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正眼注意的小吏,却成为葬送整个魏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与黔首不同,这个小吏却也是读过书的人,更是知晓大道理的人,可饶是这样他还是选择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只为了替死去的好友复仇。在这里韩非不能说替好友复仇的高做得不对,因为就连秦王嬴政不也是为了他出兵魏国复仇吗!(嬴政:你想多了,并不是!)
可是高的行为在韩非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不可取,因一己私仇葬送一个国家,如今秦国是得益国他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如果之后得益的是其他国家呢,那高的做法就显得有些过于利私主义。
复盘魏国灭亡的过程,韩非思考了许久,总结了好几个原因,但是在他又回顾这些原因后,突然发现这些原因中心都围绕着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群体,那就是——黔首。
如果不是旧魏之地的黔首前来投军,秦军也不会将仗继续打下去;如果不是秦军将仗继续打下去,魏王也不会一怒之下驱逐包括高在内的旧魏之人;如果不是魏王驱逐了包括高在内的旧魏之人,他们也不会与魏人冲突还导致死了人;如果不是死了人还是高的挚友,高也不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90-100(第3/16页)
一气之下前往秦军之地,并为秦军打开大梁的城门,导致魏王室被俘,魏国灭亡。
虽然上面的这些因果点巧合点很多,但是仔细一看,黔首在里面的地位却极为重要。而其中会导致黔首倒戈的真正原因,就是魏国的国策和秦国的律法行事的方式不同,导致一开始旧魏黔首投靠秦军。这不禁让韩非想到了《韩律》和《秦律》的区别,以及那些与他交接回到旧韩之地颍川郡并打算运用《秦律》治理家乡的寒门后辈们。
过去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六国总是指着秦国的军功制过于血腥残酷,哪怕军功制使得秦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强,他们也不屑使用,而是置之不理。过去还是韩国公子的韩非自然也是如此作想,虽然他也是法家之人,但因为心中的偏见所以对秦国的军功制特别抵触。可是就是因为这个军功制,因为这个血腥残酷的制度,却成为了魏国黔首倒戈的原因,让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国家选择投入秦军,只为了功成之后的田地和钱财。
这使得过去眼光一直放在高处的韩非不得不重视起黔首,并写了一封密信加急送回咸阳,送到他的挚友嬴政手中,让他也注意这个平日默默无闻,却在关键时刻极为重要的群体。
而这也是他韩非,送给挚友秦王嬴政灭了魏国后的感谢!
*
韩非的密信送回的速度也不算慢,在快马紧赶慢赶的加速下,不到半月远在咸阳的秦王嬴政就收到了韩非送来的奏折和密信。
奏折可以说是日常上报给嬴政的东西,但是这密信却是自从韩非随军出征后的第一封,简直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啊!
“韩卿这是对法家的思想又有什么新见解了吗!?竟然会如此迫不及待的给寡人送来,还是用这个何种形式!”如此想着的嬴政不禁也跟着迫切起来,因此他没有打开奏折翻看,而是先阅读起韩非送来的密信。
而也正是这封密信,让堂堂秦王嬴政陷入了沉思。
这时的李斯作为嬴政身边的近臣,正是努力表现自己的时候,见到嬴政在读完师弟的信后便沉默不语,不禁有些好奇韩非到底都在信里写了什么。倒不是他嫉妒韩非受到王上重视,而是他有些担心他家那个傻白甜的师弟会不会在密信里写些不走心的话得罪王上,让王上不知如何罚他才能发泄自己的郁气。
主要是自己的这个韩师弟的脾气相当感人,经常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比如给老师送礼,又比如当初推荐自己接他的工作,虽然都是出于好心和重视,但真的很气人,且让人无可奈何无法发火。
殊不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的韩非早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在颍川郡两年的历练,李斯的担忧其实并不会发生,但奈何以上这些李斯并不知情,而是依旧用两年前的眼光看待韩非。
想到一会儿王上可能会因为密信发火,这边的李斯就忍不住叹息一声,思考自己到时候又该如何给韩师弟求情,毕竟谁让他和韩非是分离共命体呢!
