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运货跑船时,那艘船不知怎么的,既没遇上风浪也没遇上水贼,但就是翻了。
满船货连带着卫大少爷消失在滚滚江水中,当时的卫夫人简直要哭瞎了眼睛。
卫善元少爷那时已经成婚了,屋里还有几房良妾,只是他那时又看上了一户好人家的女儿,打算要来做个妾室。
可怜天下父母心,卫家的老爷和夫人怜惜儿子在下面孤苦,儿媳还要留着养大他们的孙子,几房妾室就一并“病逝”送下去了。
至于卫善元看上的那名良家女,家中是个卖豆腐的,在卫善元还活着时,她倒还愿意嫁过来。等卫少爷的事儿一出,她自然是不愿意嫁给一个死人,卫家老爷和夫人便到处宣扬,说这女子已经和少爷有了肌肤之亲,只待过门。
也不辱没了她,毕竟是嫁给一尊牌位,允了她穿红嫁衣过门,原来的正妻自请下堂,作为平妻。
这还是卫善元的夫人主动提出来的。她担忧自己的相公泉下有知,要自己去作伴,干脆先替他在下面娶一个正妻,到时,相公在底下也有人能打点家事。
就这么着,那女子穿红嫁衣过门,和一只大公鸡拜堂。
第二日,这位新夫人就“殉情”了。
满城人都赞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镜忌》 200-220(第3/43页)
这位新夫人的深情,更有说书人将他们的事迹编了话本,还有些书生也为他们之间的深情作诗作赋。
但……究竟怎么病逝的,大家心里都清楚。
“……喜堂上,卫夫人让人给新夫人先灌药,再用针线缝了嘴,以免她下去找阎王爷算账。”
“然后就匆匆忙忙下葬了……”
“有人说,她下葬的时候还没死,送葬人听见了她在里面哭,只是哭不响,嘴被缝上了……”
姜遗光问:“你为什么知道那么多?”
王家叔公颤巍巍道:“因为这事儿,都记在了族里流传下的手札上。”
女子下葬后不久,卫家就有人开始听见那种抓挠声。他们开始恐慌,并四处求医,求神拜佛,但都没有用,卫家人开始早亡。
他们给女子上供、迁坟,希望平息女子的怨气,可结果反而变本加厉,卫家人死得年纪越来越小。再后来,没几年,卫家就因为在天灾时囤地敛财,被朝廷处置,树倒猢狲散。
那群卫家人发觉诅咒是一代代流传的,为了不让后人找不着破解之法,只好把这事儿记下,一代代传下去,让后人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镇压女子怨气的方法。
“谁知道她能恨这么久呢?”王家叔公讷讷道,“她是惨,我们这些人就不无辜吗?就不惨吗?这么多年了,还不够吗?”
姜遗光直视他的眼睛,冷漠道:“把手札给我看看,否则,我不信你们。”
王叔公长叹口气,点点头。
他一直随身带着,从衣襟暗袋里取出一本发黄的册子,抖着手递过去。
第202章
姜遗光接过, 翻看。
手札上的记录和王家族叔说得差不离,唯独有一点不一样。
王家人担忧穿着嫁衣下葬的新夫人会变成厉鬼,便没有真给她下葬,棺材里放的是新夫人衣冠。
真正的新夫人剥下了嫁衣, 穿上一身黑衣服。据说这样到了地底下, 小鬼们就会看不见她, 不会注意到她的冤屈。
她的四肢钉上桃木钉,不能挣扎;嘴上缝了红线,不能喊冤;被丢在一口八角井中封锁, 井沿与井盖刻符咒,好镇住她的亡魂,让她不能逃离。
而后,王家又让一部分下人佃户住在那儿,只要看好那口井, 不让人打开盖,那群人就可以拿回自己的卖身契。
姜遗光看到这儿,心下了然。
丁家村的那口井,和洛妄所说井边的黑衣女人……
没想到, 还有这种来头。
恐怕后来丁家村的人也不知道井里有什么吧?只是祖上口口相传下的禁忌, 让他们一步不敢侵犯。
姜遗光看完了手札,面上平静, 心里却难得生了更大的疑惑。
他总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把这些看似杂乱的事件串在一起。
如果他那时没有去丁家村找丁阿婆,是不是自己即便渡过死劫后, 和九公子等人分开, 也不会来到星州,更不会找到这几家人?
