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10-120(第1/17页)

    第111章 赵国亡了

    赵国亡了,贺大喜奔。

    秦赵两国交战,武安君李牧被降、军中后继无人、朝中乌烟瘴气,再加上佞臣狡言善辩,宫中两大巨头无担当魄力,最后就是秦国凭借着硬实力,硬生生的把赵国的底蕴给磨没了。

    虽然赵国算是大国,但是领头人不济,手下人不平,哪怕他们能仗着国家资本顶上三五个月,依旧没有在秦国的铁蹄下熬过三年五载的力量。更何况,这也不是秦国攻下赵国也没有花费三年五载,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年半,好听一点就是两年。

    也就是说在秦王政十年,赵国被秦所灭。

    此事得到定论后,其他国家全部提高了警惕,深深觉得新登基的这位秦王野心不小,意在天下。尤其是在赵国被灭后,跟秦国接壤土地更多的楚国,他们接连写信给身在秦国的楚系掌权人,想要打听打听秦国下一步要做什么,或者说是问问秦国有没有想要在继续推进版图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觉得赵国被灭,唇亡齿寒,这群人害怕了!

    然后收到楚国来信的华阳太后也不含糊,老太太当着昌平君和昌文君的面直接回信,就两个字——无事。

    昌平君&mp;昌文君:“……”

    看秦王政那野心勃勃的架势,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无事的样子啊,太后你糊涂啊!

    “你们两个懂什么,哀家说无事就是无事,还是说你们打算将我大秦的军事机密泄露出去!别忘了你们现在吃的可是大秦的米,做得大秦的官!”华阳太后怒喷面前的两个大男人,她就说为什么她都将楚系的未来安排好了,这两个人还一直不停地上蹿下跳,合着是自己心里有了小九九!

    华阳太后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这两个才是未来楚系的希望,但是如果这两个希望想要做什么不该做的事,她这个现任的领头人也不是没有制约他们的法子!她可不想再临终之际在让楚系升起波澜,不然就是对不起当初将手势力转交给她的宣太后。想到那一位的丰功伟绩和最终下场,华阳太后咬了咬牙,跟昌平君和昌文君透了个底。

    “你们如此为楚国着想,哀家也知道为何,毕竟那里是咱们的根!而且哀家跟他们回信说无事也并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最近几年大秦确实没有攻伐他国的想法。这件事等过几日政儿自会在朝上提出,所以你们可以放下心继续安心做事了!”

    得到华阳太后透底一样的说辞,昌平君和昌文君半信半疑,但是考虑到他们同属一个利益团体,觉得华阳太后没必要在这上面欺瞒他们。而且华阳太后本人也说了,过几日就会从王上的嘴中知道真相,所以他们决定暂且按捺下去,再多等几日。

    “行了,本宫也乏了,你们先下去吧!”

    “喏。”

    而就在两人离开后不久,华阳太后寝宫内室里走出了一个人,赫然就是大秦长公子的亲生母亲楚姬。

    “祖母。”

    “嗯……”华阳太后揉了揉太阳穴,撇了神色有异的楚姬一眼,淡淡道,“看到了吧,这就是你的好父亲和你的好叔父。”

    “……”

    楚姬低头不再言语,因为她已经察觉出楚系权力交接之间的波涛汹涌,她父亲和叔父的心大了!楚姬不相信这两位会不清楚一旦他们将大秦的机密泄露给楚国,会给她和她的儿子扶苏带来什么样的灾祸,但是他们却依旧这么做了,还怀疑现任楚系领头人华阳太后的向楚之心。想到华阳太后之前跟她掏心窝子说的那些话,以及雍城公主在大秦的所作所为后,楚姬觉得自己似乎是应该下某种决心了!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楚姬受够了被父权压迫的日子,就因为她是女孩,她就得给哥哥堂哥们让位,成为他们争权夺势的牺牲品。华阳祖母说得对,大秦的楚系还是掌控在楚系女子手中才行,让那群吃里扒外的男子掌权,只会给秦国楚系带来灭顶之灾。

    想到自己跟雍城公主合作做女子生意,父亲和叔父那些各种鄙视的嘴脸,还有想要分一本羹的暗示,以及自家夫君暗地支持的行为,楚姬的心就渐渐有了偏向。这人就怕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嬴政贵为一国之君强秦之主,他都没想过插手楚姬以及华阳太后的滔天生意,可是昌平君和昌文君明面上推迟避嫌,却在私下里想要横插一脚,吃相简直太过难看。