哎,雍城公主给他和师弟的这个批语,还真让人烦恼呢!每天他李斯都得为此提心吊胆,他自己无所谓,就怕他的小师弟出事,连带着他也倒霉。愁.jpg
李斯在心里如何胡思乱想嬴政尚且不知,因为他在翻阅过韩非的密信后,便陷入了让对于黔首这个群体的纠结之中。
虽然魏国被灭让秦国的领土扩张很让人高兴,但是魏国被灭的过程却不得不让他这个君王引以为鉴并重视起来。因为就算是嬴政也不得不承认,韩非送过来的密信中内容的重要性。
可是就算他已经注意到黔首这里,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毕竟从古至今上层阶级对待下层阶级皆是如此,连个前车之鉴都没有,这让嬴政也没有办法去改去做,唯一的做法就是摸索行事,可是这后面带来的不可控因素有太多,让他无从下手。
正当嬴政紧皱眉头的时候,站在门口的侍卫进来,“禀告王上,雍城公主求见。”
没想到月儿会在这个时候找自己,嬴政诧异的同时却想到雍月的神异之处,觉得这件事可以去问问她的想法,便连忙回道,“让她进来,你们先退下。”
“喏。”
正当李斯也要跟着离开的时候,嬴政又把他叫住,“等等,李斯你留下。”
“……喏。”
然后李斯就满脑袋问号的留下了,连带着自己之前的猜想,怀疑王上是不是因为韩师弟的密信要迁怒他,不禁背后渗出了冷汗。同时脑海里不停的思考,一会儿面对王上的发作如何应对,并还要将师弟也要开脱出去。
面上不显背后冷汗淋淋的李斯:“……”
师弟啊,你是要害死师兄啊,等你回来我必须的跟你好好唠唠,当然前提是我还活着!
暴走漫画脸.jpg
一进屋雍月行完礼后,就对着嬴政一阵突突突。
“大兄,我听说魏国被灭了,是怎么回事?真的假的?怎么就这么快,一点预兆都没有,你们都做了什么?不是说要徐徐图之吗,而且还是先对赵国徐徐图之,怎么一转头就先把魏国灭了?这也太迅速了,咱们大秦这边做好准备工作了吗,那边是谁在管,想好怎么安排了?用不用咸阳学宫派几个学生过去帮忙!?”
港真,饶是心有准备,嬴政也没想到会受到幼妹如此追问,一时间表情都有点茫然。也就是雍月身份特殊,且深受他的喜爱,也当真为他为秦国着想,不然你让别人试试这么追问,分分钟给你降个大不敬之罪。
其实雍月这么冲动也不是故意的,而是魏国被灭真的出乎她的意料,现今时代的发展情况已经跟历史完全不同了,以至于雍月这只小蝴蝶感到了紧张。
历史中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而现在世界线的顺序切变成:赵灭韩,秦灭魏……
虽然雍月已经接受了韩国被赵国所灭的事实,但灭国顺序只要没错她就依旧能坐稳,谁曾想秦国灭魏这个横来之笔打了个她措手不及,让她在知晓魏国被灭后当场傻眼。
不是啊大兄,你这步伐迈得也太快了点吧!虽然很高兴大一统速度的提升,但是咱咸阳学宫现在这点毕业生根本赶不上你的步伐啊!再这样下去,未来依旧会上演旧历史,让六国余孽钻空子啊!
所以在知晓魏国被灭的消息后,雍月就赶紧离开咸阳学宫前往嬴政,询问他接下来要如何安排。说实话不是雍月吹嘘,当今世上估计只有她知晓打天下简单守天下难得道理,毕竟就算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她大兄嬴政,也没有把真正能左右王朝的黔首放在眼中。
见雍月是真正肉眼可见的焦急,嬴政瞬间就忘记了之前的愁思,不由笑了出来,“月儿啊,你问得也太多太快了,你让大兄我如何回答啊?”
被嬴政反问的雍月小脸一红,连忙不好意思的抱歉道,“对不起大兄,是月儿无礼了。”
“无碍,为兄只是没想到会见到你这样着急的一面,也很惊讶罢了!”嬴政无所谓的摆摆手,然后招呼雍月上前,“魏国确实已亡,不过人员安排问题你不用担心,韩非还在魏国,那边自有他安排。”
“哦。”
“不过韩非今日传来密信,其内容却让为兄不知如何理解或者说去做。正好你过来,给为兄参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90-100(第4/16页)
参谋,让为兄有个目标。”说着嬴政便将韩非的密信递给雍月,完全没在意将朝中官员的密信转给外人是否不妥的问题。
而雍月也不客气,现在的她已经不是两年前不识字的她了,当即便接过密信研读起来,随后一脸镇定的放下。
“我看完了,大兄想问什么请说吧?”