如果自己没有去丁家村, 丁阿婆不会知道自己有镜子,就不会追杀,自己不会在追杀下打开那口井,放出亡魂,丁家村人也不会死。
他本以为一切是自己随心而为,可又像无形之中被谁引导着,一步步走到这一步。
巧合,还是人为?
可这样一来,又有疑点。
其一,丁阿婆不像蠢人,她如果从花瓶姑娘那儿知道山海镜,把自己骗去时,大可以做许多手脚。别的不说,下药、偷袭,或干脆用她的一些招数都可以,自己未必不会中招。现在想来,她那时似乎是在刻意激怒自己,让自己怀疑,再逃走。
如果她真的了解山海镜,她就该明白,自己绝不可能把山海镜交出去。
其二,那口井如此重要,又十分特别,为什么他一个外人进入时,她要坐在井边让自己注意到?
以至于自己逃跑时,故意打开井盖。
姜遗光把手札还给王家族叔时,心里已有了个猜测。
恐怕……那已经不完全是丁阿婆了吧?
至于卫家人为什么要做花瓶姑娘,恐怕也是因为他们明白,这世间的花瓶姑娘皆能共眼共心。只要把花瓶姑娘售卖出去,卫家就能得到许多双眼睛。
现在,王家应当还有花瓶姑娘吧?
他们靠花瓶姑娘知道了什么?
会不会也和丁阿婆一样,明白山海镜的秘密?
如果真是这样……这几家人恐怕都不能留。
姜遗光没有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他可没答应一定会救这三家人。
“开棺验尸,或者你们全家没命,你自己选一个。”姜遗光在众人希冀的目光中,说道。
“她已经逃出来了,她不会放过你们的。”
……
两家少爷在荃州替丁阿婆办丧。
一开始没什么人知道,后来消息扩散出去,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来吊唁丁阿婆。
两人见有利可图,干脆在本地搭了大棚,请了和尚做个道场,又请游神、乐队、高跷、戏班子,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办起了丧事。
丁阿婆的尸首就这么放在了大棚中,躺在最好的棺材里,下头镇了从井里打上来最冰的水,隔小半个时辰就换一次,不叫她腐化。
这两位少爷还知道使了小厮跑腿回家一趟说这事儿。反正丁阿婆已经死了,他们既然请不回人去,干脆在这儿把丁阿婆的丧事办得大些,再宣扬宣扬武馆的宏威。
就这么着,热热闹闹的几天过去,每天都有人来送奠仪,上香火,哭灵声不绝于耳,大棚里香火不息。
唯独今晚不一样,头七晚,人群都散了。
头七晚,回魂夜,生人须回避,以免扰了亡灵。据说,头七那夜如果惊扰了回来看望的魂灵,让他想起来自己已死,那么……他会把打扰他的人一并带走。
灵堂里却还有一道小小的身影。
从丁家村里被领回来的那小孩靠着灵堂里的棺材边打盹,睡着睡着又醒过来,支撑着爬起,摸到灵堂里堆积的金银元宝,一一放进火盆里烧。一边烧,小孩一边念叨着“阿婆,我现在有人养,你不用担心……”
“他们说了会给你悬棺葬……山头已经看好了,保准是整个州最高的山……”
两家少爷连带着僧人们都没有在灵堂停留,没有派人守,一众人默契离开,没人知道这小孩偷溜进来了,竟然还在灵堂里烧纸。
魏少爷为了验证丁阿婆是不是真的能回来,在地面撒了薄薄的一层草木灰。夜里,烛火晃荡,谁也看不清。
大棚的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就开了,由外及里,一个又一个脚印踩在铺了灰的地面。
小男孩还趴在棺材边哭,肩膀一耸一耸,不断掉泪,泪珠啪嗒啪嗒砸在地面。
他的哭声很低,不敢让人听见,为此,他听见了从棺材里传来的声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镜忌》 200-220(第4/43页)
滋啦,吱呀,或者是用别的词,总归他形容不出来可以用什么描述。他听见了里面窸窸窣窣的动静,抖抖动,布料摩挲,像是他曾经夜里听见老鼠在柜子里蹿动一样。他好像听见了棺材里睡着的人在翻身。
厚重漆黑的棺材盖不断动弹,一震一震地,里面的东西要出来。
“阿婆?”小孩儿害怕了,怯怯叫一声。
棺材盖瞬间安静,不动了。
他身后,响起丁阿婆苍老的声音:“怎么不去睡觉?”