    难怪华阳太后有了改变下一任楚系领头人的想法,不是华阳太后过于自私,而是下一任的楚系首领太过不像话。华阳太后都已经三令五申的说,‘窈窕’是她与雍城公主的私产,结果他们还是不依不饶,饶是华阳太后是楚系的领头人,也受不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压榨。

    华阳太后已经是当世最尊贵的女人了,她还怕什么,那群人真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所以华阳太后在第一时间知道楚系有人眼红这桩生意,并让昌平君和昌文君到她面前敲木钟的时候,她便暗自下了决定,为了楚系未来的安稳,楚系的继承人也该换一换了!

    后宫两个楚系的女人心照不宣的交流完,便又继续去做自己的事了!至于这接下来做的是什么,就不可在对人过多言语了!

    *

    事实上,华阳太后透露给昌平君和昌文君的消息是正确的。

    就在几日后,嬴政果然宣布暂且休兵,最近几年都不会又打的军事活动,要求黔首百姓修生养息。‘修生养息’这个词还是嬴政从儒家经典里领会出来的,用在这上面也确实合适。

    嬴政宣布修养,有点不符合大秦的一贯作风,但是全场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就连靠军功发家的武将们也没有异议,简直画风诡异。

    文官们不吱声确实情有可原,可是武官为何也一反常态啊!

    然后不一会他们就知道了真相……

    因为雍城公主又献宝了,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物,但是也确实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棉花,以及它的衍生物,棉衣和棉被。

    “秦赵交战,双方伤亡如何,寡人想大家都心中有数吧!”

    “……”众人沉默。

    “与赵交战伤亡几万,被冻死人数占半,众位爱卿你们不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吗?”

    其实嬴政也没打算这么早就把棉花公布于众的,但是在看过前线上书的秦军伤亡人数后,他就改变了主意。与赵对战秦军冻死人数占了大部分,简直就是在浪费人力资源,尤其是他手中明明有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棉花,可就是碍于生产力跟不上,白白让这群士卒死于战场。而且因为这群人是冻死而不是战死,所以连抚恤金都拿不全。

    不得不说,这也是大秦军制的一种悲哀!

    而且被冻死大半的秦卒你们明白这代表着什么吗!这代表了,他嬴政损失了能攻下一个国家的兵力啊!扼腕.jpg

    “寡人复盘了这次与赵之战,知晓会发生这种残酷乃是寡人之过也……”

    嬴政是一个很会吸取经验的君王,也是一个敢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君王,在确定与赵之战的大部分损失是因为他造成的后,还很年轻并不像老年那样刚愎自用的他立马决定改正。

    当然其中更多的原因,也是给朝堂中不甘心大秦军队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10-120(第2/17页)

    旗息鼓之人的一个休兵的理由。只要对大秦有利,嬴政连自己名声都可以不要,更何况是承认自己决策的错处,尤其是这些伤亡在过去都算得上是习以为常,更能显现出自己爱民如子行为的时候。

    黔首的心里自有一杆秤,以前自己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过得又是什么日子,他们心知肚明。嬴政的这些做法,或许在朝臣眼中来说很不理解,但是却对黔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嬴政的这些做法来看,他们这位大秦君王确实是将黔首放在心上了,这可是妥妥的加分项啊!

    只要黔首们有了这种意识,嬴政这个秦王就在黔首的心里立住了根,站住了脚。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嬴政收买人心的一种策略,还是前所未有的收买黔首人心的策略。而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都对着嬴政的行为保持默许状态,也是大秦对黔首的一种态度,君王如此朝臣如此,生活在大秦的黔首还有什么好担心,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而那些即将要成为大秦黔首的赵人,也应该想想自己到底该对秦国是何种态度!

    是的,没错,嬴政如此作态不只是给大秦士卒黔首看的,也是给即将成为大秦子民的赵人看的。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君王才是黔首应该信任且爱戴的君王,什么样的君王才可以承担起黔首希望的期盼。

    让他们自己掂量计算,他们赵国的君王,赵王迁是个什么垃圾玩意!

