之风,还有就是当时的铜雀瓦砚发墨好,还有古诗称“墨光烂发波成轮”,第二个是质地坚硬细密。

    但是为什么又说以仿的为多,也是一门巧宗。

    如果有人说这铜雀瓦砚不费笔而发墨,那么这就一定是假的,并且不太了解瓦砚或者砚台。

    真的汉瓦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多为青白色或者褐色,并且胎质比较粗,不加澄滤,不够温润,研墨的时候会有细小的颗粒状,墨不够莹润,还会有渗水的情况。

    时人多称赞的‘铜雀瓦砚’应该是用北朝晚期的质地坚硬细密的压磨黑光瓦件所制,也是古瓦,色厚青黑,并且肉厚平莹,胎质坚硬细密,发墨好。

    这也和这种瓦的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这种瓦件在制作的时候,工艺就十分精细,淘洗过瓦泥,还沉淀过,以至于后来仿制‘铜雀瓦砚’的时候,匠人也运用了这样的工艺手法。

    “哈哈,小叶先生,我也看过你的直播,是数一数二的,”老者比了比大拇指,“这砚你看了觉得怎么样?有几分成色?”

    “砚倒是不错,看老先生觉得怎么样了?”叶之鹤随意回了两句。

    之所以这样交谈,两个人其实都知道,是因为这摊贩也略懂行情,给出的价格已经接近了这砚台的真实价格。

    有些人买古玩是自己收藏的,也就无谓价格什么的了,不被骗且值回本价就好了。

    “我也觉得好。”老先生点点头,然后身边的中年人就付了钱买下了这砚台。

    花了四万五,也在估价之内了。

    这砚台并不是宋仿或者用的北朝瓦做的‘铜雀瓦砚’,而是明朝洪武年间仿制的‘铜雀瓦砚’,砚身上也标注了洪武年间仿制的事情,而且此砚相对宋仿或者北朝瓦做的瓦砚胎质没有那么细腻,价格也不算是太高。

    叶之鹤的估价在四万到八万之间。

    买下这砚台,这摊子上也没什么东西他们看中的了。

    倒是那老先生看见项景同走过来,又带着几分熟稔的笑道,“这是小项先生?”他的眼睛十分眼尖的看到了项景同手中的拿着的盒子,“看来小项先生也得到了心仪的东西。”

    小项先生?被这样称呼,项景同感觉有些奇怪,这个老爷子他见过吗?

    叶之鹤很快就解开了他的疑惑,介绍道,“景同,这是徐智绘老先生,华夏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

    徐智绘反倒是摆摆手,“我觉得我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小叶先生你的粉丝哈哈。”

    言语当中也是对叶之鹤倍加推崇。

    其实他本来不是在这里的,只是来这个城市办点事情之后就打算随便逛逛,这么多名胜古迹,难道还会跑来这里看看什么东西吗?他就是发现距离不算太远,决定过来结识一下这个自己欣赏的年轻人。

    “原来是徐先生。”项景同打了个招呼,又像是想到了手中的东西,朝着叶之鹤抿唇一笑。

    “小项先生认识我?”

    “不认识,不过现在认识了,因为我们都是粉丝嘛。”项景同有些挤眉弄眼的。

    他一张深邃英俊的脸,带着点犟气的眼睛做出这样古怪的神情来,总觉得还有几分孩子气,直率大方又不觉得违和。

    而这样一活跃,这里的氛围也显得没有那么生疏了。

    “找到了什么好东西?”话说过一茬,叶之鹤也有几分好奇项景同一直护着的东西。

    项景同倒是大方,直接就打开了盒子,露出里面的那只笔来。

    “刚才发现的,我觉得是一件不错的东西,买来送给你。”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叶之鹤又觉得有什么地方很是不一样。

    像是心里某块地方被持续不断的触动,然后越来越软了那样。

    “看出了什么来?”他掩饰般低了低头。

    “只看出了一点点,都是你之前说的。”项景同抓住了机会,因为心中的谵妄,也许他总是期待跟上叶之鹤的脚步,像是梁仲那样,不,拿梁仲来比也是不恰当的,或许他只是想要一点一点的,在叶之鹤心里,变得更特殊一点,再特殊一点,一直特殊下去。

    红色长形盒子中间微微凹陷下去,里面也是红色的两处凹槽,其中一处略长,一处稍短,长的那头躺着一只黑漆描金毛笔,而短的那头则是从黑漆毛笔身上描金龙纹延伸下来的笔盖。

    随着他们视线的挪动,笔上的黑漆逐渐闪过一丝华丽耀眼的光芒。

    不过这支笔看起来有点‘新’!

    第75章 协会*御制湖笔

    有点新, 那是没有入门的玩家看到就会第一眼这么觉得。

    可叶之鹤和徐智绘都不是新人了,当下也是眼前一亮。

    笔身上刻有[御制]二字,现在的工艺品上这两个字已经用烂了, 可还是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发散思维。

    因为这确确实实是一支上好的湖笔,也是古玩。

    笔身上面除了[御制]二字,还刻着乾隆的御制诗句,笔身的用料十分考究,杆身黑漆描金边, 上面有蝙蝠祥云为饰。

    一杆笔最重要的部分肯定是毛笔的笔头, 上好的毛笔笔头通常由动物的毛发制成, 如羊毛、狼毛、兔毛等, 现在有些毛笔也会使用人造纤维。

    在元以前,文人墨客多推崇宣笔,元以后更加偏爱湖笔。

    而湖笔的成名和元朝书画家赵孟頫的关心离不开关系, 叶之鹤想到自己曾经得到过的赵孟頫的书法碎片,看着这一杆上好的湖笔, 竟然有些技痒。

    “这是一杆乾隆年间的湖笔, 制笔的应该是高手。湖笔和别的毛笔的区别在于笔头,湖笔喜欢用羊毛混杂其他毛,并且笔头更加尖锐,因此适合用在楷书、隶书等需要精细线条的字体上, 以及工笔画等需要精细描绘的画种……”

    叶之鹤拿起那杆笔, 白皙温润的指尖被那杆笔衬得尤其好看, “还有一个比较好认的地方, 那就是湖笔特别注重笔头的弹性和耐用性, 笔杆可能更为精致,有时会雕刻或镶嵌。”

    “小项先生捡漏了, ”一边的徐智绘笑道,“看来小项先生的宝运很好。”

    是有些好,而且似乎跟着叶之鹤的人,宝运都会变好。

    比如说梁仲比如说项景同。

    梁仲还好,起码是入门了,稍微有些眼力,项景同就真的让人羡慕嫉妒了,基本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