老人行走时拖拖踏踏带长音的脚步声,走一步喘几下,长长的喘气、咳嗽。香烛气味中,夹杂着老人身上独有的那股味道,
小孩儿惊喜回头:“阿婆!你果然来了!”
丁阿婆穿着一身黑,站在小孩儿身后,慈和地笑。
她的脸很白,白得发青,头发也很白,拄着拐杖一点一点往棺材边走来,在夜里,那张脸看着有些吓人。
“怎么不去睡觉?”丁阿婆又问。
小孩儿即便知道丁阿婆已经死了,也不觉害怕,他不认为丁阿婆会害自己,但他知道一点头七的忌讳,没有说自己是在守灵,只摇摇头,不说话。
“怎么不去睡觉?”丁阿婆再次问出了一模一样的问题。
另一只手搭上了小孩儿脖子。
小孩儿已经感觉到了些不对劲。
那只手冷得很,放在脖子上冻得他一激灵。他仰起头,讷讷地问:“阿婆?”
“不去睡觉吗?”丁阿婆笑着弯下腰。
她的嘴巴在笑,弯起咧开了,眼睛里却没有一丝笑意。
小孩张着嘴,愣愣站在原地。
他才发现,为什么丁阿婆看起来很奇怪。
丁阿婆的眼睛……眼白里的不是黑眼珠,而是戳开了两个黑色的洞。
现在,那个洞里爬出了白白软软的虫子,爬到脸上。她的身上、手上也在长虫,嘴里也有东西在动,两边好像罩着一层皮的腮一鼓一鼓,不知道在嚼什么。
丁阿婆又一次张开嘴巴笑,这回,小孩儿终于看清了她嘴里的是什么东西。
全是白里包着黑的眼珠子,咬下去,汁水飞溅,嘎吱嘎吱嚼过后,咽下去。不一会儿,又从喉咙里涌上眼珠子,继续嚼。
“这么晚了不去睡觉……陪阿婆进去坐坐……里面黑……”枯瘦的手钳住小孩儿肩膀,后者终于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恐惧,尖叫着挣扎起来。
“不要!救命!”
夜里,无人能听见灵堂中爆发的嘈杂声。
半晌,棺材盖推开。
里面伸出一只手,将地上血肉模糊的小孩儿猛地拽进去。
棺材合上。
第二天,大家都忙得很,停灵了好几天,谁也顾不上一个小孩儿不见的事。
停灵间,两家少爷都雇了人去忙悬棺一事。听说山崖已经挑好了,木桩子也打进去了,只等着棺材拉过去,放在木桩子上,一切就结束了。
官府那边,九公子等人知道那口井有问题,派人守着丁家村,隔着老远画开圈不让人进。听说丁阿婆头七过了,才让人在丁家村放火。
务必要烧得干干净净。
黎恪和黎三娘在外围看着。火光冲天,在两人眼瞳中跳动。
丁家村靠山,为了防止火烧到山上,山下临村的那片森林都被伐了,正好留着当柴火。
都不必衙役动手,官府只需出面,说那里的柴随便砍,要是没有柴刀,可以借官府的,只是需进时借出来后还,还要留一筐柴当赁钱,就引得一大群老百姓往那里去,没几日,便留下了一大块光秃秃平地。
黎三娘侧头看一眼黎恪,发觉自从那件事后,他就沉默了很多。
曾经黎恪一直潜移默化教着善多为人处事,后者也被带着有时和黎恪神情有几分相似。但现在,黎恪这副面无表情、让人看不出来在想什么的模样,反而更像姜遗光几分。
第203章
“等烧完后, 再进去找找吧。”黎三娘道。
丁家村多用木头搭建房屋,两间土楼外部用了砖石,内里房间一应器具也是木质,不论山海镜藏在什么样的暗室密室, 烧成灰后, 都能找到。
黎恪应一声后, 对黎三娘道谢。
刚出镜的那会儿,他的确恨着黎三娘,恨着九公子, 也恨兰姑,可到现在,他最恨的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