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8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意识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

    “你当本王傻么?”穆诣说着从几案后绕了出来,踱了几步,娓娓道来:“本王以为胡旗人就此罢手,毕竟除了本王的母妃,其他后妃都出身诸州,没资格做皇后。不过本王很快发现了不对劲,大成与胡旗乃是世仇,朝堂上竟然渐渐有了主和的声音!直到祯盈十四年,胡旗南侵之战,东府处处与本王掣肘,乃至危及前方战事,本王才笃定,当年胡旗人游说本王不成,转而选择了旁人,而且还成了。”

    黎至清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桩旧事在,“那殿下可有继续查下去?”

    第164章 橄榄枝(下)

    穆诣未置可否, 他与黎至清不是同路人,关心的自然不同,只笑着反问道:

    “查与不查, 关系大么?更何况, 就算不查, 此事便无人知晓么?”

    “与敌方暗通款曲, 危害大成基业, 此等蛀虫不除,战事频发, 最终受苦的都是百姓!”黎至清见穆诣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心头大为光火,“在殿下眼中,此事难道不值一查?那些通敌卖国之徒难道不该被问罪?”

    “仅仅将人惩处, 不过是抓出几个因利变节之徒罢了, 此事在本王看来, 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穆诣不理会黎至清的愤慨, 慢条斯理地用一副过来人的口气, 试图与黎至清拉近关系。

    “至清啊,你的洞察力的确惊人, 不过去了一趟北境, 几个月功夫就能洞悉朝中有人变节, 这实属难得。不过, 你也不能自恃才情而瞧低了京畿的世家们, 就算他们一年半载不能察觉,但有个三年五载, 早就寻摸出不对味了。”

    脑中灵光一闪,方才一进门时穆诣问的那个问题, 黎至清终于想明白了!

    穆诣之所以能够与太子分庭抗礼,是因为他早就洞悉朝中有人通敌,至于胡旗买通的是谁,他不在乎,他只要让那些早就嗅到不对劲的世家们以为是太子,这就够了!

    虽然大成世家林立,各自为政,相互倾轧,但绝大多数世家都有默契: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有了这样的默契,若接受了太子通敌的暗示,那倒向秦王,就能理解了。而且,新帝登位,正是世家洗牌的好机会,谁都想争一分从龙之功!

    “所以,殿下一招顺水推舟,才有了今日两分天下的局面!”黎至清想明白这一点,也大概猜到了穆诣大费周折将自己押来的目的。

    穆诣听罢,笑道:“也不能这么说,林家站在太子一边,谢家支持本王,容家持中,肖相态度晦暗,但到底还是依着宗法昭穆,偏帮太子一些。关键是,世家还有个宰辅之才肖若素,一直坚定地站在太子背后。如此说来,本王还是稍逊这嫡出的一筹。”

    “殿下自谦了。”黎至清不咸不淡地接了一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江山归美人,美人归我!》 160-180(第5/21页)

    穆诣不管黎至清话里的嘲讽,面上皆是一副认真之色,“至清能在几个月的功夫,将老六捧上一军主帅之位,还能平定胡旗之患,才能不在肖若素之下。朝后对策,连父皇都对你赞不绝口,若得至清相助,想来本王就真能与太子两分天下了。”

    “本王知你志存高远,又与老六私交甚笃,让你转投他处,你定然为难,不过他既有心远遁北境,不掺和京畿这趟浑水了,你漂泊在京,孤身一人,注定壮志难酬,不妨考虑一下本王,本王能给你的不比老六少。”

    黎至清未置可否。

    穆诣打量了一下黎至清的神色,更进一步,“近日,关于你出身的谣言甚嚣尘上,本王不跟你卖关子,你的底细,本王已经查得一清二楚。不过本王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也坚信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投入本王麾下,本王向你保证,给你一个清清白白的出身,以后关于登州那封檄文,不会有人敢提半个字。”

    黎至清面色有所松动,仍沉默不语。

    穆诣取了茶壶,走到黎至清跟前,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本王有心改革吏治,整肃世家,革除贪墨,不瞒你说,当年郁相的主张,也是本王想做的,奈何本王囿于身份,束手束脚罢了。本王羡慕太子身边有一个肖若素,不过本王相信,你与本王配合,一定远胜太子与肖若素搭档。”

    黎至清在心中将穆诣的示好之辞过了一遍,沉默半晌后,抬眸问道:

    “殿下在黎某彻查通敌叛国的档口招揽,想来是欲借题发挥了?”

    穆诣听罢会心一笑,“本王就喜欢跟聪明人说话!”

