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家天骄》 30-40(第1/13页)

    第31章 去西北

    王家过来质问,二太太也被逼着来问,贾琏躲着不见人,一大清早出门筹备东西,大晚上才能回来,显然不想跟府上人交待什么。

    赦大老爷更是个滚刀肉,连着王家的下人一并给哄出去,半个月不许王家人上门,气得二太太好生闹腾,在老太太跟前,跟邢大太太嘴皮子打架不提,却也没能影响到他们父子俩半点。

    任命已经下来,不去也得去。

    王熙凤气得肝儿疼,但真的赌不起,贾琏在外头常年不回来,能安分守己才怪!难得平儿也肯跟去,贾琏没有拒绝,一道带着上任去。

    荣国府再好,不跟着贾琏,她王熙凤迟早要完,自然而然的,临行前在老太太处交还了管家权。

    二奶奶要离开,偌大个荣国府交给几个未长成的丫头显然不合适,二太太也不想接,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王熙凤常常拿嫁妆填补亏空的事?肯接手才怪。

    她倒是想丢给探春和黛玉,正好她俩一个手里捏着林家送来的体己,一个握着自个嫁妆,又跟林家的掌柜学着,手头必然不窘迫。

    旁的时候探春可能迫不及待就接下了,迎春到现在可还没管过家,她也不知何时才能学会管家,这档口正学着,忙得很,看二太太死活不接,猜都知道里头肯定有大问题,傻子才肯干,借着年纪小不知事给推了。

    没有旁人能干,二太太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邢大太太倒想要插把手,被赦大老爷一顿臭骂。

    赦大老爷近期有些易怒易躁,谁惹他,他都不消停,请安的时候,贾政又惯例说他不孝,转头被他一耳刮子甩得半天回不过神,把老太太都吓住了。

    那模样,只有张大太太离世的时候才见到过,如今又没出什么事。

    当然,能让贾赦暴跳如雷的,只有贾琏的安危了,王子腾明晃晃地来打探,贾琏跟个送命的鸡仔一样莽撞冒失,一头撞进去,焉有命在?

    一顿打都是轻的,还不知道会不会缺胳膊断腿逃回来!

    但贾琏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直到任命下来,他才明确跟贾赦摊牌,可见没有想过退缩。

    贾赦不明白,他一个荣养的公子哥,要命的东西握不住留着干什么?王子腾想要,就让他拿去,看他能得几时好。

    撬他荣国府的根基,也不看看那是谁的东西,他有没有那个本事,让陛下允许他藏私兵,至少目前来看,他左右摇摆的德性,很不让人放心。

    贾赦嘴上不说,不代表愿意贾琏以身犯险,贾琏犯轴,打骂无用,无奈之下,只能为他挑选护卫。选来选去,都是昔年军中历练的老人,行军打仗都行,潜行赶路、逃避追兵样样不错,想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最后,觉得还不够保险,又写了封信,一封送进宫里,一封送到西北去,算给贾琏最后一丝助力。

    贾赦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用过私章了,这个私章还是当年太子送给他的,比荣国府的印章更有用。

    七皇子闹起来没多久,荣国府又闹了。

    贾赦这个混球突然跑到王家大门口,大骂王子腾见不得贾家好,如此滚刀肉模样,京中大多数纨绔都没这胆魄,直把王子腾气得够呛。

    王子腾他能怎么着?他一点都不敢动。

    陛下是在乎贾赦的,贾赦的脸面他会给,贾恩侯的名字都是他取的。贾赦昔年跟在贾家两任国公之后,叫过陛下世伯,在陛下眼皮子底下长大。

    就算厌恶过贾赦,但贾赦也是为了太子,是个情谊深厚之人,如今已得惩罚,甚至惩罚还有些过了,陛下近些年越发念旧,难保不会心生愧疚。

    荣国府蹉跎至今,就是因为下一代立不起来,若是贾赦的长子还在,绝对是另一番局面。那贾瑚聪明伶俐文武双全,背靠张家,有清流世家相助,显然前途无量。

    贾代善也最看重这个孙儿,自尽之前必是哀求过保下此孙的,可惜了。

    王子腾的升迁均来自荣国府的嫡系,自然,不能跟贾赦对着干,还得让贾琏安安全全到西北,否则,他一个谋财害命的印象,就会留在陛下心里,永不起复都是轻的。

    别看赦大老爷平日有多混账,办起事来绝不含糊。

    二太太又气病了,自家嫂子送信过来质问,问得她哑口无言。她哪敢针对贾赦,贾赦不针对她就不错了,二太太是纳闷呢,近段时间也没怎么逼迫他们父子,怎的突然开始不按常理出牌。

