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心一凉,不可置信地回头看去——平常跟在王武身边,一个叫小豆子的小兵,把刀捅进了他的背后。
小豆子将刀抽出来,血溅在那张有点稚嫩的脸上。
王武勃然大怒,大吼一声一脚把他踢出去,将要倒下去的薛鹏背在背上往外冲。
他现在看谁都不可信了,甭管是谁都甩了开去,三两步把那些人甩在后面。
身后,追杀声震天。
王武带着薛鹏在山林里蹿行,耳畔两侧是呼呼风声,好不容易没听见声音,应该甩远了,才把人放下来。
薛鹏浑身是血,气息奄奄。他能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是这么个死法。
荒谬至极。
他一直心里抱怨的近卫,反而在保护他。
他宁愿暴露机密也要保护的这群士兵……却想要杀了他。
他们以为山海镜是宝物?
哈哈哈哈哈……实在太可笑了。
倒真是个宝物。
只希望这群畜牲,别后悔拿了这个宝物才好。
薛鹏被捅了一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镜忌》 280-300(第3/79页)
,痛得厉害,他蜷缩在地,看王武忙来忙去掩饰他们来时的踪迹,反而笑了起来,嘴里涌出鲜血。
王武遮掩过外面的痕迹后很快就回来了,跪在薛鹏身前,满脸悲哀愧色:“薛大人,我……我也没想到他们会……”
他一抹眼睛,“我身上没带药,恐怕……”
薛鹏安慰他:“无妨,也是我……是我信错了人……”
那群人……都该死,唯独王武,忠信纯善,他不能出事。
那把刀把薛鹏捅了个对穿,他脑子里晕晕的,手捂着前面的伤口,挣扎着坐起来:“王……王武,你听我说……”
“你不能再和他们在一起,那镜子……确实能捉鬼,只是也有代价……”
“我死以后,那镜子就会变成招鬼的东西……记着,千万别靠近他们。”薛鹏攥紧了王武的手,死死地瞪着他,“那镜子保不住你们了,记着,你要去找姜遗光……他能保住你的命……”
“这倭国鬼怪多,你不找到姜遗光他们,是绝对回不去的……”
王武一个大老粗也红了眼眶,哽咽道:“薛大人……”
薛鹏神智逐渐模糊,口里涌出带沫的血。
“去找……姜遗光,否则,你会死的……”
王武哽咽着问他:“薛大人,为什么那镜子会引来鬼魂?我要是想把镜子带回去,岂不是不成了?”
薛鹏迷迷糊糊答道:“因为那镜子的主人是我……只有我才能用。我死了……会引鬼的,你要是,要是想带回去,就要找到其他有镜子的人……”
“镜子是你的?”王武问。
“是我的。我拿着它才行……”薛鹏慢慢闭上了眼睛。
“能换主人吗?”
“……能。”
薛鹏忽然想起来,要是王武找不到姜遗光该怎么办?让王武等死吗?
他费力地睁开眼,看清了王武此刻的模样。
王武眼里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瞬间,脑海里发生的事似乎都连了起来。
为什么王武会一直打听山海镜的事?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带着自己跑了出来?
前几天,王武盯着自己的眼神……
薛鹏大口大口喘气,只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清醒过。他拉着王武的手,再度微笑起来,看上去就像是在为王武担忧一样。
“王武,我告诉你……你等我死后,把……把镜子抢回来……让它照着你,就……就行了……”
“只要让镜子照出你的样子,你就能成为它的主人……再不能为其他人所用……”薛鹏死死盯着王武,微笑地说完这句话。
呵……宝贝?
他心里嘲讽,呼吸渐弱,头一歪,终是彻底没了气息。
“薛大人!!”王武痛呼。
摸上薛鹏脖颈,那里也不跳了。他长叹一声,才把死人手甩开,站起身:“看够了吧?出来!”