“看完了?”嬴政挑眉,突然注意雍月胸有成竹的表情,心下大安,“既然看完了,月儿就由你来说说对此的理解吧!”
雍月挑起嬴政同款的眉毛,朗声道,“意思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嬴政:“!!!”
第93章 孟子思想
‘得民心者的天下’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就是获得民众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孟子是谁,儒家的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成为‘孔孟’。换句话就是说,他的学识也如孔子一般声名远扬,可就是这样本该声名远扬的思想,却没有被这个时代的人,确切的说是王室勋贵重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遗憾。
就在雍月脱口而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解答后,在场的无论是嬴政,还是旁观的李斯都不由露出震惊之色,一脸的不敢置信。
而雍月选择原谅他们的不敢置信,因为在这个剥削与被剥削者的年代,孟子的思想确实非常超前。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唐宋之后的种花家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命题的哲学思辨以及伦理启示,至今仍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东亚。
只可惜人不逢时,如果孟子生活在现代肯定是教育业的一把手,当然他在活着的时候也是,只可惜他的那些思想在他死后,便被当权者全都当从耳旁风,全都投入了战国争权夺霸的战斗中。
不过咱们也得理解,在这个时代就算某个国家的诸侯确实如孟子主张治国,但是架不住其他诸侯国搞事,一家打家家打,黔首们死伤一片,再怎么治理也是白搭,人都死光了有什么用,还不如继续压迫剥削积攒财富,这不比天天为国交瘁还没有好结果强。
“月儿你为何会如此想?”
面对雍月斩钉截铁的回答,嬴政忍不住皱眉。雍月的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知晓,出自儒家经典《孟子·离娄上》,可是月儿她为何要将这句话用在这里,他们明明谈论的是旧魏黔首不安分导致灭国的问题,怎可如此理解。
“自然是因为旧魏黔首之所以背叛魏国,是因为魏王失了民心,”雍月将韩非的密信还给嬴政,缓缓道,“或许其中也有我大秦将士的功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旧魏黔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然单是大梁城门咱们就打不开。”
“没必要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蒙骜将军强攻打开大梁城门的实力还是有的。”听雍月将旧魏黔首的功劳提高,作为大秦君王的嬴政没忍住为自家将领怼了一句,然后收获了雍月一张无奈的小脸。
“我又没说他没有,但是那将会浪费我们不少人力和精力不是吗,”雍月双手一摊,一脸无可奈何,“而且我也不是想跟大兄你争辩这个,咱大秦将士的战斗力如何你我都心知肚明,现在我们要说的不是黔首的问题吗!?”
被雍月转移了话题,刚刚气了一下的嬴政也懒得计较幼妹的失言,而是顺理成章的继续询问之前的疑问,“所以你认为魏国被灭是魏王的原因,而不是这些叛国的黔首!?”
“什么叫叛国的黔首,这叫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们这群人正是看出大兄您是英明的君主,才选择投靠而来的啊!”
雍月这话嬴政爱听,但是理却不是这个理,因为他觉得今日旧魏黔首能为了私欲背叛魏国,明日这些黔首就能为了另外的目标背叛秦国,而这正是嬴政无法接受的,“此言有理,但是却不能成为旧魏黔首叛国的理由。虽然他们投靠的是秦国,但是怕就怕秦国黔首有样学样也如此做,那岂不是让寡人丢脸与天下。”
“大兄为何会如此作想,咱大秦的黔首怎么会如此做。我家老师荀子可是说了,当今七大强国中虽大秦名声最差,但国内的黔首却是生活的最好。啊,不对,现在应该是说是五国了。”雍月小小的改了一下口误,但是却没有引起嬴政和李斯两人的注意,因为他们对雍月刚刚的话另有疑惑点。
“等等,月儿你说的是不是哪里不对,其他国家我不好说,为兄我在以前学习的时候可是听老师讲过,当今世上生活环境最好的当属齐国,因为稷下学宫的原因,那里可是文人学子的向往之地。”不是嬴政为齐国拉大旗,因为就算是他也得承认,齐国的文学气息浓厚,特别适合百家学子居住。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