    不知不觉间,出发之日将近,贾琏筹备妥当,带上家小,朝西北而去。

    出城后,马车边突然簇拥过来许多孔武有力又煞气逼人的侍卫,一小队一小队的围上来,很快将贾琏的车队围得严严实实。

    贾琏望着车外,对赦大老爷的印象,第一次有了长足的改变。

    王熙凤也感觉到了不对劲,这群侍卫的模样明显不简单,可以说是令行禁止,个个肌肉结实,一看就是军中精兵。

    不是说荣国府早已上交兵权,府里根本没有这等武艺之人,连王家的看家护卫都没这么气势骇人的,估摸着还见过血吧。

    赦大老爷藏得深呢。

    王熙凤和平儿面面相觑,由着这些人将马车重新坚固一遍,又给贾琏换上皮甲,心拔凉拔凉的。

    一路安安静静赶路,侍卫们没有贾家下人那样碎嘴,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不俗,荒郊野岭王熙凤怕得要死,他们还能在林子里找到不少野味,就算遇见盗贼,不知说了什么话,竟然就让人乖乖离开,也是神奇。

    花了足足一个半月的时间,才终于到达西北,贾琏和王熙凤平儿脸色都不好看,连日舟车劳顿,脸蜡黄蜡黄的,尤其是几个女眷,这辈子没出过这么久的院门。

    待到县衙,又受了次暴击,里头早有个甄家的旁支老爷当着师爷,早半个月就到了,现如今已经将府衙运行得妥妥当当,林泽要贾琏筹办的坊市,他已经架好摊子,就等着贾琏这个吉祥物来主持大局。

    县衙也修葺了一番,银子都不用贾琏出,各处洒扫干净,直接就能住。那师爷自己挑了前头东院住,带着甄家来的五六个下人,后院和正院都是留给贾琏一家的,县衙原本的奴仆也都归贾琏使唤。

    平儿服侍王熙凤下车,两人腿都是软的。

    后院里头就一户本地的下人,语言不大通,好在王熙凤也带来了她惯用的小厮丫头,没多会儿收拾好行李,实在挨不过睡下了。

    过了冬,西北已经没有那般严寒,民风开放些,嗓门都比京城大许多。

    大家并不在乎县令是谁,反正都待不住,长期没有人愿意来上值都是常有的事,各个村子都是村长里正管事,早有应对之策。

    贾琏的到来,给西北带来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王家在西北留下的人不算少,个个紧盯着他,贾家的兵自然收到贾赦的信,还在观望当中,两家人别着苗头,端看贾琏如何行事,约定俗成的,都在等那三个月。

    京中来的公子哥细皮嫩肉的,总不让人放心,更不觉得能担事。

    就说这坊市吧,没有甄家师爷里外全挑,贾琏想动工都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干起,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家天骄》 30-40(第2/13页)

    头能动用的银钱不多,县衙里的库银基本没有,税都收不齐,来了这的县令考评从来都是劣等的。

    贾琏会算账,看到县衙里头的账,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若非林泽能够提供帮助,他都不知道能干些什么。

    就民生之事,已是不易,西北产出少,又常有草原扣边劫掠之事,很不富裕。

    王熙凤跟平儿在外没那么讲究,一同看了县衙的现状,只觉得眼前一片片发黑,前途和钱途全都渺茫啊!真傻子才愿意来这里呢,好几日都不愿跟贾琏说话,这辈子还想回京只怕是难了。

    林泽说好的第一批资助到得很快,一批质量不错的食盐千斤、绫罗绸缎千匹还有近一万旦陈粮和二十斤上好的茶叶。

    听甄师爷说,这些比较好运输,也能分别作为高端和低端货,吸引大众前来。贾琏两股战战,不想上都不成。旁得好说,一万旦粮食,可不是小数目呢,若被草原人买去,算是资敌了吧。

    坊市在三日后要开启的消息,在坊间传开,衙役敲锣打鼓,吆喝了两日功夫,整个县衙的人都知道,之前建的坊市,真的要开了,而且还有便宜的粮食卖。

    大家都还在观望的时候,衙役跑到各个村子雇人镇守坊市,给的报酬是每日人均三斤粮食。

    在西北这个缺粮的地方,粮比金银值钱。

    为了粮食,各个村子来的人可不少,近百来号人,将不大不小一条街的坊市守得明明白白,都带上了各个村子的武器,什么样的都有。

    草原上的商户有的是,听说有食盐,多的是肯来冒险的,带上足够多的护卫,又不用入城,只要不是军队来围剿,总能逃得掉,在草原上盐比什么都重要。

    第32章 开坊市

    贾琏如此胆大妄为,多少人在怒骂,但他不在乎,想在乎也无用,坊市就建在城外一里的地方,主要面对的,就是草原的人。

    时日一天天过,不一会儿就到了坊市开的时候,贾琏府里几辆大车开出去,消息传得人人皆知,有粮草食盐之事,让所有人都为之心动。

    这竟是来真的!!!