小豆子嬉笑着从不远处草丛里跳出来,紧接着,其他士兵们都从荆棘丛中探出了头。
他们一直在旁边埋伏着,就等薛鹏说出真话。
方才挟持住薛鹏的人,恭恭敬敬把山海镜递到了王武手上。
“果然是个宝贝。”王武把玩着山海镜,将镜子举在自己面前,镜面对准了自己。
镜面模糊一片,过了一会儿,忽地亮起金光,将王武的脸照了进去。
“捉鬼……”王武又把镜子对着别人试试,确定他们的脸在镜子里都看不到以后,才放下心来。
“王大哥,镜子也拿到了,那……那个姜遗光,我们还要找吗?”
王武心满意足地笑道:“找!当然要找。”
“没听这书呆子说吗?姜遗光也能捉鬼。估计他身上,也有这么一个宝贝。”
第282章
姜遗光带着李芥等人在森林中行走。
果然和他想的一样, 一路往前,离开小木屋后,又走了约莫几十里路,那些“眼睛”突然间稀疏下去, 还能看见些, 却不多了。天上的眼睛也重新变回了原本的星星。
他们不知这是薛鹏的缘故, 只以为是远离了木屋,不由得更庆幸跟着姜遗光离开了。他虽然冷淡,不怎么说话, 却不论碰上什么都能维持着冷静的模样,十分可靠。
“一路向西,不要拐弯,再有几日应当就能到了。”
“大家夜里好好休息,今晚我和刘兄守夜。”
金乌西沉, 他们坐在小溪旁,点起火堆,火光融融,照亮了他们的脸。
照旧排轮值守夜, 一部分人找来野果、野菌子、一些人在河里捉鱼, 还有几人在岸边树上做标记,好让后来人能追上他们。
从地下宫殿带出的文书, 一部分被他们带着,而青铜鼎则被他们锁在了沿途一户人家家中,外面同样做了标记, 预备到时让人回来取。
姜遗光则拿了刀继续削竹条。
他这几天都在做孔明灯, 白天赶路,黄昏时抓紧时间做了, 夜里放到空中引路。
只要在附近的人,不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这孔明灯来找他们。
他削了很久,一根根竹条削好,先将竹条交错捆成底下一个圈,一点点编织,中间空出个大肚,往上继续编织成一个环。
他们走时带了些薄纸和纱,没有浆糊,不好糊上去,便将纸罩在竹框架外,细竹针上下扎好,不使其松动。
途中搜刮了一些人家中的蜡烛,融成拳头大的蜡块,以细铁丝拴住,挂在灯下。
在天完全黑暗下来前,一个粗陋的孔明灯总算做好了。
火堆里抽出根木头,燃烧的那端浸在水中,火苗滋滋作响迅速熄灭,木炭和着水,在孔明灯纸上写下几个字,大意是叫看见的人来寻他们。
“好了,现在点起来吧。”姜遗光总算做完,和他们一块儿吃过饭后,将孔明灯点燃。
巨大的孔明灯飘飘摇摇升到半空中,明亮、柔和,像一轮小小的月亮,照着下方也变得亮了些。
夜里从远处看,很是明显。尤其是他们所在的地方山不多,也没有高楼,只要往这边看,总是能看见的。
“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发现……”刘承和感叹,“要是他们迟迟不清醒,或是出了什么意外,我们也不好办。”
同为入镜人,他还是不希望闹得太僵,离开只是暂时的。
那群人现在不肯走,他们就先离开,按照姜遗光的说法,他们先横穿岛屿来到最东边,放飞孔明灯或找到船到高句丽,总之,他们先找到大梁官府的人,就能把岛上的事情传出去了。
当然,他也知道,姜遗光放的这盏灯,是给可能还活着的、或是那边再派来的大梁人看的,不是为了让那些已经陷入疯狂的入镜人们来找他们。
姜遗光又往西边看了一眼。
他还在计算着到达岛屿另一边,以及去高句丽的距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镜忌》 280-300(第4/79页)
。
如果一直向西,再按照当前的速度走大约三天,就能到岸边了。
其他人应和着刘承和的话。
一个姓仇,字少才,平日有些沉默的高瘦男人宽慰道:“他们身上都有镜,疯魔也是一时的,等他们清醒了,自会按照印记来找我们。”
刘承和叹道:“仇公子说得是,是我太着相了。”
他环视一圈。
跟来的人,全都是当初先一批跟着斋宫贺也进入地下宫殿,且探听到斋宫家族秘辛的入镜人,一共九个。
火光融融,每个人的脸庞都蒙上了几分奇怪的诡异气息,有些看上去还长着多余的眼睛。但刘承和知道,那都是假的,是鬼要让他们看见的幻象。
九个,都在这儿……
刘承和心里生出一些怪异的感觉来——除了他们九个,其他人全都陷入不可理喻的疯魔境界了吗?只有他们勉强清醒过来?真有这么巧合?