    黎至清不动声色,礼貌性莞尔,“既然殿下将黎某视作聪明人,那肯定明白该如何与聪明人相交。”

    “这么说你答应了?”穆诣眼眸一亮,喜上眉梢,“你放心,来日事成,肖若素有的,本王不缺你分毫,保证你黎氏清流门第,成为京畿新贵!”

    若真如穆诣所允,来日封侯拜相,身居高位,先生的期许,成就河海清宴的至治之世的志向则近在咫尺!

    穆诣既然以通敌之事为切入点,说明他手中消息远比现下所讲的要多,黎至清有心将此事彻查到底,对于穆诣抛出的丰厚条件并未表态,而是将话题拉了回来:

    “殿下只猜对了一半,黎某现下被一事闹得头疼的紧,想必殿下定有良方!”

    穆诣作为宫里长大的孩子,又在官场浸淫许久,当即明白了黎至清话中所指,他并未着急回应,只问道:

    “现下在京官吏,至清查到了多少人?”

    “有确凿证据者一十六人。”黎至清也不隐瞒。

    “从属何人?”穆诣又问。

    “有太子臣属,亦有不结朋党者。”黎至清大略一想,继而微微蹙眉,“不过……”

    这些年穆诣虽然早知朝中有人通敌,但因着有利可图,并未着急将人全部揪出,只不紧不慢地查一查,做到心中有数便不再深究。如今听黎至清查到一十六人,仍语带惋惜,不免有些诧异:

    “不过什么?至清这一网,可是捞了不少鱼。”

    黎至清无奈地摇了摇头,“数量虽多,却都是小鱼,大鱼潜渊,黎某只寻其踪,未见其实。”

    穆诣听罢,笑意更甚,“这不巧了么,本王这些年抓得正是这条大鱼,至清不妨先说说这大鱼之踪?”

    黎至清也不矫情,“祯盈十四年,曾有两封书信,经兵部入东府,一封乃前线粮草告急求援,一封乃揭露中路军副统领与胡旗私相授受,两封信函干系重大,进入东府后却石沉大海。显然,东府高位者中,尚有一人在暗中,奈何黎某苦无证据,否则定然将这一十七人一锅端了!”

    穆诣故作神秘地笑道:“至清此言差矣,怎么能是一十七人,明明是一十八人才是。”

    “怎会?”

    东府高位一共两位,同平章事林弘济和参知政事肖道远,若是两人都已变节,那朝局早就崩坏了,绝对不会是当前的局面。刚想争辩,突然意识到穆诣话中所指,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暗中之人是谁,看样子至清已经心中有数了。”穆诣气定神闲,铁了心要在此事上拿下黎至清,“说说看,若是说对了,本王就将治你头疾的良方拱手送上。”

    黎至清面色从容,“从前黎某怀疑过肖相,毕竟肖沉戟曾上战场,还有与阿克登私相授受的流言传出,再加上祯盈十四年胡旗南侵之战,两军皆败,唯独他旗开得胜,难免让人生疑。但相处日久,肖沉戟一心报国,两上战场,几欲丧命,其兄肖若素一片丹心,探查通敌之事夙兴夜寐,肖家兄弟如此,很难让人相信其父变节通敌。”

    穆诣眨了眨眼,作思索状,半晌才略显不赞同道:“靠感觉下判断,至清未免轻率了些。”

    “其实……”黎至清狡黠一笑,“其实,黎某完全没查肖家,方才一切也只是猜测。之所以断定肖家清白,全仰赖殿下方才所言,谁让肖相这些年都瞧不上太子呢,想来,里头定然有殿下顺水推舟的功劳吧?”

    “你啊!”穆诣被黎至清揭了底,无奈一笑,“让本王说你什么好,那为何断定是林弘济,本王记得你跟他们家可没交集。”

    黎至清面色凝重起来,“那第十八个人是康王,此事已经确凿无疑,但是康王作为京畿有名的纨绔,不涉朝政,更与林相无书信往来,所以黎某并无真凭实据,只能肯定殿下赐下良方了。不过,黎某猜测,康王妃林氏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你怎么猜到林弘济牵扯其中的?因着兵部的两封书信?”穆诣穷追不舍。

    “书信是近日查到兵部,才顺藤摸瓜,而林相那边,是早就怀疑了。”黎至清轻轻叹了口气,“康王妃殁了,还是为着家中要迫她改嫁才殁的。黎某回京后,曾随晋王殿下登门祭奠,发现林氏的体己物件,除了银钱首饰古玩字画等值钱物件封箱入库留给两位小殿下,旁的全都被林家派去的人焚烧或者带回去了。”