    等到了坊市,县衙的人在最僻静处领了两个铺子,食盐茶叶和布匹放一起卖,另一个铺子单卖粮草,人均限购十斤。

    一经开卖,粮草铺子前堆满了民众,老长一条队,排得都快出了坊市。看着卖出来的都是陈粮,价格不高很便宜,却没一个说不买的,不一会儿就售出很多。

    另一个食盐铺子门可罗雀,只有零星一点会来问问,发现里头的盐很贵也很好,便自己退出去了。

    直到下午时分,才有一个胡商试探着来问价。胡商手里东西多,就怕贾琏不肯受,草原上但凡能拿出来的,除了战马以外,他都能卖,甚至连汉人奴隶也能搞来。

    甄师爷淡定地跟他谈,什么都收,奴隶老弱的按五十文一个收,青壮按百文一个收,喜得胡商不知多开心,一股脑将他带来的牛羊皮草都换成食盐和茶叶。

    那么几大车的东西,换完后连一车都塞不满,胡商还是高兴得不成样,只说回头一定接着来。

    甄师爷笑了笑,告诉他每月都有一次打折不限购,平常就会限购,他更加喜欢活的牛羊,毕竟高档肉食人人喜欢,尤其贵人才买得起的更值钱,按重量算银子。

    胡商乐得开怀,现在可是春天,水草丰盛,牛羊繁殖以后,肯定能吃得饱,眼瞧着是个大买卖,赶紧得去草原收货。

    甄师爷又偷偷告诉他,这个坊市是偷偷开的,不能让草原王庭知道,否则被王庭借此要挟,就无人敢来卖东西,尤其是食盐,这可是要命的东西,草原上一直都是被王庭拿捏在手的,旁人哪里敢卖。

    听到这里头的勾当,胡商连连点头,保证不会多嘴,王庭虽然更富有,但不好交流,还是一些小部落更加好,他们心里也是有数的。

    一个胡商满载而归,随后,自然而然又来了不少胡商,各家心满意足离开,千斤食盐卖出去一大半,剩余的便留作每日十斤的限购。

    草原之上部落众多,未必有多团结,都是各自为政,王庭对他们有威慑力,但绝对没有到予取予求的份上。

    胡商往来各处本是常事,王庭也没少去,就是手里头要命的东西不会卖给他们,牛羊皮子还是收的。

    就像那甄师爷说的,杀鸡取卵能得多少?还是细水长流比较靠谱。

    草原上物资匮乏,多仰仗胡商周转,皮毛是常见的货物,各家都有,自然卖不上价,平日里只有完整的皮毛才会收,烂一些发臭或者不完整的,胡商不要就自己留着穿用,最主要还是得换盐。

    草原的盐只有盐湖边上的部落和王庭才够用,其他地方都是缺盐的,所以盐很贵,一斤盐能换十来张好皮子。

    这回的胡商不这么换了,他们什么都收,据说找到了南边的卖主,牛羊奴隶皮毛都要,连草料都肯要,草原上常见的珠宝首饰也要。

    兑换的价格当然是昂贵的,但比之前更加划算。

    牛羊各家部落都不缺,尤其是春日时节,草水丰厚,牲畜吃饱后膘肥体壮,多养些都没问题,皮毛放久了会腐烂,他们硝制的手艺不怎么样,比不得胡商和南边的人会保存,多留无益,天气渐热,也用不上那么多,卖掉换东西很合适。

    对于这个南边的坊市,不知不觉间,几个大部落都得知了,唯独王庭,他们一丁点都不知道,不仅胡商不想让他们知道,连同几大部落也不想。

    王庭自己就有食盐,又占据最好的草原,根本不愁吃喝,日子逍遥得很,养了多少战马,各家都比不得,若非王庭的草原能养十万战马,战力十足,旁得部落又怎会畏惧王庭。

    除了王庭以外,别的部落要凑齐五六万兵马都有些艰难。

    贾琏每日胆战心惊,看着城外的胡人越来越多,售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不仅有牛羊,还有不少汉人奴隶,都是以前掠边的时候从边境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