还是说……他们九人,是特地被挑出来的?
其他人心里、包括李芥也想着这个疑问,只是没说出口。
姜遗光拨弄了一下火堆,开口:“那天下午,地下宫殿里的事,大家还记得吗?”
其他人心里虽怀疑,却也不好说。
刘承和先答了一句:“自然记得。”
姜遗光说:“诸位应该也明白,这个秘密……恐怕不能往上报,不论谁问,我们都不能说。”
另一个名叫沈妍的女子看他一眼:“为何?若是上达天听,让陛下来查,不是更能查清山海镜的秘密?”
姜遗光说:“如果斋宫贺也没说错,从秦至今两千多年,这个秘密一直不被人知道吗?没有一个皇帝得知吗?倭国的大王,就一直死守着这个秘密不说出去?”
一连串问话,令众人都怔了怔。
“不论是近卫们告诉我们的消息,还是斋宫贺也所说,都能看出,他们认为山海镜和长生不老有关。古往今来,为寻求长生之人什么做不出来?倭国的国王又怎么会放任不管?”姜遗光说,“若我是倭国国王,我定要斋宫家说出这个秘密,之后派人去大梁搜寻秦皇的消息。”
“但这样一来,他们应当不会把秘密透露给汉人这边。”沈妍道,“他们很清楚两国差距,如果告诉给我朝天子,他们的那尊鼎一定保不住。”
姜遗光道:“陛下或许不知道,但……应该有其他人知道。”
“从古至今,倭国人大量来中原,他们的数量又有多少?要是把我们暴露出去,他们又会怎么做?”
李芥说:“我也觉得不要说出去,至少……大家在能自保前,就当做不知道这件事。”
“我们现在靠的只有陛下,近卫听从于陛下才会保护我等,要是让圣上得知我们知道了山海镜的骗局……”李芥光是想想,就觉头皮发麻。
“到那时,我们一定会被近卫带走处置的!”
沈妍便默不作声了。
另一个同为女子,面容却刚毅的人低声说:“真的要当做不知道吗?”
她的姓氏有些奇特,姓微生,名绛。此刻,微生绛看向李芥,更是看向李芥身后的姜遗光,有些微哑的声音问:“你们甘心吗?就这么当做不知道?”
“既然陛下说山海镜中死劫通往长生,我就要去争这长生!”
姜遗光道:“长生与否,我不在意,我只想查清背后真相。”他刻意显露出一点年轻人的倔强模样,“我也不甘心为一个骗局去死。”
“未必是骗局,斋宫贺也说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刘承和道,“不是说斋宫家的人都没了吗?他了解的兴许也不全。”
姜遗光说:“但那尊青铜鼎,的确是秦时的鼎器。那些铜绿也绝不是几百年就能形成的。”
一时间,众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又有些茫然。
他们该做什么呢?
山海镜如果真的来自于那位秦朝帝皇,如果真是因为他寻求长生,才不知怎么的有了这镜子……
凭他雄才大略也无法长生不死,延续大秦千秋万世,他们又怎么可能做到?
十八重死劫,真的有人能渡过吗?会不会……直到十八重以后,他们仍旧摆脱不了这厄运?
他们所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