    穆诣手中的证据,乃是从前康王妃林氏的陪嫁,实际情况与黎至清所料不差,虽然明面上穆诀与这位老丈人从不来往,甚至还经常被老丈人公开嫌弃,但两人早借着康王妃这条自然而又隐秘的线暗通款曲。穆诣早就怀疑林弘济,一直在他身上留心,这才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两家靠着女眷来传递消息。

    穆诣听罢,心满意足地开出了他的条件,“这两家相交是挺小心的,本王可以把证据给你,不过,投桃报李,你要想办法,让这第十八个人变成太子。”

    第165章 阶下囚(1)

    成祯帝寿诞在即, 京畿以此为由,连发数封六百里加急催穆谦回京,加之成祯帝身体状况又恶化, 两件事摆在眼前, 穆谦再混蛋也没法坐视不理。将北境事宜交代一番后, 带着亲卫踏上了回京畿的路。

    因着前段时间着实被京畿官场给恶心着了, 也被黎至清给伤着了, 穆谦并不着急回京,甚至有意放慢了行进的速度, 一行人慢慢悠悠,一边赏景,一边赶路,好不自在。

    刚进如阜城, 穆谦就下令找家客栈休息。没别的原因, 只因照现在赶路速度, 每日走三四个时辰, 不到十日就能进京, 穆谦觉得太快了。

    穆谦从心底拖延着进京的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江山归美人,美人归我!》 160-180(第6/21页)

    伐,可急坏了旁人。正初一边整理着客栈卧房, 一边抱怨道:

    “这才正午刚过, 您就要歇晌, 照这速度, 今上的寿诞都要耽误了。”

    “放屁!”穆谦坐在团凳上, 倚着圆案,翘着二郎腿, 怀里还抱着一盆正初刚洗好的木莓,穆谦百无聊赖地丢了一个到空中, 然后张着嘴去接,等木莓正中口中,酸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来,这才随口接了一句,“离着万寿节还半月有余,你着哪门子急?京畿里头有你相好的啊?”

    正初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皇帝不急太监急,无奈道:

    “行行,您都不急,小的急什么?打盆水给您洗把脸,然后伺候您歇下吧?”

    “唔。”穆谦没抬头,盯着手里的木莓,想到了什么。

    这红红的果子,那人仿佛不喜欢吃,好像是因着酸?还是因着太凉了?记不大清楚了……

    穆谦突然觉得没胃口了,把怀里的果盘往桌上一丢,从衣襟里掏出快帕子把手一抹,意兴阑珊地走到床边一坐。

    正初见状,知道穆谦是打算歇晌了,正要出门去打水伺候他洗漱,刚拉开门就见银粟端着一盆水走来,正初面上一喜,将水盆接过来,然后将人让了进来。

    银粟朝着正初点头示意后,立马入内拜见穆谦。

    穆谦自己压着步子赶路,却先把银粟派回京畿打点,本意想让他在京畿等着,没想到人又回来了,随口问道:

    “你这速度倒是快,府里都打点妥了?怎么不在京里等着?”

    “回殿下,府内都已打点妥当,只等殿下回京了。”银粟说完一顿,面上生出几分犹豫之色,想了想又道:“京畿出了一桩事,想了想还是应该赶来给殿下报一声。”

    穆谦接过正初盥洗过得帕子,往面上一扑,面上传来的温热极大地舒缓了穆谦的疲惫感,这一路他游山玩水不理政事,有些日子没人如此正经同他讲话,竟有些不适应,懒洋洋问道:

    “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吧。”

    银粟咬了咬牙道:“属下刚到京畿时,京畿出了一桩大事,殿下在路上许是没注意。京中有一十七名京官都被下了狱,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

    穆谦听罢,心中“咯噔”一跳,原书中让黎至清扬名大成的事情还少发生了!原书曾写到黎至清投入秦王麾下,坑杀朝臣一十七名,成为了举国皆知的政客,然后戛然而止,具体原因并未列明。

    穆谦面上装得若无其事,“哦?牵扯如此之广,是何原因啊?都有谁啊?”

    银粟回忆了一下这些日子听得的消息,冷汗都快留下来了,“据说这一十七人乃是通敌叛国之罪,证据确凿,被判斩监候。其中,以林相为首!”

    “林相?”穆谦听到这个名字一把扯下了面上的帕子,林弘济这可是太子的左膀右臂,“那太子可有牵涉其中?”

    黎徼呢?上次在禁军巡城司案卷库留档证物中寻得了黎徼的绳穗,那此人可有涉案,黎至清对他可有包庇?穆谦想问,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