    就在嬴政承认自己决策错误后,他还宣布了自己要摆驾邯郸城的决定,去看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忆往昔一下过去,算是与自己的过去做个了断。而且嬴政此次前去,不只是他一个人,他还要带着自己的阿母赵姬赵太后,和雍城公主一起前去。

    带着赵姬过去是为了回忆过去,而带着雍月过去则是纯粹出门见世面了!

    接到随行王旨的雍月:“……”

    屁的见世面,我过去是为了大秦阻止大兄你发疯大开杀戒啊!算了,大兄你高兴就好!

    与此同时,同样收到随行王旨的成蛟:“……”

    等会儿,这剧情不对啊,大兄你下令让我跟去做什么,这里面貌似没有我的事吧!大兄你这是想干嘛!?细思极恐.jpg

    而就在雍月接到随行王旨的第二天,荀子就派人将雍月叫了过去。

    赵国被灭,荀子说不伤心那是不可能的。

    五岁的小扶苏就偷偷跟自家小姑姑说过,在接到赵国被灭的消息后,老师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静的呆了三天,师兄们给他送去的膳食他也没动。李斯师兄说老师这是在祭奠灭亡的赵国,让大家不要去打搅老师,一起等老师出来后再说。

    对此,雍月就不得不说一句李斯对人心变化的敏锐度了,连荀子想的是什么,他都能猜到一二。

    顺便一说,现在的李斯又升官了,就在他将《秦律》中的肉刑都更改为劳改后。

    在嬴政颁布新改过的《秦律》时,李斯差点没被朝中百官们喷死。要不是嬴政说这是为了保证大秦人力的一种策略,李斯是按照他的要求才如此做的后,李斯估计连郎官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不过不得不说,李斯的运气也确实是好,因为那时候韩非也在现场,当即就直接就拿魏国旧民的事举例,认为李斯这么做可以安抚黔首稳定国治是法家之学,对大秦接下来治理他国旧民有利。这才让李斯在保住官位的同时,继续升爵升官。

    就冲这点,李斯给韩非磕一个都不过分!

    而就在那之后,李斯跟韩非关系也好到了几乎形影不离的地步,换句话就是所谓的蜜月期。韩非接到嬴政命令研究儒法结合的时候,李斯也跟着出谋划策,贡献了不少力量。也正是因此,两人才总是会出现在咸阳学宫拜访荀子老师,拿着问题等着解惑。

    李斯韩非法家。

    大儒荀子儒家。

    李斯和韩非拜访荀子咨询问题儒法结合。

    没毛病。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李斯都入朝为官了,他还会时不时出现在咸阳学宫的原因。

    荀子在自己的房中呆了几天,直到抚平亡国的伤痛后才出来。结果一出来就听说秦王赢政想要亲临邯郸城的消息,小老头第一反应就是嬴政要去赵国为幼年之事复仇,赶紧着急忙慌的跟雍月联系。

    接到老师消息的雍月:“……”

    行吧,老师我真应该送你一个牌匾,上书‘预言帝’!

    第112章 新监护人

    此次前往邯郸,路上多了一个人。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将雍月叫去谈话的荀子。

    没办法,这位因为赵国被灭的刺激大发了,无论雍月怎么解释,他都不相信秦王嬴政前往邯郸没有目的,非要跟着一起去。

    雍月能怎么办,估计是被刺激的狠了,小老头的倔劲一上来,怎么劝都不好使!而且腿长在他身上,就算雍月这边拒绝,他也能自己过去,那还赶不上跟着雍月他们这边的大部队一起走呢,万一路上出点啥事雍月还不得后悔死!

    “老师跟我们一起走也行,不过扶苏的功课可就落下了!”雍月委婉的劝道,而这也是她最后的借口了!

    不过不得不说,哪怕心意已决,荀子该负起的责任也没有放弃,身为老师的他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雍月,“没关系,在我离开这段时间,我让子房代我教导扶苏。子房聪慧负责,还有充足的带弟弟妹妹的经验,将扶苏交给他我很放心!”

    雍月:“???”

    雍月:“……”

    雍月:“!!!”

    没想到荀子老师给出这个理由,雍月大为震撼!

    雍月的心情很复杂,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此刻糟心且诡异的心情。她是不是应该庆幸现在的历史已经改变,张良已经不是大秦的敌人,不然老师这么做就是把羊送进狼的嘴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